();

  无声的对抗,在肉眼无法看到的领域展开。

  以双翼直升机的落地点为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扩散。

  很快,周边数公里的区域便被净化一空。

  随后,一批批的作战无人机集群开始起飞,往更远处巡航。

  蜘蛛机器人则开始向着附近的各个避难所奔跑而去。

  “消毒程序已展开。”

  “正在测量消毒边界。”

  “测量完成,预计需要清理6729平方公里。”

  “预计消耗时间,49小时27分钟。”

  “正在绘制避难所结构地图。”

  “1号避难所绘制成功,2号——”

  在消毒手段至今仍然十分有限的条件下。

  清除罗拉病毒是一件异常复杂的事情。

  如果换做人工处理,难度直接高到近乎不可能实现。

  也就只有人工智能才能保证,过程严谨到没有任何纰漏。

  可即使如此,需要的时间也依然相当漫长。

  “这片大地,真是多灾多难。”

  “人类,也实在太过脆弱了。”

  看着岗开市地图上,一大片被染红的区域。

  还有至今没有检测到任何幸存者信号的现实。

  让苏武忍不住有些叹息。

  一些没有彻底消杀的病毒流落到此,就又造成了一片无人的死亡禁区。

  带来数十万人消亡的浩劫。

  这场景,何尝不像是一块落石偶然滚落,就压塌了一窝蚂蚁。

  远方。

  岗开市的避难所和最初的江河市的布局差不多。

  都以城市城区的地下为主。

  不过因为没有地铁。

  这里的避难所,规模普遍都不算太大。

  即使是作为核心的官方1号避难所,也只有数万人。

  用携带的**,对大门进行定向爆破。

  位于地面的几只蜘蛛机器人,成功进入了第一座地下避难所。

  由于距离病毒爆发没有过去多久,这里的电力仍然在正常供应。

  室内灯光长明。

  但具体的状况,却并不算太好。

  走廊和大厅里,随处可见战斗和爆炸后遗留的痕迹。

  属于人体的残肢碎体,到处可见。

  这些现象,显然不是病毒造成。

  只能来自于人类自身的争斗。

  而随着一台蜘蛛机器人,调取出了避难所的监控画面。

  苏武这才知道。

  这是源自于一场避难所的内乱。

  在病毒爆发后,意识到情况无法挽回的避难所高层。

  决定彻底封闭整个避难所。

  不让病毒泄露出去。

  一部分人不甘心就此等死,发动了暴乱。

  试图闯出去。

  然后又有暴徒在趁机浑水摸鱼,四处烧杀抢掠。

  整个避难所,都由此陷入巨大的动荡状态。

  但最终,却是谁都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

  全部都倒在了争斗的过程中。

  “主要死亡时间,在之前48小时到56小时之间。”

  “尸体普遍呈干瘪状态,质量减少约三分之一。”

  “避难所总体结构受损17%左右。”

  “仓库内资源保存状况良好。”

  没有在这种避难所背后的故事上关注太多。

  苏武指挥着蜘蛛机器人,对整个避难所进行搜索和整理。

  灭杀病毒,集中焚毁尸体。

  然后顺带再清点避难所内遗留的可用资产。

  岗开市虽然只是一个比江河市更加偏远,甚至和县城都相差不多的小城市。

  距离江河市也有将近300公里。

  可是再怎么说,它也容纳了六七十万人生存。

  各种成品资源堆积如山。

  把这些资源运送回去,总比辛苦采矿冶炼要容易许多。

  在第一座避难所被清理的时候。

  其它的蜘蛛机器人,也开始进入其余避难所进行探查。

  大量的数据,开始汇聚到农家小院控制中心。

  让统计的各种基础资源和半成品资源。

  数量不断往上增长,直到突破百万吨的数值后,才逐渐放缓。

  “单是各种成品钢铁,这都快赶上一座小型铁矿的全部储量了。”

  没有想到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里,居然有这么多物资。

  苏武忍不住为之侧目。

  成品钢铁和铁矿的储量,可完全是两回事。

  前者直接可用。

  后者想要将里边的矿石完全挖掘一空。

  最起码得花费数个月到数年的时间。

  到那时候,地球还在不在都还是一个疑问。

  更别说利用了。

  “还有各种稀有金属和化学品原料。”

  “加起来都足够再建造三架双翼直升机和十几辆冰封级陆地护卫舰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要知道,因为把江河市的主要资源,都用在建造农家小院避难所,机器人军团,工程车辆,以及外骨骼装甲等等上面。

  苏武至今为止。

  也不过用勉强挤出来的额外资源,建造出了三辆冰封级陆地护卫舰。

  而双翼直升机,因为建造需要采用部分更加高端的原材料。

  更是强如曾经东洲第二大城市的镇海市,也不过只出得起制造六架的资源。

  假如能消化掉这批岗开市的物资。

  可以预见。

  苏武在野外行动的部队,将会立刻膨胀几倍。

  “目前来说。”

  “随着在农家小院的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普及了如电锤等等最基础的电动工具。”

  “制造中心的生产力,已经空闲下来了一大半。”

  “接下来。”

  “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哪怕同时开建十辆冰封级陆地护卫舰都行。”

  “雪地运输车的产量也能提升数倍。”

  “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

  “就该修正为尽量消化岗开市的物资。”

  “借此来快速扩大地表运输工具的规模。”

  至于如何消化。

  其实也没有看到的那么艰难。

  岗开市超过百万吨的物资中。

  真正稀缺的材料,总数量不过几十百来吨。

  这些用双翼直升机来回跑几趟,就能全部运走。

  而等到这些材料到位,制造中心就可以直接开始制造双翼直升机和冰封级陆地护卫舰。

  然后再加上从长明市和镇海市的订单中赚取的利润。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苏武在未来几天内,将能够拥有总共十架双翼直升机。

  每天可以从岗开市运输数千吨的资源到农家小院。

  这样一来,岗开市所有物资中价值较高的贵金属,以及部分化学原料。

  也可以轻松地被转移走。

  随后剩下的普通金属,橡胶等等。

  再慢慢通过陆路,由新制造的冰封级陆地护卫舰和雪地运输车组成的商队,负责运输回去。

  这种商队,每一支的运力都能达到六千吨以上。

  规模稍微上去一点,运输百万吨物资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最后,存储在当地的燃料,则没有必要运走。

  直接空运过来一批设备,就地建立起一座火力发电站。

  然后用于在岗开市附近采矿和熔炼矿石。

  剩下多余的电量,再通过苏武手中三块曾经用生存点强化过,如今暂时没有太大用处的高能电池。

  转移到农家小院这边。

  基本就能消耗的七七八八。

  定下了接下来的行动倾向。

  停留在岗开市城市中心广场的双翼直升机,立刻携带着第一批搜刮到的20吨稀缺材料。

  起飞返回江河市。

  它将在接下来的一天内。

  一边朝江河市运输稀缺资源,一边将江河市的发电设备,电弧熔炉,以及包括一台万能的工程机器人在内,更多的机器人和武器弹药,都送到岗开市。

  “建造发电厂,布置防御工事,改装避难所内保存的运输车辆。”

  “然后继承岗开市原本就有的那些矿场,继续进行开采。”

  苏武对于岗开市的未来。

  基本上是在把它当做一个远程的无人资源点进行设计。

  “另外,还需要加强那些临时通讯信号节点的安全防护。”

  “最好多准备两条备用路线。”

  将近300公里的距离。

  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如果正常铺开网络的话。

  至少需要在沿途竖立起4座通讯信号塔,才能将其连接起来。

  但又由于苏武目前的发展重心,仍然还在东南那一片地带。

  仅仅为了岗开市这边的一些资源,远远不值得这么去做。

  留给苏武唯一的办法。

  只有暂时使用临时通讯信号节点进行中转。

  这个时候。

  苏武无比的希望在太空上,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通讯卫星。

  那样一来。

  就再也不用担心通讯距离和通讯安全的问题。

  “运载火箭的研究进度,要再加快一点了。”

  “卫星可以先不管。”

  “大不了到时候先用生存点强化几颗出来应急。”

  11月30日。

  在岗开市,以当地官方避难所为基础,初步建立起一个据点之后。

  苏武又迎来了另外一件事情。

  分别前往长明市和镇海市,运输他们所支付的制造双翼直升机的材料。

  这对苏武来说并不算是难题。

  一架双翼直升机的质量,仅有26吨左右。

  与一辆普通的雪地运输车相差不大。

  因此相应的制造材料,也并不算太重。

  哪怕考虑到某些原材料,需要进行提纯和融合。

  最终算下来,也就四五十吨的样子。

  以双翼直升机的速度和运力,一天下来就能将镇海市那边的材料全部运回去。

  当然,说到这里,有必要提到的一点是。

  其实本来运输材料的责任,应该属于镇海市和长明市。

  但在他们先后都提出愿意使用一吨白银抵扣运输费用之后。

  苏武很干脆的就揽下了所有的运输任务。

  一吨白银,在苏武的手中就等于25万吨的燃煤。

  并且还属于那种便携式,可以直接轻松带回农家小院的那种。

  花费一架双翼直升机一两天的时间。

  就能换来这么高的回报。

  苏武没理由拒绝。

  上午9点。

  刚刚运完了岗开市的所有稀缺资源的双翼直升机。

  在匆匆补满了电量以后。

  又带上一批采矿设备,朝着镇海市飞去。

  镇海市正好位于苏武建立在海边的通讯信号塔的东部海洋之中。

  在抵达之前。

  可以半路顺便将挖矿设备放到海边通讯信号塔那里。

  以用来对那里的矿场进行开采。

  对于苏武来说,如今的每一分运力都相当重要。

  需要尽量发挥它的价值,不能平白浪费。

  一个小时后。

  完成卸货的双翼直升机,出现在了海岸线以东100公里外的某座岛屿上空。

  那座岛屿。

  曾经是镇海市的一座著名公园所在地,也是整个市区中海拔最高的地方。

  而如今,则是整个镇海市,唯一仍然还在水平面以上的陆地。

  不过除了陆地以外。

  镇海市中其实也还有不少超过60米,没有被最初的那场大海啸摧毁的建筑。

  它们也都耸立在海面以上。

  根据双翼直升机上携带的探测器扫描。

  在那些露出海面的建筑中。

  如今依然有不少生命活动的迹象。

  “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还住在那里。”

  苏武特意让双翼直升机的镜头,给了那些建筑一个特写。

  在空气中的温度接近零下50度,海洋都开始凝结了大面积的浮冰。

  乃至于还有零下100度以下的寒流随时可能袭击的情况下。

  这些人依然还愿意住在那些建筑里。

  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抗击自然的勇士。

  稍微在空中等待了一会儿。

  下方岛屿的某处,开始亮起了灯光。

  提示双翼直升机可以过去降落。

  苏武操纵双翼直升机靠近过去,发现那是一处占地颇大的停机坪。

  旁边就是可以随时开合,直通地底避难所的大型升降平台。

  从停机坪四周的积雪,已经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来看。

  这个停机坪显然经常使用。

  应该属于镇海市对外的主要物资交流窗口之一。

  伴随着直升机的停下。

  立刻有镇海市的工作人员上前,将早已准备好的物资搬运到直升机上。

  趁着这段时间。

  苏武又开启了双翼直升机上的扫描设备。

  这一扫描。

  他突然发现。

  这座岛屿内部超过三分之二的空间,都已被挖掘一空。

  建成了供人生活的避难所空间。

  而在岛屿之外的海洋里。

  仍然有为数不少的鱼类,以及其它海洋生物栖息其中。

  曾经持续多日的高温,以及如今的严寒。

  显然都没有彻底灭绝这些位于浅海之中的生物。

  “这么看来。”

  “现在整个世界最有生机的地方,居然是在海底么。”

  忽然之间,苏武意识到。

  自己以前的印象或许有点儿偏差。

  那些被海啸淹没的城市,环境未必真的有那么恶劣。

  相反。

  它们或许还可能是末世之中,相对最安全的地方。

  以及,地球最后野生生物的家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