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

  就目前遍地地震的恶劣环境。

  冰湖级运输舰这种相当依赖道路交通环境的陆行舰,已经没必要再继续扩大规模。

  而六代战机也因为技术落后一代,制造成本又没有低到哪里去,同样没有必要继续制造。

  对于苏武来说。

  钢城更重要的用处,反而在于能够大规模生产普通民用工业产品。

  因为这足以替代泰拉,成为新的维持全球贸易网络的基石。

  “钢城周边的地质还算稳固。”

  “核心的那些大型避难所,只需要再小规模地修修补补一番,应该就能足够撑到最后。”

  苏武抬起手,在面前的全息投影上,唤出钢城周边的勘探资料。

  陷入了思索的状态。

  从地理位置上看,钢城距离泰拉所在的江河市,直线距离约有400公里。

  基本远离了强震区的地带。

  虽然仍然会受到强震区域余波的影响,不时地出现5到6级的震动。

  但这种强度的地质活动,对于钢城那些照着躲避核爆和末日建造的避难所,已经不会造成结构性的损伤。

  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容身之所。

  唯一的问题,反倒是在武力方面有些薄弱。

  无法匹配它即将获得的东洲中枢地位。

  “再多修建一批电磁炮台和激光防御阵列。”

  “以及再生产10万套匹配蜘蛛机器人的武装配件吧。”

  拉出钢城的武装清单。

  苏武几番斟酌。

  给出了一个谨慎而保守的扩充计划。

  工业产能和资源都是有限的。

  在倾斜向军事方面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可说到底,泰拉才是苏武生存的核心与根基所在。

  一切的规划,一切的资源调配,都必须在不明显拖累泰拉本身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才能实施。

  如果两者有冲突的话。

  那么哪怕是钢城这座在未来泰拉沉入地底后,负责接力维系苏武整个地表势力的中枢城市,也不是不能放弃。

  安排好钢城的生产与防御。

  苏武的注意力,接着转移到西北方向,2000多公里外的微光平原。

  那片夹在迈拉克大峡谷与岩浆海之间的丰沃之地。

  如今,已经成为了苏武手中最重要的资源开采区。

  在大批凝聚了最新科技,甚至经由生存点强化过的钻探设备,不计后果的破坏性开采下。

  每天的石油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

  几乎超过前世全世界石油日产量的总和。

  同时,为了存放这些巨额的石油产出。

  在与微光平原相隔一整个迈拉克大峡谷的东方。

  整整有17座大中型避难所,被改装成了专门的仓储和精炼基地。

  超过上千艘冰湖级运输舰。

  整日整夜地穿梭在迈拉克大峡谷之中。

  负责将微光平原海量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那些仓储基地。

  “按照时间推算。”

  “应该还有一个月左右的黄金开采期。”

  “然后微光平原就会被岩浆吞没。”

  “而这期间的产出,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再运往泰拉。”

  “所以,位于迈拉克大峡谷东边的存储精炼基地,至少还需要再增加七座。”

  “至于运输方面,倒是不需要再增加了。”

  上千艘冰湖级运输舰,一趟就能运送上千万吨的石油。

  哪怕它们的行驶速度仅有每小时10公里。

  也足以满足从微光平原,再到迈拉克大峡谷以东地区的短途运输。

  甚至在最后的时刻。

  还能游刃有余地赶在微光平原被毁灭之前,将开采油田的设备也一起打包带走。

  真正有难度的地方,只在于后续的存储和处理。

  毕竟,没有了泰拉的收纳。

  这些开采出来的资源,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天灾和意外的影响。

  未必能安安稳稳地一直保存下去。

  巡视完微光平原上,一片片正在繁忙运转的油田。

  苏武的视线,顺势又落在了距离油田不远的那一片广袤的冰原上。

  在那看似荒芜的冰原地底深处。

  这个时候,依然还生活着数百万的人类幸存者。

  根据他们的活动迹象。

  苏武推测,他们应该还没有掌握相邻的那片岩浆海的具体活动数据。

  对于即将遭遇的灭顶之灾,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这种情况很正常。

  被迫全面转入地下避难所的人类。

  除了继承完整前沿科技的官方和顶尖财团所在地。

  大部分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就不错了。

  很难还有余力去实时关注外界数百公里外的动静。

  当然,即使他们知道了真实的消息。

  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微光平原地表零下70度到零下80度的极寒,还有随机出现的更加可怕的低温寒流。

  足以摧毁他们保留的一切来自于末世前的交通工具。

  而没有了交通工具。

  仅仅依靠双腿徒步跋涉。

  在这末世前都属于相当偏远的区域里。

  最终生还的可能,注定不会高于让未经训练的普通人,成功徒手攀爬到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几率。

  “等会儿就找他们谈谈吧。”

  苏武在心中权衡了一下。

  决定提前与这些幸存者接触。

  不出意外的话。

  微光平原的油田,会一直持续开采到毁灭的那一天。

  产出的石油,将长期占据平原上绝大多数的运力。

  不提前进行准备。

  很难腾出空闲。

  把这数百万人,以及他们避难所里的物资,都转移到安全地带。

  结束了针对钢城和微光平原油田,这两处对于苏武来说最重要的地方的安排。

  剩下的事务,就简单许多。

  东洲其他那些位于强地震影响范围以外的地区。

  扣除搬迁至西荒高原,受到东洲首府直接统治的8000万人。

  总人口只剩下4亿左右。

  相对于泰拉,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少数群体。

  苏武对他们的态度。

  不再有势在必得的成分,转而变成能救多少就救多少。

  实在不行的话,损失掉也不会太过心痛。

  在这种轻松的心态影响下。

  苏武很快重构了东洲各处的陆地交通网络。

  将运力分配的更加合理。

  并按照人口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适当加强了一些附属超级城市的守卫强度。

  以保证它们拥有独立抵御紫晶体突袭的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