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澈看着她煞白的脸色和失焦的眼神,久久不语,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是不是话说重了?

  他挠了挠头,暗自思忖。

  这位大小姐一看就是金枝玉叶,估计从小到大连句重话都没听过。

  刚才又是地痞闹事,又是听自己说什么“一体论处”、“腿打断喂狗”,别是把人家给吓坏了。

  罪过罪过。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一些:“咳,那个……你别害怕,我就是打个比方。我们这儿治安很好的,刚才那种事百年不遇。”

  萧青鸾依旧没什么反应,像一尊精美的瓷娃娃,失去了灵魂。

  “唉。”李澈叹了口气,觉得这么干坐着也不是办法。

  “屋里太闷了,对身体恢复不好。”他站起身,随口提议道,“我带你出去逛逛吧,散散心。看看我这地方,其实安全得很,大家过得都挺开心的。”

  心神恍惚的萧青鸾,听到了“逛逛”两个字,混沌的思绪中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她正想亲眼看看,这个奉行“人人平等”的地方,究竟是何等模样。

  于是,她木然地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庄园。

  当脚踏上外面那条宽阔平整的大道时,萧青鸾的身体再次微微一震。

  脚下的路,不是青石板,更不是泥土路,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青灰色材质,坚硬、平滑,浑然一体。

  路面干净得近乎诡异,连一丝牲畜的粪便和**都看不到。

  街道两旁,是一排排规划得整整齐齐的二层小楼,样式统一,白墙黑瓦,看着赏心悦目。

  商铺的招牌都用统一的字体书写,清晰易读。

  此刻正值傍晚,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刚打的豆腐,两文钱一块!”

  “上好的棉布,不褪色不起球啊!”

  小贩们的吆喝声中气十足,脸上没有丝毫被苛捐杂税压迫的愁苦,反而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气神。

  往来的居民们,无论男女老少,衣着虽朴素,却都干净整洁,脸上挂着安逸的笑容,彼此熟稔地打着招呼。

  这……

  萧青鸾的内心再次被颠覆。

  她走过大景的许多州府,即便是天子脚下的京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也远不及此地井然有序,更遑论百姓脸上这种普遍的幸福感。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闯入了她的视线。

  在不远处一个菜摊前,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正提着一个菜篮子,弯着腰,一脸认真地跟一个头发花白的农妇讨价还价。

  “刘大娘,您这青菜就不能再便宜一文钱?我家那婆娘说了,今天买菜的预算就这么多,超了回去得跪搓衣板的!”

  那农妇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眼睛一瞪:“张龙!你少跟我来这套!你当家的多贤惠,我不知道?再说了,你今天发的薪俸,还能差这一文钱?不卖!”

  被称作张龙的汉子苦着脸,继续磨嘴皮子:“哎呀,这不是一文钱的事,这是原则问题……”

  萧青鸾的脚步,彻底定住了。

  张龙!

  那不就是刚才那个手持条例、宣判恶霸、浑身散发着铁血煞气的民兵队长吗?

  此刻的他,哪里还有半分刚才的威风凛凛?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为了一文钱菜价而跟邻居大娘磨破嘴皮的……寻常乡民。

  而那个农妇,面对着手握“生杀大权”的民兵队长,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像训斥自家子侄一样随意。

  这一幕,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深刻地诠释了那四个字的含义。

  此间,不见有贵人。

  李澈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也乐了:“看见没,那就是我们的民兵队长张龙。平时威风吧?一到菜市场,在他丈母娘面前,怂得跟鹌鹑似的。哦,那卖菜的刘大娘,就是他丈母娘。”

  萧青鸾没有笑,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两人继续前行,路过一处小广场。

  广场中央,立着一块巨大的木制公告板,周围围着不少识字的百姓,正对着上面的内容指指点点,大声讨论着。

  她好奇地凑上前去。

  只见公告板上,用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笔画横平竖直、极为清晰的字体,张贴着好几张公告。

  《关于规范夜间集市贸易的补充条例(草案)》

  《桃源县公共卫生管理暂行办法》

  《紧急招募水泥窑三期工程学徒工启事,包食宿,有薪俸》

  ……

  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是透明的。

  就连招个工,都把待遇条件写得清清楚楚。

  任何人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讨论。

  萧青鸾感觉自己的认知,正在被一遍又一遍地刷新、重塑。

  最终,她的脚步,停在了一栋两层高的、窗户镶嵌着巨大透明琉璃的建筑前。

  朗朗的读书声,从建筑里传了出来。

  “一,二,三,四,五……”

  “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

  声音稚嫩,却充满了活力。

  萧青鸾透过那面巨大而洁净的玻璃窗向内看去。

  教室里,摆着几十套崭新的桌椅。

  数十名年龄从六七岁到十几岁不等的孩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

  他们的衣着各不相同,有的是细棉布,有的甚至是带着补丁的粗麻衣,但他们都坐在一起,没有丝毫区别。

  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秀才,正拿着一根细长的木杆,指着一块漆黑的板子。

  板子上,用白色的粉末写着一串串奇怪的符号,正是孩子们口中念的数字。

  萧青鸾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先生此地,竟连寻常农户之子,也能入学?”

  “当然啊。”李澈的回答理所当然,仿佛在说一件吃饭喝水般寻常的事,“不分出身,只要是桃源县的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又是一个新词。

  “就是必须来上学,学费我全包了。”李澈解释道,“知识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工具。多读书,才能明事理、学技术,以后才能给我创造更多价值嘛。”

  他的话,坦诚得近乎功利。

  萧青鸾秀眉微蹙,身为帝王的思维本能地开始运转。

  她沉默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说出了那句被历代帝王奉为圭臬的统治之术。

  “先生不虑开启民智,恐生祸乱么?”

  她看着李澈,一字一句地说道:“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人人都读书识字,有了自己的想法,怕是不好管束了。”

  李澈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笑了。

  他转过头,看着这位绝美的“落难贵妇”,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来自上古时代、思想僵化的老古董。

  “管束?我为什么要管束他们?”

  他指着教室里那些眼神明亮的孩子,语气轻松地反问道:“我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工匠、医生、会计、管理者,而不是一群只会磕头听话的木头人。”

  “他们越聪明,懂的越多,我这地方才能发展得越快,我的日子才能过得越舒服。懂吗?”

  他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抛出了又一个让萧青鸾思绪如麻的词汇。

  “这叫……人才红利。”

  “人才红利……”

  这个全新的词汇,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再次砸得萧青鸾头晕目眩。

  她看着教室里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再回想起自己王朝疆域内,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亿万子民……

  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紧迫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忽然明白了。

  自己输了。

  从根上就输了。

  参观结束,回到房间。

  萧青鸾一路沉默,她坐在椅子上,许久许久,一言不发。

  她在消化,在思考,在将自己二十二年的人生所学,与今天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进行着痛苦而剧烈的碰撞。

  最终,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尊贵、所有的帝王心术,都在这套全新的、她无法理解却又无比强大的秩序面前,被碾得粉碎。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李澈面前。

  然后,在李澈惊讶的目光中,她郑重地、深深地弯下了腰,行了一个标准的、带着无限敬意的士子之礼。

  她的声音,是前所未有的谦恭与诚恳。

  “先生之学,惊天动地,足以经世致用。”

  “青鸾愚钝,斗胆敢问先生一句……”

  她抬起头,清冷的凤眸中,此刻燃烧着一团炽热的、名为“求知”的火焰。

  “可否将那《桃源条例》,借我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