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瞒天过海,兵出开平卫!

  夜,深沉如墨。

  开平卫,南门。

  在夜色的掩护下,数千名身穿黑色军服的神机营士兵,正悄无声息地,集结在城门之下。

  他们的行动,整齐划一,除了甲叶碰撞,偶尔发出的,细微的摩擦声之外,几乎听不到任何杂音。

  每个士兵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

  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向何方。

  他们只知道,这是他们加入新军之后,第一次,真正的出征。

  也是他们,向那位给了他们新生,给了他们尊严的侯爷,证明自己价值的,第一次机会。

  点将台之上,林远一袭黑甲,静静地伫立着,如同一尊,融入了夜色的雕像。

  他的身旁,是同样一身戎装的岳峰和常宁。

  “侯爷,一切都准备好了。”岳峰低声说道,“五千八百名神机营将士,已经全部集结完毕。粮草,军械,也都已经装车。随时可以出发。”

  “很好。”林远点了点头,他转过身,看着常宁,“我让你办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侯爷,都已经办妥了。”常宁的脸上,带着一丝钦佩,“末将已经从那几万卫所兵里,挑选了五千名,身体最强壮的。让他们换上了我们的军服,从今天开始,在城外的校场,进行操练。”

  “末将还按照您的吩咐,让他们每天操练的时候,都把动静,搞得越大越好。军旗,也打着我们神机营的旗号。”

  “从外面看,就跟我们神机营,还在城里一样。绝对不会,有人发现,我们已经走了。”

  “干得不错。”林远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常宁这一手“李代桃僵”,玩得,很漂亮。

  这也是林远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他要瞒住所有人。

  不仅要瞒住瓦剌和鞑靼的探子。

  更重要的,是要瞒住,朱棣安插在北疆的,那些眼睛。

  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带着神机营的主力,已经离开了开平卫。

  他要给所有人,造成一个假象。

  一个,他林远,还在开平卫,老老实实地练兵,准备“班师回朝”的假象。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像一把最锋利的尖刀,悄无声息地,**,敌人的心脏!

  “出发吧。”林远没有再多说什么废话。

  他翻身上马,一马当先,朝着那洞开的城门,疾驰而去。

  “出发!”

  岳峰和常宁,也立刻下达了命令。

  数千人的大军,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悄无声息地,涌出了开平卫。

  他们没有打任何旗号,没有点任何火把。

  所有人的马蹄,都用厚厚的棉布包裹着。

  他们就像是一群,行走在黑夜中的,幽灵。

  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千里之外的,饮马河!

  ……

  与此同时,应天府,乾清宫。

  朱棣还没有睡。

  他手里拿着的,不再是那本资治通鉴,而是一份,来自北疆的,加密军报。

  军报,是驻守在开平卫的,锦衣卫指挥使,送回来的。

  上面,详细地记录了,林远最近一段时间,在北疆的所有动向。

  “杀总兵,清将领,抄家产,组新军……”

  朱棣看着这些熟悉的字眼,眉头,微微皱起。

  “这个小子,动作,还真是快啊。”他喃喃自语道。

  他的语气里,听不出是喜是怒。

  “陛下,威远侯此举,虽然有些过于激烈,但确实,是快刀斩乱麻,解决了北疆多年的沉疴顽疾。”一旁,侍立着的纪迁,低声说道。

  “朕知道。”朱棣将那份军报,扔在了桌上,“朕担心的,不是这个。”

  他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堪舆图前。

  他的目光,落在了北疆那片,广袤的土地上。

  “他现在,在北疆的威望,太高了。”朱棣的声音,有些低沉,“数十万大军,只知有威远侯,而不知有朕这个天子。这不是,一件好事。”

  纪迁闻言,心中一凛。

  他知道,皇帝,终究还是,起了猜忌之心。

  “陛下多虑了。”纪迁连忙说道,“威远侯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我大明江山。”

  “忠心?”朱棣冷笑一声,“这天底下,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

  “想当年,朕的那个好侄儿,建文。他对他的那些臣子,不够好吗?不够信任吗?结果呢?”

  “还不是,一个个都背叛了他,打开城门,迎朕入京?”

  “纪迁,你要记住。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可替代的。也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可靠的。”

  “权力,只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是最安全的。”

  纪迁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他知道,皇帝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根刺。

  这根刺,如果不拔掉,早晚有一天,会酿成大祸。

  “朕让他班师回朝的旨意,送到了吗?”朱棣问道。

  “回陛下,已经送到了。算算时间,威远侯,应该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纪迁答道。

  “嗯。”朱棣点了点头,“那就好。”

  “传朕旨意。”他转过身,看着纪迁,“让太子,准备一下。”

  “等林远回来,就让他,和太子,多亲近亲近。”

  “朕的这个太子,虽然仁厚,但魄力,还是差了些。”

  “让林远这把刀,在他身边,磨一磨他,也是一件好事。”

  “是,陛下。”纪迁躬身领命。

  他听出了,朱棣的言外之意。

  皇帝,这是想用太子,来平衡,甚至是,架空林远。

  帝王心术,果然,深不可测。

  他心中,不由得,为那个远在北疆的少年,捏了一把冷汗。

  他只希望,那个聪慧如妖的少年,能够明白,皇帝的良苦用心。

  不要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来。

  否则,等待他的,将会是,比赵王朱高燧,还要凄惨百倍的,下场。

  然而,他们谁也不知道。

  此刻,那个他们以为,正在“班师回朝”路上的少年。

  正带领着一支,足以颠覆整个草原格局的幽灵大军,朝着一个,他们谁也想不到的方向,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