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厢院?”
这次连一向好脾气的沈氏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位弟妹该不会是把招待客人的院子收拾出来给让儿住吧?
这也太不像话了。
裴老夫人慕氏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语气严厉地说道:“西厢院太偏僻了,让我孙儿住东厢......”
安氏却仍未察觉自己的失礼,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何必这么麻烦呢?反正他也住不了多久。东厢我想留着给小五,他也快到成亲的年纪了。”
“啪”的一声脆响,裴相直接将筷子重重拍在桌上,怒声道:“够了!你若是不愿意收拾东厢,那就让让儿跟我住一个院子!”
要知道裴相住的可是一府之主才能住的正院主院,连老夫人都没有这个待遇。
安氏被这突如其来的怒斥吓得一哆嗦,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等她回过神来,只见裴让已经从座位上起身,抱拳行礼道:“祖父息怒,孙儿确实不会久住。今晚还要回郡主府,改日再来拜见祖父祖母。”
说完,先是向祖父祖母深深鞠躬,接着又依次向大伯裴恒、大伯母沈氏、二伯裴邢、二伯母赵氏,以及自己的父母行礼致意。
“多谢大伯母和二伯母为裴让准备这一桌丰盛的菜肴,不过我在回来前已经用过膳了。父亲、母亲,儿子已经见过各位长辈了,就不多打扰了。”疏离而有礼,这哪里是回家,跟做客差不多了。
行完礼后,裴让转身就要离开,却被慕老夫人急忙叫住。
“让儿,你这是做什么啊?”祖母颤巍巍地站起身,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不舍,“你这孩子,才刚踏进家门,连口热茶都没喝上,怎么又要走?”
裴让转过身来,郑重地向祖母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祖母,孙儿现在仍是穆家少年军团的一员。如今郡主府正值用人之际,军令如山,孙儿身为军人,自当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待郡主府那边的事务处理妥当,孙儿定当第一时间回来看望您老人家。”
话音未落,裴让便要转身离去。
安氏见状顿时急了,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把拽住二儿子的衣袖,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你这是要做什么?莫非还在同你母亲怄气不成?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把你盼回来了,连顿饭都没吃就要走,这让外人怎么看待我这个做母亲的?是要让街坊邻居都戳着我的脊梁骨说闲话吗?不就是个院子的事吗?横竖都是暂时住着...仁儿是你亲弟弟,你这个做哥哥的,自然要多担待些才是。”
裴让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的冷笑。是啊,从小到大,母亲总是这样说的。
大哥是长子,他这个做弟弟的要处处敬重;三弟四弟是双胞胎,年纪小,他这个做兄长的理应谦让。
若不是在穆家待过那些年,他或许真的会认为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在穆家,不论是老太君还是各位婶娘,都谆谆教导他:这世上没有什么“应该”,唯有以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母亲,您说得对,所以我把一切都让给他们了。那个院子不必给我留着,我在外自有住处。”
说完,裴让再次向祖父祖母恭敬行礼,正要告退,却被一直沉默的裴相突然叫住。
裴相缓缓起身,对下人吩咐道:“把饭菜送到书房去。”接着转向裴让,语气不容置疑:“裴让,你随我来书房一趟。”
裴让默默点头,跟着祖父往书房方向走去。
书房里,烛光摇曳,檀香袅袅。
裴让挺拔的身影立在八仙桌旁,裴相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怎么地,连你祖父也一并怪上了?
裴让闻言连忙弯腰鞠躬,额头几乎要碰到膝盖:“孙儿不敢!”声音里带着几分惶恐。
对于这位祖父,裴让是发自内心地敬佩和尊重。
在他记忆中,祖父对待家中子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
当年他执意要去穆家军时,若非祖父力排众议鼎力支持,他恐怕永远都只能困在这深宅大院中。
“是不敢还是不会!”裴相冷哼一声,撩起衣摆坐下,给自己斟了一杯酒,“行了,别杵在那儿当门神,过来陪祖父喝一杯。”
裴让乖顺地走过去,接过酒壶,小心翼翼地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理应是孙儿敬祖父一杯才是。”
裴相脸上这才露出笑意,举起酒杯:“你我祖孙之间,何必如此客套?来,一起喝。”
裴让双手捧着酒杯,恭敬地与祖父的杯子轻轻相碰。一老一少就这样对饮起来,酒香在书房中弥漫。
几杯下肚,裴让的脸上泛起红晕,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他举起酒杯,郑重地对裴相说道:“当年多亏祖父成全,孙儿才能如愿以偿。这些年来未能侍奉在祖父膝下,实在是孙儿的不是。孙儿自罚一杯。”说罢,又给自己斟满,仰头一饮而尽。
裴相望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的孙儿,眼中满是心疼与欣慰。
除了已故的妻子,没有人知道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孙儿。
不仅因为他八岁就考中秀才,名列前三,更因为裴让的性情最像年轻时的自己。
但裴相没有裴让这般幸运,当年他没有这样开明的长辈支持,最终没能实现弃文从武的梦想。
“这些年...可曾后悔过?”裴相轻声问道。
裴让的眼神有些迷离,似乎在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后悔吗?
当然不后悔。
虽然在边境的日子艰苦卓绝,但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
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
他们虽无血缘关系,却比亲人还要亲密。
在战场上,他们可以将后背放心地交给对方;在生活中,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信任彼此。
而这份情谊,在裴家大院里,他从未感受过。
“不后悔!”裴让斩钉截铁地回答。
裴相的嘴角微微**,这个答案在他意料之中。
能够培养出霓裳郡主和穆星尘那样赤诚之人的地方,怎会让他的孙儿后悔?
看着裴让身上那股阳光洒脱的气质,与十二年前那个压抑的少年判若两人,就知道他在穆家过得很好。
“西厢院?”
这次连一向好脾气的沈氏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位弟妹该不会是把招待客人的院子收拾出来给让儿住吧?
这也太不像话了。
裴老夫人慕氏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语气严厉地说道:“西厢院太偏僻了,让我孙儿住东厢......”
安氏却仍未察觉自己的失礼,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何必这么麻烦呢?反正他也住不了多久。东厢我想留着给小五,他也快到成亲的年纪了。”
“啪”的一声脆响,裴相直接将筷子重重拍在桌上,怒声道:“够了!你若是不愿意收拾东厢,那就让让儿跟我住一个院子!”
要知道裴相住的可是一府之主才能住的正院主院,连老夫人都没有这个待遇。
安氏被这突如其来的怒斥吓得一哆嗦,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等她回过神来,只见裴让已经从座位上起身,抱拳行礼道:“祖父息怒,孙儿确实不会久住。今晚还要回郡主府,改日再来拜见祖父祖母。”
说完,先是向祖父祖母深深鞠躬,接着又依次向大伯裴恒、大伯母沈氏、二伯裴邢、二伯母赵氏,以及自己的父母行礼致意。
“多谢大伯母和二伯母为裴让准备这一桌丰盛的菜肴,不过我在回来前已经用过膳了。父亲、母亲,儿子已经见过各位长辈了,就不多打扰了。”疏离而有礼,这哪里是回家,跟做客差不多了。
行完礼后,裴让转身就要离开,却被慕老夫人急忙叫住。
“让儿,你这是做什么啊?”祖母颤巍巍地站起身,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不舍,“你这孩子,才刚踏进家门,连口热茶都没喝上,怎么又要走?”
裴让转过身来,郑重地向祖母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祖母,孙儿现在仍是穆家少年军团的一员。如今郡主府正值用人之际,军令如山,孙儿身为军人,自当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待郡主府那边的事务处理妥当,孙儿定当第一时间回来看望您老人家。”
话音未落,裴让便要转身离去。
安氏见状顿时急了,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把拽住二儿子的衣袖,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你这是要做什么?莫非还在同你母亲怄气不成?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把你盼回来了,连顿饭都没吃就要走,这让外人怎么看待我这个做母亲的?是要让街坊邻居都戳着我的脊梁骨说闲话吗?不就是个院子的事吗?横竖都是暂时住着...仁儿是你亲弟弟,你这个做哥哥的,自然要多担待些才是。”
裴让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的冷笑。是啊,从小到大,母亲总是这样说的。
大哥是长子,他这个做弟弟的要处处敬重;三弟四弟是双胞胎,年纪小,他这个做兄长的理应谦让。
若不是在穆家待过那些年,他或许真的会认为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在穆家,不论是老太君还是各位婶娘,都谆谆教导他:这世上没有什么“应该”,唯有以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母亲,您说得对,所以我把一切都让给他们了。那个院子不必给我留着,我在外自有住处。”
说完,裴让再次向祖父祖母恭敬行礼,正要告退,却被一直沉默的裴相突然叫住。
裴相缓缓起身,对下人吩咐道:“把饭菜送到书房去。”接着转向裴让,语气不容置疑:“裴让,你随我来书房一趟。”
裴让默默点头,跟着祖父往书房方向走去。
书房里,烛光摇曳,檀香袅袅。
裴让挺拔的身影立在八仙桌旁,裴相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怎么地,连你祖父也一并怪上了?
裴让闻言连忙弯腰鞠躬,额头几乎要碰到膝盖:“孙儿不敢!”声音里带着几分惶恐。
对于这位祖父,裴让是发自内心地敬佩和尊重。
在他记忆中,祖父对待家中子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从不偏袒。
当年他执意要去穆家军时,若非祖父力排众议鼎力支持,他恐怕永远都只能困在这深宅大院中。
“是不敢还是不会!”裴相冷哼一声,撩起衣摆坐下,给自己斟了一杯酒,“行了,别杵在那儿当门神,过来陪祖父喝一杯。”
裴让乖顺地走过去,接过酒壶,小心翼翼地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理应是孙儿敬祖父一杯才是。”
裴相脸上这才露出笑意,举起酒杯:“你我祖孙之间,何必如此客套?来,一起喝。”
裴让双手捧着酒杯,恭敬地与祖父的杯子轻轻相碰。一老一少就这样对饮起来,酒香在书房中弥漫。
几杯下肚,裴让的脸上泛起红晕,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他举起酒杯,郑重地对裴相说道:“当年多亏祖父成全,孙儿才能如愿以偿。这些年来未能侍奉在祖父膝下,实在是孙儿的不是。孙儿自罚一杯。”说罢,又给自己斟满,仰头一饮而尽。
裴相望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的孙儿,眼中满是心疼与欣慰。
除了已故的妻子,没有人知道他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孙儿。
不仅因为他八岁就考中秀才,名列前三,更因为裴让的性情最像年轻时的自己。
但裴相没有裴让这般幸运,当年他没有这样开明的长辈支持,最终没能实现弃文从武的梦想。
“这些年...可曾后悔过?”裴相轻声问道。
裴让的眼神有些迷离,似乎在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后悔吗?
当然不后悔。
虽然在边境的日子艰苦卓绝,但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
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
他们虽无血缘关系,却比亲人还要亲密。
在战场上,他们可以将后背放心地交给对方;在生活中,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信任彼此。
而这份情谊,在裴家大院里,他从未感受过。
“不后悔!”裴让斩钉截铁地回答。
裴相的嘴角微微**,这个答案在他意料之中。
能够培养出霓裳郡主和穆星尘那样赤诚之人的地方,怎会让他的孙儿后悔?
看着裴让身上那股阳光洒脱的气质,与十二年前那个压抑的少年判若两人,就知道他在穆家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