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107章 璇阶议武,丹诏砺忠

小说:皇明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时间:2025-10-18 17:33:19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三王离去之后,朱由校总算是放松起来了。

  逗逗皇妹朱徽媞,考校皇五弟朱由检的功课。

  御花园大雪飘飞,梅花暗香传来,倒是能够有半刻闲暇。

  “皇弟,日后多看看兵书,那些无病呻吟的经典,少看一些没什么,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朕来问。”

  培养小弟的任务,确实可以开始了。

  毕竟似汉景帝一般,多个梁王做帮手,国家也会容易治理。

  朱由检重重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般,小拳头紧紧握住,他说道:“臣弟在读书的时候,确实有一个疑惑。”

  朱由校挑眉一笑,说道:“说来听听。”

  朱由检眉头紧锁,低声道:“皇兄,前日师傅讲《春秋》时,借'晋灵公不君'的典故,说当年成祖爷处置建文旧臣株连过甚。他道.若朝廷能赦免齐泰、黄子澄等人家属的戍籍,效法汉文帝宽待季布,必能使天下士人感念圣德。”

  说着,朱由检偷眼观察兄长神色,又急忙补充:“臣弟觉得此事蹊跷,特意查了《皇明祖训》,明明写着'谋逆者族诛'”

  朱由校手中捏着的梅枝“咔“地折断,冷笑道:“好个借古讽今!晋灵公暴虐被弑,他这是把成祖皇帝比作暴君?”

  皇帝将断枝掷入雪中,盯着弟弟朱由检的眼睛,问道:“你师傅可曾说过,建文削藩时,齐泰等人是如何撺掇皇帝逼死湘王全家的?“

  见朱由检茫然摇头,皇帝一把攥住他肩膀:“那朕告诉你:湘王阖宫自焚前,黄子澄正在朝堂上说‘今议削藩,当先除周、齐,湘王素骄横,可坐以不轨之罪’!”

  朱由校不屑的说道:“他们当年可曾想过'得人心'三字怎么写?!”

  给建文旧臣翻案,不过也是党争而已。

  至于此举是否能够收心?

  确实可以,甚至他还可以得到那些文官们的称赞。

  他们会称颂他为仁德之君,圣明之君。

  然而,这真的是好事吗?

  最起码,在朱由校看来,这绝对不是好事,而且是对本源根基动摇的坏事。

  朱棣曾称建文旧臣为“逆党”,若他赦免其后裔,是否朝堂否认靖难的合法性?

  那成祖皇帝成了造反上位的反贼了?

  那他这个成祖血脉,还能做大明皇帝?

  只能说这些腐儒,各个不怀好心。

  朱元璋看不起他们,那是有原因的。

  朱由校对着朱由检说道:“明日,朕便将你的师傅换个新的去。”

  朱由检闻言大喜,当即说道:“换一个不那么刻板严肃的师傅过来,绝对不要用戒尺的那种。”

  朱由校:???

  感情你这家伙肚子里面也是一肚子坏水,说这些话,就是要赶走师傅?

  学坏了由检,历史上你不是这样的!

  朱由检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吐了吐舌头装无辜,当即缩头装起了鸵鸟。

  “好的不学,学坏的。”

  朕除了坏水多一点,难道没有其他值得你去学的?

  朱由校直接揪住朱由检的耳朵,当即让这小子抱着朱由校的手求饶:“嘶~皇兄,臣弟不敢,臣弟以后不敢了,痛痛痛~”

  你这小子,还知道痛?

  过了手瘾之后,朱由校气也消了大半。

  而且,这个倒霉弟弟的话语,也给了朱由校不少的灵感。

  “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朕。”

  朱由检摸着耳朵,一脸迷糊。

  “臣弟提醒了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文官可以通过让朕赦免齐泰、黄子澄等人家属的戍籍,来营造一种势,而朕亦是能够通过类似的事情,告诉全天下的人,朕的态度。”

  朱由检还是有些迷糊。

  “臣弟愚钝。”

  朱由校却是没有给朱由检解释的心思,说道:“你去问你师傅去。”

  说着,朱由校便要起身离开。

  朱由检赶忙问道:“皇兄,是向新师傅去问吗?”

  朱由校没好气的瞪了朱由检一眼,说道:“还是原来的师傅。”

  我看那师傅是抽少了,得再给他找一个会抽人的师傅。

  把这个混小子当做陀螺来抽!

  朱由检扁了扁嘴,小声嘀咕道:‘说好的皇帝一言九鼎的呢?皇兄的嘴,骗人的鬼!’

  对于嘀嘀咕咕的欧豆豆,朱由校直接给了他一个爆栗,之后便摆驾回乾清宫。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后,便将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如游召见过来。

  三人被皇帝召见,很快便从文渊阁来到了东暖阁中。

  “臣内阁首辅(次辅、群辅)方从哲(刘一燝、孙如游),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方一入殿,三人便对这皇帝大礼参拜。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安,赐座。”

  待三人坐定之后,朱由校缓缓说道:“今日召见三位过来,便是想与诸位讨论国事。”

  讨论国事?

  刘一燝眉头微皱,不知道皇帝心里在想些什么。

  方从哲平静的问道:“不知是何国事?”

  朱由校眼神清亮,当即说道:“此事乃关大明生死存亡!”

  生死存亡?

  三人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即腰杆挺直,等着皇帝后面的话。

  朱由校语气沉重的说道:“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如今边疆多事,辽东危急,各地烽火四起,盖因猛士难以伸志,便是有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之勇,也无人用也!”

  如今的明朝是以文御武,陛下这番话,难道是要提拔武官,以武御文?

  刘一燝闻言,当即起身拱手,肃然劝谏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前朝故事历历在目: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兵祸连年,皆因武人势大所致。若陛下开此先例,恐豪强拥兵自重,祸乱朝纲啊!”

  他见皇帝神色未动,又上前一步,声音愈发恳切:“我朝太祖定制‘以文驭武’,正是防微杜渐之策。纵有熊廷弼、陈策等良将,亦需督师文臣节制。倘若武弁得势,轻则如嘉靖年倭寇之乱时骄兵悍将不听调遣,重则……重则效安史之乱颠覆唐祚!”

  说到最后,他竟撩袍跪地,重重叩首。

  重用武官,确实触及到了这些文官最敏感的神经。

  他们好不容易从历朝腐蚀而来的权力,怎么可能轻易拱手交上去?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以文驭武之策,朕未变也!”

  文官掌兵权,对皇权的威胁自然要比武官要小。

  毕竟,武官掌兵权,那可很有可能突然就被下属披上一件龙袍的。

  这一点,朱由校心知肚明。

  “如今边患四起,朕自当要重用武官兵卒,否则,这仗谁来打?血谁来流?”

  朱由校看向刘一燝,话外之音很明显。

  朕不重用武官,重用文官,你来流血杀敌吗?

  方从哲好似摸清了皇帝的用意,当即递话说道:“陛下说的对,如今国家危难,正是要重用武官的时候,只是不知该如何重用?”

  重用武官的话可以说,怎么重用?

  地位难道要超过文官吗?

  朱由校目光灼灼地扫视着三位阁臣,声音陡然提高:“朕近日翻阅《武职选簿》,见正德年间江西按察使伍文定之事。当年宁王造反,他亲披甲胄冲锋陷阵,生擒叛将,却因触怒权阉不得封赏!”

  他突然抓起案头茶盏重重一顿,茶水溅在刘一燝的袍角上:“更可恨的是嘉靖初年'大礼议',杨廷为等将领为护持社稷血溅左顺门,竟被定为'悖逆'!”

  方从哲的胡须微微颤抖,他看见年轻天子眼中燃着异样的火。皇帝猛地推开舆图站起身:“这些忠魂在地下喊冤数十年了!内阁立刻去拟旨!”

  “着礼部即刻议伍文定'忠毅'谥号,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朱由校的指甲掐进紫檀木案几的雕纹里。

  “凡正德、嘉靖、万历三朝因直言被贬的武臣,三日内开列名单呈递御前!”

  孙如游刚要开口劝阻,却见皇帝抽出墙上的永乐宝剑,剑锋“铮“地划过空气:“朕要用这把成祖佩剑告诉天下将士!“

  “凡为我大明流血者,纵过百年,朕必以山河为碑,以青史为祭!“

  “今边疆多故,大风猛士深轸朕怀,其令有司于山林草泽间慎选将材。”

  武将之心,朕必收之!

  PS:

  日万第八日!!!

  求订阅!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