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303章 峡谷潜兵,屠城必要

小说:皇明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时间:2025-10-18 17:38:41 源网站:2k小说网
  ();

  “将军,过了前面那道山弯,就出八河川峡谷了!”

  亲卫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却又刻意压低了嗓门,生怕惊扰了这片沉寂的山林。

  祖大寿勒住马缰,抬头望去。

  两侧的山壁如刀削斧劈,将天空挤成一道狭长的蓝线,而前方不远处,峡谷的出口正像一道敞开的门户,透进外面开阔的天光。

  山林的阴影里,两千余名明军士卒正悄无声息地穿行。

  他们大多穿着轻便的皮甲,甲片上沾满了泥污与草屑,几乎与周围的山岩融为一体。

  偶尔能看到几个身披铁甲的,也都是将甲叶打磨得粗糙,避免反光暴露踪迹。

  队伍里没有粮车,没有炮架,甚至连多余的兵器都少得可怜。

  为了穿越那条被称为“鬼涧道”的险路,他们扔掉了所有可能拖累速度的辎重,只带了二十日的干粮,连水袋都只带了最精简的分量。

  这是祖大寿赌上性命的奇袭。

  十天前,他们从皮岛出发,乘着夜色登上**的身弥岛,在那里换上**渔民的装束,悄悄潜回辽东海岸,在盐场堡附近的滩涂登陆。

  接着,他们避开建奴的哨所,从虎山长城一处坍塌的缺口钻了进去,沿着灌水屯的废弃驿道,硬生生蹚过了八河川峡谷这道天险。

  “将军,歇息一日吧。”

  一名老兵拄着断矛上前,他的草鞋早已磨穿,脚掌渗出的血与泥土粘在一起。

  “再往前,就该有建奴的卡伦(哨所)了,弟兄们这几日几乎没合眼,再硬撑怕是要出乱子。”

  祖大寿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虎口处磨出的血泡早已结痂,又被灌木划破,渗出血丝。

  他转头望向身后的队伍:

  有人走着走着就打个趔趄,全靠身边的同伴扶一把,有人嘴唇干裂得像树皮,最年轻的那个小兵,不过十三四岁,此刻正靠在树干上打盹,手里还紧紧攥着半截长枪。

  “距离赫图阿拉,还有多少里路?”祖大寿问道。

  “不到六十里了。”

  亲卫指着前方,说道:“出了峡谷,再翻过前面那道山梁,就是苏子河河谷,过了河谷,就能看到赫图阿拉的城墙了。”

  六十里。

  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

  若是有马匹,两个时辰就可以到。

  即便是没有马,半日也可至城下。

  赫图阿拉,建奴的老巢,努尔哈赤起家的根本所在。

  只要能摸到那里,烧掉他们的粮仓,杀散他们的家眷,沈阳城下的建奴大军必定回援。

  到那时,熊经略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他们就能立下不世之功!

  “休整一日。”

  祖大寿终于点头。

  “但所有人都给我记好了,解甲备武,不准生火,不准喧哗,屎尿要埋进土里,半点踪迹都不能露!”

  “遵命!”

  士兵们如蒙大赦,却没有丝毫松懈。

  他们熟练地散开,找隐蔽的山坳或密林钻进去。

  这片山林实在太适合隐蔽了。

  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密密麻麻的灌木丛能遮住人的身影,腐叶铺成的地面踩上去悄无声息。

  祖大寿走到一处陡峭的崖壁下,抬头望去,只见岩壁上布满了天然的洞穴,若是藏进百人,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

  “便是藏数千人,也绰绰有余。”

  祖大寿低声自语。

  这一日的休整至关重要。

  过了这里,往前每一步都是刀山火海,必须让弟兄们养足精神,才能应对接下来的血战。

  夕阳透过树梢,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山林里静得能听到虫鸣,只有偶尔传来的压抑咳嗽声,证明这里藏着一支蓄势待发的奇兵。

  祖大寿靠在一棵老松树下,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在一遍遍推演着接下来的路线。

  赫图阿拉的城墙、苏子河的渡口、建奴的粮仓位置……

  士卒们怀里揣着的二十日军粮,都是提前烘焙好的麦饼与肉干,硬得能硌掉牙,却能顶饿,更重要的是不用生火。

  毕竟,一旦生火,暴露的风险成几何倍提升。

  祖大寿靠在一棵老树根上,掰了块麦饼放进嘴里,干硬的饼渣剌得喉咙生疼,他就着一口随身携带的清水慢慢咽下去。

  四周静得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连咀嚼声都被刻意压到最低。

  他转头看向身侧那个穿着山民短打的汉子,对方脸上抹着黑灰,粗布衣衫上打满补丁,若混在樵夫里根本看不出异样。

  正是锦衣卫总旗沈炼。

  “沈总旗。”

  祖大寿的声音压得极低。

  “赫图阿拉城里,咱们的人还在吗?你能不能设法联系上?”

  沈炼闻言,无声地站起身。

  他没穿那身标志性的飞鱼服,腰间也没悬绣春刀,只在靴筒里藏了把三寸短刀,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山野猎户的悍气。

  这副装扮,是为了能悄无声息地混进建奴腹地。

  “将军放心,赫图阿拉有咱们的人。”

  沈炼的声音同样低沉。

  “属下这就动身,去城外二十里那座破龙王庙等消息。”

  他心里清楚,要联系的人是胡雪。

  那位潜伏在赫图阿拉多年的锦衣卫暗线。

  出发前,上头早已交代过接头的时间与地点,如今离赫图阿拉不过半日路程,正是接头的最佳时机。

  祖大寿微微颔首:“万事小心。若是……若是联系不上,不必勉强,立刻回来。”

  潜入建奴老巢自然有十足的风险,有可能会被哨所的建奴发现,若是被发现,那真是十死无生了。

  “属下明白。”

  沈炼抱拳,转身没入密林。

  他的脚步踩在厚厚的腐叶上,竟没发出半点声响,身形在树影间一闪,便消失了踪迹。

  作为锦衣卫的老人,沈炼的潜行功夫早已炉火纯青。

  出发前熟记的地图在脑海里铺开,哪条溪涧能绕开建奴的卡伦,哪片密林有捷径可走,都清晰如绘。

  他像一只熟悉山林的野兽,借着暮色的掩护,朝着赫图阿拉的方向快速移动。

  只是,穿行在幽暗的林间,沈炼的眉头却微微蹙起。

  他想起了出发前分道扬镳的两个弟兄。

  大哥随赵率教走主路,三弟带着另一队人跟着黄德功走水路。

  一路过来,他跟着祖大寿险之又险地避开了所有建奴据点,甚至亲手解决过两个放哨的金兵,确保行踪绝对隐秘。

  “大哥,三弟……你们可千万别出事。”

  沈炼在心里默念。

  这场奇袭能否成功,不仅要看祖大寿的两千精兵,更要看赵率教他们能否顺利。

  山路在夜色里像一条扭曲的巨蟒,碎石与断枝硌得脚底生疼。

  沈炼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只能借着天边那弯残月的微光辨认路径,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倒像是鬼魅的爪痕。

  山林里的虫鸣不知疲倦地响着,“唧唧”声此起彼伏,混着远处偶尔传来的兽吼。

  那是黑熊或是山豹的咆哮,沉闷得让人心头发紧。

  夜风穿过幽深的谷涧,发出“呜呜”的声响,时而尖利如哭,时而低回如诉,若是寻常人走在这样的夜里,怕是早已魂飞魄散。

  但沈炼脚步未停。

  他的呼吸均匀,眼神锐利如鹰。

  多年的锦衣卫生涯,早已让他习惯了在更凶险的境地穿行,这点风声兽吼,不过是寻常景致罢了。

  约莫一个时辰后,前方的林隙间突然露出一角残破的飞檐。

  沈炼放慢脚步,抽出靴筒里的短刀,猫着腰潜行过去。

  那正是约定接头的破龙王庙。

  庙门早已朽烂,歪斜地挂在门框上,门楣上“龙王庙”三个大字被风雨侵蚀得只剩模糊的轮廓。

  沈炼先是绕着庙墙转了一圈,耳朵贴在斑驳的泥墙上听了片刻,确认里面没有动静,又借着月光检查了地面的脚印。

  除了几只野兔的蹄痕,再无其他踪迹。

  他这才推门而入。

  庙里的蛛网结得如密网一般,墙角的杂草长到了半人高,神龛上的龙王像早已被推倒,碎成了几截,散落在尘埃里。

  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与朽木的气息,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沈炼的目光扫过庙内的每一个角落,最后停在西侧那面斑驳的土墙前。

  那里的杂草明显有被踩踏过的痕迹,草根倒向墙角,露出一小块相对平整的地面。

  他走过去,蹲下身仔细查看,果然在墙砖的缝隙里发现了异样。

  有一块砖的边缘比别处新,像是近期被撬动过。

  更重要的是,那块砖的侧面,刻着一个极淡的“”字符号,笔画凌厉,正是锦衣卫内部用来标记接头点的“鬼箭符”。

  沈炼心中一喜,悬着的石头落了一半。

  他用短刀的刀背轻轻敲击那块砖,确认后面是空的,随即小心地将砖抽了出来。

  砖后果然藏着一个油布包,用油绳捆得紧紧的,显然是被人精心安置在这里的。

  他退到庙门附近,借着透进来的月光解开油布包。

  里面是一卷泛黄的麻纸,展开一看,竟是赫图阿拉的布防图!

  图上用朱砂标着城门的位置、守军的数量、粮仓的方位,甚至连城墙的薄弱处都做了标记,字迹娟秀却不失遒劲。

  布防图下面,还压着一封折叠整齐的信。

  沈炼没有立刻拆信,他知道此刻不是细看的时候。

  他迅速将布防图和信重新包好,塞进自己的怀里,又从怀中取出自己的锦衣卫腰牌。

  —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铜牌,正面刻着“锦衣卫总旗沈炼”,背面是一朵暗纹葵花。

  他还拿出早已写好的一封信,里面简略汇报了祖大寿部的动向与接应需求,一并放进砖后的暗格。

  做完这一切,他将砖块重新砌好,又用脚将周围的杂草踩回原位,抹去所有痕迹。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片刻功夫,一切复原。

  若不是知道内情,任谁也看不出这面墙后藏着秘密。

  沈炼最后看了一眼破庙,转身没入夜色之中。

  他得尽快赶回祖大寿的营地,将布防图送去。

  有了这张图,奇袭赫图阿拉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只是

  胡雪是否安好?

  他心里依旧存着一丝担忧,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天刚蒙蒙亮时,沈炼的身影出现在密林边缘。

  晨露打湿了他的短衫,鬓角还沾着草屑,却难掩眼中的精芒。

  他快步走到祖大寿的临时歇脚处前,暗处示警的哨兵认得他,无声地放行。

  “祖将军。”

  沈炼掀开帐帘,将怀里的油布包递过去。

  “这是赫图阿拉的布防图,还有内应的信。”

  祖大寿早已起身,正对着舆图沉思,闻言立刻转过身,双手接过油布包。

  他的手指有些颤抖,三下五除二解开油绳,将那张泛黄的麻纸铺在地上。

  晨光透过帐顶的缝隙照进来,正好落在布防图上。

  图上的墨迹清晰如新,赫图阿拉的城墙走势、四门位置、粮仓所在、兵丁布防,甚至连巡逻队换岗的时辰都标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城西那处标注着“城墙年久失修”的地方,让祖大寿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好!好个胡雪!”

  他忍不住低呼一声,手指在图上轻点。

  “连建奴的粮仓在东门内,军械库靠近北门都标出来了!”

  接着,他展开了那封信。

  信纸粗糙,字迹却娟秀有力。

  祖大寿越看眉头越舒展,到最后,嘴角的笑意再也压不住。

  “弟兄们,机会来了!”

  祖大寿扬着信纸,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赫图阿拉城里,常备兵卒只有九百,加上杂役也不过数千人!而且……”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城里有咱们的内应,随时能动手!”

  帐内的游击将军、佐击将军和几个把总顿时炸开了锅。

  “将军!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把总猛地站起身,拳头攥得咯咯响。

  “咱们两千弟兄,冲进去定能拿下此城!”

  “是啊将军!拿下赫图阿拉,这可是泼天的首功!”

  另一个游击将军接口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谁都知道,赫图阿拉是建奴的老巢,拿下这里,比在沈阳城外杀十个白甲兵都管用。

  祖大寿却缓缓摇头,脸上的兴奋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心悸的冷静:“不行。”

  他扫过众人,一字一句道:“咱们只有两千人,连门像样的攻城炮都没有,硬冲只会徒增伤亡。必须等内应的消息,看能不能诈开城门。这是其一。”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敲在布防图上的城郭位置:“其二,赫图阿拉城里不止兵卒,还有建奴的家眷,加上那些包衣奴才,少说也有接近万人。咱们这两千人,杀得过来吗?必须等后续部队赶到,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极轻,却带着一股彻骨的寒意。

  林中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哪里听不出“解决问题”四个字背后的含义。

  祖大寿要屠城。

  一个把总脸上带着几分不忍,说道:“屠城过分了吧?百姓是无辜的”

  祖大寿冷哼一声,说道:

  “我祖大寿就是辽东人,父亲还是做过副总兵的,建奴的情况,我比你们清楚。

  他们在辽东屠了多少城?开原、铁岭、抚顺……哪一处不是血流成河?他们杀我汉民时,可曾手软?”

  “如今,咱们不过是……报仇罢了。”

  “况且.”

  祖大寿眼神闪烁。

  “那些建奴百姓,那是为恶帮凶,不存在无罪,相反,他们罪孽深重,死不足惜。为将者,不能有半点对敌人的怜悯与仁慈。

  要彻底解决建奴的问题,唯有一个杀字!

  他们人口本就不多,杀一个,便少一个。杀到他们怕了,杀到他们不敢再踏过长城一步,这辽东,才能真正太平!”

  在祖大寿看来,将建奴杀完了,辽东自然也就太平了。

  至于残忍?

  到时候当亡国奴了,就知道谁更残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