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启二年。
八月初。
此刻的大同,像一口烧到滚烫的铁锅,内忧外患的火星溅在上面,转眼就燎成了熊熊大火。
王威在阳和卫的帅帐里,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案上的烛火燃了又灭,灭了又换,堆积的军报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每一封都在告诉他:
局势,已经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
“孙镇和马荣呢?十日了!他们离右玉县不过两百里,就算是步兵赶路,也该到了!”
王威猛地将手里的军报摔在案上。
帐外的亲兵吓得大气不敢喘。
他派去催促的使者刚回来,带来的消息让他火冒三丈。
孙镇在井坪路以“粮草未齐,需待户部调拨”为由,磨磨蹭蹭三日才拔营。
马荣更过分,到了平虏城下辖的威远堡,就说“兵卒染了暑气,需休整五日”。
王威哪里不知道,这两人是怕了。
朱崇威的三千边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早传遍了大同各卫所,谁都不想当第二个“送死鬼”,更不想被他王威当枪使,去替他收拾流民的烂摊子。
“一群废物!”
王威咬牙骂道。
他当初算计着借流民消耗朱崇威,再借平叛洗空额,可没料到张天琳这么能打。
不过半月,就从左云县一路北上,连破破虎堡、残虎堡两座边堡,昨日更是打下了右玉县城。
据斥候回报,张天琳麾下的流民已达四万人,不仅缴获了朱崇威部的甲胄兵器,还有不少大同右卫的逃兵投靠,这些边军熟稔战法,竟真的帮流民操练起队列来,甚至教他们用盾牌结阵、用长矛突刺。
“之前还是乌合之众,现在倒成了像样的军队!”
王威越想越气。
他原本以为,流民再能闹,也不过是抢些粮食就散了,可现在,张天琳不仅有了规模,还有了战斗力,这哪里是“可控的乱局”,分明是养出了一头噬人的猛虎!
踏踏踏~
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亲信匆匆进来禀报:“将军,刘振邦将军送来军报,说已收复左云县!”
王威眼睛一亮,连忙接过军报。
纸上写着“八月初三,率破虏堡兵马三千,收复左云县城,城内乱民已溃散,暂无大碍”。
可没等他松口气,亲信又补了一句:
“只是……左云县城早已被张天琳放弃,城里的衙署、粮仓都被烧光了,只剩下些断壁残垣,刘参将收复后,也没北上追击,只在城里驻守,说是‘需清点粮草,防备乱民反扑’。”
王威的脸色瞬间又沉了下去。
好家伙!
他这个好女婿,居然也在阳奉阴违!
收复一座空无一人的废城,不过是做给朝廷看的样子,真让他去跟张天琳的四万流民硬碰硬,他比谁都惜命。
说到底,整个大同的将领,没一个真心想替他平叛,都在等着看局势彻底烂掉,好把责任都推到他头上。
“都在保自己的实力……都在看我笑话!”
王威烦躁地踱来踱去。
这几日,代王、镇守太监,不断发出信件催促。
‘大王说了,若再不能平定民变,他可保不住你。’
‘张炜公公也传了话,朝廷那边已经在问了,再没进展,就要调宣府的熊廷弼过来了。’
熊廷弼……
一想到这个名字,王威就觉得头皮发麻。
熊廷弼在辽东、宣府抄了多少贪腐的将官,整顿了多少空额。
若是熊廷弼真的来大同,他那些私吞军饷、虚报编制的事,恐怕藏都藏不住。
就在这时。
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斥候连滚带爬地冲进帐内,脸色惨白,声音发颤:
“将、将军!不好了!
土默特部的素囊台吉,率着五千骑兵叩边,已经打下了杀虎口,正在劫掠大同右卫!”
“什么?!”
王威如遭雷击,猛地踉跄一步。
杀虎口是大同西北的门户,一旦被蒙古人攻破,大同右卫就成了砧板上的肉。
而大同右卫的兵马,早就被朱崇威带去平叛,如今只剩些老弱残兵,根本挡不住土默特的骑兵!
“蒙古人怎么会来?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来?”
王威的声音都在发抖。
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又杀了过来,张天琳的四万流民在北,素囊台吉的五千骑兵在西,大同府已经成了腹背受敌的局势。
他之前所有的算计,此刻都成了笑话,只剩下一个即将崩塌的烂摊子。
借流民洗空额、借代王保官位、逼熊廷弼妥协
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斥候哆哆嗦嗦地补充:“大同右卫的百姓已经开始逃了,素囊台吉的骑兵不仅抢粮草,还抓俘虏,再没人去救,右卫就要彻底没了!”
王威瘫坐在椅子上,看着案上的地图,突然觉得一阵绝望。
他原本想靠着私心和算计,在大同站稳脚跟,可到头来,却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流民成了气候,蒙古人趁虚而入,将领们各怀鬼胎,朝廷和代王又在催逼,他这个大同副总兵,怕是真的要人头落地了。
“素囊这匹夫!竟敢趁火打劫!
传我命令,立刻派信使去归化城,告诉卜石兔。
若他管不住素囊,三日内不撤出杀虎口,大明即刻取消与土默特部的互市!
断了他们的茶、盐、铁器,看他们还怎么在草原上立足!”
帐下的幕僚周敬之闻言,脸色却愈发凝重。
他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捡起被茶水浸湿的军报,语气带着难掩的担忧:
“将军,此举怕是难奏效啊。”
“阿勒坦汗故去后,土默特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扯力克汗晚年,三娘子虽竭力维持,可部落实权已开始分流。
如今的顺义王卜石兔,虽是明廷册封的‘共主’,可您看素囊是三娘子的亲孙,手里握着‘西哨兵权’。
那是土默特西部最精锐的三千骑兵,连归化城的守军都要听他调遣。
更别提他掌控的‘板升产业’,丰州滩的良田、作坊、商铺,大半都在他名下,土默特十二部里,至少有六部是他的亲信。
卜石兔呢?
不过是个‘徒拥王爵’的傀儡,既无兵权,也无财权,去年连入贡明廷的贡使,都被素囊拦在半路上,最后还是靠喀喇沁部帮忙,才勉强成行。
总镇您觉得,他发一道命令,素囊会听吗?”
王威的呼吸猛地一滞,方才因怒火而涨红的脸,瞬间褪去血色。
他当然知道土默特部内斗,可事到如今,他能想到的威慑手段,也只有互市这一条。
草原部落离不开大明的茶盐铁器,一旦断了互市,寻常部落早就慌了,可素囊……
他手里有板升的农业产出,有自己的手工业作坊,对互市的依赖,远不如其他小部落深。
“那便没有别的法子了?”
王威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杀虎口丢了,大同右卫被劫掠,若是素囊再往东进,怕是要直逼阳和卫、大同府城。
这里可是他的老巢,一旦被蒙古骑兵攻破,他连退路都没了。
周敬之见他语气缓和,才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好在……鄂尔多斯部没有动静。
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指着舆图上黄河河套的位置,那里用标注着“鄂尔多斯万户”的范围。
“总镇您看,鄂尔多斯部的核心领地在宝日套亥,东接山西边外,西抵宁夏,南邻延绥镇,地域辽阔,水草丰美。
他们不像土默特那样游牧迁徙,而是有固定的驻牧地,人口有五六万,能动员一两万骑兵。
并且,他们内部没分裂,部落编制完整,凝聚力极强。
当年阿勒坦汗鼎盛时,都要让他们三分。
若是鄂尔多斯部也趁机南下,与素囊东西夹击,大同就真的彻底溃烂,回天乏术了。”
王威颓然坐回椅上,看着帐外渐暗的天色,眉头拧成了疙瘩:
“鄂尔多斯部不南下,可素囊还在杀虎口,张天琳的四万流民还在右玉,孙镇、马荣那两个老狐狸还在磨洋工……
我手里能调动的,也就自己的亲信,这怎么打?”
他麾下的大同镇兵马,名义上有八万,可实际上大半是“空额”。
他私吞军饷多年,在册的兵卒里,有一半是只领饷不参军的“挂名兵”,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两万人,还有刘振邦手下的四千破虏堡兵马。
可刘振邦刚收复了左云废城,就以“清点粮草”为由按兵不动,显然是不愿再替他卖命。
“难道……真要派我的亲信去?”
王威喃喃自语。
阳和卫的五千人,大同府城外的一万五千人是他的底气,是他在大同立足的根本。
若是派去跟素囊的蒙古骑兵硬拼,赢了还好,若是输了,他就成了没牙的老虎,不仅镇不住孙镇、马荣,连代王那边都没法交代。
周敬之站在一旁,看着他纠结的模样,也没敢多言。
此刻的王威正站在悬崖边上。
往前,是内忧外患的死局。
往后,是丢官杀头的绝境。
之前那些借流民洗空额、借代王保官位的算计,如今都成了缠绕在他身上的绳索,越挣扎,勒得越紧。
时间,在王威的犹豫之中不断流逝。
从他下令让三将出兵,三将畏缩不前,到如今八月初十。
又过去了十日。
孙镇和马荣的兵马总算挪到了前线,可也仅仅是“到了”而已。
威远堡外的营寨扎得整整齐齐,炊烟每日按时升起,却连一次像样的进攻都没有。
斥候传回的消息说,孙镇每日在营中“操练阵法”。
马荣更甚,以“兵卒水土不服”为由,连营门都少出。
只派了些老弱去右玉县外围晃了晃,便回来报称“乱民势大,需待王将军主力到来”。
“一群畏战的鼠辈!”
王威将军报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
他早该想到,这些人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谁都不想当出头鸟,谁都怕跟张天琳的流民军拼得两败俱伤,最后便宜了别人。
可拖延下去,局势只会烂得更快。
果然,坏消息很快就从北方传来。
八月十一日的清晨,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从杀虎口方向奔来,连人带马栽倒在帅帐前,嘶哑着嗓子喊道:
“将、将军!卜石兔……卜石兔也率部南下了!
杀虎口以西的村镇,全被他们烧了!”
王威的心猛地一沉。
他快步走出帐,扶起那名斥候,声音发紧:
“详细说!卜石兔带了多少人?劫掠了哪些地方?”
“至少三千骑兵!”
斥候咳着血,断断续续地说:
“草原今年旱得厉害,牧草都枯了,牛羊死了大半……
他们先是跟着素囊的人抢,后来见素囊撤了,就自己往东闯,把破虎堡、残虎堡附近的村子都扫了一遍,男人被杀,女人和孩子被掳走,粮食和牲畜全被劫走了……”
帐下的幕僚周敬之脸色也变了。
小冰河期的酷旱,不仅让大明的陕西、山西歉收,连草原也遭了灾。
这些蒙古部落没了活路,哪里还顾得上明廷册封的王爵身份,哪里还讲什么道义。
只要有劫掠的机会,就像饿狼扑食一样往上冲。
素囊刚走,卜石兔又来,大同的西北防线,几乎成了不设防的筛子。
“不能再等了!”
王威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刀,刀光在晨光中闪过一道冷芒。
“传我命令,两万精锐即刻集结!
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携带五日干粮,今日午时准时出发,先去大同右卫驱赶卜石兔,再回师剿杀张天琳!”
这两万兵马,是王威压箱底的本钱。
都是他多年来精心挑选的家丁和老兵,装备着最好的铠甲和兵器,战马也多是从蒙古那边买来的良驹。
哪怕是要牺牲自己的实力,也得保住局势的安稳。
午时一到。
阳和卫的东门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两万兵马列成整齐的方阵。
“出发!”
随着王威一声令下,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北方向开去。
一路上,随处可见蒙古骑兵劫掠后的惨状:
烧毁的房屋只剩下断壁残垣,焦黑的梁木上还挂着半块布巾。
田地里的荒草被马蹄踩得稀烂,偶尔能看到倒伏的尸体,身上还留着弓箭或马刀的伤口。
逃难的百姓扶老携幼,沿着路边艰难地行走,看到王威的大军,眼里才露出一丝希望的光。
“将军,前方发现蒙古骑兵!”
前锋斥候来报。
王威勒住马,举目望去。
远处的土路上,一群蒙古骑兵正围着几辆粮车抢掠,大约有三百多人,个个骑术精湛,动作迅猛。
“列阵!”
王威大喝一声。
步兵迅速结成方阵,长矛手在前,盾牌手在后,弓箭手在中间拉开长弓。
骑兵则分成两队,绕到方阵两侧,准备包抄。
蒙古骑兵见明军摆出大阵,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冲过来试探性地进攻,箭矢像雨点一样射向明军方阵,却被盾牌挡了下来。
“放箭!”
随着步兵统领的一声令下,明军的箭矢齐发,蒙古骑兵纷纷落马。
剩下的人见势不妙,又看到明军骑兵已经包抄过来,哪里还敢恋战,丢下粮车和抢到的财物,调转马头就往西北方向逃去。
他们已经劫掠了不少东西,本就没打算跟明军硬拼,如今见明军势大,自然是走为上策。
王威没有下令追击。
蒙古人机动性强,追也追不上,只要把他们赶出大同境内,保住大同右卫就够了。
果然,接下来的路程里,又遇到几股蒙古小股骑兵,都是一触即溃,很快就消失在草原深处。
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王威的大军抵达大同右卫,此时卜石兔的主力已经带着劫掠来的人口和财物撤走,只留下几座被烧毁的营寨。
“将军,右玉县方向传来消息,张天琳的流民军……不见了!”
就在王威安抚大同右卫百姓的时候,斥候又带来了新的消息。
“什么?”
王威猛地转过身,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他去哪里了?”
“据右玉县的百姓说,早在咱们跟蒙古人作战的时候,张天琳就带着流民军往东南方向走了,看路线……像是要去大同府城!”
王威的脑子“嗡”的一声,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大同府城是什么地方?
是他麾下兵卒家眷的聚居地,是他多年来积攒的产业和财富的所在地。
若是大同府城陷落,兵卒们得知家眷遭殃,士气必然崩溃。
而他的田产、商铺、银库要是被流民抢了,他就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该死!”
王威狠狠骂了一句,他怎么也没想到,张天琳居然这么狡猾,不跟他硬碰硬,反而绕到他的后路去了。
更让他憋屈的是,这场民乱,本就是他为了算计熊廷弼、洗空额而挑起来的,如今却要他亲自率军去追剿,去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传我命令,全军即刻启程,火速前往大同府城!”
王威翻身上马,马鞭一扬,狠狠抽在马背上。
战马吃痛,发出一声嘶鸣,朝着东南方向奔去。
两万明军紧随其后,尘土飞扬,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王威骑在马上,风吹得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看着前方尘土弥漫的道路,心里又急又怒。
急的是怕大同府城出事,怒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当初刘振邦传来朱崇威全军覆没的消息时,自己还嘲笑朱崇威草包,如今却发现,最可笑的人是他自己。
自己亲手点燃的火,最后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且
在大同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他恐怕已经是没有活路了。
**的局势!
王威真要哭了。
PS:
今天有加更!
(本章完)
天启二年。
八月初。
此刻的大同,像一口烧到滚烫的铁锅,内忧外患的火星溅在上面,转眼就燎成了熊熊大火。
王威在阳和卫的帅帐里,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案上的烛火燃了又灭,灭了又换,堆积的军报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每一封都在告诉他:
局势,已经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
“孙镇和马荣呢?十日了!他们离右玉县不过两百里,就算是步兵赶路,也该到了!”
王威猛地将手里的军报摔在案上。
帐外的亲兵吓得大气不敢喘。
他派去催促的使者刚回来,带来的消息让他火冒三丈。
孙镇在井坪路以“粮草未齐,需待户部调拨”为由,磨磨蹭蹭三日才拔营。
马荣更过分,到了平虏城下辖的威远堡,就说“兵卒染了暑气,需休整五日”。
王威哪里不知道,这两人是怕了。
朱崇威的三千边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早传遍了大同各卫所,谁都不想当第二个“送死鬼”,更不想被他王威当枪使,去替他收拾流民的烂摊子。
“一群废物!”
王威咬牙骂道。
他当初算计着借流民消耗朱崇威,再借平叛洗空额,可没料到张天琳这么能打。
不过半月,就从左云县一路北上,连破破虎堡、残虎堡两座边堡,昨日更是打下了右玉县城。
据斥候回报,张天琳麾下的流民已达四万人,不仅缴获了朱崇威部的甲胄兵器,还有不少大同右卫的逃兵投靠,这些边军熟稔战法,竟真的帮流民操练起队列来,甚至教他们用盾牌结阵、用长矛突刺。
“之前还是乌合之众,现在倒成了像样的军队!”
王威越想越气。
他原本以为,流民再能闹,也不过是抢些粮食就散了,可现在,张天琳不仅有了规模,还有了战斗力,这哪里是“可控的乱局”,分明是养出了一头噬人的猛虎!
踏踏踏~
帐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亲信匆匆进来禀报:“将军,刘振邦将军送来军报,说已收复左云县!”
王威眼睛一亮,连忙接过军报。
纸上写着“八月初三,率破虏堡兵马三千,收复左云县城,城内乱民已溃散,暂无大碍”。
可没等他松口气,亲信又补了一句:
“只是……左云县城早已被张天琳放弃,城里的衙署、粮仓都被烧光了,只剩下些断壁残垣,刘参将收复后,也没北上追击,只在城里驻守,说是‘需清点粮草,防备乱民反扑’。”
王威的脸色瞬间又沉了下去。
好家伙!
他这个好女婿,居然也在阳奉阴违!
收复一座空无一人的废城,不过是做给朝廷看的样子,真让他去跟张天琳的四万流民硬碰硬,他比谁都惜命。
说到底,整个大同的将领,没一个真心想替他平叛,都在等着看局势彻底烂掉,好把责任都推到他头上。
“都在保自己的实力……都在看我笑话!”
王威烦躁地踱来踱去。
这几日,代王、镇守太监,不断发出信件催促。
‘大王说了,若再不能平定民变,他可保不住你。’
‘张炜公公也传了话,朝廷那边已经在问了,再没进展,就要调宣府的熊廷弼过来了。’
熊廷弼……
一想到这个名字,王威就觉得头皮发麻。
熊廷弼在辽东、宣府抄了多少贪腐的将官,整顿了多少空额。
若是熊廷弼真的来大同,他那些私吞军饷、虚报编制的事,恐怕藏都藏不住。
就在这时。
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斥候连滚带爬地冲进帐内,脸色惨白,声音发颤:
“将、将军!不好了!
土默特部的素囊台吉,率着五千骑兵叩边,已经打下了杀虎口,正在劫掠大同右卫!”
“什么?!”
王威如遭雷击,猛地踉跄一步。
杀虎口是大同西北的门户,一旦被蒙古人攻破,大同右卫就成了砧板上的肉。
而大同右卫的兵马,早就被朱崇威带去平叛,如今只剩些老弱残兵,根本挡不住土默特的骑兵!
“蒙古人怎么会来?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来?”
王威的声音都在发抖。
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又杀了过来,张天琳的四万流民在北,素囊台吉的五千骑兵在西,大同府已经成了腹背受敌的局势。
他之前所有的算计,此刻都成了笑话,只剩下一个即将崩塌的烂摊子。
借流民洗空额、借代王保官位、逼熊廷弼妥协
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斥候哆哆嗦嗦地补充:“大同右卫的百姓已经开始逃了,素囊台吉的骑兵不仅抢粮草,还抓俘虏,再没人去救,右卫就要彻底没了!”
王威瘫坐在椅子上,看着案上的地图,突然觉得一阵绝望。
他原本想靠着私心和算计,在大同站稳脚跟,可到头来,却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流民成了气候,蒙古人趁虚而入,将领们各怀鬼胎,朝廷和代王又在催逼,他这个大同副总兵,怕是真的要人头落地了。
“素囊这匹夫!竟敢趁火打劫!
传我命令,立刻派信使去归化城,告诉卜石兔。
若他管不住素囊,三日内不撤出杀虎口,大明即刻取消与土默特部的互市!
断了他们的茶、盐、铁器,看他们还怎么在草原上立足!”
帐下的幕僚周敬之闻言,脸色却愈发凝重。
他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捡起被茶水浸湿的军报,语气带着难掩的担忧:
“将军,此举怕是难奏效啊。”
“阿勒坦汗故去后,土默特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扯力克汗晚年,三娘子虽竭力维持,可部落实权已开始分流。
如今的顺义王卜石兔,虽是明廷册封的‘共主’,可您看素囊是三娘子的亲孙,手里握着‘西哨兵权’。
那是土默特西部最精锐的三千骑兵,连归化城的守军都要听他调遣。
更别提他掌控的‘板升产业’,丰州滩的良田、作坊、商铺,大半都在他名下,土默特十二部里,至少有六部是他的亲信。
卜石兔呢?
不过是个‘徒拥王爵’的傀儡,既无兵权,也无财权,去年连入贡明廷的贡使,都被素囊拦在半路上,最后还是靠喀喇沁部帮忙,才勉强成行。
总镇您觉得,他发一道命令,素囊会听吗?”
王威的呼吸猛地一滞,方才因怒火而涨红的脸,瞬间褪去血色。
他当然知道土默特部内斗,可事到如今,他能想到的威慑手段,也只有互市这一条。
草原部落离不开大明的茶盐铁器,一旦断了互市,寻常部落早就慌了,可素囊……
他手里有板升的农业产出,有自己的手工业作坊,对互市的依赖,远不如其他小部落深。
“那便没有别的法子了?”
王威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杀虎口丢了,大同右卫被劫掠,若是素囊再往东进,怕是要直逼阳和卫、大同府城。
这里可是他的老巢,一旦被蒙古骑兵攻破,他连退路都没了。
周敬之见他语气缓和,才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好在……鄂尔多斯部没有动静。
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指着舆图上黄河河套的位置,那里用标注着“鄂尔多斯万户”的范围。
“总镇您看,鄂尔多斯部的核心领地在宝日套亥,东接山西边外,西抵宁夏,南邻延绥镇,地域辽阔,水草丰美。
他们不像土默特那样游牧迁徙,而是有固定的驻牧地,人口有五六万,能动员一两万骑兵。
并且,他们内部没分裂,部落编制完整,凝聚力极强。
当年阿勒坦汗鼎盛时,都要让他们三分。
若是鄂尔多斯部也趁机南下,与素囊东西夹击,大同就真的彻底溃烂,回天乏术了。”
王威颓然坐回椅上,看着帐外渐暗的天色,眉头拧成了疙瘩:
“鄂尔多斯部不南下,可素囊还在杀虎口,张天琳的四万流民还在右玉,孙镇、马荣那两个老狐狸还在磨洋工……
我手里能调动的,也就自己的亲信,这怎么打?”
他麾下的大同镇兵马,名义上有八万,可实际上大半是“空额”。
他私吞军饷多年,在册的兵卒里,有一半是只领饷不参军的“挂名兵”,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两万人,还有刘振邦手下的四千破虏堡兵马。
可刘振邦刚收复了左云废城,就以“清点粮草”为由按兵不动,显然是不愿再替他卖命。
“难道……真要派我的亲信去?”
王威喃喃自语。
阳和卫的五千人,大同府城外的一万五千人是他的底气,是他在大同立足的根本。
若是派去跟素囊的蒙古骑兵硬拼,赢了还好,若是输了,他就成了没牙的老虎,不仅镇不住孙镇、马荣,连代王那边都没法交代。
周敬之站在一旁,看着他纠结的模样,也没敢多言。
此刻的王威正站在悬崖边上。
往前,是内忧外患的死局。
往后,是丢官杀头的绝境。
之前那些借流民洗空额、借代王保官位的算计,如今都成了缠绕在他身上的绳索,越挣扎,勒得越紧。
时间,在王威的犹豫之中不断流逝。
从他下令让三将出兵,三将畏缩不前,到如今八月初十。
又过去了十日。
孙镇和马荣的兵马总算挪到了前线,可也仅仅是“到了”而已。
威远堡外的营寨扎得整整齐齐,炊烟每日按时升起,却连一次像样的进攻都没有。
斥候传回的消息说,孙镇每日在营中“操练阵法”。
马荣更甚,以“兵卒水土不服”为由,连营门都少出。
只派了些老弱去右玉县外围晃了晃,便回来报称“乱民势大,需待王将军主力到来”。
“一群畏战的鼠辈!”
王威将军报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
他早该想到,这些人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谁都不想当出头鸟,谁都怕跟张天琳的流民军拼得两败俱伤,最后便宜了别人。
可拖延下去,局势只会烂得更快。
果然,坏消息很快就从北方传来。
八月十一日的清晨,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从杀虎口方向奔来,连人带马栽倒在帅帐前,嘶哑着嗓子喊道:
“将、将军!卜石兔……卜石兔也率部南下了!
杀虎口以西的村镇,全被他们烧了!”
王威的心猛地一沉。
他快步走出帐,扶起那名斥候,声音发紧:
“详细说!卜石兔带了多少人?劫掠了哪些地方?”
“至少三千骑兵!”
斥候咳着血,断断续续地说:
“草原今年旱得厉害,牧草都枯了,牛羊死了大半……
他们先是跟着素囊的人抢,后来见素囊撤了,就自己往东闯,把破虎堡、残虎堡附近的村子都扫了一遍,男人被杀,女人和孩子被掳走,粮食和牲畜全被劫走了……”
帐下的幕僚周敬之脸色也变了。
小冰河期的酷旱,不仅让大明的陕西、山西歉收,连草原也遭了灾。
这些蒙古部落没了活路,哪里还顾得上明廷册封的王爵身份,哪里还讲什么道义。
只要有劫掠的机会,就像饿狼扑食一样往上冲。
素囊刚走,卜石兔又来,大同的西北防线,几乎成了不设防的筛子。
“不能再等了!”
王威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刀,刀光在晨光中闪过一道冷芒。
“传我命令,两万精锐即刻集结!
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携带五日干粮,今日午时准时出发,先去大同右卫驱赶卜石兔,再回师剿杀张天琳!”
这两万兵马,是王威压箱底的本钱。
都是他多年来精心挑选的家丁和老兵,装备着最好的铠甲和兵器,战马也多是从蒙古那边买来的良驹。
哪怕是要牺牲自己的实力,也得保住局势的安稳。
午时一到。
阳和卫的东门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两万兵马列成整齐的方阵。
“出发!”
随着王威一声令下,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北方向开去。
一路上,随处可见蒙古骑兵劫掠后的惨状:
烧毁的房屋只剩下断壁残垣,焦黑的梁木上还挂着半块布巾。
田地里的荒草被马蹄踩得稀烂,偶尔能看到倒伏的尸体,身上还留着弓箭或马刀的伤口。
逃难的百姓扶老携幼,沿着路边艰难地行走,看到王威的大军,眼里才露出一丝希望的光。
“将军,前方发现蒙古骑兵!”
前锋斥候来报。
王威勒住马,举目望去。
远处的土路上,一群蒙古骑兵正围着几辆粮车抢掠,大约有三百多人,个个骑术精湛,动作迅猛。
“列阵!”
王威大喝一声。
步兵迅速结成方阵,长矛手在前,盾牌手在后,弓箭手在中间拉开长弓。
骑兵则分成两队,绕到方阵两侧,准备包抄。
蒙古骑兵见明军摆出大阵,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冲过来试探性地进攻,箭矢像雨点一样射向明军方阵,却被盾牌挡了下来。
“放箭!”
随着步兵统领的一声令下,明军的箭矢齐发,蒙古骑兵纷纷落马。
剩下的人见势不妙,又看到明军骑兵已经包抄过来,哪里还敢恋战,丢下粮车和抢到的财物,调转马头就往西北方向逃去。
他们已经劫掠了不少东西,本就没打算跟明军硬拼,如今见明军势大,自然是走为上策。
王威没有下令追击。
蒙古人机动性强,追也追不上,只要把他们赶出大同境内,保住大同右卫就够了。
果然,接下来的路程里,又遇到几股蒙古小股骑兵,都是一触即溃,很快就消失在草原深处。
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王威的大军抵达大同右卫,此时卜石兔的主力已经带着劫掠来的人口和财物撤走,只留下几座被烧毁的营寨。
“将军,右玉县方向传来消息,张天琳的流民军……不见了!”
就在王威安抚大同右卫百姓的时候,斥候又带来了新的消息。
“什么?”
王威猛地转过身,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他去哪里了?”
“据右玉县的百姓说,早在咱们跟蒙古人作战的时候,张天琳就带着流民军往东南方向走了,看路线……像是要去大同府城!”
王威的脑子“嗡”的一声,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大同府城是什么地方?
是他麾下兵卒家眷的聚居地,是他多年来积攒的产业和财富的所在地。
若是大同府城陷落,兵卒们得知家眷遭殃,士气必然崩溃。
而他的田产、商铺、银库要是被流民抢了,他就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该死!”
王威狠狠骂了一句,他怎么也没想到,张天琳居然这么狡猾,不跟他硬碰硬,反而绕到他的后路去了。
更让他憋屈的是,这场民乱,本就是他为了算计熊廷弼、洗空额而挑起来的,如今却要他亲自率军去追剿,去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传我命令,全军即刻启程,火速前往大同府城!”
王威翻身上马,马鞭一扬,狠狠抽在马背上。
战马吃痛,发出一声嘶鸣,朝着东南方向奔去。
两万明军紧随其后,尘土飞扬,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王威骑在马上,风吹得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他看着前方尘土弥漫的道路,心里又急又怒。
急的是怕大同府城出事,怒的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当初刘振邦传来朱崇威全军覆没的消息时,自己还嘲笑朱崇威草包,如今却发现,最可笑的人是他自己。
自己亲手点燃的火,最后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且
在大同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他恐怕已经是没有活路了。
**的局势!
王威真要哭了。
PS:
今天有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