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29章 乱中求变,帝王权术

小说:皇明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时间:2025-10-18 17:33:19 源网站:2k小说网
  ();

  方从哲心中天人交战,思虑良久,终于还是出班开口说话了。

  “陛下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决心整顿朝纲,实在是国家社稷的福气。但臣等仍不免忧心忡忡,冒昧献上愚忠:

  《易经》上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变化,变化才能通达,通达方能长久。

  如今官场积弊已深,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贪污**的风气,更是百年来难以根治的顽疾。如果突然下猛药整治,恐怕还没清除**,就先伤了国家的根基。

  历史上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因为操之过急,导致天下动荡不安;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虽然消除了隐患,却让满朝文武胆战心惊。

  这些历史教训清清楚楚,恳请陛下慎重考虑!”

  皇帝对处理政事如此有热情,这是好事。

  但万一此事做不成,若是做的不好,会不会打消皇帝处理朝政的积极性?

  若是再出现万历之时二十年不朝的事情,那大明当真是要完了。

  方从哲牵头说话,后面臣僚有些利益相关,或是心忧朝堂的,亦是上前开口劝阻。

  “启奏陛下:如今辽东战火未平,陕西、河南一带又出现流寇作乱的苗头。如果此时大规模彻查官员,必定导致百官人心惶惶,政务陷入停滞。更怕有小人趁机诬陷忠良,使得好坏难分,反而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啊!”

  “启奏陛下:宜以财制贪。增“养廉银”使官吏得俸足用,开“捐监例”导富户输银代罪,如此缓补亏空,徐清积弊。”

  “启禀陛下:《尚书》上说:必须有所忍耐,才能成就大事。恳请陛下暂且收敛雷霆般的威严,多施恩泽。等到边疆战事稍缓、民生稍得恢复之时,再彻底查办贪腐,定能事半功倍!”

  其中有些官员,虽然口称清廉,但自己清不清廉,自己最清楚。

  当自己真有一头牛的时候,要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天启皇帝朱由校却要做独夫,刚愎自用一次。

  “朕意已决,众爱卿无须赘言!”

  彻查贪腐自然会引发动乱。

  然而对于如今的朱由校来说,乱才好。

  他根基不显,乱中方才能够求变。

  其实

  所谓的反腐,当真是反腐吗?

  无非是排除异己,安插亲信罢了。

  这天底下,哪有不贪的官员。

  铲除一批**,很快又会长出另外一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不过分贪,只要不是庸官,无为之官,能将自己手底下的事情做好,为大明添砖加瓦,朱由校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由校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便是掌权!

  彻查贪腐,便是最好的掌权方式。

  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查谁,怎么查,如何定罪?

  那还不是他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至于把天下搞乱.

  他朱由校可不傻,谁是大动脉,他还是清楚的。

  譬如大明的驿站系统,他是绝对不会撤除的。

  李自成,你还是继续做你的银川驿卒罢!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个道理,朱由校是明白的。

  新君登基第二日,便开始彻查贪腐,施以雷霆手段。

  群臣肃然。

  以至于接下来的几件事情,这些臣僚都没有多少辩驳的心力。

  政事推行流畅。

  此刻日头已经彻底升上来了,秋阳温暖,普照万物。

  魏朝当场批红,几件比较重要的事项,则用印盖章。

  “退朝罢!”

  朱由校摆了摆手,从御座上起身。

  鸿胪寺官当即高唱:“奏事毕!”

  百官当即行五拜三叩头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都累了,赐茶水糕点!阁臣赐座密议!”

  百官在鸿胪寺官的引领下,纷纷离殿,在文华殿外领取茶水糕点。

  早上五点前要到文华殿,许多人是三四点就起床的。

  居京城大不易,离紫禁城越近,房价越高,有些朝官只得住得远一些。

  离京城远的,便要起的更早,许多人莫说是吃早餐了,连一口水都没喝。

  如今能够得圣上赏赐御膳房的茶水糕点,一个个吃着喝着,心中暖洋洋的,莫名感动。

  我大明臣子,多久没有被君上如此挂念了。

  陛下是好皇帝!

  不少人更是边吃边啜泣。

  有感于之前几个皇帝的糟心程度,如今让他们感动的想要说谢谢。

  陛下的恩情,还不完!

  根本还不完。

  而在群臣退去之后,文华殿便只剩下寥寥数人。

  首辅方从哲,阁臣刘一燝、韩爌、朱国祚,礼部尚书孙如游,户部尚书李汝华、英国公张维贤皆坐殿下,司礼监秉笔太监魏朝则在臣子与皇帝之间。

  有些事情,人多了,反而推行不下去,人少的会议,往往才是更重要,更能办事的会议。

  “众卿家,彻查贪腐之事,事关重大,波及甚广,朕意元辅牵头,各阁臣辅助,如何?”

  方从哲当即起身,说道:“老臣遵命!”

  彻查贪腐之权,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这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方从哲也不会拒绝。

  而他不拒绝,韩爌却不能容忍此权柄落至方从哲之手。

  “陛下,彻查贪腐之事,恐怕不能由内阁经手,交由三司便是,今朝臣多有不和,难免有人借题发挥,以权柄谋党同伐异之事,还望陛下明鉴!”

  方从哲听韩爌此言,脸色骤变。

  党同伐异之事,你东林党人不是经常做吗?

  现在跟我来装白莲花了?

  “陛下,臣彻查贪腐,必出公心,若有党同伐异之举,必遭天谴!”

  韩爌在一边讥讽道:“天谴自罚人,但若是让大明朝乱了起来,便是遭天谴,于事何补?”

  刘一燝当即上前说道:“彻查贪腐,自得陛下亲自掌握。”

  亲自掌握,若是好了有功,但若是做不好了,岂非有过?

  嘉靖皇帝的帝王权术,朱由校还是明白几分的。

  他这个皇帝,不能亲自做事。

  成了那是理所应当。

  我大明皇帝天资英断。

  但若是不成呢?

  难道你这个皇帝要去背锅?

  他朱由校可没有下罪己诏的爱好。

  朱由校当即说道:“那便交由锦衣卫查办,英国公负责,内阁监督!”

  方从哲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而韩爌刘一燝等人则是如释重负。

  “陛下英明。”

  而坐在小凳上张维贤整个人愣住了,他脸上露出奔波灞同款表情。

  让我去彻查贪腐?

  哎呦喂!

  你干嘛~

  这不是要了我的老命吗?

  然而,张维贤刚想拒绝,朱由校后面的话也是出来了。

  “至于辽东军费以及赈灾事宜,刻不容缓,先依元辅所奏,暂挪南京户部贮银三十万济辽,另截漕粮二十万石平粜灾地,应急为先,至于其余缺额,另想办法。”

  征辽饷是不可能的。

  这若是征下去,大明各地必定是烽烟遍地生,百姓揭竿而起。

  朱由校可不想去煤山上吊。

  “孙卿,大行皇帝丧葬之事”

  孙如游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当即说道:“大行皇帝丧葬之事,尽可能减少开支。”

  “善!”

  朱由校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户部尚书李汝华。

  “李尚书,朝廷开支众多,自是要节流,然而,开源之法,你回去写出奏表,与朕一观。”

  堂堂大明的财政部长,就没别的招了?

  张口闭口就是加征辽饷。

  咱大明虽然和后世的美利坚很像,但也不至于似懂王加关税一般加辽饷。

  他美利坚要完,我大明朝可还想多活几年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