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清宫,巍峨矗立于坤宁宫之前。
此刻,寅时未至,值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体乾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他背着手,在狭小的值房内来回踱步,靴底踏在青砖上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的眉头紧锁,目光不时扫向案几上那封辽东捷报。
这奏报乃是八百里加急,墨迹犹新。
“大捷啊……”他低声喃喃,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奏报边缘。
辽东胜了,而且是陛下日夜期盼的大胜!
自萨尔浒一役后,朝廷屡战屡败,如今终于扬眉吐气。
这样的喜讯,若能在天子面前第一个呈上,必能讨得圣心欢悦。
“机会难得……”
王体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早已命人封锁消息,绝不让魏忠贤或魏朝知晓。
这两人,一个权倾朝野,一个深得帝心,若让他们抢了先,这份功劳,便不再是他的了。
可问题是,昨日天子大婚。
按照规矩,皇帝昨夜宿于坤宁宫东暖阁,此刻是否已起?
若仍在酣睡,贸然惊扰,恐有不妥。
可若拖延太久,消息走漏,魏忠贤必定闻风而动……
“不能再等了!”
他猛地攥紧捷报,眼中闪过决断。
“来人!”
值房外,一名小太监闻声而入,躬身待命。
“去坤宁宫外候着,若陛下起身,立刻来报!”
小太监领命而去。
然而,就在小太监离去没多久,值房外突然出现了脚步声。
“怕什么,偏来什么。”
王体乾心头一紧,猛地转身。
值房外,两道身影正缓步而来。
左边那人肥硕如猪,一身蟒袍几乎裹不住那圆滚的身躯,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兼大内行厂提督魏朝。
右边那位身形瘦削,眉眼阴鸷,却是东厂提督、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
二人一前一后,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神情。
“哎呦喂~”
王体乾脸上堆起笑容,声音却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今儿是什么风,竟把二位贵人吹到咱家这小地方来了?”
魏忠贤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剜向王体乾手中的奏报:
“有人想吃独食,还当别人都是瞎子聋子不成?”
魏朝更是直接,眯缝的小眼睛里闪过一丝狠厉,肥厚的手掌一伸:
“辽东的捷报呢?交出来!”
王体乾心头一沉。
完了。
还是给这两个扒皮知晓了情况。
“哎……”
他长叹一声,终究是不情不愿地将捷报递了出去。
魏朝一把夺过捷报,粗短的手指迫不及待地展开,眯缝的小眼睛在奏报上快速扫视。
他的嘴角微微**,显然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战功极为在意。
魏忠贤站在一旁,并未急着争抢。
既然到了此处,报捷的功劳,自有他一份!
“哼!”
魏朝看完,冷哼一声,将奏报重重合上,目光如刀般刺向王体乾:
“莫要以为你管着西厂,尾巴就能翘到天上去!这紫禁城里,谁是老祖宗,你心里得有个数!”
王体乾脸上堆着笑,连忙躬身,语气谦卑:
“您自然是老祖宗!这捷报,我也是刚刚才拿到手,正想着去找二位商议呢!”
魏忠贤与魏朝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不屑。
骗鬼呢!
若非各自的心腹太监及时通风报信,这报捷的功劳,怕是早就被王体乾这老狐狸独吞了!
“等吧。”
魏朝冷冷开口,肥硕的身躯往椅子上一坐,震得木椅吱呀作响。
“等陛下起来了,咱们一道去报捷。”
王体乾心中暗叹。
一个功劳,三人分。
可眼下形势比人强,他只能低头。
“是,是,全凭老祖宗安排。”
他垂首而立,不再多言,只是静静等待皇帝起身。
时间在更漏声中缓缓流逝。
寅时将至,紫禁城仍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中。
坤宁宫东暖阁内,龙凤喜床上的朱由校睫毛微颤,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的这个生物钟,比宫中的更鼓还要精准。
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自从登基以来,他这个皇帝连赖床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那些以为当皇帝就能随心所欲的人,实在是太过天真。
明君难当啊!
朱由校望着帐顶绣金的龙凤纹样,突然想起前世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已故的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生前总喜欢问别人:“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想到这里,朱由校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朕倒是天天都能见到凌晨四点的紫禁城。”
不过,很快,他的思绪就被身体的异常拉回来了。
他只是微微一动,立刻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分量。
侧目望去,正是昨夜刚刚成为他皇后的张嫣。
此刻她黛眉微蹙,显然尚未从昨夜的疲惫中恢复。
朱由校的目光不由得柔和下来,想起昨夜光景。
作为正值青春的少年天子,他自然精力旺盛。
只是苦了初为人妇的张嫣。
朱由校轻轻抚过她微皱的眉头,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醒熟睡中的佳人。
他想起昨夜她强忍疼痛却依然温柔配合的模样,心头涌起一阵怜惜。
“陛下.”
似是感受到触碰,张嫣无意识地呢喃一声,纤长的睫毛轻轻颤动,却终究没有醒来。
她的呼吸依旧均匀,只是往朱由校怀里又靠了靠,像只寻求温暖的小兽。
朱由校不由得失笑。
这就是他的皇后了。
端庄时如庙堂观音,娇憨时似邻家少女。
他轻轻将锦被往上拉了拉,盖住她**的香肩。
窗外,寅时的更鼓已经敲响,但此刻的朱由校,却难得地想要放纵自己。
再陪她多睡一会儿吧。
就此时,殿外终于是响起了太监的声音。
“天光将明,请圣恭安!”
寅时的更声穿透重重宫帷,惊醒了枕在朱由校胸口的张嫣。
她纤长的睫毛轻颤,朦胧间睁开惺忪睡眼,正对上皇帝含笑的眸子。
“陛、陛下.”
张嫣霎时清醒,昨夜红烛下的缠绵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她这才惊觉自己仍被皇帝揽在怀中,那双温热的大手更是肆无忌惮地覆在她最羞人的丰腴处。
一抹绯红从耳根直漫到颈间,她慌忙低头,却听见头顶传来一声轻笑。
“朕的皇后醒来了?”
张嫣很是害羞,却还没忘劝谏皇帝。
“寅时了,请陛下敬天法祖,以勤政为先!”
朱由校却纹丝不动,指尖在她如瀑青丝间流连。
“不急,过些时候他们还会喊第二次。”
这是朱由校登基后养成的习惯。
在太监第二次叫起前的片刻温存里,他会闭目沉思今日的政务安排,也让初醒的头脑渐渐清明。
“陛下~”
身下的美人轻启朱唇,声音里带着初为人妇的娇怯与坚持。
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锦被边缘,低声道:
“按祖制臣妾侍寝后该及时退下的。若是耽搁了,明日御史台的折子怕是要堆满御案了”
朱由校闻言,故意将怀中人搂得更紧,在她耳边轻笑道:“朕可不怕那些酸儒弹劾。你是皇后不假,可更是朕明媒正娶的妻子。”
他伸手拂开她额前散落的青丝,柔声道:“你可见过哪家夫妻,夜里还要分房睡的?”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的人心。
对于这种未经人事的小姑娘,朱由校可太懂得拿捏了。
果然,朱由校此话说完,张嫣心头一颤。
她想起选秀时那些嬷嬷的告诫——‘中宫之位,首重规矩’,可此刻枕边人的体温,却比任何宫规都更让她心动。
“陛下.”
她眼中泛起盈盈水光,却在瞥见窗外渐亮的天色时骤然清醒。
纤细的指尖轻轻抵住朱由校的胸膛:“可勤政总是没错的。况且今日.”
她掰着如玉的手指细数。
“卯时要赴奉先殿告祭列祖列宗,辰时得去慈宁宫给李太妃请安,巳时还要.”
朱由校听着这一连串的行程,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昨日大婚的疲惫尚未消散,今日又要应付这许多繁文缛节。
他哀叹一声,将脸埋进张嫣带着淡淡茉莉香的发间:
“朕现在总算明白,为何皇祖父当年要罢朝三日才肯大婚了”
张嫣被他孩子气的抱怨逗得抿唇一笑,却还是撑着身子坐起来。
素白的寝衣滑落肩头,露出昨夜留下的点点红痕。
她慌忙拉紧衣襟,红着脸道:“再不起身,魏大铛他们该在殿外跪成一片了。”
朱由校望着窗外渐亮的天光,无奈地叹了口气。
当皇帝难,当个新婚的皇帝更难。
“这些繁文缛节,有些实在不必如此较真。”
朱由校斜倚在龙床之上,他决定要好好‘教导’一下这位过分循规蹈矩的皇后。
“就拿这侍寝的规矩来说。”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挑起张嫣的下巴,轻声说道:“不过是用来约束那些昏聩之君的。朕问你——”
少年天子突然凑近,温热的呼吸拂过皇后泛红的耳垂:
“你觉得朕.需要这种约束吗?”
张嫣顿时语塞,昨夜那些令人面红耳赤的画面在脑海中闪回。
从华灯初上到三更鼓响,这位精力旺盛的年轻帝王确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节制’二字的独特理解。
见皇后羞赧不语,朱由校乘胜追击:“更荒唐的是,居然还要让宫女在旁记录时辰、姿势?若事事都要按《内则》行事,朕与提线木偶何异?”
“这些规矩,不过是他们用来束缚天子的枷锁。”
朱由校凝视着张嫣,目光灼灼。
“而朕,最讨厌被束缚。”
话至此处,朱由校终于决定向这位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皇后吐露心声。
“皇后可知.”
“朕要的不是什么万国来朝的虚名,也不是史书上圣君的谀词。”
“朕要的是百姓春有桑麻可织,秋有稻谷满仓;老者能安享晚年,幼者能入塾读书;丈夫不必卖妻鬻子,妇人不必易面而食!”
“朕要重现洪武、永乐时期我大明的风采!甚至胜过他们!”
他握住张嫣的柔荑,目光如炬:
“如今我大明积弊已深,若一味因循这些陈规旧制,只会让江山社稷愈发沉疴难起。有些规矩.是时候该打破了。”
“嫣儿,你可愿与朕做一对名垂青史的帝后,携手挽大明于狂澜?”
这番话如惊雷般在张嫣心头炸响。
她只觉胸口发紧,心跳快得几乎要跃出胸腔。
她的皇帝陛下所思所想的,不是声色犬马,而是江山社稷!
“陛下.”
她朱唇轻颤,眼中泛起盈盈泪光。
这一刻,那些自幼熟读的《女诫》《内训》统统被抛到九霄云外。
她猛地扑进朱由校怀中,玉臂紧紧环住他精壮的腰身:
“臣妾定当学着做个好皇后,绝不做陛下的绊脚石!”
两具年轻的身体紧密相贴,昨夜的缠绵是肉体的交融,此刻却是灵魂的共鸣。
朱由校感受着怀中人儿的颤抖,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一吻:
“朕拭目以待。”
朱由校轻轻抚过张嫣如瀑的青丝,在她耳边低语:
“就从今日开始——朕要你陪着朕,一起改写大明的命运。”
张嫣已然动情,若非现在不合时宜,否则便是撑着稍稍不适的身体,都要和面前这个偷心男人大战三百回合。
而在给皇后灌注完满腔热血后,殿外适时响起了第二遍太监的唱报声:
“天光将明,请圣恭安!”
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
朱由校这才清了清嗓子,对着殿外朗声道:“朕安,入殿伺候罢!”
话音未落,早已在殿外恭候多时的宫女们如潮水般涌入。
她们训练有素地分成两列,一队捧着龙袍冠冕侍奉皇帝,一队捧着凤冠霞帔伺候皇后。
鎏金铜盆中的温水蒸腾着袅袅热气,浸了玫瑰露的丝帕轻轻拭过帝后二人的面容。
待更衣洗漱完毕,朱由校执起张嫣的手掌,二人并肩踏出坤宁宫东暖阁。
才出阁门,就见三个熟悉的身影齐刷刷跪伏在丹墀之下。
正是司礼监的三大珰首:魏朝、魏忠贤、王体乾。
三人脸上堆着如出一辙的谄媚笑容,额头紧贴地面:
“奴婢拜见陛下,拜见皇后娘娘!”
朱由校目光在三人身上一扫而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都起来吧。”
礼毕起身,魏朝那肥硕的身躯突然灵活地向前一窜,双手捧着奏报高举过顶,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陛下!天佑大明啊!辽东经略熊廷弼八百里加急捷报,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援辽总兵陈策、戚金,游击周敦吉、秦邦屏大破两蓝旗骑兵,归正将领刘兴祚阵斩建奴第十子,正蓝旗固山额真德格类!”
朱由校闻言瞳孔骤缩,龙袍下的手指猛地攥紧。
自登基以来,他早已学会喜怒不形于色,但此刻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
野战大破两蓝旗骑兵?
还有
努尔哈赤的亲子,建州女真的核心将领,竟被阵斩于疆场!
“拿来!”
少年天子一把夺过奏报。
他逐字逐句地审阅,当目光扫过阵斩虏酋、大破敌营等字眼时,紧绷的面容终于松动。
这位登基未满一年的年轻帝王仰天大笑:
“哈哈哈——!“
笑声在坤宁宫前回荡,这三声长笑,仿佛要将半年来承受的质疑与压力尽数宣泄。
待笑声止息,朱由校眼中精光暴涨,声音却异常冷静:
“消息可曾核实?”
萨尔浒之战后,边将虚报战功的闹剧实在太多。
魏朝急忙叩首,额头上的汗珠在青石板上留下湿痕:“回陛下,经略府、巡抚衙门、锦衣卫、都察院四重印信俱全,熊经略素来谨慎,断不会有假。”
“好!好!好!”
朱由校连道三声,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年轻的皇帝目光如炬,一连串谕令脱口而出:
“即刻着内阁拟赏!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再着兵部、内监派员亲赴辽东犒军!”
魏忠贤敏锐地注意到,皇帝‘抚恤’二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他立刻尖声应和:“奴婢这就去办!定让前线将士感受到陛下天恩!”
除恩赏抚恤前线将士外,对于此番大胜,还可以继续做文章。
朱由校说道:“传旨《皇明日报》,明日头版头条刊载此捷!朕要这消息三日之内传遍两京十三省!把阵斩德格类的细节、缴获的大纛图样,都给朕印得清清楚楚!”
此刻的乾清坤宁宫前,晨风卷着朱由校的袍角猎猎作响。
他在心中冷笑:半年前自己力排众议启用熊廷弼时,那些阁老们是怎么说的?
“熊蛮子刚愎自用,不堪大任!”
“陛下年少,易被武夫蒙蔽!”
“辽东事宜当从长计议”
现在呢?
朕能治好国否?
“另外,拟旨时再加一句。”
“朕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今熊卿既建奇功,辽东一应军务,许其专断!”
这个补充让魏忠贤瞳孔一缩。
这分明是要借捷报之势,彻底堵住朝臣们的嘴!
“对了。”
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把缴获的那面正蓝旗大纛,挂在午门示众三日。让满朝文武都好好看看。”
朕圣心独断,重用熊廷弼,受到朝臣如此多的非议。
现在结果如何?
打了大胜仗了!
朕倒是要看看,朕的那些新政,还有谁敢反对?!
ps:
五千字大章,今天居然万更了,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作者君还是太好了,换做其他作者,已经开始断章了。
今日更新一万一千字,求个订阅、月票不过分吧?
(本章完)
乾清宫,巍峨矗立于坤宁宫之前。
此刻,寅时未至,值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体乾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他背着手,在狭小的值房内来回踱步,靴底踏在青砖上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的眉头紧锁,目光不时扫向案几上那封辽东捷报。
这奏报乃是八百里加急,墨迹犹新。
“大捷啊……”他低声喃喃,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奏报边缘。
辽东胜了,而且是陛下日夜期盼的大胜!
自萨尔浒一役后,朝廷屡战屡败,如今终于扬眉吐气。
这样的喜讯,若能在天子面前第一个呈上,必能讨得圣心欢悦。
“机会难得……”
王体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早已命人封锁消息,绝不让魏忠贤或魏朝知晓。
这两人,一个权倾朝野,一个深得帝心,若让他们抢了先,这份功劳,便不再是他的了。
可问题是,昨日天子大婚。
按照规矩,皇帝昨夜宿于坤宁宫东暖阁,此刻是否已起?
若仍在酣睡,贸然惊扰,恐有不妥。
可若拖延太久,消息走漏,魏忠贤必定闻风而动……
“不能再等了!”
他猛地攥紧捷报,眼中闪过决断。
“来人!”
值房外,一名小太监闻声而入,躬身待命。
“去坤宁宫外候着,若陛下起身,立刻来报!”
小太监领命而去。
然而,就在小太监离去没多久,值房外突然出现了脚步声。
“怕什么,偏来什么。”
王体乾心头一紧,猛地转身。
值房外,两道身影正缓步而来。
左边那人肥硕如猪,一身蟒袍几乎裹不住那圆滚的身躯,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兼大内行厂提督魏朝。
右边那位身形瘦削,眉眼阴鸷,却是东厂提督、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
二人一前一后,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神情。
“哎呦喂~”
王体乾脸上堆起笑容,声音却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今儿是什么风,竟把二位贵人吹到咱家这小地方来了?”
魏忠贤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剜向王体乾手中的奏报:
“有人想吃独食,还当别人都是瞎子聋子不成?”
魏朝更是直接,眯缝的小眼睛里闪过一丝狠厉,肥厚的手掌一伸:
“辽东的捷报呢?交出来!”
王体乾心头一沉。
完了。
还是给这两个扒皮知晓了情况。
“哎……”
他长叹一声,终究是不情不愿地将捷报递了出去。
魏朝一把夺过捷报,粗短的手指迫不及待地展开,眯缝的小眼睛在奏报上快速扫视。
他的嘴角微微**,显然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战功极为在意。
魏忠贤站在一旁,并未急着争抢。
既然到了此处,报捷的功劳,自有他一份!
“哼!”
魏朝看完,冷哼一声,将奏报重重合上,目光如刀般刺向王体乾:
“莫要以为你管着西厂,尾巴就能翘到天上去!这紫禁城里,谁是老祖宗,你心里得有个数!”
王体乾脸上堆着笑,连忙躬身,语气谦卑:
“您自然是老祖宗!这捷报,我也是刚刚才拿到手,正想着去找二位商议呢!”
魏忠贤与魏朝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不屑。
骗鬼呢!
若非各自的心腹太监及时通风报信,这报捷的功劳,怕是早就被王体乾这老狐狸独吞了!
“等吧。”
魏朝冷冷开口,肥硕的身躯往椅子上一坐,震得木椅吱呀作响。
“等陛下起来了,咱们一道去报捷。”
王体乾心中暗叹。
一个功劳,三人分。
可眼下形势比人强,他只能低头。
“是,是,全凭老祖宗安排。”
他垂首而立,不再多言,只是静静等待皇帝起身。
时间在更漏声中缓缓流逝。
寅时将至,紫禁城仍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中。
坤宁宫东暖阁内,龙凤喜床上的朱由校睫毛微颤,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的这个生物钟,比宫中的更鼓还要精准。
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自从登基以来,他这个皇帝连赖床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那些以为当皇帝就能随心所欲的人,实在是太过天真。
明君难当啊!
朱由校望着帐顶绣金的龙凤纹样,突然想起前世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已故的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生前总喜欢问别人:“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想到这里,朱由校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朕倒是天天都能见到凌晨四点的紫禁城。”
不过,很快,他的思绪就被身体的异常拉回来了。
他只是微微一动,立刻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分量。
侧目望去,正是昨夜刚刚成为他皇后的张嫣。
此刻她黛眉微蹙,显然尚未从昨夜的疲惫中恢复。
朱由校的目光不由得柔和下来,想起昨夜光景。
作为正值青春的少年天子,他自然精力旺盛。
只是苦了初为人妇的张嫣。
朱由校轻轻抚过她微皱的眉头,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醒熟睡中的佳人。
他想起昨夜她强忍疼痛却依然温柔配合的模样,心头涌起一阵怜惜。
“陛下.”
似是感受到触碰,张嫣无意识地呢喃一声,纤长的睫毛轻轻颤动,却终究没有醒来。
她的呼吸依旧均匀,只是往朱由校怀里又靠了靠,像只寻求温暖的小兽。
朱由校不由得失笑。
这就是他的皇后了。
端庄时如庙堂观音,娇憨时似邻家少女。
他轻轻将锦被往上拉了拉,盖住她**的香肩。
窗外,寅时的更鼓已经敲响,但此刻的朱由校,却难得地想要放纵自己。
再陪她多睡一会儿吧。
就此时,殿外终于是响起了太监的声音。
“天光将明,请圣恭安!”
寅时的更声穿透重重宫帷,惊醒了枕在朱由校胸口的张嫣。
她纤长的睫毛轻颤,朦胧间睁开惺忪睡眼,正对上皇帝含笑的眸子。
“陛、陛下.”
张嫣霎时清醒,昨夜红烛下的缠绵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她这才惊觉自己仍被皇帝揽在怀中,那双温热的大手更是肆无忌惮地覆在她最羞人的丰腴处。
一抹绯红从耳根直漫到颈间,她慌忙低头,却听见头顶传来一声轻笑。
“朕的皇后醒来了?”
张嫣很是害羞,却还没忘劝谏皇帝。
“寅时了,请陛下敬天法祖,以勤政为先!”
朱由校却纹丝不动,指尖在她如瀑青丝间流连。
“不急,过些时候他们还会喊第二次。”
这是朱由校登基后养成的习惯。
在太监第二次叫起前的片刻温存里,他会闭目沉思今日的政务安排,也让初醒的头脑渐渐清明。
“陛下~”
身下的美人轻启朱唇,声音里带着初为人妇的娇怯与坚持。
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锦被边缘,低声道:
“按祖制臣妾侍寝后该及时退下的。若是耽搁了,明日御史台的折子怕是要堆满御案了”
朱由校闻言,故意将怀中人搂得更紧,在她耳边轻笑道:“朕可不怕那些酸儒弹劾。你是皇后不假,可更是朕明媒正娶的妻子。”
他伸手拂开她额前散落的青丝,柔声道:“你可见过哪家夫妻,夜里还要分房睡的?”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的人心。
对于这种未经人事的小姑娘,朱由校可太懂得拿捏了。
果然,朱由校此话说完,张嫣心头一颤。
她想起选秀时那些嬷嬷的告诫——‘中宫之位,首重规矩’,可此刻枕边人的体温,却比任何宫规都更让她心动。
“陛下.”
她眼中泛起盈盈水光,却在瞥见窗外渐亮的天色时骤然清醒。
纤细的指尖轻轻抵住朱由校的胸膛:“可勤政总是没错的。况且今日.”
她掰着如玉的手指细数。
“卯时要赴奉先殿告祭列祖列宗,辰时得去慈宁宫给李太妃请安,巳时还要.”
朱由校听着这一连串的行程,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昨日大婚的疲惫尚未消散,今日又要应付这许多繁文缛节。
他哀叹一声,将脸埋进张嫣带着淡淡茉莉香的发间:
“朕现在总算明白,为何皇祖父当年要罢朝三日才肯大婚了”
张嫣被他孩子气的抱怨逗得抿唇一笑,却还是撑着身子坐起来。
素白的寝衣滑落肩头,露出昨夜留下的点点红痕。
她慌忙拉紧衣襟,红着脸道:“再不起身,魏大铛他们该在殿外跪成一片了。”
朱由校望着窗外渐亮的天光,无奈地叹了口气。
当皇帝难,当个新婚的皇帝更难。
“这些繁文缛节,有些实在不必如此较真。”
朱由校斜倚在龙床之上,他决定要好好‘教导’一下这位过分循规蹈矩的皇后。
“就拿这侍寝的规矩来说。”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挑起张嫣的下巴,轻声说道:“不过是用来约束那些昏聩之君的。朕问你——”
少年天子突然凑近,温热的呼吸拂过皇后泛红的耳垂:
“你觉得朕.需要这种约束吗?”
张嫣顿时语塞,昨夜那些令人面红耳赤的画面在脑海中闪回。
从华灯初上到三更鼓响,这位精力旺盛的年轻帝王确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节制’二字的独特理解。
见皇后羞赧不语,朱由校乘胜追击:“更荒唐的是,居然还要让宫女在旁记录时辰、姿势?若事事都要按《内则》行事,朕与提线木偶何异?”
“这些规矩,不过是他们用来束缚天子的枷锁。”
朱由校凝视着张嫣,目光灼灼。
“而朕,最讨厌被束缚。”
话至此处,朱由校终于决定向这位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皇后吐露心声。
“皇后可知.”
“朕要的不是什么万国来朝的虚名,也不是史书上圣君的谀词。”
“朕要的是百姓春有桑麻可织,秋有稻谷满仓;老者能安享晚年,幼者能入塾读书;丈夫不必卖妻鬻子,妇人不必易面而食!”
“朕要重现洪武、永乐时期我大明的风采!甚至胜过他们!”
他握住张嫣的柔荑,目光如炬:
“如今我大明积弊已深,若一味因循这些陈规旧制,只会让江山社稷愈发沉疴难起。有些规矩.是时候该打破了。”
“嫣儿,你可愿与朕做一对名垂青史的帝后,携手挽大明于狂澜?”
这番话如惊雷般在张嫣心头炸响。
她只觉胸口发紧,心跳快得几乎要跃出胸腔。
她的皇帝陛下所思所想的,不是声色犬马,而是江山社稷!
“陛下.”
她朱唇轻颤,眼中泛起盈盈泪光。
这一刻,那些自幼熟读的《女诫》《内训》统统被抛到九霄云外。
她猛地扑进朱由校怀中,玉臂紧紧环住他精壮的腰身:
“臣妾定当学着做个好皇后,绝不做陛下的绊脚石!”
两具年轻的身体紧密相贴,昨夜的缠绵是肉体的交融,此刻却是灵魂的共鸣。
朱由校感受着怀中人儿的颤抖,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一吻:
“朕拭目以待。”
朱由校轻轻抚过张嫣如瀑的青丝,在她耳边低语:
“就从今日开始——朕要你陪着朕,一起改写大明的命运。”
张嫣已然动情,若非现在不合时宜,否则便是撑着稍稍不适的身体,都要和面前这个偷心男人大战三百回合。
而在给皇后灌注完满腔热血后,殿外适时响起了第二遍太监的唱报声:
“天光将明,请圣恭安!”
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
朱由校这才清了清嗓子,对着殿外朗声道:“朕安,入殿伺候罢!”
话音未落,早已在殿外恭候多时的宫女们如潮水般涌入。
她们训练有素地分成两列,一队捧着龙袍冠冕侍奉皇帝,一队捧着凤冠霞帔伺候皇后。
鎏金铜盆中的温水蒸腾着袅袅热气,浸了玫瑰露的丝帕轻轻拭过帝后二人的面容。
待更衣洗漱完毕,朱由校执起张嫣的手掌,二人并肩踏出坤宁宫东暖阁。
才出阁门,就见三个熟悉的身影齐刷刷跪伏在丹墀之下。
正是司礼监的三大珰首:魏朝、魏忠贤、王体乾。
三人脸上堆着如出一辙的谄媚笑容,额头紧贴地面:
“奴婢拜见陛下,拜见皇后娘娘!”
朱由校目光在三人身上一扫而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都起来吧。”
礼毕起身,魏朝那肥硕的身躯突然灵活地向前一窜,双手捧着奏报高举过顶,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陛下!天佑大明啊!辽东经略熊廷弼八百里加急捷报,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援辽总兵陈策、戚金,游击周敦吉、秦邦屏大破两蓝旗骑兵,归正将领刘兴祚阵斩建奴第十子,正蓝旗固山额真德格类!”
朱由校闻言瞳孔骤缩,龙袍下的手指猛地攥紧。
自登基以来,他早已学会喜怒不形于色,但此刻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
野战大破两蓝旗骑兵?
还有
努尔哈赤的亲子,建州女真的核心将领,竟被阵斩于疆场!
“拿来!”
少年天子一把夺过奏报。
他逐字逐句地审阅,当目光扫过阵斩虏酋、大破敌营等字眼时,紧绷的面容终于松动。
这位登基未满一年的年轻帝王仰天大笑:
“哈哈哈——!“
笑声在坤宁宫前回荡,这三声长笑,仿佛要将半年来承受的质疑与压力尽数宣泄。
待笑声止息,朱由校眼中精光暴涨,声音却异常冷静:
“消息可曾核实?”
萨尔浒之战后,边将虚报战功的闹剧实在太多。
魏朝急忙叩首,额头上的汗珠在青石板上留下湿痕:“回陛下,经略府、巡抚衙门、锦衣卫、都察院四重印信俱全,熊经略素来谨慎,断不会有假。”
“好!好!好!”
朱由校连道三声,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年轻的皇帝目光如炬,一连串谕令脱口而出:
“即刻着内阁拟赏!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再着兵部、内监派员亲赴辽东犒军!”
魏忠贤敏锐地注意到,皇帝‘抚恤’二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他立刻尖声应和:“奴婢这就去办!定让前线将士感受到陛下天恩!”
除恩赏抚恤前线将士外,对于此番大胜,还可以继续做文章。
朱由校说道:“传旨《皇明日报》,明日头版头条刊载此捷!朕要这消息三日之内传遍两京十三省!把阵斩德格类的细节、缴获的大纛图样,都给朕印得清清楚楚!”
此刻的乾清坤宁宫前,晨风卷着朱由校的袍角猎猎作响。
他在心中冷笑:半年前自己力排众议启用熊廷弼时,那些阁老们是怎么说的?
“熊蛮子刚愎自用,不堪大任!”
“陛下年少,易被武夫蒙蔽!”
“辽东事宜当从长计议”
现在呢?
朕能治好国否?
“另外,拟旨时再加一句。”
“朕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今熊卿既建奇功,辽东一应军务,许其专断!”
这个补充让魏忠贤瞳孔一缩。
这分明是要借捷报之势,彻底堵住朝臣们的嘴!
“对了。”
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把缴获的那面正蓝旗大纛,挂在午门示众三日。让满朝文武都好好看看。”
朕圣心独断,重用熊廷弼,受到朝臣如此多的非议。
现在结果如何?
打了大胜仗了!
朕倒是要看看,朕的那些新政,还有谁敢反对?!
ps:
五千字大章,今天居然万更了,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作者君还是太好了,换做其他作者,已经开始断章了。
今日更新一万一千字,求个订阅、月票不过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