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拿到满分的就是一首非常出彩的古诗。
尽管创作题满分不需要组长评定,但这位评到这首诗的阅卷老师,还是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这边又出了一首满分的诗!”
其他老师正要好奇的围观的时候,就听到另一位老师道:“巧了,我这边也出了一首。”
老师们心想:“他们俩说的不会是同一首诗吧?”
凑近一看,果然是同一首——《送窗友赴云程》。
朴实无华的题目,并没有让阅卷老师们升起轻视之心。能让两位老师同时都判定满分,肯定不是庸作。
果然,在两句一看就功底深厚的写景叙事之后,他们就看到了自己想看的,升华主题的句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又是足以传颂千古的名句佳作。
“……”
老师们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额……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这个水平了吗?”
先是一篇《滕王阁序》,现在又来一首《送窗友赴云程》。
天才的古人他们在史书上和课本上见得多了,但天才的现代高中生,还是很少见到的。
尤其一个省一次性居然出了两个,实在是让人惊讶。
老师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互相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茫然。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正常高中生的水平仍旧和他们所知道的一样。
天才,仍旧是极个别的。
而且出自他们不知道的学校。
一位老师讲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可能今年文曲星保佑,我们芜城文风昌盛。”
“哈哈!”
“还真有可能!”
“说不定是文曲星下凡了……”
几位老师都很给面子的笑了起来。
这时,一位练过书法的老师突然道:“额……你们不觉得,这个考生的字迹和那个写《滕王阁序》的有点像吗?”
被他这么一说,大家脑海里不由自主的便浮现出了刚刚看过的《滕王阁序》,那个考生也写得一手好字。
他们越越想越觉得像,不管是笔锋,还是文意,都有那么点相似的味道在里面。
“好像还真有点像哈……”
“确实像。”
“真的挺相似的……”
“田老师,你把那个《滕王阁序》的卷子调出来看看呗!”
“对!对比一下!”
阅卷老师是可以查看自己阅过的试卷的,当然仅限于他评阅的那一题。
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评分失误。
田应羽很快将批阅过的《滕王阁序》调了出来,大家把两个题的放在一起对比,一目了然。
这特么何止是像?分明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字!
即便在场的一些老师不懂书法,也没有学过笔迹鉴定。
但他们仍旧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是一个人写的字!
“嘶——”
“卧槽!”
“真是一个人!”
“牛的!”
“难怪诗写得这么好!原来是同一个人。”
“这就不奇怪了!”
“这位考生强得过分了!”
“什么学校居然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
很快,阅卷组长又再次被惊动了。
“又出满分作文了了?”
“没,这次是创作题,看笔迹还是那个写《滕王阁序》的考生写的。”
阅卷组长定睛看去,果然《滕王阁序》和《送窗友赴云程》这两篇的字,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看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阅卷组长的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这下,那些名校为了抢人,估计又要打起来了!”
许多年前,就出现过一个全科满分的天才少年。当年各大高校为了争夺这个天天才少年,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些本来就有宿怨的名校,更是为此在媒体上公然开撕。
他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说出来的却是:“我先跟教育局汇报吧!”
(今天搬家比较忙,还有一章四千字的,但估计会晚一点!or2)
尽管创作题满分不需要组长评定,但这位评到这首诗的阅卷老师,还是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这边又出了一首满分的诗!”
其他老师正要好奇的围观的时候,就听到另一位老师道:“巧了,我这边也出了一首。”
老师们心想:“他们俩说的不会是同一首诗吧?”
凑近一看,果然是同一首——《送窗友赴云程》。
朴实无华的题目,并没有让阅卷老师们升起轻视之心。能让两位老师同时都判定满分,肯定不是庸作。
果然,在两句一看就功底深厚的写景叙事之后,他们就看到了自己想看的,升华主题的句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又是足以传颂千古的名句佳作。
“……”
老师们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额……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这个水平了吗?”
先是一篇《滕王阁序》,现在又来一首《送窗友赴云程》。
天才的古人他们在史书上和课本上见得多了,但天才的现代高中生,还是很少见到的。
尤其一个省一次性居然出了两个,实在是让人惊讶。
老师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互相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茫然。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正常高中生的水平仍旧和他们所知道的一样。
天才,仍旧是极个别的。
而且出自他们不知道的学校。
一位老师讲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可能今年文曲星保佑,我们芜城文风昌盛。”
“哈哈!”
“还真有可能!”
“说不定是文曲星下凡了……”
几位老师都很给面子的笑了起来。
这时,一位练过书法的老师突然道:“额……你们不觉得,这个考生的字迹和那个写《滕王阁序》的有点像吗?”
被他这么一说,大家脑海里不由自主的便浮现出了刚刚看过的《滕王阁序》,那个考生也写得一手好字。
他们越越想越觉得像,不管是笔锋,还是文意,都有那么点相似的味道在里面。
“好像还真有点像哈……”
“确实像。”
“真的挺相似的……”
“田老师,你把那个《滕王阁序》的卷子调出来看看呗!”
“对!对比一下!”
阅卷老师是可以查看自己阅过的试卷的,当然仅限于他评阅的那一题。
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评分失误。
田应羽很快将批阅过的《滕王阁序》调了出来,大家把两个题的放在一起对比,一目了然。
这特么何止是像?分明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字!
即便在场的一些老师不懂书法,也没有学过笔迹鉴定。
但他们仍旧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就是一个人写的字!
“嘶——”
“卧槽!”
“真是一个人!”
“牛的!”
“难怪诗写得这么好!原来是同一个人。”
“这就不奇怪了!”
“这位考生强得过分了!”
“什么学校居然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
很快,阅卷组长又再次被惊动了。
“又出满分作文了了?”
“没,这次是创作题,看笔迹还是那个写《滕王阁序》的考生写的。”
阅卷组长定睛看去,果然《滕王阁序》和《送窗友赴云程》这两篇的字,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看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阅卷组长的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这下,那些名校为了抢人,估计又要打起来了!”
许多年前,就出现过一个全科满分的天才少年。当年各大高校为了争夺这个天天才少年,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些本来就有宿怨的名校,更是为此在媒体上公然开撕。
他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说出来的却是:“我先跟教育局汇报吧!”
(今天搬家比较忙,还有一章四千字的,但估计会晚一点!o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