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她说什么,虬髯客都只在一旁附和,绝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林月待客十分周到,不但对周硕和李清清这两位贵客关怀备至,就连对保镖兼司机的何卫东,也照顾到了。
不论是茶点饭食,她都一视同仁的邀请何卫东一起享用。
何卫东一开始还很拘谨,他觉得自己应该谨守本分。
但不管是虬髯客还是周硕,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对于何卫东当然都是很尊重的。
最后何卫东还是架不住他们的热情邀请,慢慢融入进去。
虬髯客堂上父母俱在,都是耳顺之年的老人。
虬髯客夫妇生育有两个儿子,大的那个已经读大学了,小的那个还在读高中。
现在是暑假,两兄弟当然也在家里。
三代同堂,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美满了。
虬髯客一一为周硕介绍,周硕也一一送上自己的见面礼。
川菜的美食有两种,一种在大厨手下,另一种,当然就在农家小院里。
没有花哨的摆盘,没有珍稀的食材,用的是自家院角摘下的新鲜蔬菜,村里来的新鲜土猪肉,以及瓦罐里自家腌制的豆瓣酱。
但那扑鼻的香气,却有着直击灵魂的穿透力。
一道回锅肉,肉片炒出了漂亮的“灯盏窝”,肥腩部分透明如琥珀,与深绿的蒜苗、褐黑的豆豉相映成趣,入口是浓郁的酱香与恰到好处的焦韧。
一盘麻婆豆腐,红油亮泽,花椒面与葱花撒得豪放,舀一勺拌饭,麻、辣、烫、鲜、香、酥、嫩,七味一体,吃得人额头微微冒汗,却畅快淋漓。
还有那用柴火灶大铁锅焖出的锅巴米饭,金黄焦脆的锅巴,嚼在嘴里咔哧作响,是城市里电饭煲永远无法复制的香气。
饭厅里,一张大圆桌坐得满满当当。虬髯客的父母坐在上首,两位老人精神矍铄,笑眯眯地看着满堂儿孙与客人。
大儿子陈默颇有父风,身材高大,话不多,但眼神清亮;小儿子陈跃则活泼许多,对周硕充满了好奇,饭桌上不时偷偷打量这位与自己父亲齐名的“武侠宗师”。
两位老人家更是一个劲的给周硕和李清清夹菜,让他们多吃点。
李清清作为标准的城巴佬,其实极少吃到这样地道的农家风味。
她一边吃,一边惊叹着:“真好吃!”
周硕前世当然是很熟悉这样的菜肴的,吃得多,做得更多。
但这一世也属于城巴佬,虽然后来有钱了,可以享受各种各样高端的美食,也可以买到正宗的好食材。
但要新鲜到如此程度,原汁原味到如此境地,也是很难得的。
所以他也是赞不绝口。
总之,这一顿饭吃得真可谓是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大家又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纳凉消食。
乡间的夜空与城市截然不同。
没有霓虹灯的侵扰,天幕是一种纯净的、近乎深邃的墨蓝色,仿佛一块巨大的天鹅绒,温柔地笼罩着四野。
此时月亮尚未升起,唯有繁星登台,密密麻麻地缀满苍穹,明亮得近乎奢侈。
一群人就坐在露天的院子里,靠在竹制的椅子上,喝着茶,看着星空,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这时候两兄弟一个拿着一本《射雕英雄传》,另一个拿着一本《鬼吹灯》,来到周硕面前,开口说道:“周叔叔,我们可喜欢您的小说了!您能给我们签个名吗?”
看着两个儿子拿着书凑到周硕面前,虬髯客非但没有丝毫不快,反而眼中带着明显的自豪与宠溺。
他对着周硕调侃道:“周老弟,你看看,我这可是养了两个‘吃里扒外’的小家伙。我的书他们随便翻翻,你的书倒是当宝贝一样供着,连书角都不许折一下。”
看得出来,虬髯客对这种小事并不介怀。
陈跃性子急,抢先一步将《射雕英雄传》递到周硕面前,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周叔叔,我最喜欢郭靖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得真好!您能给我写一句这个吗?”
周硕笑着接过书,发现书页因为被反复翻阅已经有些微微发软,书脊却保护得很好,可见主人的爱惜。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在扉页上流畅地写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愿陈跃小友永怀赤子之心,坚守心中正道。周硕于蜀中农家小院。”
笔力遒劲,字迹潇洒。
陈跃接过书,看着那行字,兴奋得脸颊发红,小心翼翼地捧着,像是得了什么绝世秘籍。
轮到性格内敛的陈默时,他递上的是《鬼吹灯》第一部,语气沉稳但同样带着敬意:“周叔叔,我喜欢您构建的那个神秘世界,细节考究,逻辑严谨,给了我很多物理学科研之外的灵感启发。”
这话让周硕和虬髯客都略感惊讶。
周硕欣然提笔,为他写道:“探索未知,需兼有科学的严谨与想象力的翅膀。与陈默贤侄共勉。周硕。”
这份寄语显然更契合陈默的性情与志趣,他郑重地双手接过,认真道谢:“谢谢周叔叔,我会的。”
……
林月待客十分周到,不但对周硕和李清清这两位贵客关怀备至,就连对保镖兼司机的何卫东,也照顾到了。
不论是茶点饭食,她都一视同仁的邀请何卫东一起享用。
何卫东一开始还很拘谨,他觉得自己应该谨守本分。
但不管是虬髯客还是周硕,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对于何卫东当然都是很尊重的。
最后何卫东还是架不住他们的热情邀请,慢慢融入进去。
虬髯客堂上父母俱在,都是耳顺之年的老人。
虬髯客夫妇生育有两个儿子,大的那个已经读大学了,小的那个还在读高中。
现在是暑假,两兄弟当然也在家里。
三代同堂,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美满了。
虬髯客一一为周硕介绍,周硕也一一送上自己的见面礼。
川菜的美食有两种,一种在大厨手下,另一种,当然就在农家小院里。
没有花哨的摆盘,没有珍稀的食材,用的是自家院角摘下的新鲜蔬菜,村里来的新鲜土猪肉,以及瓦罐里自家腌制的豆瓣酱。
但那扑鼻的香气,却有着直击灵魂的穿透力。
一道回锅肉,肉片炒出了漂亮的“灯盏窝”,肥腩部分透明如琥珀,与深绿的蒜苗、褐黑的豆豉相映成趣,入口是浓郁的酱香与恰到好处的焦韧。
一盘麻婆豆腐,红油亮泽,花椒面与葱花撒得豪放,舀一勺拌饭,麻、辣、烫、鲜、香、酥、嫩,七味一体,吃得人额头微微冒汗,却畅快淋漓。
还有那用柴火灶大铁锅焖出的锅巴米饭,金黄焦脆的锅巴,嚼在嘴里咔哧作响,是城市里电饭煲永远无法复制的香气。
饭厅里,一张大圆桌坐得满满当当。虬髯客的父母坐在上首,两位老人精神矍铄,笑眯眯地看着满堂儿孙与客人。
大儿子陈默颇有父风,身材高大,话不多,但眼神清亮;小儿子陈跃则活泼许多,对周硕充满了好奇,饭桌上不时偷偷打量这位与自己父亲齐名的“武侠宗师”。
两位老人家更是一个劲的给周硕和李清清夹菜,让他们多吃点。
李清清作为标准的城巴佬,其实极少吃到这样地道的农家风味。
她一边吃,一边惊叹着:“真好吃!”
周硕前世当然是很熟悉这样的菜肴的,吃得多,做得更多。
但这一世也属于城巴佬,虽然后来有钱了,可以享受各种各样高端的美食,也可以买到正宗的好食材。
但要新鲜到如此程度,原汁原味到如此境地,也是很难得的。
所以他也是赞不绝口。
总之,这一顿饭吃得真可谓是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大家又在院子里喝茶聊天,纳凉消食。
乡间的夜空与城市截然不同。
没有霓虹灯的侵扰,天幕是一种纯净的、近乎深邃的墨蓝色,仿佛一块巨大的天鹅绒,温柔地笼罩着四野。
此时月亮尚未升起,唯有繁星登台,密密麻麻地缀满苍穹,明亮得近乎奢侈。
一群人就坐在露天的院子里,靠在竹制的椅子上,喝着茶,看着星空,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这时候两兄弟一个拿着一本《射雕英雄传》,另一个拿着一本《鬼吹灯》,来到周硕面前,开口说道:“周叔叔,我们可喜欢您的小说了!您能给我们签个名吗?”
看着两个儿子拿着书凑到周硕面前,虬髯客非但没有丝毫不快,反而眼中带着明显的自豪与宠溺。
他对着周硕调侃道:“周老弟,你看看,我这可是养了两个‘吃里扒外’的小家伙。我的书他们随便翻翻,你的书倒是当宝贝一样供着,连书角都不许折一下。”
看得出来,虬髯客对这种小事并不介怀。
陈跃性子急,抢先一步将《射雕英雄传》递到周硕面前,眼神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周叔叔,我最喜欢郭靖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得真好!您能给我写一句这个吗?”
周硕笑着接过书,发现书页因为被反复翻阅已经有些微微发软,书脊却保护得很好,可见主人的爱惜。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在扉页上流畅地写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愿陈跃小友永怀赤子之心,坚守心中正道。周硕于蜀中农家小院。”
笔力遒劲,字迹潇洒。
陈跃接过书,看着那行字,兴奋得脸颊发红,小心翼翼地捧着,像是得了什么绝世秘籍。
轮到性格内敛的陈默时,他递上的是《鬼吹灯》第一部,语气沉稳但同样带着敬意:“周叔叔,我喜欢您构建的那个神秘世界,细节考究,逻辑严谨,给了我很多物理学科研之外的灵感启发。”
这话让周硕和虬髯客都略感惊讶。
周硕欣然提笔,为他写道:“探索未知,需兼有科学的严谨与想象力的翅膀。与陈默贤侄共勉。周硕。”
这份寄语显然更契合陈默的性情与志趣,他郑重地双手接过,认真道谢:“谢谢周叔叔,我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