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家府邸书房内,那声轻蔑的“黔驴技穷”尚未在空气中散尽,整个京城却已在沈炼那几道看似荒诞的命令下,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张恒带领着风满楼的精锐,如同一群无声的幽灵,散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时而出现在京城最大的当铺“通宝行”,以一种近乎于施舍的公允价格,赎回那些早已蒙尘、即将沦为死当的古玩字画;时而又化身寻常茶客,在坊间最热闹的酒肆里,悄然记录着各家店铺的经营状况与坊间流言。
而曹安,这位权倾内宫的大内总管,则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沈炼是如何将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城、无形却又致命的大网。
他站在宝票监临时公房的窗前,看着外面那些被张恒派出去的人影憧憧,听着耳边传来的、关于全城物价与人心变动的实时汇报,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疑虑,正在被一种混杂着恐惧与兴奋的期待,一点点地侵蚀、取代。
“沈大人,咱家还是不明白。”曹安终于忍不住,用他那独特的、又尖又细的声音问道,“您这‘万宝池’,说到底,不过是个以物易物的噱头。可这估价的‘秤’,在谁手里?您说它值一百两,王家的人就能说它一文不值。人心这杆秤,最是飘忽不定啊。”
沈炼放下手中的茶杯,轻笑一声:“曹公公说得对,人心易变,所以,我从不信人心。”
他站起身,对着曹安做了个“请”的手势。
“我只信,无法拒绝的利益。”
一处位于偏僻巷弄、毫不起眼的秘密茶楼之内,早已被人清场。
曹安跟着沈炼走入时,雅间内已坐着三位气度各异的老者。
左手边第一位,是个身材滚圆、满脸堆笑的胖子,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翡翠玛瑙扳指,正是京城珠宝玉器行的总行首,人称“金算盘”的钱掌柜。
中间那位,则是一身儒衫,须发皆白,神情倨傲,手中还盘着两颗核桃,乃是古玩字画界的泰山北斗,被誉为“老学究”的孙夫子。
最右侧的,是个形容枯槁、眼神却锐利如鹰的瘦削老者,两根手指奇长,指节粗大,正是京城所有当铺的总瓢把子,“铁指寸”刘爷。
这三人,是京城资产估价领域里,说一不二的最高权威。
同时,也是彼此竞争了几十年、恨不得将对方生吞活剥的死对头。
“三位,时间宝贵,我就开门见山了。”沈炼无视了三人之间那几乎要凝成实质的火药味,径直坐于主位,声音平淡,却字字如惊雷,“我要在京城,立一杆新秤。”
他环视着三人那瞬间变得警惕的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一杆,能称量天下万物,定鼎未来百年交易规矩的秤。而三位,就是我这杆秤上,唯一的‘秤砣’。”
不等三人发问,沈炼已将那份早已拟好的、足以让任何商人都为之疯狂的方案,推到了桌案中央。
“三日后,宝票监开业大典,设‘万宝池’。我需要三位联手,组成‘联合估价团’,共同裁定所有投入池中资产的价值。”
“老学究”孙夫子当即冷笑一声,便要开口反驳。
沈炼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用那不带一丝感情的语调说道:“宝票监,只取所有估价总额的一成,作为公证费。而剩下的一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那瞬间亮起的眼睛。
“由三位,平分。”
“金算盘”钱掌柜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
“当然,这点小钱,想必三位也看不上。”沈炼话锋一转,抛出了那个他们谁也无法拒绝的、真正的诱饵,“重要的是,从此以后,京城所有大宗资产的交易,都绕不开三位今日定下的规矩。”
“你们,不再是估价的人。”
“你们,是制定价格的神。”
整个雅间,死一般的寂静。
钱掌柜眼中的贪婪,孙夫子眼中的虚荣,刘爷眼中的恐惧,在这一刻,都被沈炼精准地捕捉、放大,最终尽数化为了无法抗拒的欲望。
曹安站在一旁,看着这三个平日里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的老狐狸,是如何在沈炼三言两语之间,从彼此的死敌,变成了利益捆绑的“合伙人”,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终于明白,沈炼的武器,从来不是刀剑,而是人心。
深夜,宝票监公房。
张恒带着一身寒气,将一本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册子,恭敬地呈到了沈炼面前。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王家名下各大布庄、粮行、绸缎铺中,用特殊手段拓印下来的赊账记录。
“少爷,都查清楚了。”张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解,“这些欠条,林林总总加起来,最多不过几万两。这点钱,对家大业大的王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啊。”
沈炼翻看着那本账册,嘴角的笑意愈发冰冷。
他伸出一根手指,点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
“户部员外郎,李希。上个月刚从王家的‘锦绣阁’,赊了五百两银子的江南上等云锦,为他儿子操办婚事。”
他抬起眼,看着依旧茫然的张恒,幽幽地问道:“你说,大典那天,我若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拿出这张欠条,告诉所有人,可以用王家的债权,来抵扣盐票的认购款……”
“王家,是认,还是不认?”
张恒的瞳孔,猛地一缩!
只听沈炼那冰冷的声音,继续剖析着这其中的魔鬼逻辑:“王家若认,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用自己的钱,帮我填国库的窟窿。若不认,他们王家百年积累的商业信誉,一夜之间,就会在全天下人面前,彻底崩塌。”
他顿了顿,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像李希这样的人,会怎么想?王家为了对付我,连他这样依附于王家的小卒子,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
“这个账本,不是催债单。”
“它是离心符。”
开业大典前夜,宝票监门前的巨大广场之上,早已搭建起了一座三丈多高的巨型高台。
台前,一口用黄铜打造的、足以容纳百人的巨大池子,在数百盏灯笼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池子上方,“万宝池”三个龙飞凤舞的鎏金大字,散发着令人心旌摇曳的金色光芒。
然而,真正让整个京城彻底陷入疯狂的,是高台旁刚刚公布的一份榜文。
“联合估价团”名单——
京城珠宝玉器行总行首,“金算盘”钱掌柜!
古玩字画界泰山北斗,“老学究”孙夫子!
京城当铺联盟总瓢把子,“铁指寸”刘爷!
这三位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跺一跺脚就能让京城相关行业抖三抖的泰山北斗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真正的炸弹,在京城的夜空中轰然引爆,彻底粉碎了所有关于“沈炼要搞骗局”的流言蜚语。
一个由死对头组成的、权威到无可置疑的估价天团!
这让所有手握着各种祖传宝贝、田契地契,却苦于凑不齐现银的官员们,看到了真正的、唯一的曙光!
王家书房内,气氛压抑如冰。
当管家将那份印着三个刺眼名字的榜文呈上时,王崇安第一次,缓缓皱起了眉头。
他身旁的幕僚失声惊道:“钱、孙、刘这三个老狐狸,向来是无利不起早,而且彼此视为生死大敌!沈炼……沈炼他究竟是怎么把这三尊神给拧到一起去的?”
王崇安沉默了片刻,随即冷哼一声,将手中的榜文扔进了火盆。
“雕虫小技。”
他强作镇定,声音却已不复之前的轻蔑,“他这是在搭一个华丽无比的戏台,想让那些被钱逼疯了的蠢官,心甘情愿地把自家那点压箱底的破烂都掏出来。但根子没变,资产还是资产,变不成银子!他越是把这戏台做得足,就越证明他手里,一两真金白银都拿不出来!”
他挥了挥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与不耐。
“不必理会!明天,按原计划行事!”
“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没有了水,龙,也得给我在地上盘着!”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
宝票监门前的广场之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手持着各种地契家产、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的官员们,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准备看热闹的百姓更是爬上了房顶,挤满了周边的所有茶楼。
而在人群的一角,数十名身着统一服饰、神情倨傲的王家管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疑与冷笑,悄然就位。
万事俱备,只等开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座空无一人的高台之上。
一场关乎信用、财富与生死的空前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王家府邸书房内,那声轻蔑的“黔驴技穷”尚未在空气中散尽,整个京城却已在沈炼那几道看似荒诞的命令下,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张恒带领着风满楼的精锐,如同一群无声的幽灵,散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时而出现在京城最大的当铺“通宝行”,以一种近乎于施舍的公允价格,赎回那些早已蒙尘、即将沦为死当的古玩字画;时而又化身寻常茶客,在坊间最热闹的酒肆里,悄然记录着各家店铺的经营状况与坊间流言。
而曹安,这位权倾内宫的大内总管,则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沈炼是如何将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城、无形却又致命的大网。
他站在宝票监临时公房的窗前,看着外面那些被张恒派出去的人影憧憧,听着耳边传来的、关于全城物价与人心变动的实时汇报,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疑虑,正在被一种混杂着恐惧与兴奋的期待,一点点地侵蚀、取代。
“沈大人,咱家还是不明白。”曹安终于忍不住,用他那独特的、又尖又细的声音问道,“您这‘万宝池’,说到底,不过是个以物易物的噱头。可这估价的‘秤’,在谁手里?您说它值一百两,王家的人就能说它一文不值。人心这杆秤,最是飘忽不定啊。”
沈炼放下手中的茶杯,轻笑一声:“曹公公说得对,人心易变,所以,我从不信人心。”
他站起身,对着曹安做了个“请”的手势。
“我只信,无法拒绝的利益。”
一处位于偏僻巷弄、毫不起眼的秘密茶楼之内,早已被人清场。
曹安跟着沈炼走入时,雅间内已坐着三位气度各异的老者。
左手边第一位,是个身材滚圆、满脸堆笑的胖子,十根手指上戴满了翡翠玛瑙扳指,正是京城珠宝玉器行的总行首,人称“金算盘”的钱掌柜。
中间那位,则是一身儒衫,须发皆白,神情倨傲,手中还盘着两颗核桃,乃是古玩字画界的泰山北斗,被誉为“老学究”的孙夫子。
最右侧的,是个形容枯槁、眼神却锐利如鹰的瘦削老者,两根手指奇长,指节粗大,正是京城所有当铺的总瓢把子,“铁指寸”刘爷。
这三人,是京城资产估价领域里,说一不二的最高权威。
同时,也是彼此竞争了几十年、恨不得将对方生吞活剥的死对头。
“三位,时间宝贵,我就开门见山了。”沈炼无视了三人之间那几乎要凝成实质的火药味,径直坐于主位,声音平淡,却字字如惊雷,“我要在京城,立一杆新秤。”
他环视着三人那瞬间变得警惕的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一杆,能称量天下万物,定鼎未来百年交易规矩的秤。而三位,就是我这杆秤上,唯一的‘秤砣’。”
不等三人发问,沈炼已将那份早已拟好的、足以让任何商人都为之疯狂的方案,推到了桌案中央。
“三日后,宝票监开业大典,设‘万宝池’。我需要三位联手,组成‘联合估价团’,共同裁定所有投入池中资产的价值。”
“老学究”孙夫子当即冷笑一声,便要开口反驳。
沈炼却抬手制止了他,继续用那不带一丝感情的语调说道:“宝票监,只取所有估价总额的一成,作为公证费。而剩下的一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那瞬间亮起的眼睛。
“由三位,平分。”
“金算盘”钱掌柜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
“当然,这点小钱,想必三位也看不上。”沈炼话锋一转,抛出了那个他们谁也无法拒绝的、真正的诱饵,“重要的是,从此以后,京城所有大宗资产的交易,都绕不开三位今日定下的规矩。”
“你们,不再是估价的人。”
“你们,是制定价格的神。”
整个雅间,死一般的寂静。
钱掌柜眼中的贪婪,孙夫子眼中的虚荣,刘爷眼中的恐惧,在这一刻,都被沈炼精准地捕捉、放大,最终尽数化为了无法抗拒的欲望。
曹安站在一旁,看着这三个平日里在各自领域呼风唤雨的老狐狸,是如何在沈炼三言两语之间,从彼此的死敌,变成了利益捆绑的“合伙人”,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终于明白,沈炼的武器,从来不是刀剑,而是人心。
深夜,宝票监公房。
张恒带着一身寒气,将一本厚厚的、散发着墨香的册子,恭敬地呈到了沈炼面前。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王家名下各大布庄、粮行、绸缎铺中,用特殊手段拓印下来的赊账记录。
“少爷,都查清楚了。”张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解,“这些欠条,林林总总加起来,最多不过几万两。这点钱,对家大业大的王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啊。”
沈炼翻看着那本账册,嘴角的笑意愈发冰冷。
他伸出一根手指,点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
“户部员外郎,李希。上个月刚从王家的‘锦绣阁’,赊了五百两银子的江南上等云锦,为他儿子操办婚事。”
他抬起眼,看着依旧茫然的张恒,幽幽地问道:“你说,大典那天,我若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拿出这张欠条,告诉所有人,可以用王家的债权,来抵扣盐票的认购款……”
“王家,是认,还是不认?”
张恒的瞳孔,猛地一缩!
只听沈炼那冰冷的声音,继续剖析着这其中的魔鬼逻辑:“王家若认,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用自己的钱,帮我填国库的窟窿。若不认,他们王家百年积累的商业信誉,一夜之间,就会在全天下人面前,彻底崩塌。”
他顿了顿,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像李希这样的人,会怎么想?王家为了对付我,连他这样依附于王家的小卒子,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
“这个账本,不是催债单。”
“它是离心符。”
开业大典前夜,宝票监门前的巨大广场之上,早已搭建起了一座三丈多高的巨型高台。
台前,一口用黄铜打造的、足以容纳百人的巨大池子,在数百盏灯笼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池子上方,“万宝池”三个龙飞凤舞的鎏金大字,散发着令人心旌摇曳的金色光芒。
然而,真正让整个京城彻底陷入疯狂的,是高台旁刚刚公布的一份榜文。
“联合估价团”名单——
京城珠宝玉器行总行首,“金算盘”钱掌柜!
古玩字画界泰山北斗,“老学究”孙夫子!
京城当铺联盟总瓢把子,“铁指寸”刘爷!
这三位平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跺一跺脚就能让京城相关行业抖三抖的泰山北斗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真正的炸弹,在京城的夜空中轰然引爆,彻底粉碎了所有关于“沈炼要搞骗局”的流言蜚语。
一个由死对头组成的、权威到无可置疑的估价天团!
这让所有手握着各种祖传宝贝、田契地契,却苦于凑不齐现银的官员们,看到了真正的、唯一的曙光!
王家书房内,气氛压抑如冰。
当管家将那份印着三个刺眼名字的榜文呈上时,王崇安第一次,缓缓皱起了眉头。
他身旁的幕僚失声惊道:“钱、孙、刘这三个老狐狸,向来是无利不起早,而且彼此视为生死大敌!沈炼……沈炼他究竟是怎么把这三尊神给拧到一起去的?”
王崇安沉默了片刻,随即冷哼一声,将手中的榜文扔进了火盆。
“雕虫小技。”
他强作镇定,声音却已不复之前的轻蔑,“他这是在搭一个华丽无比的戏台,想让那些被钱逼疯了的蠢官,心甘情愿地把自家那点压箱底的破烂都掏出来。但根子没变,资产还是资产,变不成银子!他越是把这戏台做得足,就越证明他手里,一两真金白银都拿不出来!”
他挥了挥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与不耐。
“不必理会!明天,按原计划行事!”
“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看,没有了水,龙,也得给我在地上盘着!”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
宝票监门前的广场之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手持着各种地契家产、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的官员们,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准备看热闹的百姓更是爬上了房顶,挤满了周边的所有茶楼。
而在人群的一角,数十名身着统一服饰、神情倨傲的王家管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疑与冷笑,悄然就位。
万事俱备,只等开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座空无一人的高台之上。
一场关乎信用、财富与生死的空前大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