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通来自保利拍卖行的电话,如同一记无形的耳光,将包厢内所有的声音都扇得烟消云散。

  赵茜母女脸上的讥讽和不屑,还僵在嘴角,眼神里却已经充满了惊骇和茫然。

  宣德炉?

  国之重宝?

  拍卖行?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她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恐怖的信息洪流,瞬间冲垮了她们固有的认知。

  尤其是赵茜妈妈,她呆呆地看着许杨,嘴巴半张着,那感觉,比刚才亲眼看到许杨从兜里掏出一颗钻石还要震撼。

  而大伯母陈霞和堂姐许雯雯,更是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彻底石化。

  她们的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法将电话里那个毕恭毕敬的声音,和眼前这个自己一直看不起的、穷酸的亲戚联系在一起。

  许杨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对着电话,语气依旧平淡。

  “王经理是吧,我现在在淮市有点私事。”

  “拍卖的事你们看着安排就行,具体细节你和孙老沟通。”

  “哎哎!好的好的!许先生您放心!我们一定办得妥妥帖帖!绝对给您拍出一个满意的价格!那……那就不打扰您了!”

  电话那头的王德发,语气谦卑到了极点。

  许杨“嗯”了一声,便挂断了电话,将手机揣回兜里,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只是接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推销电话。

  他抬起眼,扫了一眼桌上已经呆若木鸡的四人,平静地开口:“菜快凉了,吃吧。”

  这一刻,包厢里的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赵茜母女俩,哪里还有半点吃饭的心思。

  她们看着许杨,眼神里充满了畏惧和探究,仿佛想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陈霞和许雯雯,更是坐立难安,如坐针毡。

  这顿原本是她们用来彰显优越感、顺便“施舍”一门亲事的饭局,此刻却变成了一场对她们而言无比难堪的审判。

  最终,这顿相亲宴,在一种尴尬到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草草结束。

  ……

  餐厅门口。

  送走了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赵茜母女,陈霞终于忍不住,一把拉住许杨,脸上满是埋怨和急切。

  “杨杨!你这孩子!你跟大伯母说实话,刚才电话里说的是怎么回事?什么宣德炉?什么拍卖行?”

  她的声音都在发颤。

  一旁的许雯雯,也竖起了耳朵,眼神复杂地看着许杨。

  许杨不想过多解释,只是淡淡道:“就是在学校的毕业课题上,运气好,淘到了一个还算值钱的老物件。”

  “值钱?有多值钱?”陈霞追问道。

  “还行吧。”

  看到许杨这副不愿多说的模样,陈霞心里的火气“蹭”一下就上来了。

  她觉得许杨这是在跟她这个长辈摆谱,顿时把相亲失败的怨气,全都撒在了他身上。

  “你这孩子!不会说话就少说两句!你看看你刚才吹的那个牛!什么过几天在京都买房?你让大伯母的脸往哪儿搁?”

  “这下好了,多好的一门亲事,就让你给吹飞了!人家王家什么条件?你呢?你要是能攀上这门亲,以后在淮市还不是横着走?”

  她越说越气,指着许杨的鼻子,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许雯雯也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嗤笑:“妈,你还真信他那个电话啊?指不定是他找人演戏呢?就他?还国之重宝?他能捡到个破铜烂铁就不错了!”

  她顿了顿,鄙夷地看着许杨:“还过几天在京都买房?我看他是做梦还没睡醒!真是丢人现眼!”

  面对母女二人的联合夹击,许杨只觉得一阵心累。

  夏虫不可语冰。

  跟她们是说不明白的。

  他懒得再争辩,只是平静地开口:“大伯母,堂姐,我还有点事,想自己四处逛逛,你们先回去吧。”

  说完,也不等她们反应,转身就走,很快就消失在了街角。

  “哎!你这孩子……”陈霞气得直跺脚。

  许雯雯则是不屑地冷哼一声:“由他去吧,我看他能逛出个什么名堂来!”

  ……

  许杨甩开了大伯母和堂姐,没有片刻停留,立刻掉头,返回了刚刚那家“悦江南”餐厅。

  他的目标,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

  就是那个被随意丢在前台角落,用来插笔的旧笔筒。

  他走进餐厅,径直来到前台。

  此时正是饭点刚过,前台只有一个年轻的女经理在整理单据。

  许杨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很有礼貌地开口:“您好,经理,能借支笔用一下吗?”

  女经理抬起头,看到是个帅气的年轻人,态度也很好,笑着从笔筒里抽出一支中性笔递给他。

  许杨接过笔,假装在便签纸上写着什么,目光却状似无意地落在了那个笔筒上。

  他指着笔筒,用一种很随意的语气问道:“经理,我看你们这个笔筒挺别致的啊。”

  女经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了笑:“就是一个老东西,也不知道放这儿多久了。”

  “是挺有味道的。”许杨点点头,像是闲聊一般,“不过放这儿插笔,感觉有点可惜了!我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看着这东西,还挺合眼缘的,不知道……你们老板愿不愿意割爱?”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一个文艺青年的一时兴起。

  女经理闻言楞了一下。

  她拿起那个沾着墨迹、看起来脏兮兮的笔筒,翻来覆去地研究了片刻,实在没看出有什么名堂。

  从她来这里上班起,这个旧笔筒就一直被当成杂物罐放在前台。

  要是真值钱,恐怕早就被哪个识货的客人或者老板自己给收起来了。

  她心里琢磨着,这年轻人估计就是图个新鲜,觉得这东西有点复古范儿。

  想到这里,她眼珠一转,心里有了计较。

  这东西反正是店里的旧物,卖了钱老板也不会知道。

  自己还能赚一份外快,何乐而不为?

  “这个嘛……”她故作为难地说道,“这毕竟是店里的东西,我也不好做主……”

  她偷偷观察着许杨的表情,看到他脸上露出一丝失望,便话锋一转:“不过嘛,看你也是真心喜欢。这样吧,两百块,你拿走。”

  两百?

  许杨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甚至还皱了皱眉,装作为难的样子。

  “两百?经理,这就是个旧竹筒子吧?都开裂了。”他指着笔筒上一道天然的竹纹说道,“不过,谁让我看着确实喜欢呢!行吧,就当买个摆设了。”

  他表现得像个吃了点小亏,但为了心头好也认了的冤大头。

  说着,他爽快地掏出手机,扫码付了两百块。

  女经理收到钱,喜笑颜开,麻利地将笔筒里的笔和杂物都倒出来,用纸巾擦了擦,递给了许杨。

  许杨接过笔筒,道了声谢,转身便走。

  身后,还隐约传来女经理和旁边服务员的嘀咕声。

  “真是啥人都有,花两百块买这么个破烂……”

  “估计是钱多烧的吧……”

  许杨听着身后的议论,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快步走出餐厅,来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这才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笔筒,拿到眼前细细鉴赏。

  月光下,笔筒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这并非普通的竹子,而是竹中极品,湘妃竹!

  只见筒壁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疏密有致的红褐色斑点,如同点点泪痕,在淡黄色的竹肌上,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典雅而华丽。

  其包浆温润自然,抚之如玉,显然是经过了数百年的摩挲与传承。

  最精妙的,是笔筒的上下口沿,竟然分别镶嵌着紫檀木和乌木制成的棱口与底座。

  镶嵌的工艺精湛绝伦,接口之处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历经岁月,这两种名贵木材的色泽,与湘妃竹的斑驳泪痕交相辉映,更添几分古朴与气派。

  在“望气术”之下,一股独属于明代文人风骨的清雅气韵,扑面而来。

  许杨的脑海中,关于古玩的传承记忆,瞬间被激活。

  “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为棱口镶座……”

  这,正是明代晚期,文人雅士书房案头的顶级清玩!

  那个时代,文人对器物的审美,达到了一个顶峰。

  他们追求天然竹趣与精工细作的完美结合,而这件笔筒,正是这种审美理念的极致体现。

  此物,虽非官窑皇室的重器,但其工艺之精湛,品相之完好,以及所承载的文化价值,都足以让它在如今的古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这个品相来看,其市场估价,至少在三十万以上!

  两百块,捡漏三十万!

  许杨的心脏,忍不住剧烈地跳动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笔筒用软布包好,放进背包。

  今晚的相亲虽然闹心,但能得到这件意外之喜,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心情一片大好。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他接起电话,那边传来一个有些耳熟,却又带着几分谄媚和紧张的声音。

  “喂?请问……是许杨,许大师吗?”

  许杨一愣。

  “我是许杨,你是哪位?”

  “哎呦!许大师!您可算接电话了!”电话那头的声音激动得都有些破音,“我是胡勇啊!胡玉道人!昨天在陈家,有幸见过您仙法的那个……您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