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第121章 印刷术!

小说: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作者:雅灵轩plus 更新时间:2025-10-19 20:29:39 源网站:2k小说网
  ();

  “听说每个小孩都想要得到它——”

  萧然故意拖长调子,眼睛扫过全班,孩子们齐刷刷地接上:

  “准备好啦,哦哟,一起出发!”

  声音不大,却像攒了股子劲,连最腼腆的那个小姑娘,也把脸埋在袖子里,声音从布料里闷闷地透出来。

  窗外的动静早盖过了风声。

  靠在门框上的张明德,拐杖往地上顿了两记,竟是在打拍子,浑浊的眼睛眯着,嘴角跟着“哒啦”的调子动。

  抱着娃的那个妇人,腾出只手来拍娃的**,拍子合着歌里的节奏,娃被拍得咯咯笑,伸手去够她的脸,她也不恼,低头在娃脸上亲了口,继续跟着哼。

  几个煤矿来的汉子站在窗户后面,煤灰还在指甲缝里嵌着,此刻却都咧着嘴,露出白牙。

  有个年轻的索性把袄子往腰上一扎,跟着调子晃肩膀,像是在矿上扛煤时的步点,粗声粗气地“吼”:“一起出发——”

  惹得旁边人笑他跑调,他也不羞,反倒笑得更欢。

  王绩站在廊下,手里还捏着没来得及收起的《论语》,却早忘了翻。

  他先前教经义时,孩子们要么垂着眼,要么抠着衣角,哪见过这般光景?

  没有谁被训斥“坐直”,也没有谁被喝止“不许笑”,只有歌声像溪水似的漫开来,把学堂里的木桌、黑板,甚至墙角的蛛网,都泡得软乎乎的。

  萧然一边打节奏,一边跟着唱。

  之前的读书声,变成歌声之后,声音更大更热闹,也更轻快了。

  萧然朝着外面的李丽质和村民招招手,示意一起来。

  靠得最近的那个老汉,清了清嗓子,竟真的跟着唱起来,声音沙哑像磨过的石头,却比任何时候都亮堂。

  抱着孩子的妇人应和着,煤矿汉子的粗吼混在里面,还有娃的咿呀学语,像把各种调子揉进了一个篮子里,乱哄哄的,却暖得人心头发烫。

  这课堂里没有“之乎者也”,没有戒尺的寒光,只有此起彼伏的“哒啦”声,和孩子们脸上的红扑扑的热气。

  王绩望着里面蹦蹦跳跳的身影,忽然明白萧然说的“不一样”——这里的孩子不是在“学”,是在“疯”,是在把欢喜嚼碎了,混着调子咽进心里。

  李世民没有唱,但是笑的很开心。

  课堂上的两个小公主唱的很高兴,李世民也跟着唱起来。

  孙思邈站在廊下最靠边的位置,手里还攥着半株刚从后山采来的柴胡。

  他望着学堂里蹦跳着拍手的孩子,望着窗外跟着调子晃肩膀的村民,连平日里总是带着几分审慎的目光,都漫上了一层软乎乎的暖意。

  活了近百岁,他见多了世间疾苦:见惯了百姓为饱腹奔波,见惯了学堂里戒尺落下的寒光,也见惯了多少孩子把“读书”当成避之不及的苦役。

  可眼前这光景,没有“之乎者也”的生硬,没有身份高低的隔阂,连煤灰未净的汉子、抱着奶娃的妇人,都能跟着调子哼两句。

  “呵呵,真好,真好.”孙思邈也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下课的铃声响起,萧然的音乐也结束了。

  小孩子不认识字,但是记得怎么唱。

  小公主拉着萧然,“小囊君~尼再上课好不好鸭~”

  相比起王绩的课,自然是萧然上的有意思,好玩一点。

  “小郎君,你上课好玩!”一个小男孩也说道。

  其他人也叽叽喳喳说起来。

  核心意思都是让萧然上课。

  “不行的,要学其他的才行,以后再上.”

  王绩笑了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很快上课铃声响起,王绩拿着书走过来,“上课!”

  看到这个严肃的老夫子,一群小孩子跑回学堂里面。

  天气冷,长孙皇后看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怕气疾发作。

  几个公主在这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不担心。

  没有到中午就回去了。

  李世民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对萧然说的礼物很期待。

  印刷术的事情,萧然想抓紧时间。

  这个冬天还很久,百姓空闲日子比较多。

  早点搞起来才行。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都搞。

  从大唐的技术基础、萧然“抓紧时间落地”的核心需求,利用冬天百姓空闲期快速推进,以及印刷术的短期实用价值和长期发展来看,最优策略是“先主攻雕版印刷,同步小规模研发活字印刷”,而非两者同时大规模推进。

  萧然的核心诉求是“抓紧时间”——利用冬天百姓空闲期推进印刷术,本质是要快速打破“书籍稀缺、知识难传”的现状。

  而雕版印刷在唐朝的背景下,是唯一能实现“短期落地、规模化生产”的选择,优势极为明确。

  对萧然而言,无需从零研发:只需整合现有木工,百姓空闲时可快速培训,雕刻文字比雕刻复杂图案简单,手巧者短期可上手。

  找质地松软的梨木、枣木作版材,直接在木板上反刻文字,刷墨覆纸即可印刷。

  整个流程无技术壁垒,能最快速度组织百姓形成生产能力,不浪费冬天的空闲窗口期。

  萧然初期的印刷需求,必然是“高频、固定、量大”的内容。

  给学堂孩子印识字课本、儿歌歌词。

  给百姓印农书、节气常识、简易律法,冬天百姓空闲时可学习,来年春耕用得上。

  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只要印刷出来,根本就不怕卖不出去。

  雕版印刷术大量普及是大唐中后期,现在应该是有了,但是知道人不多,没有普及。

  萧然没有垄断技术的想法,但是想带着附近的百姓赚一笔。

  只需学习“按字稿雕刻”,无需识字,只需对照字样反刻,甚至可先画轮廓再刻。

  培训 1-2周即可上手,能最大化利用“百姓空闲”的人力优势,快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萧然心里已经有计划了。

  之前李丽质张锦禾看到萧然想事情,都没有打扰。

  “小郎君,我能做点什么?”李丽质笑着问道。

  虽然不知道具体事情,但是李丽质想参与一下。

  “我想卖书,五娘觉得如何?”

  豫章公主也好奇的看过来。

  “卖书?”李丽质实在不知道萧然有什么书。

  之前李世民和李丽质送那些读物也值钱,但是觉得萧然不可能拿去卖。

  一方面是那些书用得上,还有就是萧然不缺这点钱。

  “小郎君,这是何意啊?”李丽质不明白。

  “我自己复印点书出来,然后卖出去。”

  “复印?”李丽质不理解这词,现在大唐的书,都是手抄的。

  “对!”

  萧然伸手沾了点杯子里面的热水,在桌子上画了块方方正正的木板,又在上面歪歪扭扭写了个“人”字。

  抬头看向李丽质和豫章公主,语气像说玩游戏似的:“五娘你看,这‘复印’其实跟盖印信差不多——刻好一个印章,蘸了墨能盖无数次,对吧?”

  李丽质点点头,眼里还是带着疑惑:“可印章就几个字,书里可有好多字呢。”

  “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把‘小玺’换成‘大木板’。”

  萧然继续沾水在桌子上画满小方格,“我先找些梨木、枣木,这些木头软,好刻字。”

  “再让工匠把书里的字,一个一个反着刻在木板上——就像你在纸上写反字,刻好后蘸上墨,把纸铺上去一压,字就印在纸上了。”

  “一块木板刻满一页书,能印几百上千次,比手抄快多了,这就是‘复印’。”

  李丽质这才恍然大悟,眼睛一下子亮了:“原来如此!不用先生们手抄,一块木板就能印出好多本书?那要是印农书、课本,岂不是几天就能凑够全村娃用的?”

  豫章公主和张锦禾也反应过来了。

  “就是这个理。”萧然擦了擦手,“不过现在缺几样要紧东西,得麻烦五娘帮忙。”

  “小郎君你说。”李丽质很乐意。

  “一是纸张,普通纸太薄,印的时候容易破,得要那种厚点、吸墨匀的,最好是官营纸坊的麻纸。”

  “二是版材,梨木、枣木得选干透的,湿木头刻完会变形,得找靠谱的木料商。”

  “三是墨料,寻常墨汁太稀,印出来字会晕,得要松烟磨的墨,再掺点桐油和胶调稠些。”

  萧然顿了顿,补充道:“我没有门路,也不太懂,可能买不到好东西。”

  “五娘你去对接,一来能拿到好材料,二来能快些凑齐——咱们想趁冬天百姓空闲时开工,材料得赶紧备上。”

  看得出来,萧然和之前一样,懂理论,但是没有实际做过。

  和之前曲辕犁,洗煤,烧玻璃一样。

  张锦禾感触最深。

  李丽质听完,立刻点头应下,语气里满是干劲:“这个没问题,我这就让人去长安的官营纸坊,说要给学堂印课本用,保准能拿到最好的麻纸。”

  “木料的话,我记得附近有皇家林场,里面有不少晾干的梨木,我去跟管事说一声,让他们直接送过来。墨料更简单,宫里的墨工最会调印书的墨,我让他们多备些就是!”

  李丽质太激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萧然知道,张锦禾不知道。

  张锦禾起初没有反应过来,再回味发现不得劲。

  但是转念一想感觉也合理。

  身份比秦琼还高,是皇家的人也没毛病。

  李世民长孙皇后李丽质几人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是皇家的很正常。

  这件事意味着什么,李丽质同样清楚。

  迫不及待回到房间写信安排。

  是给李世民写,这件事对大唐很重要,李世民肯定感兴趣。

  其次是这件事需要李世民长孙皇后帮忙。

  萧然需要的东西,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一举两得!

  李丽质写好信,第一时间让李五送出去。

  听到亲自给李世民,李五不敢耽误。

  临近中午,张二丫也回来了。

  现在学这些张锦禾不用学,但是张二丫很想学学。

  “二娘,你上课就行,家里的事情,我来就好。”张锦禾不拿自己当外人。

  “是啊!二娘你上课就行。”豫章公主现在也能帮忙做饭做家务这些。

  也算是入乡随俗了。

  “没事,有空的时候去听就很好了,不用一直在学堂的.”

  几人忙着去准备午饭。

  等一下三个小丫头要下课吃午饭了。

  “好了,回家吃饭吧!”王绩声音很大,不仅仅是说给小孩子听,还有外面的大人。

  张锦禾豫章公主准备饭菜,萧然和李丽质商量印刷术的事情,让李恪程处默几人去接王绩和三个小丫头回来吃饭。

  虽然不远,现在天气冷,还是去看看。

  对待王绩,李恪程处默几人也是恭恭敬敬的。

  “好香~”还没有进院子,小公主就嗅到了。

  “嗯,马上就可以吃饭了。”李恪笑了笑。

  三个小丫头手牵手,带着小黑跑进院子里面。

  “七饭饭~”

  “好了,兕子梵音三娘洗洗手,可以吃饭了。”豫章公主喊了一声。

  “嗯呐嗯啊~”

  三小只回来,家里的氛围感都不一样。

  “兕子,上课好不好玩?”萧然给小公主夹了块肉。

  “好玩鸭~”

  “小郎君,唱歌好玩!”城阳小公主说道。

  “嗯嗯!”三娘表示赞同。

  “夫子就在这里,信不信夫子打手心?”豫章公主故意吓三个小丫头。

  三个小丫头下意识看向王绩和孙思邈的方向,很明显是怕这个课堂上严肃的夫子的。

  “兕子,梵音,三娘都很乖的,不打手心,哈哈哈”王绩笑起来,平时不严肃。

  课堂上确实不太一样。

  “吃完,等一下去谁一觉,下午还有课.”

  现在确实冷起来了,三个小丫头没有回房间,三娘拿来被子,就在炕上睡,这里暖和。

  立政殿

  李世民陪着长孙皇后用膳。

  “兕子,梵音不在,有点冷清。”李世民喜欢回来,两个小公主喊着扑进自己怀里的感觉。

  长孙皇后笑了笑,确实也不太习惯。

  但是两个小公主喜欢在栲栳村玩。

  现在不仅仅玩,还上学这些。

  “不过也好,萧然那边饭菜好,也不冷,挺好的.”李世民自我安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