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父皇说的是汉王?”

  朱高煦怀疑自己听错了。

  朱高煦伸手扯了扯自己身旁的于谦,小声询问道。

  于谦点了点头,很是实诚。

  “正是。”

  朱高煦愕然,一脸难以置信的看向龙椅上端坐的朱棣。

  这……与他想象的不一样啊!

  按照朱高煦所想,朱棣看到这条“朱祁镇”应该瞬间联想到天幕的介绍,进而把太子一家给轰出去。

  为什么现在被轰出去的人是他朱高煦?

  朱高煦很不理解。

  很快,郑和带着两名内侍来到朱高煦身前。

  “汉王,请吧。”

  郑和做了个请离开的手势。

  朱高煦仍不理解父皇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再次转头看向朱棣。

  “父皇我是来献宝的,你不能这样对我!”

  朱棣怒喝!

  “这个所谓的‘朱祁镇’就是你献的宝?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心思,还不快滚!”

  朱棣的声音很大,在奉天殿阵阵回音的加强下,更是如滚滚天雷一般。

  朱高煦被吓了一大跳,一时间僵在了原地。

  “赶紧滚!不要让我说第二遍!”

  锃——

  宝剑出鞘的声音响起。

  朱高煦不敢犹豫,转过头头也不回的跑了。

  “回来!”

  朱棣一声暴喝,再次喊住了朱高煦。

  朱高煦逃跑的身影立刻顿住,不知所措的看向朱棣。

  “父父……皇,又怎么了?”

  “带上你的‘朱祁镇’,滚!”

  “好的好的,我马上滚。”

  朱高煦赶紧抱起‘朱祁镇’,两条腿飞快的倒腾,生怕朱棣再喊住他。

  没一会儿,朱高煦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奉天殿外。

  朱高灿看着落荒而逃的朱高煦,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朱高煦的目的是恶心朱棣,然后把朱棣的怒火迁怒于太子一家。

  现在嘛……

  恶心朱棣的目的确实达成了。

  至于迁怒太子……

  如果朱棣能这么简单的被朱高煦左右情绪,现在坐在大殿上的绝不可能是朱棣,怕还是那建文帝朱允炆!

  朱高煦一路快跑,到汉王府才停下。

  直到回到汉王府内,确定把汉王府的大门关的严严实实,朱高煦才长舒出一口气,重新变回那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呼——!”

  “吓死我了,老爷子这是发哪门子的疯,我提醒他要牢记朱祁镇给大明带来的教训,他还不领情。”

  “嘿嘿,老大老四,你们争不过的,皇位肯定是我的!”

  “还有老爷子,等我以后即位必须给你安排个成祖的庙号,你就乐去吧。”

  “嘿嘿嘿……”朱高煦脸上的笑容很是放荡不羁。

  咚咚咚——

  汉王府的大门被敲响。

  朱高煦身体猛地一颤,随后身体贴在门口,小心翼翼的开口:

  “谁?”

  朱高煦不确定自己刚才说的话门外之人有没有听到。

  “二叔,是我。”门外传来朱瞻基的声音。

  朱高煦将门推开一条缝,从中探出头来。

  门外,朱瞻基一身青紫的印记,孤零零的站着,正笑脸盈盈地看着朱高煦。

  显然,昨天朱棣将朱瞻基打的不轻。

  确定朱瞻基身后空无一人,朱高煦脸上紧张的表情这才缓和,随后毫不犹豫的关上府门。

  砰——!

  朱瞻基碰了一鼻子灰。

  咚咚咚——

  朱瞻基也不生气,再次敲响了汉王府的大门。

  “二叔,我给你带了好东西。”

  “新鲜出炉的瓦罐鸡!”

  “咱叔侄俩,就着这下酒菜喝点?”

  闻言,朱高煦重新打开了大门。

  刚一开门,朱瞻基从身后就掏出一只瓦罐鸡。

  香喷喷的,朱高煦的眼睛瞬间就直了。

  朱高煦这人平时里除了练武与狩猎,闲暇之余,最喜欢的就是吃一口新鲜出炉的瓦罐鸡。

  一天不吃瓦罐鸡,朱高煦就浑身难受。

  而在昨天,朱高煦熬了个通宵,回来立马睡了一觉,并没有吃到那心心念念的瓦罐鸡。

  朱瞻基也是知道自己二叔的爱好,这才提着瓦罐鸡来找朱高煦。

  咕噜。

  朱高煦盯着瓦罐鸡,咽了一口唾沫。

  砰——!

  下一瞬,朱高煦出手一把夺过朱瞻基手中的瓦罐鸡,随后立马回到府中重重的关上大门。

  门外的朱瞻基依然没有生气。

  “刚才听到有人说什么老爷子发疯,什么成祖之类的,没听清楚,回头我去问一问爷爷……”

  嘎吱——

  大门重新打开。

  朱高煦站在门口,深深地看了朱瞻基一眼,随后上前一把搂住朱瞻基的肩膀。

  “哈哈哈。”朱高煦大笑。

  “好大侄,没听清楚就没听清楚嘛,这有什么好问的。”

  “走!咱们叔侄两个喝点!”

  ……

  另一边,奉天殿上。

  朱高煦一走,整个大殿立刻清净了不少。

  朱棣正了正脸色,开始探讨起今天的朝会内容。

  “昨夜,边关再次传来急报,瓦剌部组织了一支500人的骑兵队,多次越过边境劫掠我们大明的子民,你们认为该如何应对。”

  “太子,你说说。”

  朱棣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

  被点到名字的朱高炽躬身一拜,略作思考后开口。

  “回父皇,儿臣认为,应该加大边境互市的力度。”

  朱高炽解释自己的观点。

  “如今正值寒冬腊月,草原寒冷干旱,对于瓦剌这样以游牧为生的部族而言,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下,牲畜难以觅食,瓦剌人也难以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瓦剌人必然会采取极端的行为,通过劫掠我们边疆来充实自身。”

  “我认为,只要加大互市的力度,给予瓦剌人足以生存的物资,他们必然不会行如此极端之事。”

  “我们也可以通过互市来获得草原的牛羊。”

  “此举对我们大明百利而无一害!”

  朝堂上,以杨荣、杨傅、杨士奇三杨为首的太子**连忙站出来为太子站台。

  “太子仁义!”

  “太子此举不但使得边境百姓免受瓦剌人的劫掠,还可以通过互市来换取瓦剌的牛羊,甚好、甚好啊!”

  “臣为边境之民感谢陛下,若施太子之计,则瓦剌之祸,可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