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朱高灿说出登州一地不可能发生水患之时,杨士奇其实就已经全部明白。】
【这一次的奏章,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失误!】
【而且是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失误。】
【这个失误甚至可以直接断掉杨士奇的官场生涯。】
【现在,杨士奇听到朱高灿反问,立马回过神来。】
【杨士奇那还顾得上其他,赶紧认错。】
【“殿下没错、是微臣错了,微臣不能辨明事理,微臣罪该万死!”】
【若是按照杨士奇所写的奏章来实施,不被暴露还好,一旦暴露,必然牵扯到杨士奇身上。】
【杨士奇的官场仕途就可以就此宣告完结了。】
【朱高灿今日非但没有伤害杨士奇,反而救了杨士奇。】
【现在的杨士奇,恨不得将登州上书奏章的官员千刀万剐!】
与杨士奇想法相同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大明的太祖爷,洪武皇帝朱元璋。
洪武位面。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拉了下来。
谁都知道,朱元璋最痛恨**了。
朱元璋早年就是因为元末遍地横行的**,导致幼年的朱元璋吃不起饭,最终才走上了造反一途,建立了大明朝。
可,才过了几十年,大明朝竟然出现了如此大的**!
甚至妄图贪污朝廷的赈灾款!
这是朱元璋所万万不能接受的。
“还好、还好……”
此时的朱元璋也有些庆幸,庆幸自己的好孙子朱高灿发现了这件事。
否则,恐怕还真如了这些**的愿!
现在的朱元璋在怀疑,宣德一朝有瞒报灾情、贪污赈灾款的情况,自己洪武一朝有没有?
一州之地的灾情说瞒报就瞒报,此前必然已经做过无数次。
这显然触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朱元璋决定彻查一番,根除这些隐藏在大明境内、食髓知味的蛀虫!
“毛襄,给咱查!狠狠的查!”
“凡是先前关于赈灾的奏章,每一件都要复查到底,咱倒要看看,是那些人在食大明的肉、吸大明的血!”
“只要查到,咱必须将他拨皮萱草、咱要诛他的九族!”
“诺!”毛襄领命,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此时的这位洪武帝是真正的动怒了。
一旁的朱标看不下去了,在朱元璋登基之后,杀的人已经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了。
很难想象,此次彻查灾情,又会牵连到多少官员?多少百姓?
朱标认为,不能任由朱元璋继续杀下去了。
朱标赶紧劝道:
“父皇,诛九族必然会涉及很多无辜之人,有些太过于嗜杀。”
“其实,诛三族就可以了。”
闻言,朱元璋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
朱标的劝谏朱元璋还是可以听进去的。
“毛襄,太子仁慈,就按太子说的办,凡是瞒报灾情之人,皆拨皮萱草,诛三族!”
“诺!”毛襄赶紧应道,临走还不忘说上一句:“太子仁慈。”
一旁,少年朱棣听着几人的对话,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哥,你太仁慈了,要朕来说,这种人就应该诛十族!”
“去去去,有你什么事。”朱元璋懒得搭理朱棣。
朱棣也不生气,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瓷碗,递到朱元璋手里。
“爹,这个你拿着。”
朱元璋从朱棣手中接过瓷碗,一脸的莫名其妙。
“朱老四,你又在搞什么鬼?”
朱棣连连摇头,“没什么,爹,只是儿臣觉得这个瓷碗非常的适合你。”
一边说着,朱棣捏着鼻子走开了。
朱元璋自被朱棣的臭鸟蛋袭击之后,还没洗过澡呢,朱棣实在受不了朱元璋那一身的臭味。
朱元璋:?
朱元璋黑人问号脸。
“扑哧——”
还没等朱元璋反应过来,一旁的朱标率先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出了声。
“标儿,你笑啥?”朱元璋不解。
“哈哈哈,大哥笑你是臭要饭的。”一旁的朱棣直接抢答。
直到这时,朱元璋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的形象确实不太好看。
满身的臭味,手里还拿着一个碗。
这不正是哪些要饭的标配吗?
朱元璋当即锁定目标。
“朱老四!咱今天宰了你!”
……
【在登州水患奏章事发以后,杨士奇不敢再对朱高灿有任何的别样情绪。】
【而且,在之后的几天里,凡是朱高灿挑选出来的奏章,或多或少都有不合理之处。】
【只是没有登州瞒报灾情那么严重。】
【杨士奇对于朱高灿也是愈加的佩服,心里逐渐升起一个诛九族的想法——】
【要是朱高灿真是皇帝,就好了……】
【这个想法冒出的瞬间,杨士奇满头大汗,疯狂的摇头意图甩掉不该有的想法。】
【关于登州水患的后续也很快有了结果,朝廷派专人调查此事。】
【朝廷官员到达登州,只见登州境内天地一片祥和,哪有半分水患的影子。】
【尽管百姓生活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这也都是当地官员剥削压榨造成的。】
【朱高灿借着瞒报灾情的由头,将牵扯此事的登州府官员一头撸到底,斩杀官员数百人,将登州官场来了个大洗牌。】
【杨士奇也借此彻底看清了朱高灿的手腕,朱高灿在一步一步的证明,自己有监国的能力,并且做的比朱瞻基更好。】
【两人的配合越来越好,还真慢慢有了一副圣君贤相的样子。】
【一直到朱高灿监国的最后一天,杨士奇才再一次与朱高灿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奉天殿上。】
【朱高灿依然是坐在龙椅旁。】
【这一天,朱高灿接到了一个来自云南的消息,交趾之民再次发动了叛乱,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了。】
【关于交趾的问题,杨士奇的建议是主动放弃,这也是朱瞻基的想法。】
【而在朱高灿看来,祖宗打下的土地,岂有白白放弃的道理?】
【为此,二人在朝堂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杨士奇代表一众文官集团率先开口:】
【“禀殿下,关于交趾叛乱的解决方案,吾等之前就与陛下商讨出了结果。”】
【“如果我们继续保持对交趾的控制,每年需要至少派数万士兵常驻交趾,光是军费,一年的花费就需要至少三百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了在交趾一带的税收,白银的投入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而且放弃交趾后,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与北元势力的对抗中,此举对我大明、对我大明百姓百利而无一害!”】
【有朱瞻基作为后盾,杨士奇说话的底气明显多了很多。】
【对此,朱高灿毫不留情的拒绝。】
【“孤不同意!”】
【“可是陛下已经说了……”】
【“停!”】
【朱高灿伸手打断杨士奇。】
【“不要跟我谈你们陛下,在关于国土的问题上,就是朱瞻基亲自来,他也要听我的!”】
【在朱高灿说出登州一地不可能发生水患之时,杨士奇其实就已经全部明白。】
【这一次的奏章,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失误!】
【而且是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失误。】
【这个失误甚至可以直接断掉杨士奇的官场生涯。】
【现在,杨士奇听到朱高灿反问,立马回过神来。】
【杨士奇那还顾得上其他,赶紧认错。】
【“殿下没错、是微臣错了,微臣不能辨明事理,微臣罪该万死!”】
【若是按照杨士奇所写的奏章来实施,不被暴露还好,一旦暴露,必然牵扯到杨士奇身上。】
【杨士奇的官场仕途就可以就此宣告完结了。】
【朱高灿今日非但没有伤害杨士奇,反而救了杨士奇。】
【现在的杨士奇,恨不得将登州上书奏章的官员千刀万剐!】
与杨士奇想法相同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大明的太祖爷,洪武皇帝朱元璋。
洪武位面。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拉了下来。
谁都知道,朱元璋最痛恨**了。
朱元璋早年就是因为元末遍地横行的**,导致幼年的朱元璋吃不起饭,最终才走上了造反一途,建立了大明朝。
可,才过了几十年,大明朝竟然出现了如此大的**!
甚至妄图贪污朝廷的赈灾款!
这是朱元璋所万万不能接受的。
“还好、还好……”
此时的朱元璋也有些庆幸,庆幸自己的好孙子朱高灿发现了这件事。
否则,恐怕还真如了这些**的愿!
现在的朱元璋在怀疑,宣德一朝有瞒报灾情、贪污赈灾款的情况,自己洪武一朝有没有?
一州之地的灾情说瞒报就瞒报,此前必然已经做过无数次。
这显然触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朱元璋决定彻查一番,根除这些隐藏在大明境内、食髓知味的蛀虫!
“毛襄,给咱查!狠狠的查!”
“凡是先前关于赈灾的奏章,每一件都要复查到底,咱倒要看看,是那些人在食大明的肉、吸大明的血!”
“只要查到,咱必须将他拨皮萱草、咱要诛他的九族!”
“诺!”毛襄领命,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此时的这位洪武帝是真正的动怒了。
一旁的朱标看不下去了,在朱元璋登基之后,杀的人已经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了。
很难想象,此次彻查灾情,又会牵连到多少官员?多少百姓?
朱标认为,不能任由朱元璋继续杀下去了。
朱标赶紧劝道:
“父皇,诛九族必然会涉及很多无辜之人,有些太过于嗜杀。”
“其实,诛三族就可以了。”
闻言,朱元璋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
朱标的劝谏朱元璋还是可以听进去的。
“毛襄,太子仁慈,就按太子说的办,凡是瞒报灾情之人,皆拨皮萱草,诛三族!”
“诺!”毛襄赶紧应道,临走还不忘说上一句:“太子仁慈。”
一旁,少年朱棣听着几人的对话,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哥,你太仁慈了,要朕来说,这种人就应该诛十族!”
“去去去,有你什么事。”朱元璋懒得搭理朱棣。
朱棣也不生气,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瓷碗,递到朱元璋手里。
“爹,这个你拿着。”
朱元璋从朱棣手中接过瓷碗,一脸的莫名其妙。
“朱老四,你又在搞什么鬼?”
朱棣连连摇头,“没什么,爹,只是儿臣觉得这个瓷碗非常的适合你。”
一边说着,朱棣捏着鼻子走开了。
朱元璋自被朱棣的臭鸟蛋袭击之后,还没洗过澡呢,朱棣实在受不了朱元璋那一身的臭味。
朱元璋:?
朱元璋黑人问号脸。
“扑哧——”
还没等朱元璋反应过来,一旁的朱标率先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出了声。
“标儿,你笑啥?”朱元璋不解。
“哈哈哈,大哥笑你是臭要饭的。”一旁的朱棣直接抢答。
直到这时,朱元璋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的形象确实不太好看。
满身的臭味,手里还拿着一个碗。
这不正是哪些要饭的标配吗?
朱元璋当即锁定目标。
“朱老四!咱今天宰了你!”
……
【在登州水患奏章事发以后,杨士奇不敢再对朱高灿有任何的别样情绪。】
【而且,在之后的几天里,凡是朱高灿挑选出来的奏章,或多或少都有不合理之处。】
【只是没有登州瞒报灾情那么严重。】
【杨士奇对于朱高灿也是愈加的佩服,心里逐渐升起一个诛九族的想法——】
【要是朱高灿真是皇帝,就好了……】
【这个想法冒出的瞬间,杨士奇满头大汗,疯狂的摇头意图甩掉不该有的想法。】
【关于登州水患的后续也很快有了结果,朝廷派专人调查此事。】
【朝廷官员到达登州,只见登州境内天地一片祥和,哪有半分水患的影子。】
【尽管百姓生活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这也都是当地官员剥削压榨造成的。】
【朱高灿借着瞒报灾情的由头,将牵扯此事的登州府官员一头撸到底,斩杀官员数百人,将登州官场来了个大洗牌。】
【杨士奇也借此彻底看清了朱高灿的手腕,朱高灿在一步一步的证明,自己有监国的能力,并且做的比朱瞻基更好。】
【两人的配合越来越好,还真慢慢有了一副圣君贤相的样子。】
【一直到朱高灿监国的最后一天,杨士奇才再一次与朱高灿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奉天殿上。】
【朱高灿依然是坐在龙椅旁。】
【这一天,朱高灿接到了一个来自云南的消息,交趾之民再次发动了叛乱,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了。】
【关于交趾的问题,杨士奇的建议是主动放弃,这也是朱瞻基的想法。】
【而在朱高灿看来,祖宗打下的土地,岂有白白放弃的道理?】
【为此,二人在朝堂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杨士奇代表一众文官集团率先开口:】
【“禀殿下,关于交趾叛乱的解决方案,吾等之前就与陛下商讨出了结果。”】
【“如果我们继续保持对交趾的控制,每年需要至少派数万士兵常驻交趾,光是军费,一年的花费就需要至少三百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了在交趾一带的税收,白银的投入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而且放弃交趾后,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与北元势力的对抗中,此举对我大明、对我大明百姓百利而无一害!”】
【有朱瞻基作为后盾,杨士奇说话的底气明显多了很多。】
【对此,朱高灿毫不留情的拒绝。】
【“孤不同意!”】
【“可是陛下已经说了……”】
【“停!”】
【朱高灿伸手打断杨士奇。】
【“不要跟我谈你们陛下,在关于国土的问题上,就是朱瞻基亲自来,他也要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