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第12章

小说: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作者:天青色等烟雨 更新时间:2025-10-23 21:35:03 源网站:2k小说网
  ();

  第12章

  尤其内阁制的问题,他还得继续听取朱闲的建议。

  但朱闲一听,却是果断摇头:“不入!”

  “......”

  朱元璋和李善长同时扶额。

  要知道这可是青云之梯摆在面前啊,只要点点头,就是大好前程!

  特别是李善长,此刻后槽牙都咬紧了。

  自己官职虽高,但那是跟随朱元璋九死一生,拼杀出来的。

  和朱闲这种泼天的富贵压根没法比。

  何况他还这么年轻。

  以他目前展现出的聪敏机慧,用不了几十年,最次也能到达自己如今的位置。

  这要是让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知道,怕是会嫉妒到发狂。

  方才李善长都开始盘算,如何跟朱闲结个善缘了。

  毕竟花无百日红,人亦是。

  当自己落幕时,这位少年一定正值巅峰,届时相交的这点善缘,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没想到,他却拒绝的这么果断。

  朱元璋有些急了,连忙道:“你不会以为,咱是让你去做刀笔吏吧?你尽管放心,咱一定让你做个正品官员!”

  “我心意已决,爹你就不必劝了,别说入仕了,我哪儿都不会去的。”朱闲再次坚决的说道。

  “这是何意?”

  哪儿都不去?

  “难不成你要待在这一辈子?”

  朱元璋语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此等天才少年,不想着做官,居然只想待在家里,这对朱元璋而言,就像好东西握在手里却用不到一样。

  抓心挠肝的难受。

  也邪门了,正常来讲,这个岁数的少年都会渴望入仕为官,手握大权,此子偏偏不走寻常路。

  脑袋里在想什么?

  “如果我要入仕,也是等朱元璋死了再说。”朱闲忽然道。

  此话一出,李善长差点栽倒在地。

  他强稳住身形,连忙走到朱元璋旁边,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其的脸色。

  朱元璋只要一个眼神,自己就能发信号,让亲军都尉府的人杀进来。

  这**是什么话啊?

  别说尸山血海中趟过的朱元璋了,就是个寻常人被这样说,都得翻脸。

  这少年有很多选择,却偏偏选了条死路吗?

  朱元璋闻言也是一怔。

  但是看到朱闲不耐烦的表情,却并未发作,只是神情古怪的问道:“你为什么盼着他死呢?昨**不是刚夸他为千古一帝吗?”

  “不是盼他死,是我想多读几年书,脑袋里有东西了再说。”

  朱闲随口敷衍着,同时嫌弃的打量着一脸警惕的李善长。

  这老李又一惊一乍的。

  不会真的脑袋有问题吧?

  “原来如此......”

  朱元璋这才轻笑道:“你以后说话说清楚些,让别人听到,会浮想联翩的。”

  “好好好......”

  朱闲侃大山侃累了,转而问道:“爹,你还有什么事吗?不然我带你去看看家里的那些田地吧。”

  “老爷,城里还有事没忙完......”

  李善长适时地提醒道,可以走了。

  朱元璋颔首,起身拍了拍朱闲的肩膀:“儿啊,田地以后再看,为父先回城里处理点事情,最近都不在家里住。”

  “额......那好吧。”

  朱闲随口应道。

  反正自己和这便宜老爹也没什么感情,他要是住下后不停拉着自己问问题,那更让人头疼。

  又寒暄了几句后,朱元璋和李善长便离开了。

  刚坐上马车,朱元璋就按捺不住,大笑起来。

  “咱家真是福泽深厚啊,竟得此天授大才,哈哈哈!”

  那困扰了历代皇帝的千古难题,今日,在他朱元璋手上解开了!

  简直是畅快不已!

  “恭喜老爷,解决了麻烦,又喜得一麒麟子!”

  李善长苦笑着拱手。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没再多言。

  直到下车分别,朱元璋的车驾走远后,李善长才长叹一声。

  “这朝堂,真的要变天了......”

  ......

  是夜,皇宫中。

  太子朱标再次被朱元璋召来。

  “父皇,您唤儿臣来,可是就白天的问题想出了答案?”

  朱元璋闻言一笑:“不错,其实此事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朱元璋说着,将一本奏折递给了朱标。

  上面是李善长按照朱闲的想法,誊写出的内容。

  朱元璋还用朱笔,在上面做了许多勾画,使最终的方案变得更加完善,符合实际情况。

  而朱标也反应过来,这上面的内容必定不凡,正是废除丞相制的答案,接过奏折后便飞快的看了起来。

  刚看了短短两行,朱标整个人就僵住了。

  没一会,朱标的额间便布满细汗,脸上的表情更是不停变换。

  这篇奏折只有几千字,正常来说半柱香时间就能看完。

  但朱标却一动不动的看了半个多时辰,整个人好像定格了似的,如饥得食、如渴得浆一般疯狂的汲取。

  过了许久,一道烛心燃烧的噼啪声,才将他从心流中唤醒。

  朱标如梦初醒般抬头,就看到朱元璋笑眯眯的表情。

  “看完了?标儿你对这内阁,有什么看法吗?”

  朱标闻言,表情严肃的捧着奏折,跪倒在地。

  “此等神谋妙计,堪称千古第一!父皇的雄韬伟略,儿臣拜服!”

  “呵呵。”

  朱元璋微微颔首,不说别的,自己这儿子眼光还是很好的。

  虽然自己想不出此等妙计,但有慧眼识珠的本领。

  “这神谋妙计,可不是咱想出来的。”

  朱元璋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要是有这才华就好了......但他,属实没有啊。

  “不是您?”

  朱标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那一定是韩国公所想吧?国公不愧是父皇看重的谋士,果然才学惊人!”

  “呵呵,他更没这个脑袋。”

  朱元璋笑骂道,回想起李善长被朱闲提问时,那满脸涨红、绞尽脑汁的样子,就不禁想笑。

  “这......”

  朱标思绪飞转,试探问道:“那是诚意伯,刘伯温吗?”

  “刘伯温?哼。”朱元璋冷哼一声:“一介沽名钓誉之辈,他哪里会给咱献策?”

  对于刘伯温,外界有许多议论。

  因为这位朱元璋身边的重要谋士之一,在天下安定后,却诡异的沉寂下来。

  不献一计一策!

  虽然人在京城,可每日只是读书写字罢了,就像个隐居之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