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1章
“居然是这样?”
蓝玉闻言,也顿时皱眉说道:“你说,此事该不会和朱闲有关吧?”
“朱闲?不会吧,朝廷的财政情况他又不了解,即便是有所了解又能如何?朝廷已经被榨干了。”
“这倒也是。”
二人一边走着,一边低声议论道。
徐达沉思了片刻后,忽然摇头说道:“无论如何,这对于咱们而言,都是有利无害,这次北伐队伍里,有多少你的人马?”
蓝玉警惕的环顾四周后,轻声道:“二百三十人,你呢?”
“三百一。”
徐达打量了蓝玉一眼后,答道。
“按一成的存活率来算,咱们两个加起来,战后还能剩五十几人......”
蓝玉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轻声说道。
每次战争,对于百姓而言是灾难,但对军士而言,却是建功立业的良机。
如果能在大战中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连升几级!
大明军队里,有许多将军就是这样晋升的。
这次北伐战役,几乎是胜局已定,此时谁上谁就是躺赢!
这可不是客气推让的时候。
各方将领都在想方设法的往北伐军里塞人手,身为大明老军头的徐达和蓝玉也不例外,并且由于朱闲和朱棣交好,他们塞起人来格外的顺利。
二人一共塞了五百余人,按存活率和功劳分配来算,最后能晋升中高级将领的,大概也就一成。
但是这一成,却是二人绝对信得过的亲兵,上了战场那是指哪打哪,即便是让他们跳火坑,他们也会照办的。
有这种心腹在军中担当要任,也有助于巩固二人在军中的地位。
其实对于军头的这种行为,朱元璋也是默许的。
因为他就是这样起家的。
蓝玉和徐达等人,原本也是他的心腹!
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军头,又岂会不知这些手段?
但是即便知道了,他也不会太过干预。
因为无论是何人处在这个位置,都会这样去做。
你不给手底下的人谋前程,人家为何要誓死追随你?
这也算调动军队内动力的一个办法。
反正如今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太子朱标,都可以全面掌控局势,不怕他们动什么手脚。
当然储君如果是其他人,比如朱允炆那种货色......
朱元璋当然会不放心,免不了手起刀落,为朱允炆铺路。
就在二人贴耳议论的时候,旁边的其他官员,也在悄悄关注着二人的动向。
“这徐将军和蓝将军,在那议论什么呢?”
李善长见状,眉头一皱,和一旁的刘伯温低声说道。
“自然是北伐事宜。”
刘伯温淡然的说道:“上次北伐失败,陛下震怒,魏国公等人看似无恙,但其实也很难受......”
“这是想趁这次北伐,重振自己的威望。”
“陛下传旨来,说军费问题解决了,他们当然欢喜。”
“军费问题解决了?”
李善长闻言,却是苦笑:“陛下纵使再神通广大,还能凭空变出银子来不成?还不是要给我等施压?”
自打胡惟庸倒台以后,他作为文臣之首。
对朝廷如今的情况再了解不过。
原本财政就紧张,朱元璋又要举行什么远航计划,更是雪上加霜。
这次他说军费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李善长觉得不容乐观......
“这些武将,就惦记着建功立业,丝毫不顾及朝廷的难处,如果他们和咱们一块谏言,说不定还能暂缓北伐一事......”
第591章
“居然是这样?”
蓝玉闻言,也顿时皱眉说道:“你说,此事该不会和朱闲有关吧?”
“朱闲?不会吧,朝廷的财政情况他又不了解,即便是有所了解又能如何?朝廷已经被榨干了。”
“这倒也是。”
二人一边走着,一边低声议论道。
徐达沉思了片刻后,忽然摇头说道:“无论如何,这对于咱们而言,都是有利无害,这次北伐队伍里,有多少你的人马?”
蓝玉警惕的环顾四周后,轻声道:“二百三十人,你呢?”
“三百一。”
徐达打量了蓝玉一眼后,答道。
“按一成的存活率来算,咱们两个加起来,战后还能剩五十几人......”
蓝玉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轻声说道。
每次战争,对于百姓而言是灾难,但对军士而言,却是建功立业的良机。
如果能在大战中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连升几级!
大明军队里,有许多将军就是这样晋升的。
这次北伐战役,几乎是胜局已定,此时谁上谁就是躺赢!
这可不是客气推让的时候。
各方将领都在想方设法的往北伐军里塞人手,身为大明老军头的徐达和蓝玉也不例外,并且由于朱闲和朱棣交好,他们塞起人来格外的顺利。
二人一共塞了五百余人,按存活率和功劳分配来算,最后能晋升中高级将领的,大概也就一成。
但是这一成,却是二人绝对信得过的亲兵,上了战场那是指哪打哪,即便是让他们跳火坑,他们也会照办的。
有这种心腹在军中担当要任,也有助于巩固二人在军中的地位。
其实对于军头的这种行为,朱元璋也是默许的。
因为他就是这样起家的。
蓝玉和徐达等人,原本也是他的心腹!
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军头,又岂会不知这些手段?
但是即便知道了,他也不会太过干预。
因为无论是何人处在这个位置,都会这样去做。
你不给手底下的人谋前程,人家为何要誓死追随你?
这也算调动军队内动力的一个办法。
反正如今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太子朱标,都可以全面掌控局势,不怕他们动什么手脚。
当然储君如果是其他人,比如朱允炆那种货色......
朱元璋当然会不放心,免不了手起刀落,为朱允炆铺路。
就在二人贴耳议论的时候,旁边的其他官员,也在悄悄关注着二人的动向。
“这徐将军和蓝将军,在那议论什么呢?”
李善长见状,眉头一皱,和一旁的刘伯温低声说道。
“自然是北伐事宜。”
刘伯温淡然的说道:“上次北伐失败,陛下震怒,魏国公等人看似无恙,但其实也很难受......”
“这是想趁这次北伐,重振自己的威望。”
“陛下传旨来,说军费问题解决了,他们当然欢喜。”
“军费问题解决了?”
李善长闻言,却是苦笑:“陛下纵使再神通广大,还能凭空变出银子来不成?还不是要给我等施压?”
自打胡惟庸倒台以后,他作为文臣之首。
对朝廷如今的情况再了解不过。
原本财政就紧张,朱元璋又要举行什么远航计划,更是雪上加霜。
这次他说军费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李善长觉得不容乐观......
“这些武将,就惦记着建功立业,丝毫不顾及朝廷的难处,如果他们和咱们一块谏言,说不定还能暂缓北伐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