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江辰就起了床。
灶房里,林晚秋已经忙活开了,小米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滚着,新蒸的白面馒头冒着腾腾热气,还有一碟自家腌的咸菜,脆生生的。
饭桌上,气氛有些古怪。
江建国依旧板着一张脸,埋头喝粥,筷子和碗碰得叮当响,一声不吭。
张桂芬则是坐立不安,眼神不住地往儿子身上瞟,嘴巴张了好几次,想说什么,最后都化作一声叹息。
反倒是周秀兰,精神头比谁都足,一个劲儿地往江辰碗里夹馒头。
“多吃点,多吃点!今儿个要去镇上办大事,不吃饱哪来的力气!”
江辰心里一暖,这丈母娘,可比亲妈还上心。
三两口吃完饭,江辰抹了把嘴,对林晚秋说:“媳妇,给我拿十块钱。”
林晚秋拿钱的手顿了顿。
尽管她心里一百个支持丈夫,可这真金白银地往外拿,还是本能地一阵肉疼。那可是十块钱,够家里一个多月的嚼用了。
但她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转身回屋,从床底下拖出那个藏钱的宝贝木匣子,小心翼翼地点了十张一块的,用一块干净的手帕仔细包好,递到江辰手里。
“路上小心点。”她压低了声音叮嘱。
“放心。”江辰接过钱,厚实的一叠,他直接塞进内侧口袋里拍了拍,冲着院子外头喊了一嗓子,“铁柱!”
“哎,辰哥,来了!”
话音刚落,赵铁柱那铁塔似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大门口,他已经把锃亮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推了过来。
“辰哥,咱现在就走?”赵铁柱满脸都是压不住的兴奋,昨天一听说江辰要去镇上开医馆,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
在他心里,辰哥这么大的本事,窝在村里太屈才了,就该去镇上,干一番大事业!
“走。”江辰长腿一跨,骑上自行车,对屋里的家人们挥了挥手,“我走了啊。”
“路上当心!”张桂芬追到门口,扯着嗓子喊。
周秀兰也跟着嚷嚷:“女婿,好好找!找个大的!门面要气派的!”
江建国背着手站在屋檐下,看着儿子蹬着车远去的背影,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忍住,从鼻子里哼出一句:“瞎折腾……”
声音不大,风一吹就散了,也不知道是说给谁听的。
从下溪村到红旗镇,十几里土路,坑坑洼洼。
赵铁柱在前面玩命地蹬,车链子被他踩得哗哗作响,嘴里也没闲着:“辰哥,你想找个啥样的铺面?街中心最热闹那块,还是清静点的地方?”
“位置要好,人来人往,但又不能太吵。”江辰不紧不慢地跟在后头,心里早就有了谱,
“铺子不用太大,但格局得方正,最好是前后两进的院子。前面开膛亮豁,做诊室和药房,后面得有个小院,能住人,也能当仓库炮制药材。”
“嗬……那样的铺面,租金怕是不得了哦?”赵铁柱咂了咂舌,有些担心。
“所以才要好好找。”江辰笑了笑,“这事急不来,今天就是先去摸摸底。”
半个多小时后,两人进了红旗镇的地界。
八十年代的乡镇,远没有后世的繁华。一条主街从东到西,两边清一色的低矮砖瓦房。
供销社、邮电局、国营饭店、百货商店,这几个镇上的“核心建筑”,门口总是人头攒动,自行车停得里三层外三层,显得最有生气。
街上,穿着蓝布、灰布工装的人们骑着车来来往往,偶尔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驶过,**后面总跟着一串追着跑的半大孩子。
空气里,是煤炉的烟火气、国营饭店飘出的肉香和街边小吃的甜香,混杂成一种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殊味道。
江辰和赵铁柱推着车,在主街上慢慢溜达。
“辰哥快看,那儿!那儿有个铺子门口贴着红纸!”赵铁柱眼尖,指着不远处一个门脸喊道。
两人挤过去一看,红纸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大字:出租。
可这铺面,原先是个卖针头线脑的杂货铺,门脸窄得只容得下一人进出,里面黑咕隆咚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透着点光。
江辰只看了一眼就摇头:“不行,太暗了。医馆讲究个敞亮干净,这地方阴气沉沉的,没病的进来都得觉得心里发慌。”
两人继续往前走。
主街上的铺面,生意都红火得很,理发店的剃刀声,五金店的敲打声,小吃铺的叫卖声,根本没有空着的。
两人把主街从头走到尾,又拐进了旁边的小巷子。
巷子里的房子更破旧,大多是民居,门口晾着花花绿绿的衣裳,不时有一两个小作坊,刺耳的打铁声和机器轰鸣声混在一起,吵得人脑仁疼。
“辰哥,这……这主街上好像没合适的啊。”赵铁柱有点泄气了,这跟想象的不一样啊。
“别急。”江辰依旧沉得住气,“做生意,选址是头等大事,比什么都重要,马虎不得。走,去镇子南边看看。”
镇子南边靠近大集,每逢一、四、七赶集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涌过来,是镇上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
两人推着车刚到集市口,就被眼前的热闹景象给震了一下。
“辰哥,这地方好啊!全是人!在这儿开医馆,都不用愁没病人!”赵铁柱瞬间又兴奋了。
江辰的眉头却拧成了一个疙瘩。
人多是好事,但这里太乱了,也太脏了。地上到处是烂菜叶子和甘蔗渣,空气里混杂着家禽的粪便味、水产的鱼腥味和各种说不上来的酸臭味,熏得人直反胃。
“不行,这里太脏了。”江辰再次否定,“药铺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讲究的就是一个洁净。
开在这里,跟菜市场卖猪肉的混在一起,自降身价。”
一上午,两人把整个红旗镇像筛子一样过了一遍,腿肚子都走转筋了,还是没找到一个满意的。
赵铁柱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辰哥,要不……咱先吃点东西?”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行,走,去国营饭店。”江辰也觉得饿了。
国营饭店里人声鼎沸,江辰扯着嗓子要了两碗肉丝面。等面的工夫,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看来,想在镇上找个既合适又便宜的铺面,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这个年代信息闭塞,租房子全靠口耳相传,或者就是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满大街地撞。效率太低,纯属碰运气。
这么找下去,找到猴年马月去?
或许,他该换个思路……
江辰夹面条的筷子猛地一停,脑子里“嗡”的一声,一个人名蹦了出来——孙百草!
对啊!他怎么把这位给忘了!
孙老在红旗镇行医几十年,那是什么人物?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
镇上谁家添丁,谁家发财,谁家房子要卖要租,他能不清楚?
找他打听,不比自己在这瞎转悠强一百倍?
想到这里,江辰心里豁然开朗。
面一上来,他三下五除二就把一碗面扒拉进肚子,汤都喝了个精光。
“铁柱,你在这儿等我,我去办点事,很快回来。”
“好嘞,辰哥。”
江辰丢下赵铁柱,一个人步履生风,熟门熟路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他心里有了计较,这红旗镇的水深,光靠自己这条“过江龙”,怕是摸不清门路。
想在这扎下根,还得先拜拜“码头”才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江辰就起了床。
灶房里,林晚秋已经忙活开了,小米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地滚着,新蒸的白面馒头冒着腾腾热气,还有一碟自家腌的咸菜,脆生生的。
饭桌上,气氛有些古怪。
江建国依旧板着一张脸,埋头喝粥,筷子和碗碰得叮当响,一声不吭。
张桂芬则是坐立不安,眼神不住地往儿子身上瞟,嘴巴张了好几次,想说什么,最后都化作一声叹息。
反倒是周秀兰,精神头比谁都足,一个劲儿地往江辰碗里夹馒头。
“多吃点,多吃点!今儿个要去镇上办大事,不吃饱哪来的力气!”
江辰心里一暖,这丈母娘,可比亲妈还上心。
三两口吃完饭,江辰抹了把嘴,对林晚秋说:“媳妇,给我拿十块钱。”
林晚秋拿钱的手顿了顿。
尽管她心里一百个支持丈夫,可这真金白银地往外拿,还是本能地一阵肉疼。那可是十块钱,够家里一个多月的嚼用了。
但她什么也没问,只是默默转身回屋,从床底下拖出那个藏钱的宝贝木匣子,小心翼翼地点了十张一块的,用一块干净的手帕仔细包好,递到江辰手里。
“路上小心点。”她压低了声音叮嘱。
“放心。”江辰接过钱,厚实的一叠,他直接塞进内侧口袋里拍了拍,冲着院子外头喊了一嗓子,“铁柱!”
“哎,辰哥,来了!”
话音刚落,赵铁柱那铁塔似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大门口,他已经把锃亮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推了过来。
“辰哥,咱现在就走?”赵铁柱满脸都是压不住的兴奋,昨天一听说江辰要去镇上开医馆,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
在他心里,辰哥这么大的本事,窝在村里太屈才了,就该去镇上,干一番大事业!
“走。”江辰长腿一跨,骑上自行车,对屋里的家人们挥了挥手,“我走了啊。”
“路上当心!”张桂芬追到门口,扯着嗓子喊。
周秀兰也跟着嚷嚷:“女婿,好好找!找个大的!门面要气派的!”
江建国背着手站在屋檐下,看着儿子蹬着车远去的背影,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忍住,从鼻子里哼出一句:“瞎折腾……”
声音不大,风一吹就散了,也不知道是说给谁听的。
从下溪村到红旗镇,十几里土路,坑坑洼洼。
赵铁柱在前面玩命地蹬,车链子被他踩得哗哗作响,嘴里也没闲着:“辰哥,你想找个啥样的铺面?街中心最热闹那块,还是清静点的地方?”
“位置要好,人来人往,但又不能太吵。”江辰不紧不慢地跟在后头,心里早就有了谱,
“铺子不用太大,但格局得方正,最好是前后两进的院子。前面开膛亮豁,做诊室和药房,后面得有个小院,能住人,也能当仓库炮制药材。”
“嗬……那样的铺面,租金怕是不得了哦?”赵铁柱咂了咂舌,有些担心。
“所以才要好好找。”江辰笑了笑,“这事急不来,今天就是先去摸摸底。”
半个多小时后,两人进了红旗镇的地界。
八十年代的乡镇,远没有后世的繁华。一条主街从东到西,两边清一色的低矮砖瓦房。
供销社、邮电局、国营饭店、百货商店,这几个镇上的“核心建筑”,门口总是人头攒动,自行车停得里三层外三层,显得最有生气。
街上,穿着蓝布、灰布工装的人们骑着车来来往往,偶尔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驶过,**后面总跟着一串追着跑的半大孩子。
空气里,是煤炉的烟火气、国营饭店飘出的肉香和街边小吃的甜香,混杂成一种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殊味道。
江辰和赵铁柱推着车,在主街上慢慢溜达。
“辰哥快看,那儿!那儿有个铺子门口贴着红纸!”赵铁柱眼尖,指着不远处一个门脸喊道。
两人挤过去一看,红纸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大字:出租。
可这铺面,原先是个卖针头线脑的杂货铺,门脸窄得只容得下一人进出,里面黑咕隆咚的,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透着点光。
江辰只看了一眼就摇头:“不行,太暗了。医馆讲究个敞亮干净,这地方阴气沉沉的,没病的进来都得觉得心里发慌。”
两人继续往前走。
主街上的铺面,生意都红火得很,理发店的剃刀声,五金店的敲打声,小吃铺的叫卖声,根本没有空着的。
两人把主街从头走到尾,又拐进了旁边的小巷子。
巷子里的房子更破旧,大多是民居,门口晾着花花绿绿的衣裳,不时有一两个小作坊,刺耳的打铁声和机器轰鸣声混在一起,吵得人脑仁疼。
“辰哥,这……这主街上好像没合适的啊。”赵铁柱有点泄气了,这跟想象的不一样啊。
“别急。”江辰依旧沉得住气,“做生意,选址是头等大事,比什么都重要,马虎不得。走,去镇子南边看看。”
镇子南边靠近大集,每逢一、四、七赶集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涌过来,是镇上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
两人推着车刚到集市口,就被眼前的热闹景象给震了一下。
“辰哥,这地方好啊!全是人!在这儿开医馆,都不用愁没病人!”赵铁柱瞬间又兴奋了。
江辰的眉头却拧成了一个疙瘩。
人多是好事,但这里太乱了,也太脏了。地上到处是烂菜叶子和甘蔗渣,空气里混杂着家禽的粪便味、水产的鱼腥味和各种说不上来的酸臭味,熏得人直反胃。
“不行,这里太脏了。”江辰再次否定,“药铺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讲究的就是一个洁净。
开在这里,跟菜市场卖猪肉的混在一起,自降身价。”
一上午,两人把整个红旗镇像筛子一样过了一遍,腿肚子都走转筋了,还是没找到一个满意的。
赵铁柱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辰哥,要不……咱先吃点东西?”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行,走,去国营饭店。”江辰也觉得饿了。
国营饭店里人声鼎沸,江辰扯着嗓子要了两碗肉丝面。等面的工夫,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看来,想在镇上找个既合适又便宜的铺面,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这个年代信息闭塞,租房子全靠口耳相传,或者就是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满大街地撞。效率太低,纯属碰运气。
这么找下去,找到猴年马月去?
或许,他该换个思路……
江辰夹面条的筷子猛地一停,脑子里“嗡”的一声,一个人名蹦了出来——孙百草!
对啊!他怎么把这位给忘了!
孙老在红旗镇行医几十年,那是什么人物?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
镇上谁家添丁,谁家发财,谁家房子要卖要租,他能不清楚?
找他打听,不比自己在这瞎转悠强一百倍?
想到这里,江辰心里豁然开朗。
面一上来,他三下五除二就把一碗面扒拉进肚子,汤都喝了个精光。
“铁柱,你在这儿等我,我去办点事,很快回来。”
“好嘞,辰哥。”
江辰丢下赵铁柱,一个人步履生风,熟门熟路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他心里有了计较,这红旗镇的水深,光靠自己这条“过江龙”,怕是摸不清门路。
想在这扎下根,还得先拜拜“码头”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