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诗诗一听,觉得这法子可行。
她转身跟那几个挑担子的老乡商量了几句。
对方一听是厂里采购,又是去拿东西,自然满口答应。
对于这种大单位的人,他们信得过,也想不到会有人敢冒名顶替。
“妥了,他们都同意了。”邓诗诗笑着走回来,把一张票据和二十块钱塞到齐卫东手里。
“天色不早,今天就不给你单开了,明天我还在老地方等你,到时候再说。你路上小心点,地滑。”
齐卫东接过钱,也叮嘱了一句:“知道了,邓姐,你也注意安全。”
两人打过招呼,齐卫东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几个闻讯而来的村民,手里各自攥着三五个鸡蛋,匆匆朝着这边赶来。
齐卫东看着他们,心里不禁感慨。
这穷山沟里有好有坏,好处是山多林密,真想藏点什么东西,外人根本发现不了,别说搞个小养殖场,就是建个作坊都神不知鬼不觉。
而且山里总能刨摸到一些吃的。
但坏处也明显,这地方大多是望天收的旱地,一有风吹草动,减产最厉害的就是这里。
“大叔,跟您打听个道儿,安山庄怎么走?”
齐卫东这才想起正事,拦住一个正要过来卖鸡蛋的庄稼人。
那人抬手朝山脚下一指,嘀咕道:“顺着底下那条河沟子往上游走,差不多五里地,再翻过前头那座山就到了。”
“你是收鸡蛋的吧?去那儿准没错,他们庄鸡蛋多得很。”
说完,似乎不打算多聊,就要往前走。
齐卫东心里纳闷,赶紧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啊?”
怎么好像谁都知道安山庄有货。
“嗨,人家那儿出了个能耐队长,领着全村人在山里头打游击,偷偷养东西。公社下来查了好几回,连根鸡毛都没摸着!”
“啊?这么干,不怕人去告发?”齐卫东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这话一出口,那庄稼汉立刻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瞥了他一眼:“你们城里人吃饱了不愁,哪懂我们乡下人的日子?”
“自己村里人谁他**会干那断子绝孙的缺德事?嫌自家饭碗太满了?至于外村的,知道了又能咋样,想举报都摸不着门!”
说完,他哼了一声,显然是被齐卫东这句“不食人间烟火”的话给气着了,端着鸡蛋扭头就走。
“我……”齐卫东张了张嘴,一脸的哭笑不得,自己不过是随口一问,怎么搞得好像自己要去当告密者似的。
不过转念一想,人家说得也在理。
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谁要是敢举报断别人活路,那真是脑子被驴踢了,十里八乡都得戳脊梁骨。
他摇了摇头,把这些杂念甩开,迈步向着山下走去。
按照对方指点的方向,这五里路,他硬是走了一个钟头,鞋子底下裹了一层又一层的黄泥,重得像灌了铅。
小溪流到了尽头,一条被杂草和树枝掩盖得几乎看不清的山路蜿蜒着爬上山坡,不知通向何方。
他想,那两个人说的脚程,恐怕是按大晴天来算的,眼下这刚下过雨的泥泞路,可就难说了。
齐卫东倒也不甚在意,专挑路边还算结实的地方下脚,小心翼翼地往上走。
不得不说,雨后的山路实在是个挑战,若是铺着石板,反倒省心。
这短短半个钟头里,他脚下打滑了好几次。
山路时隐时现,若非有被人用工具清理过的痕迹,他觉得自己很可能已经迷失了方向。
不过,这样也好,路途越是艰险,邓诗诗跟过来的可能性就越小。
他一连翻过了好几个山坡和土丘,花了足足两个小时,等看到远处山坳里升起几缕淡淡的炊烟时,天色已经接近傍晚五点。
“你滴,什么滴干活!”
刚走下最后一个山坡,踏上一条相对平坦的土路,路旁一块大石头后面就呼啦啦地窜出几个人影。
齐卫东定睛一看,是几个半大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岁。
他们手里拿着的“武器”五花八门,有削尖了的木棍充当长矛,还有人肩上扛着粗糙的木头枪,一个个都用无比警惕的眼神盯着他。
这场景让齐卫东差点笑出声,这不就是村里男孩子最热衷的民兵抓特务游戏嘛。
那句蹩脚的台词,怕不是从公社放的抗战电影里学来的。
他忍着笑,开口道:“我来找安山庄。”
“你不是这附近村的,来干啥?”
一个领头的少年,约莫十二三岁,腰里还煞有介事地别着一把木头疙瘩做的**,厉声质问。
“嘿,你谁啊?这路还不让人走了?”
齐卫东故意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那少年被他一噎,上上下下地审视了他一番,随即扭头对身边的同伴下令:“快,去跟队长报告,发现可疑人员!”
旁边一个矮个子的小孩得了命令,立刻撒腿就往村子的方向跑。
看着那孩子的背影,齐卫东心里有了数,径直朝村里走去。
他小时候也玩过这种游戏,知道这些孩子顶多就是咋咋呼呼,大人们早就教过,不能真对陌生人动手。
果不其然,那几个孩子见他往前走,也没上来阻拦,只是不远不近地跟在他身后。
几百米的距离,没走几分钟,就见刚才跑掉的那个小孩领着一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快步走了过来。
“队长,就是他!我们逮住一个特务!”小孩邀功似的喊道。
话音刚落,那青年就在他脑袋上轻轻拍了一下:“瞎叫什么队长,我是你六叔!”
小孩捂着脑袋,委屈地“哦”了一声:“晓得了,六叔。”
那被称作六叔的青年这才把目光转向齐卫东,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开口问道:“你是哪个庄的?来这干啥?”
齐卫东连忙解释:“大哥你好,我是首钢的采购员。厂里派我们下来收点鸡蛋和山货,前面村子的人说你们这儿有,我就找过来了。”
邓诗诗一听,觉得这法子可行。
她转身跟那几个挑担子的老乡商量了几句。
对方一听是厂里采购,又是去拿东西,自然满口答应。
对于这种大单位的人,他们信得过,也想不到会有人敢冒名顶替。
“妥了,他们都同意了。”邓诗诗笑着走回来,把一张票据和二十块钱塞到齐卫东手里。
“天色不早,今天就不给你单开了,明天我还在老地方等你,到时候再说。你路上小心点,地滑。”
齐卫东接过钱,也叮嘱了一句:“知道了,邓姐,你也注意安全。”
两人打过招呼,齐卫东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几个闻讯而来的村民,手里各自攥着三五个鸡蛋,匆匆朝着这边赶来。
齐卫东看着他们,心里不禁感慨。
这穷山沟里有好有坏,好处是山多林密,真想藏点什么东西,外人根本发现不了,别说搞个小养殖场,就是建个作坊都神不知鬼不觉。
而且山里总能刨摸到一些吃的。
但坏处也明显,这地方大多是望天收的旱地,一有风吹草动,减产最厉害的就是这里。
“大叔,跟您打听个道儿,安山庄怎么走?”
齐卫东这才想起正事,拦住一个正要过来卖鸡蛋的庄稼人。
那人抬手朝山脚下一指,嘀咕道:“顺着底下那条河沟子往上游走,差不多五里地,再翻过前头那座山就到了。”
“你是收鸡蛋的吧?去那儿准没错,他们庄鸡蛋多得很。”
说完,似乎不打算多聊,就要往前走。
齐卫东心里纳闷,赶紧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啊?”
怎么好像谁都知道安山庄有货。
“嗨,人家那儿出了个能耐队长,领着全村人在山里头打游击,偷偷养东西。公社下来查了好几回,连根鸡毛都没摸着!”
“啊?这么干,不怕人去告发?”齐卫东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这话一出口,那庄稼汉立刻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瞥了他一眼:“你们城里人吃饱了不愁,哪懂我们乡下人的日子?”
“自己村里人谁他**会干那断子绝孙的缺德事?嫌自家饭碗太满了?至于外村的,知道了又能咋样,想举报都摸不着门!”
说完,他哼了一声,显然是被齐卫东这句“不食人间烟火”的话给气着了,端着鸡蛋扭头就走。
“我……”齐卫东张了张嘴,一脸的哭笑不得,自己不过是随口一问,怎么搞得好像自己要去当告密者似的。
不过转念一想,人家说得也在理。
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谁要是敢举报断别人活路,那真是脑子被驴踢了,十里八乡都得戳脊梁骨。
他摇了摇头,把这些杂念甩开,迈步向着山下走去。
按照对方指点的方向,这五里路,他硬是走了一个钟头,鞋子底下裹了一层又一层的黄泥,重得像灌了铅。
小溪流到了尽头,一条被杂草和树枝掩盖得几乎看不清的山路蜿蜒着爬上山坡,不知通向何方。
他想,那两个人说的脚程,恐怕是按大晴天来算的,眼下这刚下过雨的泥泞路,可就难说了。
齐卫东倒也不甚在意,专挑路边还算结实的地方下脚,小心翼翼地往上走。
不得不说,雨后的山路实在是个挑战,若是铺着石板,反倒省心。
这短短半个钟头里,他脚下打滑了好几次。
山路时隐时现,若非有被人用工具清理过的痕迹,他觉得自己很可能已经迷失了方向。
不过,这样也好,路途越是艰险,邓诗诗跟过来的可能性就越小。
他一连翻过了好几个山坡和土丘,花了足足两个小时,等看到远处山坳里升起几缕淡淡的炊烟时,天色已经接近傍晚五点。
“你滴,什么滴干活!”
刚走下最后一个山坡,踏上一条相对平坦的土路,路旁一块大石头后面就呼啦啦地窜出几个人影。
齐卫东定睛一看,是几个半大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岁。
他们手里拿着的“武器”五花八门,有削尖了的木棍充当长矛,还有人肩上扛着粗糙的木头枪,一个个都用无比警惕的眼神盯着他。
这场景让齐卫东差点笑出声,这不就是村里男孩子最热衷的民兵抓特务游戏嘛。
那句蹩脚的台词,怕不是从公社放的抗战电影里学来的。
他忍着笑,开口道:“我来找安山庄。”
“你不是这附近村的,来干啥?”
一个领头的少年,约莫十二三岁,腰里还煞有介事地别着一把木头疙瘩做的**,厉声质问。
“嘿,你谁啊?这路还不让人走了?”
齐卫东故意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那少年被他一噎,上上下下地审视了他一番,随即扭头对身边的同伴下令:“快,去跟队长报告,发现可疑人员!”
旁边一个矮个子的小孩得了命令,立刻撒腿就往村子的方向跑。
看着那孩子的背影,齐卫东心里有了数,径直朝村里走去。
他小时候也玩过这种游戏,知道这些孩子顶多就是咋咋呼呼,大人们早就教过,不能真对陌生人动手。
果不其然,那几个孩子见他往前走,也没上来阻拦,只是不远不近地跟在他身后。
几百米的距离,没走几分钟,就见刚才跑掉的那个小孩领着一个三十岁上下的青年快步走了过来。
“队长,就是他!我们逮住一个特务!”小孩邀功似的喊道。
话音刚落,那青年就在他脑袋上轻轻拍了一下:“瞎叫什么队长,我是你六叔!”
小孩捂着脑袋,委屈地“哦”了一声:“晓得了,六叔。”
那被称作六叔的青年这才把目光转向齐卫东,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开口问道:“你是哪个庄的?来这干啥?”
齐卫东连忙解释:“大哥你好,我是首钢的采购员。厂里派我们下来收点鸡蛋和山货,前面村子的人说你们这儿有,我就找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