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傅见他爽快,笑呵呵地把车推了过去,没让他搭手,只让齐卫东帮忙扶着车把,自个儿进去搬东西。
“嚯,这么多鸡蛋!打哪儿弄的?匀我点儿呗?”一上手,师傅就惊了。
“哦,厂里要发的福利,我可做不了主。”齐卫东滴水不漏地回了一句。
听到这话,师傅脸上掠过一丝失望。
这年头,这可是金贵东西。
他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东西码放稳妥,拉起车,朝着工厂的方向走去。
路上,齐卫东闲来无事,便和蹬车的师傅聊了起来:“师父,您这车是自个儿的?平时都在哪块儿拉活啊?”
“嘿,哪买得起哟,这是服务社的东西。我啊,平常就在东直门火车站那边的仓库趴活儿……”
这位师傅也是个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
没聊几句,地方就到了,确实不远。
厂区里安安静静的,透着一股休息日特有的冷清。
他让师傅把车拉到办公楼前,看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便让师傅稍等片刻,自己先走了过去。
办公室里,邓诗诗正埋头写着什么。
“邓姐!”
“卫东,你回来啦?”邓诗诗闻声抬头,脸上掠过一丝惊讶。
“嗯呐,您怎么在啊?今天不是歇班吗?东西拉来了,就在外头。”
一听这话,邓诗诗立刻站了起来:“到了?太好了!我马上来。今儿不是周日嘛,按规定得有人值班,我估摸着你今天可能会过来,就主动过来了。”
说着,她利索地抄起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就往外走。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门,邓诗诗一看到车上的东西,眼睛都亮了:“嚯,这么多啊!”
“是不少。”
“那赶紧的,去仓库,办入库。”
三人随即来到仓库,到地方后便开始往下卸货。
仓库门口空无一人,齐卫东自然也上手帮忙。
没多大功夫,车就卸空了。
齐卫东没急着跟邓诗诗汇报,而是先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递给蹬车的师傅,对方乐呵呵地接过钱,蹬着空车走了,这趟活儿挣得着实轻松。
等车夫走远了,齐卫东才笑着对邓诗诗说:“邓姐,您先登记着。过会儿还有猪肉送来,我估计怎么也得中午了。”
邓诗诗的两眼瞬间放出光来:“猪肉?有多少?”
“具体能出多少斤肉还不好说,反正是整整三头猪!”
这话让邓诗诗兴奋得脸颊微红,她赶忙朝着刚从仓库里走出来的王师傅招手。
“王师傅,快来登记入库!”
“哎,来啦!我就说听着外头有动静嘛。小李,出来搭把手!”
王师傅也是满面红光,扭头就朝里头喊了一声。
有吃的进厂,后勤的人没有不高兴的。
眼下什么都凭票供应,像木耳这种干货,过年的时候每户才给一两的指标,有钱都买不着。
现在厂里能弄来,就意味着大伙儿的肚里能多点油水。
很快,仓库里又出来几个人,其中就有王强和潘杰,他们也跟着一起忙活,把鸡蛋小心地捡出来,码放到仓库的专用筐里。
邓诗诗一边清点,一边压低声音凑到齐卫东身边问:“你给咱们办公室留了多少?”
“啊?”齐卫东一时没反应过来。
见他发愣,邓诗诗点了点自己的额头:“我不是让你顺便给办公室也弄点嘛,钱照付。你该不会是没留吧?”
齐卫东恍然大悟,嘿嘿一笑:“留了,留了。不过我寻思着,这采购任务还没算彻底完成,就提前搞特殊不太好,所以没带到厂里来。”
“我正准备回头问您的意思呢!您要是觉得不合适,我就给拿回来一并入库;要是行,我再给送到办公室去。”
“嗨,你这脑筋。”邓诗诗被他逗笑了,“你不是说还有三头猪吗?那咱们这任务就算超额完成了!别老盯着那点鸡蛋,猪肉可是硬通货!”
她笑吟吟地拍了下齐卫东的胳膊,又追问道:“到底留了多少?”
齐卫东压低声音商量:“咱们按人头分,每人一斤鸡蛋和一斤木耳怎么样?价格就走厂里的,鸡蛋八毛二分钱外搭一副手套,木耳是两块钱一斤,你看行不行?”
“这样差不多。”邓诗诗应了一声。
齐卫东随即凑近了些,悄声问:“那账目上怎么处理?特别是这手套,怎么出?”
邓诗诗不以为意地小声解释:“这事好办,回头填单子的时候,把这几副手套直接计入给乡亲们的损耗里就行。所以说量不能太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多拿几副也没人查,咱们科里谁家没存个几十双手套,反正平时也基本用不上。”
她话锋一转,又补充道:“木耳倒是可以敞开了弄,这东西只认钱,不像鸡蛋还搭着东西。以后有谁想要,你尽管多带。”
齐卫东点了点头,应道:“嗯,以后还有机会。那边山里,一场雨下来就能长出一茬新的。”
“那下次再说。对了,你自己那份呢?拿回家了?”
“没呢。”齐卫东嘿嘿一笑,“先在外面找了个地方搁着,等会儿我再拿进办公室。”
说完,齐卫东犹豫了一下问:“我拿这些东西回去,不会有麻烦吧?厂里会不会有人说闲话,甚至去举报?”
大院里人多眼杂,要是这点东西带回去还惹一身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邓诗诗摆了摆手,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嗨,多大点事儿!你就安心拿着。真有人问起来,科长那边自然会挡回去,只要你不是明目张胆地拿出去卖,谁会管?”
“那肯定不能!”
“这不就得了。再说了,这年头谁还没点门路?俗话说靠山吃山,你看那酱油厂的,谁家不往回带点豆渣,那来路就正了?真要一个个举报过去,没几户是干净的。”
“哦……”听她这么一说,齐卫东顿时放下心来。
看来只要把握好度,就出不了问题。
师傅见他爽快,笑呵呵地把车推了过去,没让他搭手,只让齐卫东帮忙扶着车把,自个儿进去搬东西。
“嚯,这么多鸡蛋!打哪儿弄的?匀我点儿呗?”一上手,师傅就惊了。
“哦,厂里要发的福利,我可做不了主。”齐卫东滴水不漏地回了一句。
听到这话,师傅脸上掠过一丝失望。
这年头,这可是金贵东西。
他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东西码放稳妥,拉起车,朝着工厂的方向走去。
路上,齐卫东闲来无事,便和蹬车的师傅聊了起来:“师父,您这车是自个儿的?平时都在哪块儿拉活啊?”
“嘿,哪买得起哟,这是服务社的东西。我啊,平常就在东直门火车站那边的仓库趴活儿……”
这位师傅也是个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
没聊几句,地方就到了,确实不远。
厂区里安安静静的,透着一股休息日特有的冷清。
他让师傅把车拉到办公楼前,看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便让师傅稍等片刻,自己先走了过去。
办公室里,邓诗诗正埋头写着什么。
“邓姐!”
“卫东,你回来啦?”邓诗诗闻声抬头,脸上掠过一丝惊讶。
“嗯呐,您怎么在啊?今天不是歇班吗?东西拉来了,就在外头。”
一听这话,邓诗诗立刻站了起来:“到了?太好了!我马上来。今儿不是周日嘛,按规定得有人值班,我估摸着你今天可能会过来,就主动过来了。”
说着,她利索地抄起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就往外走。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门,邓诗诗一看到车上的东西,眼睛都亮了:“嚯,这么多啊!”
“是不少。”
“那赶紧的,去仓库,办入库。”
三人随即来到仓库,到地方后便开始往下卸货。
仓库门口空无一人,齐卫东自然也上手帮忙。
没多大功夫,车就卸空了。
齐卫东没急着跟邓诗诗汇报,而是先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递给蹬车的师傅,对方乐呵呵地接过钱,蹬着空车走了,这趟活儿挣得着实轻松。
等车夫走远了,齐卫东才笑着对邓诗诗说:“邓姐,您先登记着。过会儿还有猪肉送来,我估计怎么也得中午了。”
邓诗诗的两眼瞬间放出光来:“猪肉?有多少?”
“具体能出多少斤肉还不好说,反正是整整三头猪!”
这话让邓诗诗兴奋得脸颊微红,她赶忙朝着刚从仓库里走出来的王师傅招手。
“王师傅,快来登记入库!”
“哎,来啦!我就说听着外头有动静嘛。小李,出来搭把手!”
王师傅也是满面红光,扭头就朝里头喊了一声。
有吃的进厂,后勤的人没有不高兴的。
眼下什么都凭票供应,像木耳这种干货,过年的时候每户才给一两的指标,有钱都买不着。
现在厂里能弄来,就意味着大伙儿的肚里能多点油水。
很快,仓库里又出来几个人,其中就有王强和潘杰,他们也跟着一起忙活,把鸡蛋小心地捡出来,码放到仓库的专用筐里。
邓诗诗一边清点,一边压低声音凑到齐卫东身边问:“你给咱们办公室留了多少?”
“啊?”齐卫东一时没反应过来。
见他发愣,邓诗诗点了点自己的额头:“我不是让你顺便给办公室也弄点嘛,钱照付。你该不会是没留吧?”
齐卫东恍然大悟,嘿嘿一笑:“留了,留了。不过我寻思着,这采购任务还没算彻底完成,就提前搞特殊不太好,所以没带到厂里来。”
“我正准备回头问您的意思呢!您要是觉得不合适,我就给拿回来一并入库;要是行,我再给送到办公室去。”
“嗨,你这脑筋。”邓诗诗被他逗笑了,“你不是说还有三头猪吗?那咱们这任务就算超额完成了!别老盯着那点鸡蛋,猪肉可是硬通货!”
她笑吟吟地拍了下齐卫东的胳膊,又追问道:“到底留了多少?”
齐卫东压低声音商量:“咱们按人头分,每人一斤鸡蛋和一斤木耳怎么样?价格就走厂里的,鸡蛋八毛二分钱外搭一副手套,木耳是两块钱一斤,你看行不行?”
“这样差不多。”邓诗诗应了一声。
齐卫东随即凑近了些,悄声问:“那账目上怎么处理?特别是这手套,怎么出?”
邓诗诗不以为意地小声解释:“这事好办,回头填单子的时候,把这几副手套直接计入给乡亲们的损耗里就行。所以说量不能太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多拿几副也没人查,咱们科里谁家没存个几十双手套,反正平时也基本用不上。”
她话锋一转,又补充道:“木耳倒是可以敞开了弄,这东西只认钱,不像鸡蛋还搭着东西。以后有谁想要,你尽管多带。”
齐卫东点了点头,应道:“嗯,以后还有机会。那边山里,一场雨下来就能长出一茬新的。”
“那下次再说。对了,你自己那份呢?拿回家了?”
“没呢。”齐卫东嘿嘿一笑,“先在外面找了个地方搁着,等会儿我再拿进办公室。”
说完,齐卫东犹豫了一下问:“我拿这些东西回去,不会有麻烦吧?厂里会不会有人说闲话,甚至去举报?”
大院里人多眼杂,要是这点东西带回去还惹一身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邓诗诗摆了摆手,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嗨,多大点事儿!你就安心拿着。真有人问起来,科长那边自然会挡回去,只要你不是明目张胆地拿出去卖,谁会管?”
“那肯定不能!”
“这不就得了。再说了,这年头谁还没点门路?俗话说靠山吃山,你看那酱油厂的,谁家不往回带点豆渣,那来路就正了?真要一个个举报过去,没几户是干净的。”
“哦……”听她这么一说,齐卫东顿时放下心来。
看来只要把握好度,就出不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