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参王?
齐卫东的心思活络起来,不知自己的五级情报,能否寻到此等天材地宝的踪迹。
趁着苏映雪与青老沉浸在医术的探讨中,相谈甚欢,齐卫东寻了个由头,走了出来。
他瞥了一眼脑海中的情报图,发现西山崖底就在不远处。
他费了些周折避开旁人,依据情报提供的隐秘小径,独自下到了崖底。
这条路寻常人根本无从知晓。
崖底阴风阵阵,寒气逼人。
他在水涧边的一片深草丛里,果然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
此处气温极低,尸身尚未**,看样子死去不久,胸前一个清晰的枪眼触目惊心。
身旁的水涧水流湍急,深不见底,看方向,上游似乎在境外。
齐卫东推断,这人大概率是从上游被水冲下来的。
他快速在尸身上搜检一番,竟摸出了八根金条,一大叠用油皮纸包好的粮票,还有一本笔记。
那沓粮票分量不轻,粗略一估怕有上百斤,且多是全国通用的粮票。
齐卫东心中一凛:‘这家伙莫不是个票贩子?’
他再仔细一看死者的脸,那大胡子极有特点。
记忆瞬间被唤醒,齐卫东认了出来——这不正是前些日子从自己手里收野猪油和鸡蛋的那个贩子吗!
溪流潺潺,齐卫东蹲下身,再次审视那大胡子。
他的记性向来很好,绝无差错。
这张脸,他曾在那个黑市里见过。
当时,此人正是一个摊位的主人。
从沪城到这滇南边陲,跨越千里,原来这人竟是潜伏的特务,真是看走了眼。
齐卫东带着几分好奇,翻开了从尸身上搜出的笔记本。
兴许是山中潮湿,又或许是预料到要跋山涉水,笔记本被摊主用一层牛皮纸细心包好,里面的字迹并未被水浸泡得模糊。
它不是什么密码本,更像是一本夹杂着日记的账本。
字里行间记录了一个人的轨迹:从五五年的失业彷徨,到五八年头一回在黑市用零碎物件换到两斤粮食的窃喜,再到至,弄到了十斤鸡蛋和八斤野猪油的满足。
然而,半个月前,笔锋陡然一变。
他被组织唤醒,接手了一个代号为“水长丸”的秘密任务,目标是寻找一批价值惊人的宝藏。
上峰出手阔绰,预付了八根金条,并许诺事成之后,接他全家去港岛过上富足生活。
字里行间,他流露出对昔日在上海滩十里洋场生活的怀念,言语中充满了对新时代的不满与鄙夷,痛斥“我们的头”连给那位教员提鞋都不配,抱怨如今是“穷鬼当道”。
最终,他决定为荣华富贵赌上性命。
日记的最后几页,记录了他伪造身份证明,与代号“峨眉峰”的同伙一同南下的过程。
“峨眉峰”此人,来自江南造船厂。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是最后一笔记录,写着他们已潜入越境,开始寻宝探查。
齐卫东看完,心中不免有些讶异。
这大胡子汉子看着粗犷凶悍,心思倒也缜密,竟和学兵叔一样,有随手记事的习惯。
不过,这显然是个临时拼凑的班子,真正的核心人物恐怕是那个叫“峨眉峰”的特务。
江南造船厂,这个名字非同小可。
作为一家重要的军工单位,其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四九年解放时,人才和设备被悉数保留,是徐卫国提过的、调查部严密布控的要地。
齐卫东的视线投向溪流的上游,那条水道蜿蜒着消失在南越的群山之中。
一个清晰的推断在他脑中形成:大胡子和“峨眉峰”在南越境内遭遇了伏击。
大胡子中弹后坠入河中,尸体顺流而下漂到了这里。
“峨眉峰”的尸体不见踪影,但凶多吉少,大概率也已毙命。
如此一来,之前遇到的那三个南越人,嫌疑就更重了。
齐卫东收回思绪,望了望天色,知道不能再耽搁。
他将尸体做了简单的处理,随即动身返回。
此事牵涉到情报工作,大胡子特务的出现,还是秘而不宣为好。
午时,苗寨的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
齐卫东来时便向寨老出示过证件,只说进山执行保密任务。
作为老党员,寨老心领神会,并未追问。
此刻齐卫东回到寨子,恰好是午饭时间。
寨老见了他,只当他任务完成,脸上漾开淳朴的笑容,热情地招呼道:“齐同志,回来的正是时候,快洗把手,尝尝我们苗家的手艺。”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齐卫东笑着应下。
木楼下,苏映雪还在向青老讨教苗医的知识,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显然收获不小。
一盘腌蕨菜,一碗腌酸笋,几片珍贵的腊肉,配上香气四溢的竹筒饭。
寨子虽不富裕,寨老却是倾其所有来招待。
齐卫东心中有数,吃过这顿别有风味的苗家饭,临别时,他留下了一些带来的布料,把寨老高兴得合不拢嘴。
作为回礼,寨老也毫不吝啬,将几包自家炮制的苗药塞给齐卫东,有解蛇毒的,有治风湿的,还有壮阳和润肤的草药。
夕阳的余晖将影子拉得老长。
齐卫东踩着单车,不紧不慢地往回走。
后座的苏映雪轻轻抓着他宽大的外套,保持着平衡。
她心情很好,眼底泛着亮光,轻快地开口:
“青老先生教了我一种豹肉的药膳做法,对调养身子特别好。你要是能弄到,我来给你做,你常吃些,能补元气。”
“说来也巧,我昨天进山正好猎了一只,分量不轻,五十多斤是有的。”齐卫东笑着应道。
苏映雪的语气温和而欣喜:
“真不愧是你!那回头分我些肉,我按法子处理好了,你尝尝效果。”
齐卫东爽快地答应下来。
夜幕降临,招待所的灯光昏黄而温暖。
苏映雪在自己房里潜心梳理白天的记录,齐卫东则坐在食堂里,另有盘算。
骑了一整天的车,双腿发酸,他端着一碗甜汤小口喝着,舒缓疲劳。
邻桌的康师傅正享受着齐卫东弄来的七宝烧,就着一碟炒见手青,吃得有滋有味。
并热情地招呼齐卫东:
“齐领导,来尝尝我这手艺,炒见手青!别看是干菌子发的,味道可一点不差。配上您这烈酒,那叫一个舒坦!”
百年参王?
齐卫东的心思活络起来,不知自己的五级情报,能否寻到此等天材地宝的踪迹。
趁着苏映雪与青老沉浸在医术的探讨中,相谈甚欢,齐卫东寻了个由头,走了出来。
他瞥了一眼脑海中的情报图,发现西山崖底就在不远处。
他费了些周折避开旁人,依据情报提供的隐秘小径,独自下到了崖底。
这条路寻常人根本无从知晓。
崖底阴风阵阵,寒气逼人。
他在水涧边的一片深草丛里,果然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
此处气温极低,尸身尚未**,看样子死去不久,胸前一个清晰的枪眼触目惊心。
身旁的水涧水流湍急,深不见底,看方向,上游似乎在境外。
齐卫东推断,这人大概率是从上游被水冲下来的。
他快速在尸身上搜检一番,竟摸出了八根金条,一大叠用油皮纸包好的粮票,还有一本笔记。
那沓粮票分量不轻,粗略一估怕有上百斤,且多是全国通用的粮票。
齐卫东心中一凛:‘这家伙莫不是个票贩子?’
他再仔细一看死者的脸,那大胡子极有特点。
记忆瞬间被唤醒,齐卫东认了出来——这不正是前些日子从自己手里收野猪油和鸡蛋的那个贩子吗!
溪流潺潺,齐卫东蹲下身,再次审视那大胡子。
他的记性向来很好,绝无差错。
这张脸,他曾在那个黑市里见过。
当时,此人正是一个摊位的主人。
从沪城到这滇南边陲,跨越千里,原来这人竟是潜伏的特务,真是看走了眼。
齐卫东带着几分好奇,翻开了从尸身上搜出的笔记本。
兴许是山中潮湿,又或许是预料到要跋山涉水,笔记本被摊主用一层牛皮纸细心包好,里面的字迹并未被水浸泡得模糊。
它不是什么密码本,更像是一本夹杂着日记的账本。
字里行间记录了一个人的轨迹:从五五年的失业彷徨,到五八年头一回在黑市用零碎物件换到两斤粮食的窃喜,再到至,弄到了十斤鸡蛋和八斤野猪油的满足。
然而,半个月前,笔锋陡然一变。
他被组织唤醒,接手了一个代号为“水长丸”的秘密任务,目标是寻找一批价值惊人的宝藏。
上峰出手阔绰,预付了八根金条,并许诺事成之后,接他全家去港岛过上富足生活。
字里行间,他流露出对昔日在上海滩十里洋场生活的怀念,言语中充满了对新时代的不满与鄙夷,痛斥“我们的头”连给那位教员提鞋都不配,抱怨如今是“穷鬼当道”。
最终,他决定为荣华富贵赌上性命。
日记的最后几页,记录了他伪造身份证明,与代号“峨眉峰”的同伙一同南下的过程。
“峨眉峰”此人,来自江南造船厂。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是最后一笔记录,写着他们已潜入越境,开始寻宝探查。
齐卫东看完,心中不免有些讶异。
这大胡子汉子看着粗犷凶悍,心思倒也缜密,竟和学兵叔一样,有随手记事的习惯。
不过,这显然是个临时拼凑的班子,真正的核心人物恐怕是那个叫“峨眉峰”的特务。
江南造船厂,这个名字非同小可。
作为一家重要的军工单位,其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四九年解放时,人才和设备被悉数保留,是徐卫国提过的、调查部严密布控的要地。
齐卫东的视线投向溪流的上游,那条水道蜿蜒着消失在南越的群山之中。
一个清晰的推断在他脑中形成:大胡子和“峨眉峰”在南越境内遭遇了伏击。
大胡子中弹后坠入河中,尸体顺流而下漂到了这里。
“峨眉峰”的尸体不见踪影,但凶多吉少,大概率也已毙命。
如此一来,之前遇到的那三个南越人,嫌疑就更重了。
齐卫东收回思绪,望了望天色,知道不能再耽搁。
他将尸体做了简单的处理,随即动身返回。
此事牵涉到情报工作,大胡子特务的出现,还是秘而不宣为好。
午时,苗寨的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
齐卫东来时便向寨老出示过证件,只说进山执行保密任务。
作为老党员,寨老心领神会,并未追问。
此刻齐卫东回到寨子,恰好是午饭时间。
寨老见了他,只当他任务完成,脸上漾开淳朴的笑容,热情地招呼道:“齐同志,回来的正是时候,快洗把手,尝尝我们苗家的手艺。”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齐卫东笑着应下。
木楼下,苏映雪还在向青老讨教苗医的知识,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显然收获不小。
一盘腌蕨菜,一碗腌酸笋,几片珍贵的腊肉,配上香气四溢的竹筒饭。
寨子虽不富裕,寨老却是倾其所有来招待。
齐卫东心中有数,吃过这顿别有风味的苗家饭,临别时,他留下了一些带来的布料,把寨老高兴得合不拢嘴。
作为回礼,寨老也毫不吝啬,将几包自家炮制的苗药塞给齐卫东,有解蛇毒的,有治风湿的,还有壮阳和润肤的草药。
夕阳的余晖将影子拉得老长。
齐卫东踩着单车,不紧不慢地往回走。
后座的苏映雪轻轻抓着他宽大的外套,保持着平衡。
她心情很好,眼底泛着亮光,轻快地开口:
“青老先生教了我一种豹肉的药膳做法,对调养身子特别好。你要是能弄到,我来给你做,你常吃些,能补元气。”
“说来也巧,我昨天进山正好猎了一只,分量不轻,五十多斤是有的。”齐卫东笑着应道。
苏映雪的语气温和而欣喜:
“真不愧是你!那回头分我些肉,我按法子处理好了,你尝尝效果。”
齐卫东爽快地答应下来。
夜幕降临,招待所的灯光昏黄而温暖。
苏映雪在自己房里潜心梳理白天的记录,齐卫东则坐在食堂里,另有盘算。
骑了一整天的车,双腿发酸,他端着一碗甜汤小口喝着,舒缓疲劳。
邻桌的康师傅正享受着齐卫东弄来的七宝烧,就着一碟炒见手青,吃得有滋有味。
并热情地招呼齐卫东:
“齐领导,来尝尝我这手艺,炒见手青!别看是干菌子发的,味道可一点不差。配上您这烈酒,那叫一个舒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