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明睿刚把表格收起来,就看到钱中南走了过来。
他眼下虽挂着两圈淡淡的乌青,步子却出奇地有力。
“卫东。”钱中南走到跟前,眼里带着藏不住的喜色,声音温和地招呼道,“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件大好事要跟你说。”
“诶,好的钱院。”齐卫东立刻站起身,快步跟了上去。
两人一走,科室里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
陈明睿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咋舌,这可是副院长亲自下来叫人。
齐队来这才一个多月,简直是顺风顺水,难道这么快又要高升了?
角落里的赵德方眼神复杂,羡慕中夹杂着一丝妒意。
自从副队长的位置被撤了,他如今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不远处的老辛则阴沉地扫了赵德方一眼,心里的火气又冒了上来。
要不是当初听信了这个小子的怂恿,贪那点小便宜,自己现在也不至于在二队这么难熬。
他不禁想到,这个齐队还这么年轻,以后自己的儿子来顶班,万一被他记恨上,日子怕是更不好过。
副院长办公室里。
钱中南亲手给齐卫东沏了杯热茶,满面春风地笑道:“卫东,你那个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的汇报方式,真是个创举。”
“我昨天连夜学着你的法子给市里的领导们汇报,反响特别好。”
齐卫东捧着温暖的茶杯,眼中透出几分期待:“领导们是什么态度?”
“手压井成本低,易于普及,市里对这个项目极为看好。”
钱中南端起自己的搪瓷缸喝了一大口,兴致勃勃地说,“他们当晚就开了会,拍板让我们院牵头,联合市建设厅成立一个试点打井队,优先解决城区的用水问题。”
“在城里也推广手压井?”齐卫东有些意外。
钱中南放下茶缸,笑着为他解惑:“没错。城里那些城乡结合部和棚户区,自来水管网还没铺过去,用水一直是大难题。”
“居民都得拿着水筹去供水站排队,一分钱一挑水,负担不小。现在有了手压井,这可是实打实的便民工程,最容易出政绩了。”
“说到底,还是你脑子活,懂得把外滩那种老式的手压井改良简化,换了别人,哪有这种思路。”
“钱院您谬赞了,我只是平时爱多观察琢磨。”齐卫东谦虚地笑了笑。
钱中南赞许地看着他,接着说:“那个试点打井队,我手上还有几个名额。我看你那两个小兄弟一直跟着你忙活,表现不错,可以让他们俩进来。”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好歹是进了城,吃上商品粮了。”
齐卫东正愁怎么安置陈春生和齐建设,没想到钱中南竟主动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心中顿时涌上一股暖流,连忙起身道谢。
钱中南摆摆手让他坐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地说道:“我还听说,你现在住的地方是自己掏钱租的?这可不行。等手压井的项目做出名堂,有了实实在在的成绩,看谁还敢多嘴。”
“到时候你交份申请上来,我召集院里几个领导碰个头,这套房子就正式分给你。”
“那太谢谢您了,钱院!”齐卫东的喜悦溢于言表。
之后,钱中南又饶有兴致地拉着齐卫东,向他讨教起制作和讲解幻灯片的技巧,他觉得这种新颖的汇报方式,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大有裨益。
齐卫东也毫无保留,将自己做“PPT”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
这一天的工作,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
夜幕降临,齐卫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随徐卫国一道,去了趟位于南京路的“档案整理处”。
在那里,他见到了调查部驻沪城的最高负责人郑处长。
经过一番简短而庄重的宣誓,他正式成了调查部的一名编外人员。
随之而来的是一套全新的身份凭证。
掩护身份是“沪城工业厅调研员”,证件由工业厅机关真实签发,只是在编号上加了“沪调”字样作为内部识别码。
除此以外,他还领到一枚沉甸甸的金属硬币,上面刻着一串五位数的暗码,是确认身份的信物。
至于任务,虽然名义上是协助徐卫国调查江南造船厂,但考虑到齐卫东在农科院的本职工作与此风马牛不相及,上级给予了他极大的自由度。
齐卫东对此安之若素,毕竟他心里还惦记着庄明那间屋子里的秘密夹层。
等他从“档案整理处”出来,回到22号院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院子里一片宁静,只有各家窗户透出昏黄的灯火,偶尔能听到几声压抑的笑语。
齐卫东放轻脚步推门进屋。
房间的角落里,一个搪瓷盆在高脚凳上放着,里面是两片浸泡了整整二十四小时的花胶。
原本干硬的胶片此刻已变得丰腴饱满,他拎起来掂了掂,分量十足,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海洋腥气。
他正打算用这花胶煲一锅靓汤,便从储物空间里又摸出一块天麻。
这是他离开云南前用东西跟顺溜换来的顶级野生天麻,与黄唇鱼花胶搭配,是难得的滋补佳品。
“咚咚咚……”
就在这时,房门被人敲响了。
齐卫东将天麻放在盘子里,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苏映雪,她笑着说:“刚下班?我也是,才从中医大学回来。”
话音未落,她的目光就被屋里桌上的食材吸引了,眼神一亮。
她伸出白皙的手指点了点,好奇地问:“你这好东西,我能仔细瞧瞧吗?”
齐卫东笑着让开身子。苏映雪走上前,拿起盘子端详片刻,又凑近闻了闻,点头称赞:“是上好的黄唇鱼胶,就是泡发得有些美中不足。不过这天麻品质极佳,两者同炖,大补元气。”
听她这么一说,齐卫东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自觉厨艺平平,怕是会浪费了这好材料。
他顺势邀请道:“苏同志还没吃晚饭吧?不如留下来一起?”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苏映雪浅浅一笑,提议道,“这汤里若能再加只乌鸡,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你等我片刻,我家里正好有半只,这就去拿来。天麻花胶炖鸡,我可是拿手得很。”
说罢,她脚步轻快地跑上楼,很快就提着半只乌鸡下来,估摸着有一斤重。
这个年代的鸡没后世那么肥硕,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货色了。
陈明睿刚把表格收起来,就看到钱中南走了过来。
他眼下虽挂着两圈淡淡的乌青,步子却出奇地有力。
“卫东。”钱中南走到跟前,眼里带着藏不住的喜色,声音温和地招呼道,“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件大好事要跟你说。”
“诶,好的钱院。”齐卫东立刻站起身,快步跟了上去。
两人一走,科室里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
陈明睿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咋舌,这可是副院长亲自下来叫人。
齐队来这才一个多月,简直是顺风顺水,难道这么快又要高升了?
角落里的赵德方眼神复杂,羡慕中夹杂着一丝妒意。
自从副队长的位置被撤了,他如今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不远处的老辛则阴沉地扫了赵德方一眼,心里的火气又冒了上来。
要不是当初听信了这个小子的怂恿,贪那点小便宜,自己现在也不至于在二队这么难熬。
他不禁想到,这个齐队还这么年轻,以后自己的儿子来顶班,万一被他记恨上,日子怕是更不好过。
副院长办公室里。
钱中南亲手给齐卫东沏了杯热茶,满面春风地笑道:“卫东,你那个用投影仪展示图片的汇报方式,真是个创举。”
“我昨天连夜学着你的法子给市里的领导们汇报,反响特别好。”
齐卫东捧着温暖的茶杯,眼中透出几分期待:“领导们是什么态度?”
“手压井成本低,易于普及,市里对这个项目极为看好。”
钱中南端起自己的搪瓷缸喝了一大口,兴致勃勃地说,“他们当晚就开了会,拍板让我们院牵头,联合市建设厅成立一个试点打井队,优先解决城区的用水问题。”
“在城里也推广手压井?”齐卫东有些意外。
钱中南放下茶缸,笑着为他解惑:“没错。城里那些城乡结合部和棚户区,自来水管网还没铺过去,用水一直是大难题。”
“居民都得拿着水筹去供水站排队,一分钱一挑水,负担不小。现在有了手压井,这可是实打实的便民工程,最容易出政绩了。”
“说到底,还是你脑子活,懂得把外滩那种老式的手压井改良简化,换了别人,哪有这种思路。”
“钱院您谬赞了,我只是平时爱多观察琢磨。”齐卫东谦虚地笑了笑。
钱中南赞许地看着他,接着说:“那个试点打井队,我手上还有几个名额。我看你那两个小兄弟一直跟着你忙活,表现不错,可以让他们俩进来。”
“虽然只是临时工,但好歹是进了城,吃上商品粮了。”
齐卫东正愁怎么安置陈春生和齐建设,没想到钱中南竟主动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心中顿时涌上一股暖流,连忙起身道谢。
钱中南摆摆手让他坐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地说道:“我还听说,你现在住的地方是自己掏钱租的?这可不行。等手压井的项目做出名堂,有了实实在在的成绩,看谁还敢多嘴。”
“到时候你交份申请上来,我召集院里几个领导碰个头,这套房子就正式分给你。”
“那太谢谢您了,钱院!”齐卫东的喜悦溢于言表。
之后,钱中南又饶有兴致地拉着齐卫东,向他讨教起制作和讲解幻灯片的技巧,他觉得这种新颖的汇报方式,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大有裨益。
齐卫东也毫无保留,将自己做“PPT”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
这一天的工作,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
夜幕降临,齐卫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随徐卫国一道,去了趟位于南京路的“档案整理处”。
在那里,他见到了调查部驻沪城的最高负责人郑处长。
经过一番简短而庄重的宣誓,他正式成了调查部的一名编外人员。
随之而来的是一套全新的身份凭证。
掩护身份是“沪城工业厅调研员”,证件由工业厅机关真实签发,只是在编号上加了“沪调”字样作为内部识别码。
除此以外,他还领到一枚沉甸甸的金属硬币,上面刻着一串五位数的暗码,是确认身份的信物。
至于任务,虽然名义上是协助徐卫国调查江南造船厂,但考虑到齐卫东在农科院的本职工作与此风马牛不相及,上级给予了他极大的自由度。
齐卫东对此安之若素,毕竟他心里还惦记着庄明那间屋子里的秘密夹层。
等他从“档案整理处”出来,回到22号院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院子里一片宁静,只有各家窗户透出昏黄的灯火,偶尔能听到几声压抑的笑语。
齐卫东放轻脚步推门进屋。
房间的角落里,一个搪瓷盆在高脚凳上放着,里面是两片浸泡了整整二十四小时的花胶。
原本干硬的胶片此刻已变得丰腴饱满,他拎起来掂了掂,分量十足,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海洋腥气。
他正打算用这花胶煲一锅靓汤,便从储物空间里又摸出一块天麻。
这是他离开云南前用东西跟顺溜换来的顶级野生天麻,与黄唇鱼花胶搭配,是难得的滋补佳品。
“咚咚咚……”
就在这时,房门被人敲响了。
齐卫东将天麻放在盘子里,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苏映雪,她笑着说:“刚下班?我也是,才从中医大学回来。”
话音未落,她的目光就被屋里桌上的食材吸引了,眼神一亮。
她伸出白皙的手指点了点,好奇地问:“你这好东西,我能仔细瞧瞧吗?”
齐卫东笑着让开身子。苏映雪走上前,拿起盘子端详片刻,又凑近闻了闻,点头称赞:“是上好的黄唇鱼胶,就是泡发得有些美中不足。不过这天麻品质极佳,两者同炖,大补元气。”
听她这么一说,齐卫东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自觉厨艺平平,怕是会浪费了这好材料。
他顺势邀请道:“苏同志还没吃晚饭吧?不如留下来一起?”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苏映雪浅浅一笑,提议道,“这汤里若能再加只乌鸡,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你等我片刻,我家里正好有半只,这就去拿来。天麻花胶炖鸡,我可是拿手得很。”
说罢,她脚步轻快地跑上楼,很快就提着半只乌鸡下来,估摸着有一斤重。
这个年代的鸡没后世那么肥硕,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货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