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交谈间,砂锅里的汤仍在“咕嘟”地翻滚着细小的气泡。

  时间才过去半个多小时,看来这锅美味的花胶天麻乌鸡汤,还需耐心等待。

  ……

  清晨,天光微亮。

  沪城市郊的云庙镇,在一片嘈杂中苏醒。

  上游工业区彻夜不休的机器轰鸣声,搅得人心神不宁。

  小王是镇上的广播员,天不亮就起了床,早饭都顾不上吃,便匆匆赶往广播站。

  昨天上级下发了春耕动员的通知,镇上的王书记为此去市里开了一整天的会。

  回来后,他把会议精神传达给儿子小王,让他务必一早向社员们广播。

  广播的要点,一是强调粮食安全督导,二是监控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预警。

  除此之外,镇上还有一个比别处更令人头疼的难题。

  五年前,上游建起了一片工业区,工厂的废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河道,把整条河都染得又黑又臭。

  镇里别无他法,只能用这样的河水灌溉农田。

  种出来的粮食不仅产量低,还带着一股怪味,尤其是籼米,那股机油味尤其明显。

  这样的米,镇里人自己是尽量不吃的,都送去了城里。

  为了能让社员们吃上放心粮,小王的父亲总是到处求人,陪尽笑脸,一遍遍地往上级部门跑。

  看着父亲的背影,小王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划破了庙行镇的宁静。

  “有报纸看咯!”

  镇上的邮递员老赵,一边高声吆喝,一边熟练地刹住车,在广播站门口停下。

  小王闻声回头,只见老赵满面红光,从自行车大杠的绿布包里抽出一份报纸,神秘又激动地递过来。

  “小王,快瞧瞧,昨晚的《沪城晚报》,头版头条,天大的好消息!”

  云庙镇毕竟偏远,城里昨晚的报纸,要到第二天一早才能送到。

  小王接过报纸,目光立刻被那加粗的标题牢牢吸住——《一根杠杆里的革命——记农民如何自建“生命之井”》。

  他飞快地扫完整篇报道,心头一阵狂跳。

  这种手压井,对云庙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他连广播站的门都顾不上进了,把报纸小心地揣进怀里,拔腿就往家的方向狂奔。

  一进家门,他便把报纸在王书记面前一扬,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爸!市农科院立大功了!一位叫齐卫东的专家发明了手压井,能打出地下的清水来!这东西简直是为咱们镇量身定做的!”

  “爸,这事儿还得您出马,去市里好好说道说道,让他们务必给咱们多批几口井!”

  “混小子,没大没小,你就这么编排你老子?”

  王书记瞪了儿子一眼,顺手夺过报纸。

  可没看几行,他那双总是带着几分威严的眼睛里,陡然射出两道精光。

  等他看完,小王凑上来邀功:“爸,我没说错吧?再过一个月,镇上的稻子就要育秧了,要是有这干净水,秧苗肯定壮,收成也差不了。”

  王书记赞许地点点头,脸上的笑意藏不住。

  “这手压井是个宝物。不光是各村的小秧田,一口井的效率顶得上好几口老石井。要是资源充裕,再给各村多打几口,社员们吃水的大难题也能一并解决了。”

  “这东西一见报,肯定各处都抢着要。你赶紧去一大队,把国本大爷请过来。咱们马上收拾一下,直奔农科院,就找报上说的那个陈副院长,他是管事的。咱们镇必须抢占先机!”

  国本大爷是镇上的元老,快八十的老革命,身子骨硬朗,说话分量也重。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王书记深谙此道,过去就是靠着这份“闹腾”,才给镇里争取来不少砖头水泥,挖了几口救急的石井。

  与此同时,沪城市区。

  清晨的阳光暖洋洋地洒下。

  齐卫东骑着自行车,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昨晚苏映雪炖的那锅鸡汤味道绝佳,他连汤带肉吃了个精光,一早起来身体都暖烘烘的。

  他像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来到农科院,却敏锐地察觉到,今天院里的气氛比往日喧嚣许多。

  一踏进科室,他就成了焦点。所有人的目光都“刷”地一下集中到他身上,热烈得有些烫人。

  齐卫东正一头雾水,路过的陈明睿冲他悄悄比了个大拇指,满脸佩服地压低声音:“齐队,你真是神了!”

  他刚在自己座位坐下,老邢就破天荒地提着暖水瓶过来,殷勤地给他泡了杯茶,同时递上一份《沪城晚报》。

  目光落在头版那熟悉的标题上,不看报的齐卫东这才恍然大悟。

  小李的动作真够快的。

  这手压井的名声传得越广,日后若是风波来了,它或许能成为一道关键的护身符。

  齐卫东才刚把报纸搁下,老邢就端着一杯刚沏好的热茶凑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笑意。

  “齐队,我说您可真是深藏不露啊,居然捣鼓出这么个大动静。这下您不光是给咱们院里争了光,我老邢都跟着沾光了!”

  “有这么厉害?”

  “那可不!”老邢是懂行的,说得眉飞色舞,“我家那棚户区,就缺这么一口井,以后吃水可就方便省钱了。”

  “您是没瞧见钱院那又喜又愁的样儿,一大早办公室的门槛都快被乡里的社员同志们给踏破了,全都是来要手压井的。”

  “他嘴上喊着头疼,心里指不定多美呢,这可是实打实的成绩!”

  一上午听的都是赞扬,齐卫东也意识到,自己似乎低估了《沪城晚报》头版头条的威力。

  临到中午,在人声鼎沸的大食堂里,徐卫国端着饭盒,径直朝他走了过来。

  两人找了个清静的角落坐下。

  齐卫东将两个饭盒推开,白米饭的香气混着菜香扑面而来。

  他把其中一盒饭递给徐卫国,又指了指两盒菜,笑道:“卫国哥,知道你口重,我特地让钱师傅给你炒了两个川菜,麻婆豆腐和回锅肉,快尝尝,看地道不。”

  “卫东,你跟我还来这套,食堂大锅菜对付一口就行了,搞什么特殊化。”

  “你难得过来,再说我也馋这口了。”

  “你别说,钱师傅这手艺是越来越绝了。”徐卫国夹起一片油亮的回锅肉送进嘴里,三两下就扒完一口饭,再灌一口温水,额角见了汗,整个人都舒坦了。

  看他吃得香,齐卫东也夹起一筷子麻婆豆腐,拌着饭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