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鬼子?那敢情好!就得好好教训那帮家伙!”
王功庆一拍大腿,大声叫好。
在这个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听故事是最大的乐趣。
沈安宁更是按捺不住兴奋,抢着问:“卫东哥哥,是像《地雷战》和《铁道游击队》里那样的吗?你快开始吧!”
齐卫东知道,像《地雷战》、《小兵张嘎》这些作品眼下已经问世,流传甚广。
他略作思忖,觉得最适合拿出来讲的,莫过于《亮剑》了。
只要把故事的结尾定格在建国前,就万无一失。
他对这部剧的情节烂熟于心,当即清了清嗓子,沉声开口:“故事要从一九三六年讲起,当时为了巩固和扩大西北的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下属的独立团在向古浪县城进发途中,与一股强悍的西北马匪不期而遇。”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一个叫李云龙的团长,带着他的独立团主动殿后,扛下了阻击的重任……”
齐卫东并非是个能言善辩之人,转述起故事来更是磕磕绊绊,时常需要停顿下来回忆细节。
可《亮剑》的故事本身就带着一股引人入胜的劲头,即便他的讲述并不流畅,那股子英雄气概也透过他断续的话语,牢牢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小小的客堂内鸦雀无声,唯有他努力拼凑着词句的声音在回荡,却奇异地让每个人都听得入了迷。
一个钟头不知不觉过去,当一个完整的段落落下帷幕,齐卫东总算松了口气,端起茶杯润了润干涩的喉咙。
沈春水一家人还沉浸在故事里,神情中满是回味。
王功庆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高声赞叹:“痛快!这个故事听得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个李云龙,有勇有谋,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我总觉得咱们队伍里就有这样的人物,小齐,这位李云龙将军的原型是哪位首长?”
齐卫东只是笑了笑,并不作答。
“爸,您就别对号入座了,这就是个故事,人物是虚构的,就像电影里的小英雄嘎子一样。”
王洁笑着打断了父亲的猜测。她刚才听得比谁都专注,手里的本子已经写满了速记。
此刻,她合上本子,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齐卫东,充满了兴奋与期待:“齐卫东同志,你这个故事太棒了,尤其是李云龙那股‘亮剑精神’,非常振奋人心!”
“我觉得只要稍加整理和修饰,完全可以在报纸上连载。我平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要不我来执笔,帮你整理成稿件去投稿怎么样?”
王洁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文学梦,虽文笔尚可,却苦无施展的机会,眼下这个故事让她看到了希望,态度自然无比热切。
齐卫东在心里盘算了
一下,自己讲的时候特意突出了红色精神,对楚云飞那样的角色也做了模糊处理,内容上绝对站得住脚。
若能发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一笔漂亮的资历。
他略作思索,便点了头:“好,那就麻烦王同志费心了。”
“太好了!我今晚就动笔,把今天讲的这部分整理出来。整理好了先给你过目,发表的时候肯定还是署你的名字。”
王洁喜不自禁,又追问道:“那明天……还接着讲吗?”
“只要有时间,当然可以。”齐卫东笑着应允。
虽然众人还想听下文,但夜色已深,只好带着满心的期待各自散去。
天色未明,窗外仍是一片朦胧的灰。
齐卫东已经醒来,在黑暗中摸索着拉开电灯,昏黄的灯光驱散了屋内的寒意。
他心念一动,意识中的情报面板浮现,照例弹出一条新的白**报。
【白**报剩余:6】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他鬼使神差地想要试试手气,选择兑换并刷新出了一条二级情报。
【二级情报(特殊):此情报仅对你生效。献祭一千克纯金,并完成指定仪式……即可将你的储物空间容积提升一倍……】
寥寥数语,却让齐卫东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正愁自己那一方大小的储物空间捉襟见肘,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直接提升空间本身的机会,这条情报的“特殊”二字,果然名不虚传!
仪式描述得相当简单,而作为祭品的黄金,齐卫东也正好有。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从储物空间里取出了三十二根小黄鱼,不多不少,恰好是一千克重。
他按照情报的指引,迅速完成了那个简短的仪式,然后在心中发出一道指令:“扩充!”
话音刚落,他面前那堆金灿灿的小黄鱼便如幻影般消散无踪。
与此同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意识中的那个储物空间猛地一震,从内部延展开来,瞬间变成了两立方米。
原本堆得满满当当的内部一下子变得空旷了许多。
虽然还算不上巨大,但情报末尾那个“未完”的字样,预示着这仅仅是个开始。
想到这里,齐卫东不由得心情大好,觉得这条二级情报换得实在太值了。
……
农科院的日子波澜不惊,一晃三天便过去了。
齐卫东的生活很是规律,白天在单位里优哉游哉,晚上则给邻里们讲些新奇故事。
到了周日,是个晴朗的暖阳天,单位休息。
他算了算日子,道长师父的固本养身丸应该已经炼制好了。
于是,他跨上自行车,朝着桥东生产队的方向骑去。
后山的小庙里,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铺满了整个院子,暖意融融。
齐卫东和道长师父在院里支了张小桌,边晒太阳边吃午饭。
一碗白米饭,配上烧豆腐和一碗炖肉,吃得人浑身舒坦。
许是炼药耗费了太多心神,徐道长眉宇间透着一股憔悴。
他从怀里取出一个玻璃瓶,推到齐卫东面前,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那根百年老参的药性分毫未损,一共制成了1024丸。”
“你每两日服下一丸,再配合我教你的那套养身功夫,不出三月,你元气大亏的底子就能补回来。日后再服用,便有益气活血、延缓衰老之效。”
“打鬼子?那敢情好!就得好好教训那帮家伙!”
王功庆一拍大腿,大声叫好。
在这个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听故事是最大的乐趣。
沈安宁更是按捺不住兴奋,抢着问:“卫东哥哥,是像《地雷战》和《铁道游击队》里那样的吗?你快开始吧!”
齐卫东知道,像《地雷战》、《小兵张嘎》这些作品眼下已经问世,流传甚广。
他略作思忖,觉得最适合拿出来讲的,莫过于《亮剑》了。
只要把故事的结尾定格在建国前,就万无一失。
他对这部剧的情节烂熟于心,当即清了清嗓子,沉声开口:“故事要从一九三六年讲起,当时为了巩固和扩大西北的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下属的独立团在向古浪县城进发途中,与一股强悍的西北马匪不期而遇。”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一个叫李云龙的团长,带着他的独立团主动殿后,扛下了阻击的重任……”
齐卫东并非是个能言善辩之人,转述起故事来更是磕磕绊绊,时常需要停顿下来回忆细节。
可《亮剑》的故事本身就带着一股引人入胜的劲头,即便他的讲述并不流畅,那股子英雄气概也透过他断续的话语,牢牢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小小的客堂内鸦雀无声,唯有他努力拼凑着词句的声音在回荡,却奇异地让每个人都听得入了迷。
一个钟头不知不觉过去,当一个完整的段落落下帷幕,齐卫东总算松了口气,端起茶杯润了润干涩的喉咙。
沈春水一家人还沉浸在故事里,神情中满是回味。
王功庆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高声赞叹:“痛快!这个故事听得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个李云龙,有勇有谋,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我总觉得咱们队伍里就有这样的人物,小齐,这位李云龙将军的原型是哪位首长?”
齐卫东只是笑了笑,并不作答。
“爸,您就别对号入座了,这就是个故事,人物是虚构的,就像电影里的小英雄嘎子一样。”
王洁笑着打断了父亲的猜测。她刚才听得比谁都专注,手里的本子已经写满了速记。
此刻,她合上本子,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齐卫东,充满了兴奋与期待:“齐卫东同志,你这个故事太棒了,尤其是李云龙那股‘亮剑精神’,非常振奋人心!”
“我觉得只要稍加整理和修饰,完全可以在报纸上连载。我平时也喜欢写点东西,要不我来执笔,帮你整理成稿件去投稿怎么样?”
王洁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文学梦,虽文笔尚可,却苦无施展的机会,眼下这个故事让她看到了希望,态度自然无比热切。
齐卫东在心里盘算了
一下,自己讲的时候特意突出了红色精神,对楚云飞那样的角色也做了模糊处理,内容上绝对站得住脚。
若能发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一笔漂亮的资历。
他略作思索,便点了头:“好,那就麻烦王同志费心了。”
“太好了!我今晚就动笔,把今天讲的这部分整理出来。整理好了先给你过目,发表的时候肯定还是署你的名字。”
王洁喜不自禁,又追问道:“那明天……还接着讲吗?”
“只要有时间,当然可以。”齐卫东笑着应允。
虽然众人还想听下文,但夜色已深,只好带着满心的期待各自散去。
天色未明,窗外仍是一片朦胧的灰。
齐卫东已经醒来,在黑暗中摸索着拉开电灯,昏黄的灯光驱散了屋内的寒意。
他心念一动,意识中的情报面板浮现,照例弹出一条新的白**报。
【白**报剩余:6】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他鬼使神差地想要试试手气,选择兑换并刷新出了一条二级情报。
【二级情报(特殊):此情报仅对你生效。献祭一千克纯金,并完成指定仪式……即可将你的储物空间容积提升一倍……】
寥寥数语,却让齐卫东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正愁自己那一方大小的储物空间捉襟见肘,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直接提升空间本身的机会,这条情报的“特殊”二字,果然名不虚传!
仪式描述得相当简单,而作为祭品的黄金,齐卫东也正好有。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从储物空间里取出了三十二根小黄鱼,不多不少,恰好是一千克重。
他按照情报的指引,迅速完成了那个简短的仪式,然后在心中发出一道指令:“扩充!”
话音刚落,他面前那堆金灿灿的小黄鱼便如幻影般消散无踪。
与此同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意识中的那个储物空间猛地一震,从内部延展开来,瞬间变成了两立方米。
原本堆得满满当当的内部一下子变得空旷了许多。
虽然还算不上巨大,但情报末尾那个“未完”的字样,预示着这仅仅是个开始。
想到这里,齐卫东不由得心情大好,觉得这条二级情报换得实在太值了。
……
农科院的日子波澜不惊,一晃三天便过去了。
齐卫东的生活很是规律,白天在单位里优哉游哉,晚上则给邻里们讲些新奇故事。
到了周日,是个晴朗的暖阳天,单位休息。
他算了算日子,道长师父的固本养身丸应该已经炼制好了。
于是,他跨上自行车,朝着桥东生产队的方向骑去。
后山的小庙里,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铺满了整个院子,暖意融融。
齐卫东和道长师父在院里支了张小桌,边晒太阳边吃午饭。
一碗白米饭,配上烧豆腐和一碗炖肉,吃得人浑身舒坦。
许是炼药耗费了太多心神,徐道长眉宇间透着一股憔悴。
他从怀里取出一个玻璃瓶,推到齐卫东面前,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那根百年老参的药性分毫未损,一共制成了1024丸。”
“你每两日服下一丸,再配合我教你的那套养身功夫,不出三月,你元气大亏的底子就能补回来。日后再服用,便有益气活血、延缓衰老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