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刚才就有发现,对怡亲王的问题自然心领神会。
宫女,太监,武将...
“缺一个文臣!”
“皇兄圣明,这个甄远道知道的太多。”
“甄远道这厮不知道是太聪明,还是太蠢。他若真聪明,就该知道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和老十七一脉无关,却能够供出这些隐秘的人名,若真蠢,却敢在皇兄面前玩弄阴谋,当真是自取灭亡。”
怡亲王对甄远道这般钻营早已十分不喜。
“不过是想和老十七撇清关系,首鼠两端的小聪明罢了。”
皇帝定下结论继续翻看甄远道的口供,后面基本就是交代他怎么隐秘地打听纯元的消息,然后悉心培养甄嬛,刻意让其和纯元的言行举止很是相像。
后来碧珠儿生下浣碧,没过几年去世,他见浣碧肉眼可见未来的姿色不俗,而且一父所生,难免和甄嬛有几分相似,边将其带回府,送到甄嬛身边,让浣碧和甄嬛一起长大。
未来不管是作为甄嬛的助力,还是自己争出另一番天地,对甄远道都是稳赚不赔。
至于浣碧十几年的奴婢生活,还是背着“浣碧,唤婢”这样的名字,在自己同父异母的长姐身边十几年,是甄远道刻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怡亲王并不关心,甄远道也没有透露半分。
甄远道到此,能交代的全交代,剩下的就是他自己清楚,多说一句都会要他九族狗命。
皇帝放下手中的条子,看向一旁把玩着自己扳指的怡亲王。
“你觉得这甄远道到底是什么人?”
“依臣弟看,估计也是皇阿玛给舒太妃留的人手中的一员,不然以他的资质年仅四十,能在京城官职四品,虽然也不算什么高官,但以他的资质和家世,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已经算是中上水平。”
“和皇阿玛安排的这批人算是一个风格,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都是在关键位置,能起到微妙作用。”
“想必和那个摆夷女子,也是因为甄远道和舒太妃的关系才相识,而不是甄远道所说因为和碧珠儿相识才见过的舒太妃。”
怡亲王见皇帝认真询问,也收起玩笑之心,和皇帝分析,而且有一点他还一直没有和皇帝提及,就是七夕当晚,那位莞贵人去的桐花台,他在莞贵人走后,虽然没有在桐花台发现什么异常,但总觉得那晚老十七在。
他还没有发现切实证据,提出来,恐怕自己皇帝四哥会直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最起码现在的证据,搞事的一直还是不甘心的舒太妃和趁机投机的甄远道。
老十七,你可千万别给你十三哥添乱,你十三哥手上自家兄弟的血已经够多了。
“以你看,朕的莞贵人是谁的主意?”
皇帝将桌上自己刚才摘下的念珠重新拿在手上,不停地摩挲着,眼神深邃似海,透着几分若有似无的杀气。
“谁的主意都不重要,反正不是舒太妃就是甄远道自己的谋划。”
“他们两个一个不甘心失去旧日的荣宠,一个皇阿玛走后急于给自己再找一个靠山,就算是联手也是情理之中。”
“就看这几个名单,左不过是一些宫女太监,或者是文官,皇阿玛走后还算内按照皇阿玛的遗愿行事,不过甄远道是文臣,没有皇阿玛,舒太妃不能给他前朝的支持,恐怕四哥登基前,他早就有心攀附。”
皇帝微微点头,念动手中的念珠,若有所思的看着怡亲王。
“舒太妃?甄远道?在你看来,没有老十七的份?”
怡亲王也不躲不闪,直面皇帝的目光,坦然道。
“四哥,若没有直接牵连到老十七的证据,我不想就这么轻易将矛头指向自家兄弟。当然老十七若真有异心,我也绝不会姑息。”
皇帝手中念珠停顿片刻,看着怡亲王的眼神,知道自家这个十三弟最是重情重义,但也明白轻重缓急。
伸手拍了拍怡亲王的肩膀,没有再把此事往老十七身上推,反正查是一定会查,没有确凿证据前,也没必要非要和老十三掰扯老十七有没有异心。
“老十七暂时放在一旁,甄远道的口供,朕看你没有问完?还有皇阿玛给舒太妃留的人手名单?佛门清净地,她既然守不住清净,这些人手日后定会生乱,所幸一并清理干净。”
怡亲王见皇帝没有在问老十七,心里稍感放松,对皇帝问的甄远道口供,心里打趣自家四哥的心情,又往上翻涌起来。
身体往前倾斜,眉头微挑,轻声道。
“四哥对那位莞贵人这般上心,臣弟不得手下留情,万一皇兄心疼美人,美人听说家中变故,在皇兄面前泪眼婆娑,皇兄一时心软,打算放人时,如果人在臣弟手下,命不久矣,或者供出什么必死之事,岂不是让皇兄为难吗?”
皇帝对眼前这个自己十三弟眼中明晃晃的打趣,不禁无奈一笑,将案几上血迹斑斑的条子,往怡亲王面前一推。
“朕看你也没给朕的美人的父亲留什么情面。”
怡亲王轻笑,按住条子,目光扫过条子上甄远道的血迹。
“看来臣弟的分寸拿捏得还不够精准,四哥可是心疼美人,担心不好交代?”
皇帝见怡亲王没有将这个话题揭过,眉心微皱,倒不是在意怡亲王打趣他,依他和老十三的情分,这些玩笑无伤大雅。但怡亲王一再提及莞贵人,显然有意想说什么。
“你想说朕对莞贵人的分寸不当?还是觉得朕对她过于宽容?”
怡亲王收敛笑意,将条子轻推回皇帝面前,正色道。
“四哥如何对待妃嫔,那是皇兄的私事,管也应该由皇额娘和皇后劝谏,如果不是皇后华妃一般举足轻重,或是皇子生母,臣弟还没有闲到盯着皇兄的后宫私事。”
“这个妃嫔或许能让皇兄弥补一些早前的遗憾,或许性情很合皇兄的心意。只要能让皇兄繁忙之中,得些慰藉,就算是别人专门为皇后**过的,臣弟也为皇兄高兴。”
“但臣弟还是想提醒皇兄,这个女子不是一般的菟丝花,甄远道**她各种才艺之余,一定也教过他这个嫡长女前朝**手段。甄远道能在皇阿玛殡天前开始盯着皇兄后院**女儿,想也知道野心不小。皇兄小心,别让一时温情蒙蔽双眼。”
皇帝刚才就有发现,对怡亲王的问题自然心领神会。
宫女,太监,武将...
“缺一个文臣!”
“皇兄圣明,这个甄远道知道的太多。”
“甄远道这厮不知道是太聪明,还是太蠢。他若真聪明,就该知道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和老十七一脉无关,却能够供出这些隐秘的人名,若真蠢,却敢在皇兄面前玩弄阴谋,当真是自取灭亡。”
怡亲王对甄远道这般钻营早已十分不喜。
“不过是想和老十七撇清关系,首鼠两端的小聪明罢了。”
皇帝定下结论继续翻看甄远道的口供,后面基本就是交代他怎么隐秘地打听纯元的消息,然后悉心培养甄嬛,刻意让其和纯元的言行举止很是相像。
后来碧珠儿生下浣碧,没过几年去世,他见浣碧肉眼可见未来的姿色不俗,而且一父所生,难免和甄嬛有几分相似,边将其带回府,送到甄嬛身边,让浣碧和甄嬛一起长大。
未来不管是作为甄嬛的助力,还是自己争出另一番天地,对甄远道都是稳赚不赔。
至于浣碧十几年的奴婢生活,还是背着“浣碧,唤婢”这样的名字,在自己同父异母的长姐身边十几年,是甄远道刻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怡亲王并不关心,甄远道也没有透露半分。
甄远道到此,能交代的全交代,剩下的就是他自己清楚,多说一句都会要他九族狗命。
皇帝放下手中的条子,看向一旁把玩着自己扳指的怡亲王。
“你觉得这甄远道到底是什么人?”
“依臣弟看,估计也是皇阿玛给舒太妃留的人手中的一员,不然以他的资质年仅四十,能在京城官职四品,虽然也不算什么高官,但以他的资质和家世,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已经算是中上水平。”
“和皇阿玛安排的这批人算是一个风格,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都是在关键位置,能起到微妙作用。”
“想必和那个摆夷女子,也是因为甄远道和舒太妃的关系才相识,而不是甄远道所说因为和碧珠儿相识才见过的舒太妃。”
怡亲王见皇帝认真询问,也收起玩笑之心,和皇帝分析,而且有一点他还一直没有和皇帝提及,就是七夕当晚,那位莞贵人去的桐花台,他在莞贵人走后,虽然没有在桐花台发现什么异常,但总觉得那晚老十七在。
他还没有发现切实证据,提出来,恐怕自己皇帝四哥会直接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最起码现在的证据,搞事的一直还是不甘心的舒太妃和趁机投机的甄远道。
老十七,你可千万别给你十三哥添乱,你十三哥手上自家兄弟的血已经够多了。
“以你看,朕的莞贵人是谁的主意?”
皇帝将桌上自己刚才摘下的念珠重新拿在手上,不停地摩挲着,眼神深邃似海,透着几分若有似无的杀气。
“谁的主意都不重要,反正不是舒太妃就是甄远道自己的谋划。”
“他们两个一个不甘心失去旧日的荣宠,一个皇阿玛走后急于给自己再找一个靠山,就算是联手也是情理之中。”
“就看这几个名单,左不过是一些宫女太监,或者是文官,皇阿玛走后还算内按照皇阿玛的遗愿行事,不过甄远道是文臣,没有皇阿玛,舒太妃不能给他前朝的支持,恐怕四哥登基前,他早就有心攀附。”
皇帝微微点头,念动手中的念珠,若有所思的看着怡亲王。
“舒太妃?甄远道?在你看来,没有老十七的份?”
怡亲王也不躲不闪,直面皇帝的目光,坦然道。
“四哥,若没有直接牵连到老十七的证据,我不想就这么轻易将矛头指向自家兄弟。当然老十七若真有异心,我也绝不会姑息。”
皇帝手中念珠停顿片刻,看着怡亲王的眼神,知道自家这个十三弟最是重情重义,但也明白轻重缓急。
伸手拍了拍怡亲王的肩膀,没有再把此事往老十七身上推,反正查是一定会查,没有确凿证据前,也没必要非要和老十三掰扯老十七有没有异心。
“老十七暂时放在一旁,甄远道的口供,朕看你没有问完?还有皇阿玛给舒太妃留的人手名单?佛门清净地,她既然守不住清净,这些人手日后定会生乱,所幸一并清理干净。”
怡亲王见皇帝没有在问老十七,心里稍感放松,对皇帝问的甄远道口供,心里打趣自家四哥的心情,又往上翻涌起来。
身体往前倾斜,眉头微挑,轻声道。
“四哥对那位莞贵人这般上心,臣弟不得手下留情,万一皇兄心疼美人,美人听说家中变故,在皇兄面前泪眼婆娑,皇兄一时心软,打算放人时,如果人在臣弟手下,命不久矣,或者供出什么必死之事,岂不是让皇兄为难吗?”
皇帝对眼前这个自己十三弟眼中明晃晃的打趣,不禁无奈一笑,将案几上血迹斑斑的条子,往怡亲王面前一推。
“朕看你也没给朕的美人的父亲留什么情面。”
怡亲王轻笑,按住条子,目光扫过条子上甄远道的血迹。
“看来臣弟的分寸拿捏得还不够精准,四哥可是心疼美人,担心不好交代?”
皇帝见怡亲王没有将这个话题揭过,眉心微皱,倒不是在意怡亲王打趣他,依他和老十三的情分,这些玩笑无伤大雅。但怡亲王一再提及莞贵人,显然有意想说什么。
“你想说朕对莞贵人的分寸不当?还是觉得朕对她过于宽容?”
怡亲王收敛笑意,将条子轻推回皇帝面前,正色道。
“四哥如何对待妃嫔,那是皇兄的私事,管也应该由皇额娘和皇后劝谏,如果不是皇后华妃一般举足轻重,或是皇子生母,臣弟还没有闲到盯着皇兄的后宫私事。”
“这个妃嫔或许能让皇兄弥补一些早前的遗憾,或许性情很合皇兄的心意。只要能让皇兄繁忙之中,得些慰藉,就算是别人专门为皇后**过的,臣弟也为皇兄高兴。”
“但臣弟还是想提醒皇兄,这个女子不是一般的菟丝花,甄远道**她各种才艺之余,一定也教过他这个嫡长女前朝**手段。甄远道能在皇阿玛殡天前开始盯着皇兄后院**女儿,想也知道野心不小。皇兄小心,别让一时温情蒙蔽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