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庄收拾好躺乱的发髻,又将身上的宫装换成舒适的常服。
期间一边对着铜镜细细梳理鬓发,一边快速思考皇帝上门的用意。
皇帝素来不会无的放矢,凡是这个时候上门,就不会是单纯的闲来无事过来探望。
半晌,手上停顿一下,暗暗咬牙,不会想让自己给他趟路吧。
想到这里,眉庄的眼神不禁一冷,手上却快速收拾好,压下翻飞的情绪,转身重新回到外室。
皇帝仍坐在原位,神情闲适,案几上已摆上新鲜的茶点,眉庄喜欢的枣泥糕也摆在旁边。
难得起这么早,只来得及垫垫肚子,就去景仁宫请安,眉庄这会子看到糕点确实觉得肚子空空的。
迎着皇帝含笑的目光,眉庄难得有些扭捏,磨磨蹭蹭走到皇帝身边,轻声道。
“臣妾失仪。”
皇帝伸手将眉庄引到对面坐下,语气温和。
“就是初次侍寝时也不曾见你过这般模样,。”
眉庄闻言,除耳尖淡淡的红晕,已完全看不见慌乱之色,垂眸轻声道。
“皇上说笑了。”
皇帝盯着眉庄的耳朵一会儿,也没再揪着这个话题,将枣泥糕往眉庄面前一推。
“你今儿这么早起,估计没来得及用早膳。”
眉庄也没再客气,拿起一块枣泥糕,慢慢吃着糕点,皇帝一面饮茶,一面闲闲地望着眉庄。
见眉庄吃得香甜,也顺手拿起一块枣泥糕。
静默片刻,两人心绪慢慢恢复平静,等两人用过茶点,皇帝放下茶盏,微微后靠。
“刚才朕进来看你躺着假寐,是在想些什么心事吗?”
眉庄抬眼看向皇帝,眸光微动,却极为正色,此时已经不见任何刚才的打趣调笑。
“臣妾在想刚才景仁宫公主和亲之事。”
说着眼神透过窗棂望向西配殿的方向。
“臣妾膝下也有云昭,总要为她考虑将来。”
皇帝顺着眉庄的目光也看向西配殿的方向,目色微动,收回目光。
“晞和自然不一样,她和安康是朕的祥瑞,更是朕和你的女儿。”
眉庄听到孩子小名微微一叹,皇帝真是极冷静的生物,他对孩子是有感情,确实有规划的投入感情。
确定能活下去开始投入一部分,生母养母有兴趣再投入一部分,后面才是性格,相处等等。
但这所有的一切,和他自己相比微不足道。
眉庄微微摇头,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管有什么不一样,只要是她的姐姐走过的路,旁人看她时,就会想她还有这样一种可能。”
“这是骨肉血亲不可避免的牵连,她们好一分云昭的路就轻松一分,若是她们都不好,外人看到云昭好时便会不顺眼。”
对于眉庄的说辞,皇帝神色沉静,并没有任何不以为意,从云昭出生,不管是公主的存活率,婚后的生活,还是公主教育问题。
眉庄一直在尽力为公主谋划,不是云昭个人,而是尽可能惠及公主这个称号群体。
皇帝相信眉庄是真心希望,淑和,温宜能够平安喜乐地度过一生,然后让云昭能够在一个更为宽容,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皇帝轻叹,“朕何尝不想如此,只是世事无常,由不得朕做慈父。”
眉庄盯着皇帝看了半晌,视线再次看着西配殿,避开皇帝。
“皇帝当真要让温宜公主现在去和亲吗?”
皇帝沉默片刻,也看着西配殿,反问道。
“你觉得呢?”
眉庄收回视线,直视皇帝的眼睛,语气坚定。
“臣妾不知前朝有什么事,能让皇上如此为难,也不敢妄议朝政。”
“但臣妾心中皇上一直是当年在江南和盘根错节的巨富周旋的大英雄,是一片公心为国被先帝寄予厚望的雍亲王,是要从天下贪得无厌的官员手中夺回百姓口粮的明君。”
“从臣妾第一次听说皇上,皇上始终是那位不惧风雨,刚毅果决,能破除万难的君王。若皇上今日为难,必定有不得不为的缘由。”
“只是臣妾恳请皇上凡事三思而后行,就算不为公主。臣妾也怕皇上日后回想起来,会因一时仓促而悔恨。”
一番话说得深明大义,情真意切,将皇帝捧的高高的,又是为皇帝考虑,不是担心公主,是担心你后悔。
皇帝听罢,果然目光微动,似有波澜掠过眼底,真有被触动,许久才开口。
“朕自然不愿看见公主如此年幼就远嫁和亲,准噶尔使臣刚开口,朕就已经驳回,只是后来前朝大臣提,朕反而不好直接拒绝。”
“因为年嫔?”
眉庄直接点出关键。
皇帝对上眉庄清冽直白,直透人心的目光,微微颔首。
“不错,温宜这些年一直养在翊坤宫,年羹尧...唉。朕就算做做样子,也该和年嫔一起商量,不过年嫔刚禁足,朕不想见她,才在景仁宫说此事。”
眉庄并没有被皇帝一番顾虑打动,
鬼扯!!
眉庄垂眸思索片刻,直接恳切开口询问。
“如果前朝后宫所有人都同意让皇上将三岁女儿,嫁给战败国,六十岁的异域藩王。皇上真会答应吗?”
皇帝目光一沉,被眉庄问得有些火气。
关键可不是前半段眉庄顺着他的话延伸的前朝后宫,而是后半段直指这次事件荒唐的核心。
当年柔然茹茹公主闾叱地连,人家和高欢之子高湛不过相差三岁,且是两国交好一起对抗西魏的盟约之下的和亲。
虽然也是公主养在他国,人家那是巨大利益下的娃娃亲。
他们这可就完全是明明打赢了,却要将三岁的公主送去嫁给战败国年逾花甲的老藩王。
听着比北宋著名的盛势下的妥协性盟约澶渊之盟听着还要荒唐。
你要这样,一开始打什么仗啊?直接投降,送公主去和亲不就得了?
人家是君辱臣死,现在臣给你把仗打赢了,你反倒要赔着笑脸把公主送上门去,叫天下人怎么看?叫后世史书怎么写?
皇帝手在茶杯上轻轻摩挲,神色已经十分不悦,他当然知道这事不好听,一开始也没打算接受,但现在被当面戳破,还是觉得脸上无光。
“以你之见,是要让朕直接拒绝和亲之事?”
对皇帝扑面而来的威压,眉庄非但未退让半分,反而依旧直视皇帝的眼睛,微微一勾唇。
“为什么要拒绝?”
眉庄收拾好躺乱的发髻,又将身上的宫装换成舒适的常服。
期间一边对着铜镜细细梳理鬓发,一边快速思考皇帝上门的用意。
皇帝素来不会无的放矢,凡是这个时候上门,就不会是单纯的闲来无事过来探望。
半晌,手上停顿一下,暗暗咬牙,不会想让自己给他趟路吧。
想到这里,眉庄的眼神不禁一冷,手上却快速收拾好,压下翻飞的情绪,转身重新回到外室。
皇帝仍坐在原位,神情闲适,案几上已摆上新鲜的茶点,眉庄喜欢的枣泥糕也摆在旁边。
难得起这么早,只来得及垫垫肚子,就去景仁宫请安,眉庄这会子看到糕点确实觉得肚子空空的。
迎着皇帝含笑的目光,眉庄难得有些扭捏,磨磨蹭蹭走到皇帝身边,轻声道。
“臣妾失仪。”
皇帝伸手将眉庄引到对面坐下,语气温和。
“就是初次侍寝时也不曾见你过这般模样,。”
眉庄闻言,除耳尖淡淡的红晕,已完全看不见慌乱之色,垂眸轻声道。
“皇上说笑了。”
皇帝盯着眉庄的耳朵一会儿,也没再揪着这个话题,将枣泥糕往眉庄面前一推。
“你今儿这么早起,估计没来得及用早膳。”
眉庄也没再客气,拿起一块枣泥糕,慢慢吃着糕点,皇帝一面饮茶,一面闲闲地望着眉庄。
见眉庄吃得香甜,也顺手拿起一块枣泥糕。
静默片刻,两人心绪慢慢恢复平静,等两人用过茶点,皇帝放下茶盏,微微后靠。
“刚才朕进来看你躺着假寐,是在想些什么心事吗?”
眉庄抬眼看向皇帝,眸光微动,却极为正色,此时已经不见任何刚才的打趣调笑。
“臣妾在想刚才景仁宫公主和亲之事。”
说着眼神透过窗棂望向西配殿的方向。
“臣妾膝下也有云昭,总要为她考虑将来。”
皇帝顺着眉庄的目光也看向西配殿的方向,目色微动,收回目光。
“晞和自然不一样,她和安康是朕的祥瑞,更是朕和你的女儿。”
眉庄听到孩子小名微微一叹,皇帝真是极冷静的生物,他对孩子是有感情,确实有规划的投入感情。
确定能活下去开始投入一部分,生母养母有兴趣再投入一部分,后面才是性格,相处等等。
但这所有的一切,和他自己相比微不足道。
眉庄微微摇头,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管有什么不一样,只要是她的姐姐走过的路,旁人看她时,就会想她还有这样一种可能。”
“这是骨肉血亲不可避免的牵连,她们好一分云昭的路就轻松一分,若是她们都不好,外人看到云昭好时便会不顺眼。”
对于眉庄的说辞,皇帝神色沉静,并没有任何不以为意,从云昭出生,不管是公主的存活率,婚后的生活,还是公主教育问题。
眉庄一直在尽力为公主谋划,不是云昭个人,而是尽可能惠及公主这个称号群体。
皇帝相信眉庄是真心希望,淑和,温宜能够平安喜乐地度过一生,然后让云昭能够在一个更为宽容,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皇帝轻叹,“朕何尝不想如此,只是世事无常,由不得朕做慈父。”
眉庄盯着皇帝看了半晌,视线再次看着西配殿,避开皇帝。
“皇帝当真要让温宜公主现在去和亲吗?”
皇帝沉默片刻,也看着西配殿,反问道。
“你觉得呢?”
眉庄收回视线,直视皇帝的眼睛,语气坚定。
“臣妾不知前朝有什么事,能让皇上如此为难,也不敢妄议朝政。”
“但臣妾心中皇上一直是当年在江南和盘根错节的巨富周旋的大英雄,是一片公心为国被先帝寄予厚望的雍亲王,是要从天下贪得无厌的官员手中夺回百姓口粮的明君。”
“从臣妾第一次听说皇上,皇上始终是那位不惧风雨,刚毅果决,能破除万难的君王。若皇上今日为难,必定有不得不为的缘由。”
“只是臣妾恳请皇上凡事三思而后行,就算不为公主。臣妾也怕皇上日后回想起来,会因一时仓促而悔恨。”
一番话说得深明大义,情真意切,将皇帝捧的高高的,又是为皇帝考虑,不是担心公主,是担心你后悔。
皇帝听罢,果然目光微动,似有波澜掠过眼底,真有被触动,许久才开口。
“朕自然不愿看见公主如此年幼就远嫁和亲,准噶尔使臣刚开口,朕就已经驳回,只是后来前朝大臣提,朕反而不好直接拒绝。”
“因为年嫔?”
眉庄直接点出关键。
皇帝对上眉庄清冽直白,直透人心的目光,微微颔首。
“不错,温宜这些年一直养在翊坤宫,年羹尧...唉。朕就算做做样子,也该和年嫔一起商量,不过年嫔刚禁足,朕不想见她,才在景仁宫说此事。”
眉庄并没有被皇帝一番顾虑打动,
鬼扯!!
眉庄垂眸思索片刻,直接恳切开口询问。
“如果前朝后宫所有人都同意让皇上将三岁女儿,嫁给战败国,六十岁的异域藩王。皇上真会答应吗?”
皇帝目光一沉,被眉庄问得有些火气。
关键可不是前半段眉庄顺着他的话延伸的前朝后宫,而是后半段直指这次事件荒唐的核心。
当年柔然茹茹公主闾叱地连,人家和高欢之子高湛不过相差三岁,且是两国交好一起对抗西魏的盟约之下的和亲。
虽然也是公主养在他国,人家那是巨大利益下的娃娃亲。
他们这可就完全是明明打赢了,却要将三岁的公主送去嫁给战败国年逾花甲的老藩王。
听着比北宋著名的盛势下的妥协性盟约澶渊之盟听着还要荒唐。
你要这样,一开始打什么仗啊?直接投降,送公主去和亲不就得了?
人家是君辱臣死,现在臣给你把仗打赢了,你反倒要赔着笑脸把公主送上门去,叫天下人怎么看?叫后世史书怎么写?
皇帝手在茶杯上轻轻摩挲,神色已经十分不悦,他当然知道这事不好听,一开始也没打算接受,但现在被当面戳破,还是觉得脸上无光。
“以你之见,是要让朕直接拒绝和亲之事?”
对皇帝扑面而来的威压,眉庄非但未退让半分,反而依旧直视皇帝的眼睛,微微一勾唇。
“为什么要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