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看看,都看看,咱大孙这一仗打的漂亮不漂亮。”
“三万打二十万,啧啧,即便是当年的中山王徐达,都没有打出这样的战绩吧?”
“啊?”
“诸位,都说说,咱这大孙子,咱选定的未来大明储君优秀不优秀吧!”
五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朱元璋意气风发的上朝,第一件事就是把从云南过来的军情抄录了几十份,让黄景给手下所有的官员都抄送了一份。
看到详细的情报,下首武将中站在首位的蓝玉顿时瞪大了眼睛。
“乖乖,太孙殿下这也太神勇了吧!”
“陛下,这就算是我姐夫开平王复生也绝对做不到啊!”
“你看看,老傅这家伙追在后面吃了一**灰,到现在竟然连太孙殿下的尾巴都没摸到,哈哈,这老傅这次可是够丢脸的。”
朱元璋赞许的看了一眼蓝玉。
心道这家伙今天总算是做了一件让他舒心的事情了。
还别说,自从他宝贝孙子成了皇太孙之后,再看蓝玉还真就顺眼了不少,没有之前感觉那么刺眼,每次一看到这家伙就总想要把这家伙弄死的感觉了。
“殿下神威盖世,我等恭贺陛下,恭贺大明。”冯胜看到朱元璋一脸乐呵呵的表情,立马心领神会,知道他们这位上位要的是什么,也跟上开始道贺。
而有了两位国公带头,两人下首那些武勋们哪还看不出来这是拍马屁的好时候,立马一个二个接连开始恭贺、道喜。
另外一列的一些文官很快也跟上,一时间整个大朝会中无论文武都在赞扬朱允熥。
朱元璋满意的看着这一幕。
听着这些家伙赞颂他大孙,他就是感觉心情舒畅。
还有一点,他这也是为了营造朱允熥好圣孙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越是深入人心,那对朱允熥来说,未来继承皇帝位之时就越平稳。
“陛下,殿下固然神勇,但却是国本所在,已经在外征战三个月了,既然如今安南都城已经攻破,老臣以为还是不宜过久滞留,尽快率领大军返回为好。”
在这一众和谐的道贺声音之中,却是有这么一道不算太过和谐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眉头不由一皱。
心道又是这个刘三吾。
之前刘三吾主持的这一届科举会试结果其实就让他有些不太满意。
因为这一次录取的二百多名举子中只有六个北方人,剩下的全是南方人。
他和这老学究提这件事,老家伙却和他引经据典,还说自己阅卷都是公平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人
这搞的朱元璋很不高兴。
他和刘三吾谈论的根本就不是公平问题,而是平衡南北的问题。
可惜却犹如对牛弹琴。
不过科举他是全程监督的,的确也没有舞弊的情况,刘三吾这老头虽然固执,但初心也算是好的,所以朱元璋就把这件事忍了下来。
没想到这老家伙现在又跳了出来。
他这话朱元璋怎么可能听不出来,这是隐隐指责太孙喜好兵事呢!
“哼!”
朱元璋脸上表情略微有些不乐意。
作为一个炫孙狂魔,看到他对太孙不满意,朱元璋越发觉得刘三吾这老家伙跟不上他的步调,在朝堂上的作用弊大于利了。
“陛下,我看殿下的奏报上说,准备在安南设立交趾都司,分设三司,这是不是需要我们这边派遣三司官员过去啊?”
看朝堂上局面有些僵,吏部尚书詹徽赶忙出列奏道。
“此事……!”
“再议吧,先不着急。”
朱元璋稍一犹豫,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对于这件事他其实刚开始也觉得很有必要,但朱允熥却并不想派遣儒家的这些官员过去。
这小子想要把安南当做试验场,实验他所谓的建立气运神朝的一些执政新方案。
用他的话说,安南毕竟地方小,而且和大明很像,可以实验一些新东西,到时候即便玩崩了,也影响不到大明,正好合适。
对于这些想法,朱允熥已经和朱元璋透过底了。
所以老朱想了想,最终还是拒绝了詹徽的提议。
毕竟那些文官们都很固执,若是让他们去了安南,估计不但无法给朱允熥实行的新政提供帮助,说不定还会帮倒忙。
而且他还有另外一道顾虑,朱允熥在安南的杀戮实在太盛了,那可是把安南整个地主阶层全部连根拔起了啊!
而如今大明朝的官员大多数可都是地主阶级。
他担心此事若是被朝堂上这些官员知道了,会对朱允熥产生不好的影响。
“大孙这性格,可是太不像标儿了。”
“这杀起人来,真是眼都不眨一下。”
“唉,也不知道对大明来说这是福是祸。”
等大朝会结束,老朱背着手一边往奉天殿暖阁走,一边略显担心的道。
“陛下,老奴倒是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
“都说孙子像爷爷,我看说的一点没错,太孙殿下这性格可不就和陛下一个样子嘛,都是杀伐果断。”
“咱大明啊,外面小人太多,需要这样一个储君呢!”黄景笑着奉承道。
他可是太知道朱元璋喜欢听什么话了。
听到黄景说朱允熥像自己,老朱果然眉开眼笑。
说实话,他心里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
这小子,简直和自己年轻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也不能太放纵了,以后的大明朝还是需要一个文皇帝的。”
“最起码言行举止要像是一个文皇帝,这样才能被文官们拥戴。”朱元璋道。
虽然朱允熥已经和他说了很多文臣当国的坏处,老朱的想法也有了一些改变,但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过来的。
就比如二代皇帝,最好是文皇帝这样的执念。
老朱偶尔还是会冒出来。
两人一路走,速度都很快。
甚至身后的一群小太监都追的气喘吁吁的。
其实这是因为两人都吃过血气丹的缘故。
气血丹这东西虽不能提升武力,却能恢复身体基能。
此刻两人的身体机能差不多都恢复到了四五十岁时期,自然走的极快。
很快朱元璋就赶回了奉天殿暖阁。
然后他就听到了里面极其熟悉的声音。
“高炽啊,你今年也十六了,该为咱们大明做一些事情了,你说是不是?”
“堂兄说的是,不过堂兄,这暖阁是爷爷办公的场所,没有准许是不让任何人进来的,您这私自带着我进来,是不是不太好?”朱高炽略显忐忑的道。
“怕啥!”
“爷爷准许过的。”
“咱还是说正事!”
“现在堂兄遇到一些难事,需要你帮忙,你帮不帮?”
刚刚利用先天灵根叶片跑回大明的朱允熥一脸认真的看着朱高炽道。
“这……,不知道是何事?”朱高炽忐忑道。
“安南你知道吧!”
“打下来了,但治理是个大问题,许多事情千头万绪需要去做,你也知道你堂兄我不太喜欢处理那些琐事,这不就想到了高炽你嘛!”
“正好,之前我的一些想法,想要在安南推行,你我都是年轻人,而且理念还颇为相合,所以我就想要让你去那里做个交趾总督,总管那里的琐事,如何?”
朱允熥笑眯眯的道。
自从两个多月前,他抓住了黎平。
安南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后面虽然安南那些地主阶级的反抗一直很激烈,但一直都是各自为战,对朱允熥来说依然是简单模式。
他一路稳扎稳打,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整个安南境内大大小小的土司、地主全部犁庭扫穴的横扫了一遍。
如今算是刚刚结束,但随即各种事情又冒出来了。
比如耕种、收税的问题,那些之前最开始分田的农奴第一季粮食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要成熟了,需要尽快召集人手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土地纠纷,同化教育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多的数都数不清。
朱允熥处理了两天,感觉脑袋都大了,这才跑回来准备搬救兵。
没想到刚回来,就在路上碰到了朱高炽。
他心里顿时一动,心说这小子可是原本历史上的明仁宗,历史上公认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
甚至可以说永乐朝这位就已经是真正的常务副皇帝了。
朱允熥看到他自然就起了把他拉过去当工具人的想法。
“这……!”
朱高炽闻言却是被吓了一跳。
他才十六岁,一直都在大学堂读书,这直接就让自己去管理之前的一个国家,这也太吓人了。
“高炽,你先回去。”
朱元璋没等朱高炽回答,便直接推门走了进来,他先挥手让朱高炽回去,这才看向朱允熥。
他对于这小子整天神出鬼没,一眨眼从安南跑回来的能力已经见怪不怪了。
等朱高炽离开,朱元璋这才皱眉道:“高炽才十六岁,能当好什么交趾总督啊!”
“而且安南太大,距离中央太远,派遣承宣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让三司分管已经是极限了,若是再搞什么交趾总督,那和安南王有什么区别?”
“大孙,这些事情可是非常紧要的,不能偷懒。”朱元璋语重心长道。
“特事特办嘛!”
“三司分权,的确会减少底下造反的问题,但互相掣肘的问题也很明显,我倒是觉得治理地方,还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一把手的。”
“大不了等事情全部稳定之后,再把安南这地方分割成两个行省,然后总督还是用流官制,隔四五年换一次不就行了嘛!”朱允熥无所谓的的道。
说实话,以他现在的武力,最不怕的就是地方上有人造反。
所以自然就想要多放一些权给地方大员,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治理地方。
但浸**了几十年权术的老朱显然考虑的要更多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你之前说安南那地方是鱼米之乡,几乎是另外一个江苏,你想过没有,如今你四叔在北方手握重兵,若是再让高炽掌握住安南这么一个大粮仓,会是什么后果?”朱元璋又沉声问道。
说实话,这些话本来应该是朱允熥这个储君提醒他的。
但现在却是反过来,还要他来提醒朱允熥,这多少让朱元璋感觉有些无奈。
他这个大孙子,手段、能力都还算不错,但或许也是因为武力太强的缘故,有时候就是感觉心太大了。
“无妨!”
朱允熥闻言却是大手一挥:“这不还有爷爷你的嘛,给我四叔十个胆子,他还敢造您的反不成。”
“大孙,爷爷总有一天会老的啊!”朱元璋无奈道。
“哎呦,我的亲爷爷啊!”
“我和你说过无数遍了,你把心放在肚子里,有我在,总有法子让你继续延寿下去的!”
“所以你真别总想着自己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我,我觉得我成仙之前,你应该都会是大明的皇帝。”
“而我……,愿意做一百年的皇太孙。”
朱允熥发出豪言。
毕竟皇帝这玩意,整天干活、勾心斗角的,是真的太累了。
相比较起来,他还是觉得现在更舒服一些。
“看看,都看看,咱大孙这一仗打的漂亮不漂亮。”
“三万打二十万,啧啧,即便是当年的中山王徐达,都没有打出这样的战绩吧?”
“啊?”
“诸位,都说说,咱这大孙子,咱选定的未来大明储君优秀不优秀吧!”
五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朱元璋意气风发的上朝,第一件事就是把从云南过来的军情抄录了几十份,让黄景给手下所有的官员都抄送了一份。
看到详细的情报,下首武将中站在首位的蓝玉顿时瞪大了眼睛。
“乖乖,太孙殿下这也太神勇了吧!”
“陛下,这就算是我姐夫开平王复生也绝对做不到啊!”
“你看看,老傅这家伙追在后面吃了一**灰,到现在竟然连太孙殿下的尾巴都没摸到,哈哈,这老傅这次可是够丢脸的。”
朱元璋赞许的看了一眼蓝玉。
心道这家伙今天总算是做了一件让他舒心的事情了。
还别说,自从他宝贝孙子成了皇太孙之后,再看蓝玉还真就顺眼了不少,没有之前感觉那么刺眼,每次一看到这家伙就总想要把这家伙弄死的感觉了。
“殿下神威盖世,我等恭贺陛下,恭贺大明。”冯胜看到朱元璋一脸乐呵呵的表情,立马心领神会,知道他们这位上位要的是什么,也跟上开始道贺。
而有了两位国公带头,两人下首那些武勋们哪还看不出来这是拍马屁的好时候,立马一个二个接连开始恭贺、道喜。
另外一列的一些文官很快也跟上,一时间整个大朝会中无论文武都在赞扬朱允熥。
朱元璋满意的看着这一幕。
听着这些家伙赞颂他大孙,他就是感觉心情舒畅。
还有一点,他这也是为了营造朱允熥好圣孙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越是深入人心,那对朱允熥来说,未来继承皇帝位之时就越平稳。
“陛下,殿下固然神勇,但却是国本所在,已经在外征战三个月了,既然如今安南都城已经攻破,老臣以为还是不宜过久滞留,尽快率领大军返回为好。”
在这一众和谐的道贺声音之中,却是有这么一道不算太过和谐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眉头不由一皱。
心道又是这个刘三吾。
之前刘三吾主持的这一届科举会试结果其实就让他有些不太满意。
因为这一次录取的二百多名举子中只有六个北方人,剩下的全是南方人。
他和这老学究提这件事,老家伙却和他引经据典,还说自己阅卷都是公平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人
这搞的朱元璋很不高兴。
他和刘三吾谈论的根本就不是公平问题,而是平衡南北的问题。
可惜却犹如对牛弹琴。
不过科举他是全程监督的,的确也没有舞弊的情况,刘三吾这老头虽然固执,但初心也算是好的,所以朱元璋就把这件事忍了下来。
没想到这老家伙现在又跳了出来。
他这话朱元璋怎么可能听不出来,这是隐隐指责太孙喜好兵事呢!
“哼!”
朱元璋脸上表情略微有些不乐意。
作为一个炫孙狂魔,看到他对太孙不满意,朱元璋越发觉得刘三吾这老家伙跟不上他的步调,在朝堂上的作用弊大于利了。
“陛下,我看殿下的奏报上说,准备在安南设立交趾都司,分设三司,这是不是需要我们这边派遣三司官员过去啊?”
看朝堂上局面有些僵,吏部尚书詹徽赶忙出列奏道。
“此事……!”
“再议吧,先不着急。”
朱元璋稍一犹豫,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对于这件事他其实刚开始也觉得很有必要,但朱允熥却并不想派遣儒家的这些官员过去。
这小子想要把安南当做试验场,实验他所谓的建立气运神朝的一些执政新方案。
用他的话说,安南毕竟地方小,而且和大明很像,可以实验一些新东西,到时候即便玩崩了,也影响不到大明,正好合适。
对于这些想法,朱允熥已经和朱元璋透过底了。
所以老朱想了想,最终还是拒绝了詹徽的提议。
毕竟那些文官们都很固执,若是让他们去了安南,估计不但无法给朱允熥实行的新政提供帮助,说不定还会帮倒忙。
而且他还有另外一道顾虑,朱允熥在安南的杀戮实在太盛了,那可是把安南整个地主阶层全部连根拔起了啊!
而如今大明朝的官员大多数可都是地主阶级。
他担心此事若是被朝堂上这些官员知道了,会对朱允熥产生不好的影响。
“大孙这性格,可是太不像标儿了。”
“这杀起人来,真是眼都不眨一下。”
“唉,也不知道对大明来说这是福是祸。”
等大朝会结束,老朱背着手一边往奉天殿暖阁走,一边略显担心的道。
“陛下,老奴倒是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
“都说孙子像爷爷,我看说的一点没错,太孙殿下这性格可不就和陛下一个样子嘛,都是杀伐果断。”
“咱大明啊,外面小人太多,需要这样一个储君呢!”黄景笑着奉承道。
他可是太知道朱元璋喜欢听什么话了。
听到黄景说朱允熥像自己,老朱果然眉开眼笑。
说实话,他心里其实也是这么觉得的。
这小子,简直和自己年轻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也不能太放纵了,以后的大明朝还是需要一个文皇帝的。”
“最起码言行举止要像是一个文皇帝,这样才能被文官们拥戴。”朱元璋道。
虽然朱允熥已经和他说了很多文臣当国的坏处,老朱的想法也有了一些改变,但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过来的。
就比如二代皇帝,最好是文皇帝这样的执念。
老朱偶尔还是会冒出来。
两人一路走,速度都很快。
甚至身后的一群小太监都追的气喘吁吁的。
其实这是因为两人都吃过血气丹的缘故。
气血丹这东西虽不能提升武力,却能恢复身体基能。
此刻两人的身体机能差不多都恢复到了四五十岁时期,自然走的极快。
很快朱元璋就赶回了奉天殿暖阁。
然后他就听到了里面极其熟悉的声音。
“高炽啊,你今年也十六了,该为咱们大明做一些事情了,你说是不是?”
“堂兄说的是,不过堂兄,这暖阁是爷爷办公的场所,没有准许是不让任何人进来的,您这私自带着我进来,是不是不太好?”朱高炽略显忐忑的道。
“怕啥!”
“爷爷准许过的。”
“咱还是说正事!”
“现在堂兄遇到一些难事,需要你帮忙,你帮不帮?”
刚刚利用先天灵根叶片跑回大明的朱允熥一脸认真的看着朱高炽道。
“这……,不知道是何事?”朱高炽忐忑道。
“安南你知道吧!”
“打下来了,但治理是个大问题,许多事情千头万绪需要去做,你也知道你堂兄我不太喜欢处理那些琐事,这不就想到了高炽你嘛!”
“正好,之前我的一些想法,想要在安南推行,你我都是年轻人,而且理念还颇为相合,所以我就想要让你去那里做个交趾总督,总管那里的琐事,如何?”
朱允熥笑眯眯的道。
自从两个多月前,他抓住了黎平。
安南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后面虽然安南那些地主阶级的反抗一直很激烈,但一直都是各自为战,对朱允熥来说依然是简单模式。
他一路稳扎稳打,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整个安南境内大大小小的土司、地主全部犁庭扫穴的横扫了一遍。
如今算是刚刚结束,但随即各种事情又冒出来了。
比如耕种、收税的问题,那些之前最开始分田的农奴第一季粮食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要成熟了,需要尽快召集人手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土地纠纷,同化教育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多的数都数不清。
朱允熥处理了两天,感觉脑袋都大了,这才跑回来准备搬救兵。
没想到刚回来,就在路上碰到了朱高炽。
他心里顿时一动,心说这小子可是原本历史上的明仁宗,历史上公认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
甚至可以说永乐朝这位就已经是真正的常务副皇帝了。
朱允熥看到他自然就起了把他拉过去当工具人的想法。
“这……!”
朱高炽闻言却是被吓了一跳。
他才十六岁,一直都在大学堂读书,这直接就让自己去管理之前的一个国家,这也太吓人了。
“高炽,你先回去。”
朱元璋没等朱高炽回答,便直接推门走了进来,他先挥手让朱高炽回去,这才看向朱允熥。
他对于这小子整天神出鬼没,一眨眼从安南跑回来的能力已经见怪不怪了。
等朱高炽离开,朱元璋这才皱眉道:“高炽才十六岁,能当好什么交趾总督啊!”
“而且安南太大,距离中央太远,派遣承宣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让三司分管已经是极限了,若是再搞什么交趾总督,那和安南王有什么区别?”
“大孙,这些事情可是非常紧要的,不能偷懒。”朱元璋语重心长道。
“特事特办嘛!”
“三司分权,的确会减少底下造反的问题,但互相掣肘的问题也很明显,我倒是觉得治理地方,还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一把手的。”
“大不了等事情全部稳定之后,再把安南这地方分割成两个行省,然后总督还是用流官制,隔四五年换一次不就行了嘛!”朱允熥无所谓的的道。
说实话,以他现在的武力,最不怕的就是地方上有人造反。
所以自然就想要多放一些权给地方大员,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治理地方。
但浸**了几十年权术的老朱显然考虑的要更多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你之前说安南那地方是鱼米之乡,几乎是另外一个江苏,你想过没有,如今你四叔在北方手握重兵,若是再让高炽掌握住安南这么一个大粮仓,会是什么后果?”朱元璋又沉声问道。
说实话,这些话本来应该是朱允熥这个储君提醒他的。
但现在却是反过来,还要他来提醒朱允熥,这多少让朱元璋感觉有些无奈。
他这个大孙子,手段、能力都还算不错,但或许也是因为武力太强的缘故,有时候就是感觉心太大了。
“无妨!”
朱允熥闻言却是大手一挥:“这不还有爷爷你的嘛,给我四叔十个胆子,他还敢造您的反不成。”
“大孙,爷爷总有一天会老的啊!”朱元璋无奈道。
“哎呦,我的亲爷爷啊!”
“我和你说过无数遍了,你把心放在肚子里,有我在,总有法子让你继续延寿下去的!”
“所以你真别总想着自己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我,我觉得我成仙之前,你应该都会是大明的皇帝。”
“而我……,愿意做一百年的皇太孙。”
朱允熥发出豪言。
毕竟皇帝这玩意,整天干活、勾心斗角的,是真的太累了。
相比较起来,他还是觉得现在更舒服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