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二。

  明心殿。

  【恭喜圣子殿下修为再进一阶,达到练气五层。】

  随着系统那元气满满的少女音响起,朱允熥缓缓睁开眼睛。

  他张开手,一缕法力在他掌心凝聚,先是转化为一缕火焰,然后又从火焰转化为一缕轻风,最后又从一缕风转化为一团水流。

  “不错!”

  “对于法力的控制和转化又得心应手了一点。”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如今修炼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于每天必须要完成的日常任务一般,每天两到三个小时,大概两个月左右,修为就能进阶一层。

  没有所谓的瓶颈,更没有什么波澜。

  “唉……总感觉我这修仙修了个寂寞。”朱允熥咧嘴笑着站起身,稍微活动着身子道。

  “该去看看爷爷在聚云庄干的怎么样了!”

  朱允熥心念一动,直接一步迈入虚空之中,等他再出现时已经到了南京城外,一片沃野之中。

  老农打扮的朱元璋,此刻正带着一群皇子皇孙在田里干活。

  “爷爷,怎么样,这一亩地收完了吗?”朱允熥笑呵呵的问道。

  “马上就完工了!”

  朱元璋抬起头,看了一眼朱允熥,也没功夫理会这小子又偷懒不来干活。

  他一双眼睛此刻显得极其明亮,看向远处几个正在忙碌的皇孙,满是期待的问道:“称出来了吗?这一亩地一共有多少斤?”

  “禀报皇爷爷,最后一袋也称了,加起来一共六千六百斤。”在一群皇孙之中,朱高煦的声音显得最大。

  “多少?”

  朱元璋猛地瞪大了眼睛。

  其实这一亩地是他带着一群儿孙收的,他内心大致预估了亩产,他觉得应该会有个三千斤左右,毕竟寻常稻谷、小麦,如今的亩产也才四五百斤而已,他没太敢往高里估。

  但现在,真正的亩产出来,依然让他深深的震撼了一把!

  “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这若是当年咱能有这个红薯,随便种下一点,也不至于父母,哥哥全部都被饿死啊!”

  朱元璋面色恍惚的一**坐在田埂上,看着这一亩红薯田,眼睛却是越发明亮起来。

  他明白,大明……会因为红薯,彻底发生改变。

  以后的大明真的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饿死了。

  “大孙,你给咱拿一个红薯过来。”

  朱元璋朝着朱允熥招了招手,吩咐道。

  朱允熥去那大堆的红薯堆上,挑了一个又大又红,足有两三斤的大红薯拿过来,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小心的擦干净其上的泥土,也不嫌其上的土腥味,直接就咬了一口。

  “咔嚓!”

  “咔嚓!”

  微微带着点甜的味道,让朱元璋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咧嘴笑着,一口一口的把这颗红薯吃完,这才忍不住感慨道:“这东西真是好东西啊!”

  “大孙,你可是干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朱元璋拍了拍自己身边,示意朱允熥在他身边坐下。

  “爷爷,别的作物呢?”

  “亩产都出来了吗?”朱允熥挨着朱元璋坐下,问道。

  “基本都出来了。”

  “玉米有一千三百斤,水稻有一千二百斤,小麦一千一百斤。”

  “都是好东西啊!”朱元璋感慨。

  这些良种都是朱允熥在南征安南之前就留在聚云庄的,全部都由张三丰负责管理,耕种。

  现在看来,老张不但修道厉害,这种地的确也是一把好手,无论是红薯、玉米、水稻、小麦都种的很不错。

  “大孙,咱其实一直在想一件事情。”

  “你说,如果这些高产的粮食,全部推广到大明全境,百姓真正解决了吃饭的后顾之忧之后,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老朱看着朱允熥一脸认真的问道。

  “那还用问?”

  “解决了物质需求,那肯定就是要追求精神需求了啊!”

  “这不就是我和爷爷你说的建立气运皇朝的基础吗?”

  “咱们先用这些粮食让百姓吃饱,然后建立制衣作坊,让百姓穿暖。”

  “如此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以普及教育,教会他们礼义廉耻,引导他们学习国家主义教育,大明便有了转化为气运神朝的根基了啊。”

  “那朝堂呢?”

  “朝堂上又该如何转变,以适应底层发生了巨变的大明。”

  “如今这些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官员,能理解的了那个时候的大明吗?”朱元璋又问道。

  “所以我建立了仙学院啊,仙学院不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吗?”朱允熥也认真了起来。

  他有一种直觉,这是老朱在和他讨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乎未来大明发展的重大问题。

  “大孙,还不够啊!”

  “你可别忘了,解缙之前一辈子学的都是儒学,那些被咱送入仙学院的人之前学的同样也是儒学,他们的思想是被儒家思想限制的,想要单单依靠他们管理未来你畅想的那个气运神朝,咱总觉得容易走偏,有些不太稳当。”

  “那爷爷你的意思是?”朱允熥略显不解的问道。

  “大孙,之前都是你给咱上课,今天咱也来给你上一课!”

  朱元璋笑着道:“大孙,你可知道战国时期曾经辉煌一时的诸子百家,如今都在何处吗?”

  “这……,消亡了呗!”朱允熥道。

  “呵呵,那你说说看,他们为何会消亡?”朱元璋又问道。

  “因为……没用了呗!”朱允熥眼珠一转,咧嘴笑道。

  “的确是没用了。”

  朱元璋笑道:“但你可知那些学说为何没用了?”

  “这我还能不懂!”

  朱允熥心说这可是我在网上整天和人抬杠的内容啊!

  他不由咧嘴笑道:“因为秦、汉大一统了呗,那些学说是为了诸侯争霸准备的,在大一统王朝自然就消亡了。”

  “大孙,你说的的确没错!”

  “咱要和你讲的正是诸子百家在秦和汉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

  朱元璋神色郑重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咱看春秋、战国的历史,看到的是在当时社会发生剧烈改变,大动荡之际,一个个的有识之士,拿着自己毕生所学整理出来的学说游说当时的君王,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而那些春秋的霸主,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先君,就是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君主,他们接受了那些有识之士的学说,改造了自己的国家,最终使得国家富强,消灭了那些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接受这些有识之士的国家。”

  “最终秦国改变的最彻底,它以法家为根基,完成了一统。”

  “但法家却太过冷酷,虽能打天下,却治不了天下,最终到了汉朝时,皇权最先选择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然后在汉武帝时最终选择了儒家。”

  “之后,咱们华夏虽然分分合合,但内核却从来没有变过,打天下时学秦的秦法,治理天下时候却转而选择汉的汉儒。”

  “即便是爷爷我也是一样。”

  “当年军屯,军功授爵,分田,严刑峻法,这就是秦法,如今治理天下用四书五经、礼教,仁义礼智信,用的就是汉儒。”

  “这是一套历朝历代都在沿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治国之法。”

  “这一套东西,正是由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无数先贤思想碰撞,各种学说在诸多国家中实践得到的。”

  “而这半年来,大孙你带来的属于仙界的新事物实在太多了,多到让咱都有些目不暇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就比如这红薯、玉米、高产的小麦和水稻,还有正在建造的要出海寻找鸟粪岛的大船,还有仙学院中那些不断在研发出来的各种仙界之物。”

  “这些东西,无论哪一样,只需要一种都能让大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大孙,咱是真的不知道未来的大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但依照咱以往的经验来看,你想要单单依靠一个仙学院,一群之前的儒生来改变大明,有些不太现实。”

  “因为如今的大明,其实就像是春秋战国时一般,整个社会在你这些新奇事物的冲击下,即将发生剧烈改变。”

  “咱觉得,大明需要再来一场可控的,新一轮的百家争鸣,来形成一套新的治理国家的新法。”

  “大孙,你明白咱说的是什么意思吗?”朱元璋转过头,认真问道。

  “好像明白了一点!”

  朱允熥摸了摸头,不由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关于大明未来到底要如何治理的问题,他其实也想过,甚至想过把他前世的国家制度照搬过来,或者学习圣珠中那个联合**的**制度。

  但那些制度所管理的国家,虽然是现代化国家,但却都是没有超凡力量介入的现代化国家。

  但大明的未来却不是简单的现代化国家,它是一个气运皇朝。

  肯定是不可能用那些制度的。

  他本来也是没什么具体可行之策,只想着慢慢来就是,但现在老朱却是给了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那就是让大明所有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商讨、争论出一套未来大明可以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再来一次大明版本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想到这里,朱允熥不由眼睛一亮道:“爷爷,你操持的这一次道门和佛门参加的安天大会,是不是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的?”

  “呵呵,大孙果然聪明!”

  朱元璋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如今的大明,真正有影响力的其实就只有儒释道三家了。”

  “甚至就连道门和佛门也已经被彻底排挤出了国家管理核心,儒家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所以咱就想再把道门和佛门一些有见识的家伙再请过来,让他们和儒道同时学习大孙所说的仙学,然后和儒道争一争。”

  “可那些人真的愿意下场,和实力庞大的儒家竞争吗?”朱允熥问道。

  “由不得他们!”

  朱元璋闻言目光微冷道:“之前道门和佛门咱不动他们,乃是因为咱需要他们给天子提供法理上的依据,要依靠他们来让百姓相信,大明的国君真的乃是上天之子。”

  “但如今正如大孙你所说,你乃是天授之人,而且修习了仙法,那咱们还需要他们吗?”

  “既然不需要了,那大明国内如此多不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为何还能拥有那么多的土地?”

  “为何还能堂而皇之的被百姓供奉,获得大量的银钱?”

  “他们若是不愿意,就别怪咱举起屠刀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不由一笑:“当然这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能不用还是不用,正所谓威逼利诱,咱负责威逼,大孙你呢,负责利诱。”

  “你可是真的修习了仙法的,那些和尚道士,一群追求长寿的家伙,会不在意吗?”

  “高,实在是高啊!”

  朱允熥朝着朱元璋竖了竖大拇指。

  他心说人家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是自发的,怎么到了大明,到了老朱手里,就变成了威逼利诱着别人进行争鸣了呢!

  “但这好像还真没什么毛病?”

  “不过,爷爷,你若是把那些和尚召集过来学习仙法,把他们安排在哪里呢?”朱允熥问道。

  “这件事正是咱想要和你说的。”

  “刘三吾已经被咱撤下来了,以后让解缙入职翰林院做翰林学士,还是让他带着他的人,弄他那一套。”

  “而仙学院这边,咱想让张三丰做院首,以他的声望,肯定是能召集来一大批真正有学识的一些和尚道士的,就像是那个姚广孝不就是其中之一吗?”

  “到时候看他们两方谁对于仙法研究的透彻,咱们自然就可以用谁,大孙你觉得如何?”

  朱允熥越听眼睛就越亮,老朱这个想法貌似还真行。

  毕竟未来的大明可是气运皇朝,管理之人即便是和尚道士,貌似画风也不至于太过奇怪。

  而且如今的大明朝,能够和儒家进行竞争的,貌似还真就只有佛门和道门了,那些牛鼻子和秃驴虽然一个个道貌岸然的,但现在除了儒生,貌似还就只有和尚和道士才有一些学问。

  至于佛门和道门弟子如今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在朱允熥看来,还真不是问题,毕竟儒家弟子身上的问题,可同样不小。

  有问题不可怕,自己慢慢改造不就是了。

  反正有自己和老朱在,有逐渐转化的玄甲兵在,无论是儒家还是僧道,都是翻不了天的。

  而且,他还有对于仙法的最终解释权。

  有刀把子和最高解释权,那些人全部都只能乖乖的接受他和老朱的新思想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