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封义如今在汉东省作协可是说一不二。

  他最开始到省作协的时候,没几个人待见。

  毕竟他也算是被发配过来的,从一个市长块块上实权领导调到了省作协这种清水衙门。

  级别虽然相同,但是含权量大打折扣。

  一个被大领导嫌弃、厌恶的人,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多接触。

  但是自从田封义到省作协之后,开始大展拳脚,增设了不少处级岗位,又到处拉企业捐款,给下面的人谋福利。

  就连省作协的高会长,一个尤为清高的人。

  田封义都拉拢了过来。

  现在的省作协,田封义一个人说了算。

  文联虽然是省作协的上级,但和省作协平级,再加上田封义还是有些能耐的,也有一些人脉和资源。

  所以这事儿田封义自己就能做主。

  “田书记说了,只要你能来《钟山》杂志上发表连载小说,他能给你的待遇绝对是最好的!”

  “不仅如此,新书出版也可以帮你洽谈,绝对能帮你争取到最优惠的条件。”

  王洪再次开口。

  说真的,陈述有些心动了。

  汉东省作协这边给的条件确实好。

  “陈述,别急,我一会儿给新总编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后再决定。”

  刘良急了。

  他们杂志社和王洪给出的条件,根本没有可比性。

  虽然陈述第一本小说是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他们给了陈述不少助力。

  但是《收获》杂志也从陈述这里赚的盆满钵满。

  若是仅以销量计算的话,现在的《收获》杂志半月刊已经成为了国内销量最高的杂志了。

  “我这本书刚写完,还打算休息两个月呢。”

  陈述笑道,“暂时不考虑发表新作!”

  闻言,刘良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陈述还没答应王洪,那么一切就都有的谈了。

  “没事儿,只要你打算开新书了,第一个选咱们《钟山》杂志就行。”王洪笑道,“到时候可以再详聊!”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之前的陈述没什么名气,投稿难度很大,也给不了太高的价格。

  现在一炮而红后,出版社和杂志社就都找上门了。

  能给出各种优渥的条件。

  一切凭实力说话!

  ……

  当天,陈述留刘良和王洪一起吃了顿饭。

  本打算让刘良在京州市多玩两天,然后再回去的,但是刘良心里急迫,匆匆的回到了沪市。

  第二天,一大早。

  《收获》杂志召开例会,一众高层领导和中层领导都来了。

  看着新总编在上面长篇大论,刘良听的心急。

  好不容易等新总编讲完了,刘良立即起身开口,“白总编,事情是这样的,我昨天……”

  “一个一个来嘛,刘主编,现在还没轮到你发言呢!”

  新来的白总编压了压手掌,示意刘良先坐下。

  而后,便是其他高层发言。

  一晃眼都快到上午十点,例会快结束的时候,白总编才开口,“小刘啊,我让你接洽平川先生,接洽的怎么样了?”

  “新书打算在咱们《收获》杂志上发表吗?”

  终于轮到他了,刘良急忙再次起身,“白总编,事情有些麻烦,汉东省作协那边也在接洽平川,他们给出的条件太好了。”

  “所以我寻思,能不能咱们《收获》杂志也提高一点条件?”

  “毕竟您也知道,平川先生对于咱们杂志社太重要了!”

  “我今早来的时候,还去特意问了一下,自从《明朝的那些事儿》完结之后,新的半月刊销量只有110万册了。”

  “要是再这样下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降到一百万册以下。”

  好不容易弄成大好局面,不能就这样垮了。

  “汉东省作协那边给的什么条件啊?”白总编问道。

  “千字200的基础上,杂志的销量每增加5万册,涨价千字50!”刘良回答道,“我算过了,要是按照咱们半月刊150万册的销量,应该给他千字1650块。”

  刘良的话音刚落下,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开什么玩笑?千字1600多块,他上本小说连载了140多万字,岂不是要给他两百多万?”

  “就连许多国内有名的大师在咱们杂志社发表文章,也没这么高的价格吧?”

  “汉东省作协真敢开价,我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那个平川就是汉东省作协的,有没有可能是他和作协商量了一下,故意抬价!想让咱们多掏一些钱?”

  “我也觉得是故意抬价,要不然怎么可能给这么高?”

  “就是,给他一套房子让他住已经不错了,还让他成为咱们沪市作协的一员,这么优渥的条件,我当年进咱们省作协都没享受得到。”

  “……”

  一众人议论纷纷,基本上持不支持的态度。

  “不是这样算的,平川先生的那本小说太热销了,给咱们杂志社带来了那么多的收入,我觉得这个价格是很正常的。”刘良说道,“且不论他的新书,光看他上本书赚的钱,我就觉得物有所值!”

  刘良还想再争辩两句,岂料被白总编打断了,“这事儿不是你说值就值的,得大家一起讨论。”

  这句话明显有些批评刘良的意思。

  而后白总编继续说道,“国内那么多作家,我不信咱们杂志社离开了平川就不活了!”

  “这样下去,到底咱们杂志社是沪市作协的?还是他平川的?”

  “就这条件,没有可商量的余地!”

  “他汉东省作协想要就让他们签去,说句难听话,也就咱们《收获》杂志有这么大的体量,能将他的作品运作起来。”

  “汉东省作协还没这个本事!”

  “我听你们说,平川就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学生,年纪轻轻不懂社会复杂。”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作家了,一本书一炮而红之后就开始沉寂,他还是太年轻!”

  “到时候新书不温不火,汉东省作协也就不需要他了。”

  “到时候还得找咱们《收获》杂志,不过那个时候就不可能给他这么好的条件了,千字150块最少要砍掉三分之二!”

  白总编还不信了,一个小年轻还能反了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