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想法,分部拍摄。”陈述说道,“先拍摄第一部,打造精品。”

  “如果第一部挣到钱了,再开始启动第二部、第三部。”

  “一方面,第一部若是成功了,就会有许多忠实的观众。”

  “这样第二部播放的时候,流量就能好不少。”

  “另一方面,只拍摄第一部的话,资金量需求并不大,若是第一部的收视率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不会损失太多钱。”

  “这方面,美丽国就有先例,拍摄的剧集分为很多季。港岛那边也同样如此,一部电影火了,立马拍摄续集。”

  陈述说道。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可以着手实施。第一部的话,你大概多久能写完?”虞部长问道。

  “快了,再有七八万字就能写完。”陈述说道,“最多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然后就可以与导演详谈,进行剧本化。”

  这部《激荡十五年》最前面的部分,是身处农村的主角,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化工厂。

  主要描写的是主角在化工厂的奋斗,以及牵扯了一些爱情与人生真理的探讨。

  “速度挺快的,那就按你说的来吧。”

  虞部长点了点头。

  他已经把这件事儿当成宣传部目前的头等大事儿对待了。

  真要是拍出来,一定能展现汉东省的开放风貌。

  ……

  沪市,《收获》杂志编辑部。

  新任的总编将杂志社的一众中层、高层领导汇集在了一起,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我接手《收获》杂志的时候,正处于辉煌期,每期的杂志销量达到了150万册。”

  “这次过了多久?杂志的销量就降到了不足50万册,最多俩月就会降到30万册以下!什么时候才能不继续往下掉了?”

  “还有,你们谁来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

  总编目视着下方的副总编以及主编,厉声询问道。

  “好,没人说是吧?”总编起身,在会议室里踱步了起来,“你们无非是想说,是我决策失误,没有签下来平川的新小说嘛。”

  “可那个平川最新写的小说不是在《钟山》杂志上发表了嘛?我看也米那么高的销量嘛,目前连10万册都没有突破!”

  “事实证明,我当初做的决策是没错的!”

  “所以今天开这个会的目的,就是讨论讨论,该怎么把杂志的销量扭转回来。”

  “刘良,你是长篇小说的主编,你来聊聊!”

  见座位上的众人没有开口,总编将目光放在了刘良的身上。

  他知道,刘良是上一任总编提拔起来的。

  可是那位总编现如今都不在《收获》杂志了,又能如何?

  再者,刘良又不是她的心腹,否则她走了也会把刘良带走的。

  如今,正是拿刘良开刀的好时机。

  “我……我……”

  刘良低下了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

  《收获》杂志当初能那么热销,60%的功劳在《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小说的功劳上。

  另外40%的功劳,在于《收获》杂志社强大的运营能力。

  当时也算是副总编张佳慧拍板,动用了许多资源来推这本杂志。

  现在呢,张佳慧不在了。

  《收获》杂志也没那么大的资源了。

  运营能力弱了不少。

  而且目前最主要的是《收获》杂志没了扛鼎作品。

  其他的小说质量参差不齐,还充斥着一些人情作品。

  譬如,某些编辑自己写的中、短篇小说,不好意思发表在自家的杂志上,也担心发表后拿了稿费,被别人抨击。

  认为这些编辑不干实事。

  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和其他杂志社合作。

  自己写的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发在熟悉编辑负责的杂志上,赚取他们杂志社的稿费。

  然后对方杂志社的编辑将作品发过来,这本呢又想办法帮他发表,帮人家赚稿费。

  这已经不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这些编辑写出来的东西,不排除有优秀作品,但是很少。

  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文学性的文章。

  只是为了赚钱罢了。

  “行了行了,让你当主编,看来你也当不出什么花样来,更没什么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

  总编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这举动无异于当众侮辱。

  刘良不乐意了,真要说起来,《收获》杂志能达到那么高的高度,他的功劳也不小。

  可以这么说,他就是伯乐,发掘了陈述这匹千里马。

  真要论他对《收获》杂志的贡献,这个总编就是拍马也赶不上。

  “作为?你让我怎么有作为?”

  刘良不服气了,“《收获》杂志完全是《明朝的那些事儿》带火的,要是没有平川先生,能有这么高的销量嘛?”

  “我去签平川先生新书的时候,你是百般阻挠,死活不肯开价。”

  “还说什么没了平川,也有其他作家能顶上来,我问你,现在顶上来了吗?”

  “你还说一个不够,那就找十个,找一百个顶上来,我问你,那一百个作家呢?”

  “还瞧不起平川小说的新作,还觉得《钟山》杂志的销量没超过10万册,你也不看看当初《钟山》杂志的销量,只有区区两三万册!”

  “现在已经翻了三倍了,下一期百分百突破10万册销量。”

  “你找的那些作家,靠他们自己写的那些破烂玩意儿,能扛得起10万册的销量嘛?”

  “说句难听话,现在之所以还有几十万册的销量,不过是仰仗《明朝的那些事儿》余辉罢了,再过几个月你再看看,到时候销量还不如人家《钟山》杂志呢!”

  刘良气冲冲的回怼了起来。

  “你……你……”总编被气的说不出话来了,“刘良,你还想不想干了?”

  “你管我干不干?有本事你开除我的公职!”

  刘良推开门,直接走了出去,也懒得再开破会了。

  他有编制在身,总编就算再厉害,也不能随随便便把他开除了。

  撑死是调岗,让他去别的岗位嘛。

  去就去,要不然整天待在这儿,刘良也心烦。

  跟一个不懂文学,总是自以为良好的混账总编在一起,还不如去当保卫科的科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