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这边,主要的事儿已经弄完了。

  本来刘良还安排了一些工作,想让陈述登电视上的一个论坛,还想让陈述参加几个采风活动。

  但都被陈述拒绝了。

  没那个必要。

  这种活动没什么意思。

  而且钟小艾也要回京市了。

  已经放假好几天了,沪市这边能玩的地方不多。

  一大清早,刘良驱车,带着陈述送钟小艾去了机场。

  约定好春节前回京州市见陈述一面后,钟小艾便依依不舍的离去了。

  而后,陈述乘车返回。

  刘良将陈述送到了火车站。

  “时光匆匆啊,还想让你在沪市再留几天的。”

  刘良有些感慨。

  “再留下去,出版社那边的稿子就交不上了。”

  陈述笑了笑。

  火车站,人潮嚷嚷。

  即将到年关,火车站的人多了起来。

  一位回家的旅客从椅子上起身,他将随手看的报纸放在了座位上。

  那张报纸便是沪市内销量最大的沪市日报。

  陈述上前拿起报纸看了一眼,在报纸的右面刊登了一篇文章——采访文坛新星青年作家平川先生的创作之路。

  这篇文章不长,大概三百字左右。

  只选取了一些精华片段进行刊登。

  记录陈述抨击作协老古董的话在最后面。

  “看来那个老王有的烦了!”

  一旁的刘良笑了起来,“这种老古董啊,年纪大了就应该回家赋闲。”

  “整天依仗着自己年纪大,说三道四的惹人嫌。”

  刘良早就看不惯那些老古董了。

  “确实!”

  陈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右边传来了几个大学生的讨论。

  这几个大学生放假后,应该在沪市逗留了几天,现在才踏上回家的火车。

  他们讨论的话题正和陈述相关。

  “那个**在这儿抨击《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呢?”

  “真特么闲的蛋疼,一帮老古董能管这个管那个,他还能管我们爱看什么?”

  “要我说,这种老古董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尽早入土算了。”

  “……”

  相较于陈述的委婉,这些人骂起来可不讲丝毫情面。

  “我听说,好像抨击作者平川最厉害的,就是沪市作协一个姓王的理事,今年都快七十了。”

  “有什么出名的书吗?”

  “好像没有,不过他对外宣传,都是说自己著作等身。”

  “不要碧莲,这种老家伙居然能当作协的理事?我看沪市作协也没几个好东西。”

  “……”

  几个年轻人抨击了几句之后,便去赶车了。

  “我也要走了。”

  陈述看了一眼时间,大概还有半个小时车就到站了。

  现在要进站检票。

  “只能下次再见了,到时候估计你的书已经成功出版了。”

  刘良挥了挥手。

  “下次见!”

  陈述转身离去。

  ……

  京州市。

  虽然多日不在家,可是陈述的小院还是干干净净的。

  看的出来,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高芳芳经常来这边,费心将小院打扫过了。

  陈述放下自己的包,躺在床上休息了几个小时后,便坐在桌子上奋笔疾书。

  时间很赶啊。

  主要是出版社那边催的急。

  另外再过个八九天,陈述也要回老家了。

  回家之后恐怕没时间写了。

  “吱呀!”

  就在这时,小院的门被推开。

  陈述透过窗户,看到了高芳芳的身影。

  他放下笔,起身朝着门口走去。

  “陈述,你终于回来了!”

  看到陈述的那一刹那,高芳芳立即欣喜若狂,“我以为你还需要几天呢。”

  “沪市那边的事儿忙的差不多了。”

  陈述说道,“再待下去,就快过春节了。”

  陈述笑着从背包里取出了给高芳芳买的礼物。

  一块进口的女士手表,外加一条丝巾以及一双红色的毛绒绒手套。

  “你有时候过来要骑车,大冬天的冻手。”

  陈述将手套戴在了高芳芳的手上,然后又将手表替她戴上。

  “谢谢你,我好喜欢。”

  高芳芳更高兴了,再次扑入了陈述的怀里。

  小别胜新婚。

  两人数日未见,所以愈发的有**了。

  高芳芳直接将陈述扑倒在了床上……

  (此处省略一万字,避免小黑屋)

  ……

  高芳芳待到下午七点钟才走。

  要不然吴老师那边不好交代,不过她临走之前提了一句,过几天高老师可能要回来一趟。

  在家里待几天之后,便把她们接到吕州市那边。

  今年高芳芳过年大概率会在吕州市那边。

  主要是老高晋升为市委常委之后,事情陡然增多。

  尤其是年关期间,事情就更多了。

  要代表市委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慰问一些老同志,养老院、孤儿院……还要去各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协会转悠一圈。

  除此之外,年关人员杂乱,尤其要注意公共安全。

  这是重中之重。

  高芳芳说老高这次回来,还想见他一面,聊聊陈述写的那本小说。

  约定好时间后,高芳芳便离去了。

  接下来的这几天,陈述大部分时间都闷在屋子里闷头写作。

  偶尔高芳芳会过来待几个小时。

  她不敢待的太久,担心吴老师会骂她。

  这几天倒没什么特殊的事儿发生,唯一令人高兴的便是陈述收到了一通电话。

  是沪市作协那边打来的。

  沪市作协的一位干事转达了王老理事的诉求,希望陈述登报澄清一下,说明他没有针对陈述。

  这几天有老古董针对新锐作家陈述的事儿在沪市那边闹得沸沸扬扬。

  王老理事也被揪了出来,挨了不少人的骂。

  一时间,王老理事气愤不已,找到了作协这边。

  他的意思是自己并没有针对陈述,只是根据事实来讲道理。

  可是大部分《明朝的那些事儿》读者不买账,都觉得王老理事尖酸刻薄。

  有天晚上还有人朝他窗户扔了一块砖头。

  这让王老理事气的脸黑了好几天。

  他不好意思朝陈述低头,于是让作协这边的工作人员打过来电话。

  对于沪市作协的那位工作人员,陈述是这样回复的——最近事情多,如果有什么事儿需要办的话,请走流程。

  具体的流程,先通过沪市作协联系到内陆作协,由内陆作协发函到汉东省作协。

  再由汉东省作协发函到陈述这里。

  等到陈述忙完了,再抽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