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丝又经过了几个小时观测,最终给出了具体数据。
这是一颗篮球大小的微型黑洞,直径大概在 40厘米左右,其质量与土星相当。
因为这颗黑洞的存在,整个小行星带都乱成了一锅粥,所有环绕太阳的小行星都受到了引力扰动,甚至连巨大的木星都被其引力影响,出现了轨道偏移。
这颗黑洞目前还环绕着太阳运行,但随着它吞噬的物质越来越多,对太阳的引力扰动也会逐渐增强。
陈昊怕的是这玩意不会这么吃下去,给火星也吃掉吧?
这样的话,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火星之后是木星,木星吃完了,就要轮到土星和蓝星了!
当然,这只是最坏情况。因为蓝星距离小行星带比太阳更远,所以理论上讲,除非这颗黑洞吃的比太阳还大,要不然它是没有这么强大的引力的。
可就算吃到木星级别,它的引力扰动也会将蓝星往外太阳系轨道去拉。
现在蓝星都快零下 100度的极寒了,再往外太阳系拉,气温还会进一步下跌。
一旦气温跌破空气的液化点,外界就彻底成了禁区,出去都要穿航天服才行。
“能不能统计出来,黑洞周边有多少小行星?以 100万公里为界限。”
100万公里是陈昊估算的数值,蓝星与月亮的平均距离是 38万公里,考虑到这颗黑洞的引力要比蓝星强,再加上小行星的轨道比较狂暴,所以 100万公里算是一个安全范围。
莉莉丝搜索片刻,屏幕上显示出密密麻麻的一圈光点:“按照估算, 100万公里直径的球面里有 185颗小行星, 100-120万公里范围还有 26颗。总体来说,越靠近黑洞越密集,越远离黑洞越稀疏。”
“距离黑洞最近的有多远?”
“最近的,只有 16万公里,恐怕再过几天就会跌落了。”
16万公里,和脸贴脸也没啥区别了。
小行星本身的运行速度就快,再加上离黑洞这么近,恐怕用不了几天这颗小行星就会跌入黑洞,给它再次补充“养分”。
不过这颗最近的小行星个头很小,只有 100米直径。
陈昊让莉莉丝加力搜索,找了半天,最终找到了一颗距离黑洞 33万公里的中号小行星。
直径 350米,铁镍材质,正好是太空城修造所需要的那种。
“咱们就推这颗了!”陈昊打算将这颗小行星推走, 1000多颗他搞不定,能推走一颗是一颗。
黑洞本身会不断蒸发,越大的黑洞蒸发越慢。像这种篮球大小的黑洞,过不了几个月它就会蒸发干净。
陈昊现在想的就是给它“断奶”,只要没有新物质补充,熬过这几个月,后面就好办的多了。
要不然一旦被它吃起来,滚雪球越滚越大,到后来才是麻烦!
听到陈昊这么说,旁边的几名工作人员互相看了看,都有些心惊胆战。
一人走上前问道:“陈工,咱们离黑洞那么近,不会有问题吧?”
“只要不是一头扎进去,就不会的。”陈昊对此很笃定,黑洞的强大,主要在于进入他的视界半径。
只要进了这里,就连光都无法逃逸。
但如果处在视界半径之外,黑洞也只是一个逃逸速度很大的天体。
而且这个黑洞只是是个微型黑洞,比银河系中心 400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还只是弟中弟。
那个盘踞在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甚至需要远在猎户座悬臂的人类用 16.8公里每秒的第四宇宙速度才能脱离,由此可见其强悍的实力。
根据莉莉丝的计算,在距离黑洞 33万公里外推动小行星,大概只需要 9公里每秒的速度就能将其推离。
当然,这与原本的计划也有了很大差别。毕竟之前的计划中,小行星本就在太阳系中,不需要太大的加速度就能推动。
好在陈昊和莉莉丝出于谨慎,带了 8台发动机。
到时候 8台发动机同时发力,产生的推力足够将小行星推离黑洞。
莉莉丝还在紧张的计算中,她需要精准的找到黑洞的位置,从而驾驶飞船完成规避动作。
靠近黑洞的小行星运行速度非常快,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紧跟小行星轨道,然后将飞船直接降落在小行星上,派机器人上去安装发动机。
这样一来小行星本身的轨道不会受到太大干扰,能最大可能的保证安全性。
直径 500米的小行星还不能形成完美的球形,在莉莉丝测量出的数据看来,这颗目标小行星呈椭圆形,好像个大号土豆。
飞船绕着黑洞不断变轨,一点点的接近这颗目标小行星。
“咱们暂时就叫它 001号小行星。”陈昊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此时飞船距离 001号小行星还有 2万公里,用肉眼依旧看不到它。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飞船一点点拉近和小行星的距离,终于看到了它的真容。
土豆一样的外观,通体铁镍材质,让这颗小行星看起来乌黑发亮。
在黑洞形成后,本就没什么星际物质的小行星带周围被黑洞强大的引力吸了个干干净净。
太空吸尘器扫过后,再无半点尘埃云存在。
铁镍材质的小行星反射出金属光泽,莉莉丝反复校正轨道,飞船开始朝着小行星降落。
这次降落,是任务中最为凶险的阶段。
小行星速度本就很高,其自身的大小又不足以产生强大的引力“捕获”飞船。
所以目前的飞船相当于在与四股力量抗衡:太阳的引力,黑洞的引力,小行星微弱的拉扯,和远方木星的威压。
“请回到超重座椅上,飞船即将降落。”
莉莉丝发出警告,工程师们纷纷回到座椅上,陈昊则稳稳的站在舷窗前,双手抓住舷窗下的扶手,他要亲眼看着飞船降落!
随着飞船接近小行星,舷窗中的视野逐渐被小行星占满。
当宇宙太空在舷窗中完全消失时,探照灯打出的光斑已经能在小行星上反射出漆黑的光泽。
陈昊只觉得自己先是向上一飘,紧接着重重下落。巨大的冲击力墩的他双腿胯骨生疼。
但巨大的冲击力也只有这么一瞬,飞船的反冲发动机启动,稳稳地停在了小行星表面。
这是一颗篮球大小的微型黑洞,直径大概在 40厘米左右,其质量与土星相当。
因为这颗黑洞的存在,整个小行星带都乱成了一锅粥,所有环绕太阳的小行星都受到了引力扰动,甚至连巨大的木星都被其引力影响,出现了轨道偏移。
这颗黑洞目前还环绕着太阳运行,但随着它吞噬的物质越来越多,对太阳的引力扰动也会逐渐增强。
陈昊怕的是这玩意不会这么吃下去,给火星也吃掉吧?
这样的话,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火星之后是木星,木星吃完了,就要轮到土星和蓝星了!
当然,这只是最坏情况。因为蓝星距离小行星带比太阳更远,所以理论上讲,除非这颗黑洞吃的比太阳还大,要不然它是没有这么强大的引力的。
可就算吃到木星级别,它的引力扰动也会将蓝星往外太阳系轨道去拉。
现在蓝星都快零下 100度的极寒了,再往外太阳系拉,气温还会进一步下跌。
一旦气温跌破空气的液化点,外界就彻底成了禁区,出去都要穿航天服才行。
“能不能统计出来,黑洞周边有多少小行星?以 100万公里为界限。”
100万公里是陈昊估算的数值,蓝星与月亮的平均距离是 38万公里,考虑到这颗黑洞的引力要比蓝星强,再加上小行星的轨道比较狂暴,所以 100万公里算是一个安全范围。
莉莉丝搜索片刻,屏幕上显示出密密麻麻的一圈光点:“按照估算, 100万公里直径的球面里有 185颗小行星, 100-120万公里范围还有 26颗。总体来说,越靠近黑洞越密集,越远离黑洞越稀疏。”
“距离黑洞最近的有多远?”
“最近的,只有 16万公里,恐怕再过几天就会跌落了。”
16万公里,和脸贴脸也没啥区别了。
小行星本身的运行速度就快,再加上离黑洞这么近,恐怕用不了几天这颗小行星就会跌入黑洞,给它再次补充“养分”。
不过这颗最近的小行星个头很小,只有 100米直径。
陈昊让莉莉丝加力搜索,找了半天,最终找到了一颗距离黑洞 33万公里的中号小行星。
直径 350米,铁镍材质,正好是太空城修造所需要的那种。
“咱们就推这颗了!”陈昊打算将这颗小行星推走, 1000多颗他搞不定,能推走一颗是一颗。
黑洞本身会不断蒸发,越大的黑洞蒸发越慢。像这种篮球大小的黑洞,过不了几个月它就会蒸发干净。
陈昊现在想的就是给它“断奶”,只要没有新物质补充,熬过这几个月,后面就好办的多了。
要不然一旦被它吃起来,滚雪球越滚越大,到后来才是麻烦!
听到陈昊这么说,旁边的几名工作人员互相看了看,都有些心惊胆战。
一人走上前问道:“陈工,咱们离黑洞那么近,不会有问题吧?”
“只要不是一头扎进去,就不会的。”陈昊对此很笃定,黑洞的强大,主要在于进入他的视界半径。
只要进了这里,就连光都无法逃逸。
但如果处在视界半径之外,黑洞也只是一个逃逸速度很大的天体。
而且这个黑洞只是是个微型黑洞,比银河系中心 400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还只是弟中弟。
那个盘踞在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甚至需要远在猎户座悬臂的人类用 16.8公里每秒的第四宇宙速度才能脱离,由此可见其强悍的实力。
根据莉莉丝的计算,在距离黑洞 33万公里外推动小行星,大概只需要 9公里每秒的速度就能将其推离。
当然,这与原本的计划也有了很大差别。毕竟之前的计划中,小行星本就在太阳系中,不需要太大的加速度就能推动。
好在陈昊和莉莉丝出于谨慎,带了 8台发动机。
到时候 8台发动机同时发力,产生的推力足够将小行星推离黑洞。
莉莉丝还在紧张的计算中,她需要精准的找到黑洞的位置,从而驾驶飞船完成规避动作。
靠近黑洞的小行星运行速度非常快,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紧跟小行星轨道,然后将飞船直接降落在小行星上,派机器人上去安装发动机。
这样一来小行星本身的轨道不会受到太大干扰,能最大可能的保证安全性。
直径 500米的小行星还不能形成完美的球形,在莉莉丝测量出的数据看来,这颗目标小行星呈椭圆形,好像个大号土豆。
飞船绕着黑洞不断变轨,一点点的接近这颗目标小行星。
“咱们暂时就叫它 001号小行星。”陈昊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此时飞船距离 001号小行星还有 2万公里,用肉眼依旧看不到它。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飞船一点点拉近和小行星的距离,终于看到了它的真容。
土豆一样的外观,通体铁镍材质,让这颗小行星看起来乌黑发亮。
在黑洞形成后,本就没什么星际物质的小行星带周围被黑洞强大的引力吸了个干干净净。
太空吸尘器扫过后,再无半点尘埃云存在。
铁镍材质的小行星反射出金属光泽,莉莉丝反复校正轨道,飞船开始朝着小行星降落。
这次降落,是任务中最为凶险的阶段。
小行星速度本就很高,其自身的大小又不足以产生强大的引力“捕获”飞船。
所以目前的飞船相当于在与四股力量抗衡:太阳的引力,黑洞的引力,小行星微弱的拉扯,和远方木星的威压。
“请回到超重座椅上,飞船即将降落。”
莉莉丝发出警告,工程师们纷纷回到座椅上,陈昊则稳稳的站在舷窗前,双手抓住舷窗下的扶手,他要亲眼看着飞船降落!
随着飞船接近小行星,舷窗中的视野逐渐被小行星占满。
当宇宙太空在舷窗中完全消失时,探照灯打出的光斑已经能在小行星上反射出漆黑的光泽。
陈昊只觉得自己先是向上一飘,紧接着重重下落。巨大的冲击力墩的他双腿胯骨生疼。
但巨大的冲击力也只有这么一瞬,飞船的反冲发动机启动,稳稳地停在了小行星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