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下城,早在黄金年代就有类似的设想。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不断变暖的全球环境,而提出的一种移民方案。
在黄金年代末期,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多发,华国甚至出现过“大寒”节气北方气温在零上的神奇场景。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专家建议修建海底城市,从而躲避不断变化的极端天气,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这种技术也非常成熟,毕竟人类修建的海底隧道都有无数条了,在靠近大陆架的浅海床上修建海底城市,也是非常合理的一种思考。
不过有人类生产就有污染排放,因担心修建海底城市后破坏海洋环境,这种设想遭到了很强烈的反对,最后无疾而终。
可到了末世,这种方案再次被提出,并引起了一大堆人的强力支持。
破坏环境这一说已经不存在了,全球寒冬、阴云导致陆地和海洋动植物大批量死亡。现在海中可能还有一些少量藻类和浮游生物还在存活,剩下的大型生物早就因食物链崩溃死在了海洋之中。
没有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海底地下城的优势就一下显现出来。
水的密度在4度时最大,再加上海底的热泉、火山效应,在厚厚的海冰之下,是相对温暖的海水。
到时候人类完全可以生活在海底城市,通过海水净化和可控核电站提供能量,从而实现永久生存。
这种思路不能说错,但陈昊对此却不置可否。
自从在小行星带发现黑洞后,他就一直在思考黑洞与两颗降临蓝星的陨石的关系。
从天体运行的角度讲,黑洞的存在确实会影响小行星的运行,甚至会给失控的小行星进行引力弹弓加速,让它加速撞上蓝星。
如果用这个理论解释的话,确实能说通为什么蓝星在短短几年内两次遭受小行星袭击。陈昊苦苦思考的小行星迷题,算是有了个不那么完美的答案。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颗黑洞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类从18世纪对小行星带进行观测以来,从未听说过那里有一颗黑洞。
黑洞的形成,是超巨型恒星死亡爆炸后的遗骸。只有远超太阳质量的恒星,才能通过强大的自身引力压缩形成黑洞。
可目前小行星轨道上的微型黑洞只有土星质量,甚至还不如它的邻居木星。
这种行星“坍缩”成黑洞的现象简直闻所未闻,陈昊搜集了无数的理论,甚至还询问了锻炉,都没从理论层面找到依据。
既然自然状态形成不了,那就很有可能是人工制造的。或者说,是某个智慧生命“做”出了这颗黑洞,放置在了小行星带。
想到这里,陈昊手一抖,被烟烧了一下。他丢掉烟头,身上一阵阵发冷。
这还是陈昊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隐约觉得有一张大网笼罩着蓝星与人类,仿佛下一秒就要收网,将蓝星与人类一网打尽。
看来暂时还不能过度反对海底城市的计划,要不然我上哪弄那么多熔炼经验去……
陈昊坐在房间里反复琢磨,直到残阳西照,太阳已经隐没在浓厚的火山云层后面,他才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
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陈昊拿了一个罐头,找了个盆倒了点热水,准备热一热吃。
这罐头是招待所的“配餐”,与之对应的还有两个灰面全麦馒头。陈昊把馒头放在火炉上慢慢烤,等罐头热了,揭开盖子。
一股浓郁的香味传来,但却让陈昊有些不舒服。这个罐头明显是灾变后生产的,铁皮外壳很薄,散发出来的香味有些邪乎,应该是用大量的香精勾兑出来的。
不过现在陈昊心思不在这上面,也就不计较这些了。等馒头烤热,他把最外面一层糊掉的皮揭下来,把里面干硬的芯掰开,泡着罐头一口口吃着。
从配餐能看出来,总部的食物供给虽能勉力维持,但却谈不上多丰盛,至少比太空城和金宁差了不少。
在AI和锻炉的帮助下,陈昊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自己管理的区域打造得欣欣向荣,正式超越了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总部。
因为打定主意不再干涉总部的海底城市修建计划,所以第二天参会时陈昊非常低调,全程坐在王部长身边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听着会议的讨论。
一场会议开了足足6个小时,参会者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支持者之间又分成几派,每一派都想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优先修建海底城市,给陈昊搞的烦不胜烦。
最后经过多方商讨、妥协、平衡,决定先在金宁附近修建第一座海底城市,最大化利用那边的发展优势。
结果出来后,有不少人偷眼看向陈昊。虽然陈昊这次会议中已经尽可能的低调,可还是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他。
见新的海底城市又选在了他的大本营金宁,有不少人心里都带着气。
“陈副署长,恭喜啊!”坐在陈昊对面的一个瘦子率先开炮,这家伙的嘴角有一颗大黑痣,说话时黑痣来回乱动,就好像一只黑色瓢虫。
“没想到陈副署长深谋远虑,又把海底城市的试点放在了金宁,果然是真人不露相啊!”
陈昊心里腻歪的不行,他就是懒得和这帮人扯皮,才选择沉默的,没想到还是有人蹬鼻子上脸,搞人心态。
端起水杯喝了口水,陈昊慢条斯理的道:“海底城市,修在海边是很正常的选择。不修在金宁,难道修在蒙古吗。”
“噗……”会议室里传来起伏的憋笑声。陈昊环视会场,冷冷的道:“刚才会议我可一句话都没说,不管海底城市修在哪,我只负责提供各种设备和一些高强度材料,其他的事情我不感兴趣,也不参与。”
“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安排有问题的话,我退出好了。正好太空城那边的事我都忙不过来,告辞了!”
陈昊说完,站起身推开椅子,大踏步走出了会议室。
在黄金年代末期,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多发,华国甚至出现过“大寒”节气北方气温在零上的神奇场景。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专家建议修建海底城市,从而躲避不断变化的极端天气,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这种技术也非常成熟,毕竟人类修建的海底隧道都有无数条了,在靠近大陆架的浅海床上修建海底城市,也是非常合理的一种思考。
不过有人类生产就有污染排放,因担心修建海底城市后破坏海洋环境,这种设想遭到了很强烈的反对,最后无疾而终。
可到了末世,这种方案再次被提出,并引起了一大堆人的强力支持。
破坏环境这一说已经不存在了,全球寒冬、阴云导致陆地和海洋动植物大批量死亡。现在海中可能还有一些少量藻类和浮游生物还在存活,剩下的大型生物早就因食物链崩溃死在了海洋之中。
没有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海底地下城的优势就一下显现出来。
水的密度在4度时最大,再加上海底的热泉、火山效应,在厚厚的海冰之下,是相对温暖的海水。
到时候人类完全可以生活在海底城市,通过海水净化和可控核电站提供能量,从而实现永久生存。
这种思路不能说错,但陈昊对此却不置可否。
自从在小行星带发现黑洞后,他就一直在思考黑洞与两颗降临蓝星的陨石的关系。
从天体运行的角度讲,黑洞的存在确实会影响小行星的运行,甚至会给失控的小行星进行引力弹弓加速,让它加速撞上蓝星。
如果用这个理论解释的话,确实能说通为什么蓝星在短短几年内两次遭受小行星袭击。陈昊苦苦思考的小行星迷题,算是有了个不那么完美的答案。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颗黑洞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类从18世纪对小行星带进行观测以来,从未听说过那里有一颗黑洞。
黑洞的形成,是超巨型恒星死亡爆炸后的遗骸。只有远超太阳质量的恒星,才能通过强大的自身引力压缩形成黑洞。
可目前小行星轨道上的微型黑洞只有土星质量,甚至还不如它的邻居木星。
这种行星“坍缩”成黑洞的现象简直闻所未闻,陈昊搜集了无数的理论,甚至还询问了锻炉,都没从理论层面找到依据。
既然自然状态形成不了,那就很有可能是人工制造的。或者说,是某个智慧生命“做”出了这颗黑洞,放置在了小行星带。
想到这里,陈昊手一抖,被烟烧了一下。他丢掉烟头,身上一阵阵发冷。
这还是陈昊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隐约觉得有一张大网笼罩着蓝星与人类,仿佛下一秒就要收网,将蓝星与人类一网打尽。
看来暂时还不能过度反对海底城市的计划,要不然我上哪弄那么多熔炼经验去……
陈昊坐在房间里反复琢磨,直到残阳西照,太阳已经隐没在浓厚的火山云层后面,他才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
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陈昊拿了一个罐头,找了个盆倒了点热水,准备热一热吃。
这罐头是招待所的“配餐”,与之对应的还有两个灰面全麦馒头。陈昊把馒头放在火炉上慢慢烤,等罐头热了,揭开盖子。
一股浓郁的香味传来,但却让陈昊有些不舒服。这个罐头明显是灾变后生产的,铁皮外壳很薄,散发出来的香味有些邪乎,应该是用大量的香精勾兑出来的。
不过现在陈昊心思不在这上面,也就不计较这些了。等馒头烤热,他把最外面一层糊掉的皮揭下来,把里面干硬的芯掰开,泡着罐头一口口吃着。
从配餐能看出来,总部的食物供给虽能勉力维持,但却谈不上多丰盛,至少比太空城和金宁差了不少。
在AI和锻炉的帮助下,陈昊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自己管理的区域打造得欣欣向荣,正式超越了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总部。
因为打定主意不再干涉总部的海底城市修建计划,所以第二天参会时陈昊非常低调,全程坐在王部长身边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听着会议的讨论。
一场会议开了足足6个小时,参会者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支持者之间又分成几派,每一派都想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优先修建海底城市,给陈昊搞的烦不胜烦。
最后经过多方商讨、妥协、平衡,决定先在金宁附近修建第一座海底城市,最大化利用那边的发展优势。
结果出来后,有不少人偷眼看向陈昊。虽然陈昊这次会议中已经尽可能的低调,可还是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他。
见新的海底城市又选在了他的大本营金宁,有不少人心里都带着气。
“陈副署长,恭喜啊!”坐在陈昊对面的一个瘦子率先开炮,这家伙的嘴角有一颗大黑痣,说话时黑痣来回乱动,就好像一只黑色瓢虫。
“没想到陈副署长深谋远虑,又把海底城市的试点放在了金宁,果然是真人不露相啊!”
陈昊心里腻歪的不行,他就是懒得和这帮人扯皮,才选择沉默的,没想到还是有人蹬鼻子上脸,搞人心态。
端起水杯喝了口水,陈昊慢条斯理的道:“海底城市,修在海边是很正常的选择。不修在金宁,难道修在蒙古吗。”
“噗……”会议室里传来起伏的憋笑声。陈昊环视会场,冷冷的道:“刚才会议我可一句话都没说,不管海底城市修在哪,我只负责提供各种设备和一些高强度材料,其他的事情我不感兴趣,也不参与。”
“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安排有问题的话,我退出好了。正好太空城那边的事我都忙不过来,告辞了!”
陈昊说完,站起身推开椅子,大踏步走出了会议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