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变:修建最强避难所 第65章 养蛊养出了蛊王?!

小说:全球灾变:修建最强避难所 作者:平菇青菜 更新时间:2025-10-31 15:08:17 源网站:2k小说网
  锻炉提示熔炼失败,说明这一坨水藻里面还有活物,就是不知道是水藻还活着,还是有什么其它的浮游生物或细菌。

  放下托盘仔细想了想,陈昊感觉细菌的可能性不大。

  之前猜想,锻炉的生命体“分辨率”存在一个上限,应该是比较大的真核细胞才能被认定为生命体。

  细菌这种原核生物是无法被判定的,毕竟世界上到处都有细菌,也没出现过熔炼失败的情况。

  至于这一坨水藻中哪里出现了生命体,想找出来也很简单。

  陈昊把托盘上的水藻分成了十份,一份份的分别丢入锻炉熔炼。

  “熔炼成功……”

  “熔炼成功……”

  “熔炼成功……”

  “熔炼失败,检测到完整生命体,权限不足,无法熔炼。”

  在这了!

  陈昊拿起这一小块水藻,从肉眼上看不出什么异常。他又把其他几份熔了,都很顺利。

  看来这一小块水藻里还有活着的啊!

  陈昊这次更加仔细,他拿了一根针,把这一小块水藻再次分成十份,丢入锻炉!

  最终,锻炉帮他筛选出了一块只有指甲尖大小的水藻。

  陈昊小心翼翼的用针尖挑起,轻手轻脚走上2楼,把这一小块水藻单独找了个小水盆放了进去。

  这是基因突变了?突变出了耐寒基因吗?

  这批水藻原种都是从秀水湖中取的。现在外界温度这么低,秀水湖冰层下的水藻根本无法成长,都处在休眠状态。

  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湖水中漂浮着数亿,乃至数十亿的水藻细胞!难免有那么1-2个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活性比较强。

  陈昊把它们取回来后,还特意放在鱼缸里进行养蛊。经过几天的低温养蛊后,生长出的水藻都是耐寒种,在低温下也能缓慢生长。

  可就连陈昊也没想到,他的养蛊居然养出了一个蛊王。

  在外界近零下50度的气温下冻了一个多小时,这一小块水藻还能存活!

  陈昊心中欣喜,他现在培育水藻要给鱼缸加温,每天的电量消耗不是个小数目。

  若是能培养出极度耐寒的水藻,他就不用再消耗电力给鱼缸加热了。

  不用加热,他每天就给水藻补补光就行,直接消耗减半!

  只是不知道这种水藻的产量如何,光耐寒不行,还要在低温下可以快速生长!

  把剩下的水藻全都熔炼了,弄了好几桶生物柴油,却没发现第二块存活的样本。

  陈昊有些失望,现在只能将那一小块水藻培养一下,看看效果了!

  有了生物柴油供应,陈昊的底气一下足了起来。

  他目前生产的生物柴油可以供给柴油发电机每日连续工作12小时,但事实上根本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两种蔬菜每天大约需要照射4-6小时左右,水藻时间长些,8小时也足够了。

  至于木耳和香菇,这两种作物本就喜阴不喜阳,每天用弱光稍稍照射几个小时即可,费不了多少电。

  等生物柴油囤得多了,他就可以把雪地车和挖掘机都制造出来,在外面使用了。

  陈昊把雪地车的图纸重新找出来看了看,发现这款雪地车图纸上面有不少修改之处。

  原本的图纸应该是现代产品,仪表盘上有不少电子设备,发动机上还有ECU控制系统。

  陨石降临后,所有现存的芯片都被EMP冲击波毁掉。现在EMP虽已消失,但华国暂时无法提供建造起可生产芯片的工厂。

  眼前的雪地车图纸经过改动,去掉了所有高级电子元件设备,仅有的一些电控系统都用在了照明上。

  供油系统则采用老式化油器供油,发动机也对应改动了一下,应该是用老式发动机改出来的。

  陈昊拿着图纸估算了一下,如果他习惯了化油器之后,雪地车平均每百公里耗油量在15升左右,拉货拉的多了恐怕要干到20升!

  做得出,养不起啊!

  陈昊叹了口气,他废了这么老大劲忙了10天才搞出100多斤生物柴油,粗略算一算不到150升。

  这150升柴油还要供给避难所的日常消耗,以撑到下一次产出日。估计每个周期,能富余出3-40升柴油已经很极限了。

  “‘还是家里太小,得扩大面积啊!”陈昊现在吃喝是不愁的,但想干大工程就需要大型机械,大型机械又要消耗大量柴油!

  单单柴油的产出速度就卡死了他,必须得开辟新的赛道才行。

  陈昊打算先把雪地车做出来,然后去外面再拉一批碎玻璃回来。

  现在陨石不断落下,外面很容易就能找到破损的建筑的碎玻璃。

  等碎玻璃拉回来,他再多做几十个大鱼缸,摆到三楼去!

  之前三楼一直荒废,是因为楼层太高,距离取暖源太远,导致气温迟迟上不去。

  2楼的气温还能维持下零上5-6度的样子,3楼则经常跌破0度,平时也只有零上1-2度左右。

  但现在陈昊找到了耐寒水藻,他打算试试能不能在3楼再培育一批水藻。

  到时候几十个鱼缸一同培养,就算速度慢一些,总能产出一些柴油用做工程消耗。

  第一步,还是得把雪地车做出来。

  陈昊看了看图纸,伸手在上面勾抹几笔,改了改方案。

  在原本的设计中,雪地车后面的车厢是挂载式的,随时可以拆卸。

  目前外面只有雪地车能跑起来,普通车辆出门就得陷进半米多深的灰雪中动弹不得。

  官方之所以这么设计,肯定考虑到了这种车辆要满足不同条件下的运载需求。

  但陈昊不需要,他自用的雪地车追求的是稳定,坚固。

  经过修改的图纸,雪地车后面的货仓增加了不少紧固点,更加结实。

  雪地车整体并不算大,重量也很轻。毕竟如果太大太重,光是自重就把它压进灰雪中了。

  陈昊扒拉着手指头算了算,只需要4-500公斤的合金钢就能做出车头,就算加上后面的货箱,有个不到一吨的量也足够了。

  家里没有这么多合金钢,陈昊只能拉着平板车继续外出捡**。好在外面碎裂的建筑不少,曾经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找到的建筑**此时遍地都是。

  陈昊拉着平板车,把废钢铁捡起来熔炼成合金钢,再一趟趟的运回家。距离制造雪地车所需要的数目,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