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1997年春晚,一首《春天的故事》席卷神州大地,这首歌能火,既跟质量有关。
又和某位老人有关。
毕竟。
刚刚送别了他。
除了这一首《春天的故事》,还有一首《走进新时代》正在制作,同样是记念那位老人的歌。
开车前往燕莎商场的途中,车内的广播正在放那首《春天的故事》。
不一会儿,车子停到了大名鼎鼎的燕莎商场。
跟几年前比,燕京街头的私家车明显变多了不少,燕莎的停车场,一水的丰田皇冠,虎头奔,进口宝马。
跟老张见面前,李杰专门去了一趟一楼的‘茶百道’奶茶铺。
茶百道是毛毛开的奶茶店。
如今。
毛毛已经开了三家奶茶店,每家店都是能买买,不能买才租,反正90年代的房价还算比较便宜。
即使西单、王府井等地的商用住宅一平方要2万多,还是便宜。
谁让那里是燕京最热门的商圈?
那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一般人想买还买不到呢。
哪怕买,也只有商场外面的铺子,燕京各大核心区块的商场,要么是国营单位,要么是香江和内地合营。
只租不受。
像燕莎旗舰店,就是租的,租约五年一签,月租金高达3万 。
虽然租金很贵,但这家店是赚钱的,每个月保底能赚3万 ,这是扣除各项开支、税费的纯利润。
“老板娘,老板来了。”
李杰一进门,那个小妹就朝着里面喊了一声。
“你怎么来了?”
看到李杰,毛毛有点意外,开业那会,‘卡子’倒是常来,偶尔会指点一些错漏。
但。
进入正轨后,卡子就不怎么来,最近,他的第三张专辑即将发行,都在忙专辑的事,来的更少了。
“老张来了。”
李杰如实道:“他约了我在这边见面,估计是谈合约的事。”
“那,要不你打包两杯奶茶带过去?”
“行,来一杯洞顶乌龙奶盖,再来一杯红茶玛奇朵。”
茶百道的菜单每个季度都会更新一次,更新来源是店里的团队,谁能提供新点子,过关的话,奖励2000块。
如果上架成爆款,奖励两万。
有这笔钱吊着,很多店员都绞尽脑汁的研发新品,不过,这时候内地还没有专门的‘奶茶茶艺师’。
大多数人都是野路子。
研发几十、上百款,也未必能出现一个爆款,眼下店里的爆款产品,都是李杰提供的方案。
他虽然说过不帮忙,但睡一个被窝的,哪有什么帮不帮?
提供新品,只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情趣,每次卖爆了,小李都能享福。
那些不愿意的芝士,一个个解锁,挺有乐趣的。
“走了。”
取好奶茶,李杰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门店,都是老夫老妻了,没必要腻腻歪歪。
坐着扶梯来到顶楼,李杰走进了一家茶室。
看到他自带饮品,服务人员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茶百道。
她知道,一楼那家很火的奶茶店,在整个商圈都小有名气,很多人来燕莎都会点上一杯。
跟着服务员,李杰来到一个小包厢。
推**门,看到屋内的两个人,李杰稍感意外。
老段也来了?
“卡子,你来的正巧,我们刚刚还说到你。”
眼看他来了,老张和老段都露出笑脸。
能不笑吗?
这是一个财神爷啊,正儿八经的曲爹,任闲齐、辛小琪、周桦建、林艺莲的新专辑,发一张火一张。
零失手!
他给毛阿闵写的那首《人世间》也很火,不止在内地,在宝岛地区也火了一阵子。
不过。
宝岛那边的环境跟内地不太一样,类似的歌,受众有限。
年轻人更喜欢更流行的歌。
《人世间》有点太正。
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而电台点播、专辑购买的主力军又是年轻人,所以,《人世间》没有成功走红,实属正常。
“说什么?”
“你那张《无问》在英国卖的很好,上周还闯入英国专辑榜前30,单周卖了1万多张。”
“一万多张?”
李杰意外道:“怎么突然涨了那么多?”
《无问》在英格兰上市近一年,一共才卖了5万张不到,这一周卖了1万多张,占了全年的四分之一。
“好像是哪个海盗电台的主播推荐了你的专辑。”
滚石在英格兰那边没有渠道,走的是代理的路子,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知道。
宝丽金只是顺口提了一嘴是某个DJ推荐的缘故。
海盗电台是英格兰的特色之一,20世纪60年代,英伦摇滚正在发酵,但那时候,在主流眼中,热烈、叛逆的摇滚乐是异类。
占据英国绝大部分份额的BBC,最初根本就不放摇滚乐,禁制播放,跟国内是如出一辙。
后来,因为摇滚乐越来越‘流行’,BBC做出了妥协,但每周只给摇滚乐留下2个小时。
是每周!
不是每天!
然后。
一大批人非法的‘海盗电台’飘在公海上,7X24小时的播放摇滚乐。
众所周知,英格兰是一个岛国,四面都环海,如果在公海架设一个大功率电台,英格兰根本就没有管辖权。
不适应广播方案。
60-70年代是电台的黄金期,那时候电台广告是可以卖钱,卖大钱的。
最早的海盗电台迅速吸引了2000多万的听众。
2000多万在国内是很少的人,有些人口大省人口都破亿了,而在英格兰,这却是接近一半的人口。
这么多听众,最早那家电台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又有大量的非法电台架设。
眼看海盗电台越来越火,‘高傲’的BBC也不得不低下头颅。
商业社会,钱才是大爷!
那么多人都收听摇滚乐,再不播,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犯罪!
于是,BBC解禁了摇滚乐,但事情并没有跟BBC预想的那样发展,哪怕他们拥抱摇滚乐,那些海盗电台依旧活跃在公海上。
因为BBC的电台DJ们太老了。
审美跟不上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咨询永远落后好几手,他们还要考虑各种因素。
反观那些海岛电台,他们不需要。
一个人,一根天线,一艘船就能开播,不论是两三分钟的流行摇滚,还是五六分钟,甚至更长的摇滚乐,只要喜欢,他们就播。
像《无问》这种从头到尾几十分钟的专辑,没有任何一家商业电台会播。
没办法。
商业电台是要吃饭的,他们有考虑指标,完播率达不到,影响的是自己的收入和前途。
这也是《无问》在欧洲没有大卖的缘由之一。
它太长了。
“不说这个了,来,这是公司提供的新合同。”
张裴仁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两份合同。
“这么单刀直入,也不来前戏?”
李杰呵呵一笑,打趣道。
“前戏?你想要什么?要不我们去天上人间谈?”
男人嘛,不论什么年纪,都会想着女人,开开黄腔也正常,甭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大老板,大官。
都会来点小黄腔。
“嗯?”
看到摆在桌面的合同,李杰抬头看了老段和张裴仁一眼。
此刻。
桌上一共有两份协议。
一份是专辑约,一份是股份转让协议。
前者是正常的合约,滚石的绝大多数歌手签订的都是这种,区别只是合同条款不太一样。
后者。
那不一样。
这是要绑定自己?
“利军。”
老段见状郑重的邀请道。
“我代表滚石诚挚的邀请你加盟这个大家庭。”
“谢谢。”
李杰果然用出拖字诀。
“不过,这是一件大事,我想,我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当然。”
老段点了点头。
“这是应该的。”
只要不是当场回绝,那都是好消息,其实,如果是正常情况下,老段和滚石是不会这么急的。
总得来点前戏吧?
不然。
干干的,怎么弄?
但。
李杰这边不是正常情况,据滚石的情报,已经有好几家同行要出手了。
老段听闻,宝丽金和百代都开出了很好的条件。
虽然不是邀请‘卡子’入股,但他们愿意给‘卡子’单独成立一家厂牌,公司内部事宜全部是‘卡子’说了算。
然后。
发行、签约都是走最高档的推广协议,其中还有进军欧美乐坛的相关条件。
对比那些大公司,滚石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所以。
段氏兄弟决定让李杰当股东。
一块钱一股,转让3%的股份给他,按照滚石当下的市值,李杰只需要付出1500万,就能收获价值5000万的股份。
白送3500万。
除了这份股份转让协议,前面的那份制作人、歌手合同,也是诚意满满。
签约金,三张专辑5000万,可RMB结算,可美元结算。
然后是专辑版税分成再次调整。
18%的版税分成,当然,这个18%不是销售价的18%,而是滚石出货价的18%。
如果是销售价,一张CD一百块,李杰个人就要拿18块,批发价按照50块计算,减去18块,只剩下32块。
然后,还要再扣除5%的词曲版税分成、5%的制作人版税分成,滚石到手只有22块。
再去掉成本,滚石的利润只有十几块,李杰到手28块,是滚石的一倍。
这么一算,唱片公司反而是给李杰打工。
天底下有没有这样的合同?
有。
但摇滚歌手拿不到这样的合同,除非是披头士、皇后、滚石等等全球爆火的乐队。
他们可以拿到最顶级的合同,因为他们的商业价值更高。
李杰现在发的那些专辑,别看卖了多少多少钱,它终究还是一种小众音乐。
不是正儿八经的流行歌手。
所以。
这份合同基本是最顶级的条款,至少在现有框架是如此,想要获得更好的合同,除非他愿意全面转型,成为一位流行歌手。
那样的话,滚石可以给出销售版税的18%,20%,甚至25%也不是不行。
不过。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签下那么丰厚的合同,歌手也会失去‘自由’。
从年头忙到年尾。
不多时,李杰放下了合同,他对这份新合同还挺满意的,主要是滚石没有强行要求他参加宣传什么的。
一个歌手不参加宣传,简直是‘离谱’!
高达发达的商业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跑通稿,哪来的曝光度?
没有曝光度,怎么卖片?
全靠人传人吗?
那是效率最低的方式。
而这,也是李杰没跟百代、宝丽金、索尼等公司签约的原因,他们提供的合同,不乏比滚石价码更高的。
财大气粗的索尼,不仅提供了1000万美金/三张专辑的签约金,还给了100万美金的签字费。
除此之外,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他们也能包办。
比如移居日本什么的,他们都可以提供帮助,但,索尼合同里的条款也很‘苛刻’。
一旦签了那份合同,李杰哪能稳坐钓鱼台,到时候他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人。
“合同没问题,可以随时签。”
说着,李杰翻开那份股权转让协议。
“这个我可以带走吧?”
“可以的。”
老张连忙道。
“保密就好。”
“好,这份合同我带回去慢慢看,再跟家人商量一下。”
“OK。”
今天谈成签一份合同,已经是大圆满了。
即便后面那份合同没能签成,那也没多大关系,来日方长嘛,像这种重量级的人物、合同,三顾茅庐都正常。
接着,李杰就在这家茶室跟老段、老张签下了新合同。
签好合同,老张又掏出一张专辑。
《第二届海螺LEE COOPER纪念专辑》。
“利军,这是大马滚石那边举办的活动,里面有一个叫梁晶如的学生声线很出色。”
“你回头有空听一听,如果有灵感的话,可以提携一下新人。”
“好,我回头拿去听听。”
李杰把专辑放到合同上面,话说,梁晶如这么早就跟滚石接触了?
这件事,他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
他的词曲库里有不少适合梁晶如的歌,既有她自己的,也有别人的,就是不知道现在的梁晶如能不能驾驭?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1997年春晚,一首《春天的故事》席卷神州大地,这首歌能火,既跟质量有关。
又和某位老人有关。
毕竟。
刚刚送别了他。
除了这一首《春天的故事》,还有一首《走进新时代》正在制作,同样是记念那位老人的歌。
开车前往燕莎商场的途中,车内的广播正在放那首《春天的故事》。
不一会儿,车子停到了大名鼎鼎的燕莎商场。
跟几年前比,燕京街头的私家车明显变多了不少,燕莎的停车场,一水的丰田皇冠,虎头奔,进口宝马。
跟老张见面前,李杰专门去了一趟一楼的‘茶百道’奶茶铺。
茶百道是毛毛开的奶茶店。
如今。
毛毛已经开了三家奶茶店,每家店都是能买买,不能买才租,反正90年代的房价还算比较便宜。
即使西单、王府井等地的商用住宅一平方要2万多,还是便宜。
谁让那里是燕京最热门的商圈?
那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一般人想买还买不到呢。
哪怕买,也只有商场外面的铺子,燕京各大核心区块的商场,要么是国营单位,要么是香江和内地合营。
只租不受。
像燕莎旗舰店,就是租的,租约五年一签,月租金高达3万 。
虽然租金很贵,但这家店是赚钱的,每个月保底能赚3万 ,这是扣除各项开支、税费的纯利润。
“老板娘,老板来了。”
李杰一进门,那个小妹就朝着里面喊了一声。
“你怎么来了?”
看到李杰,毛毛有点意外,开业那会,‘卡子’倒是常来,偶尔会指点一些错漏。
但。
进入正轨后,卡子就不怎么来,最近,他的第三张专辑即将发行,都在忙专辑的事,来的更少了。
“老张来了。”
李杰如实道:“他约了我在这边见面,估计是谈合约的事。”
“那,要不你打包两杯奶茶带过去?”
“行,来一杯洞顶乌龙奶盖,再来一杯红茶玛奇朵。”
茶百道的菜单每个季度都会更新一次,更新来源是店里的团队,谁能提供新点子,过关的话,奖励2000块。
如果上架成爆款,奖励两万。
有这笔钱吊着,很多店员都绞尽脑汁的研发新品,不过,这时候内地还没有专门的‘奶茶茶艺师’。
大多数人都是野路子。
研发几十、上百款,也未必能出现一个爆款,眼下店里的爆款产品,都是李杰提供的方案。
他虽然说过不帮忙,但睡一个被窝的,哪有什么帮不帮?
提供新品,只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情趣,每次卖爆了,小李都能享福。
那些不愿意的芝士,一个个解锁,挺有乐趣的。
“走了。”
取好奶茶,李杰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门店,都是老夫老妻了,没必要腻腻歪歪。
坐着扶梯来到顶楼,李杰走进了一家茶室。
看到他自带饮品,服务人员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茶百道。
她知道,一楼那家很火的奶茶店,在整个商圈都小有名气,很多人来燕莎都会点上一杯。
跟着服务员,李杰来到一个小包厢。
推**门,看到屋内的两个人,李杰稍感意外。
老段也来了?
“卡子,你来的正巧,我们刚刚还说到你。”
眼看他来了,老张和老段都露出笑脸。
能不笑吗?
这是一个财神爷啊,正儿八经的曲爹,任闲齐、辛小琪、周桦建、林艺莲的新专辑,发一张火一张。
零失手!
他给毛阿闵写的那首《人世间》也很火,不止在内地,在宝岛地区也火了一阵子。
不过。
宝岛那边的环境跟内地不太一样,类似的歌,受众有限。
年轻人更喜欢更流行的歌。
《人世间》有点太正。
不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而电台点播、专辑购买的主力军又是年轻人,所以,《人世间》没有成功走红,实属正常。
“说什么?”
“你那张《无问》在英国卖的很好,上周还闯入英国专辑榜前30,单周卖了1万多张。”
“一万多张?”
李杰意外道:“怎么突然涨了那么多?”
《无问》在英格兰上市近一年,一共才卖了5万张不到,这一周卖了1万多张,占了全年的四分之一。
“好像是哪个海盗电台的主播推荐了你的专辑。”
滚石在英格兰那边没有渠道,走的是代理的路子,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知道。
宝丽金只是顺口提了一嘴是某个DJ推荐的缘故。
海盗电台是英格兰的特色之一,20世纪60年代,英伦摇滚正在发酵,但那时候,在主流眼中,热烈、叛逆的摇滚乐是异类。
占据英国绝大部分份额的BBC,最初根本就不放摇滚乐,禁制播放,跟国内是如出一辙。
后来,因为摇滚乐越来越‘流行’,BBC做出了妥协,但每周只给摇滚乐留下2个小时。
是每周!
不是每天!
然后。
一大批人非法的‘海盗电台’飘在公海上,7X24小时的播放摇滚乐。
众所周知,英格兰是一个岛国,四面都环海,如果在公海架设一个大功率电台,英格兰根本就没有管辖权。
不适应广播方案。
60-70年代是电台的黄金期,那时候电台广告是可以卖钱,卖大钱的。
最早的海盗电台迅速吸引了2000多万的听众。
2000多万在国内是很少的人,有些人口大省人口都破亿了,而在英格兰,这却是接近一半的人口。
这么多听众,最早那家电台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又有大量的非法电台架设。
眼看海盗电台越来越火,‘高傲’的BBC也不得不低下头颅。
商业社会,钱才是大爷!
那么多人都收听摇滚乐,再不播,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犯罪!
于是,BBC解禁了摇滚乐,但事情并没有跟BBC预想的那样发展,哪怕他们拥抱摇滚乐,那些海盗电台依旧活跃在公海上。
因为BBC的电台DJ们太老了。
审美跟不上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咨询永远落后好几手,他们还要考虑各种因素。
反观那些海岛电台,他们不需要。
一个人,一根天线,一艘船就能开播,不论是两三分钟的流行摇滚,还是五六分钟,甚至更长的摇滚乐,只要喜欢,他们就播。
像《无问》这种从头到尾几十分钟的专辑,没有任何一家商业电台会播。
没办法。
商业电台是要吃饭的,他们有考虑指标,完播率达不到,影响的是自己的收入和前途。
这也是《无问》在欧洲没有大卖的缘由之一。
它太长了。
“不说这个了,来,这是公司提供的新合同。”
张裴仁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两份合同。
“这么单刀直入,也不来前戏?”
李杰呵呵一笑,打趣道。
“前戏?你想要什么?要不我们去天上人间谈?”
男人嘛,不论什么年纪,都会想着女人,开开黄腔也正常,甭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大老板,大官。
都会来点小黄腔。
“嗯?”
看到摆在桌面的合同,李杰抬头看了老段和张裴仁一眼。
此刻。
桌上一共有两份协议。
一份是专辑约,一份是股份转让协议。
前者是正常的合约,滚石的绝大多数歌手签订的都是这种,区别只是合同条款不太一样。
后者。
那不一样。
这是要绑定自己?
“利军。”
老段见状郑重的邀请道。
“我代表滚石诚挚的邀请你加盟这个大家庭。”
“谢谢。”
李杰果然用出拖字诀。
“不过,这是一件大事,我想,我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当然。”
老段点了点头。
“这是应该的。”
只要不是当场回绝,那都是好消息,其实,如果是正常情况下,老段和滚石是不会这么急的。
总得来点前戏吧?
不然。
干干的,怎么弄?
但。
李杰这边不是正常情况,据滚石的情报,已经有好几家同行要出手了。
老段听闻,宝丽金和百代都开出了很好的条件。
虽然不是邀请‘卡子’入股,但他们愿意给‘卡子’单独成立一家厂牌,公司内部事宜全部是‘卡子’说了算。
然后。
发行、签约都是走最高档的推广协议,其中还有进军欧美乐坛的相关条件。
对比那些大公司,滚石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所以。
段氏兄弟决定让李杰当股东。
一块钱一股,转让3%的股份给他,按照滚石当下的市值,李杰只需要付出1500万,就能收获价值5000万的股份。
白送3500万。
除了这份股份转让协议,前面的那份制作人、歌手合同,也是诚意满满。
签约金,三张专辑5000万,可RMB结算,可美元结算。
然后是专辑版税分成再次调整。
18%的版税分成,当然,这个18%不是销售价的18%,而是滚石出货价的18%。
如果是销售价,一张CD一百块,李杰个人就要拿18块,批发价按照50块计算,减去18块,只剩下32块。
然后,还要再扣除5%的词曲版税分成、5%的制作人版税分成,滚石到手只有22块。
再去掉成本,滚石的利润只有十几块,李杰到手28块,是滚石的一倍。
这么一算,唱片公司反而是给李杰打工。
天底下有没有这样的合同?
有。
但摇滚歌手拿不到这样的合同,除非是披头士、皇后、滚石等等全球爆火的乐队。
他们可以拿到最顶级的合同,因为他们的商业价值更高。
李杰现在发的那些专辑,别看卖了多少多少钱,它终究还是一种小众音乐。
不是正儿八经的流行歌手。
所以。
这份合同基本是最顶级的条款,至少在现有框架是如此,想要获得更好的合同,除非他愿意全面转型,成为一位流行歌手。
那样的话,滚石可以给出销售版税的18%,20%,甚至25%也不是不行。
不过。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签下那么丰厚的合同,歌手也会失去‘自由’。
从年头忙到年尾。
不多时,李杰放下了合同,他对这份新合同还挺满意的,主要是滚石没有强行要求他参加宣传什么的。
一个歌手不参加宣传,简直是‘离谱’!
高达发达的商业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跑通稿,哪来的曝光度?
没有曝光度,怎么卖片?
全靠人传人吗?
那是效率最低的方式。
而这,也是李杰没跟百代、宝丽金、索尼等公司签约的原因,他们提供的合同,不乏比滚石价码更高的。
财大气粗的索尼,不仅提供了1000万美金/三张专辑的签约金,还给了100万美金的签字费。
除此之外,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他们也能包办。
比如移居日本什么的,他们都可以提供帮助,但,索尼合同里的条款也很‘苛刻’。
一旦签了那份合同,李杰哪能稳坐钓鱼台,到时候他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人。
“合同没问题,可以随时签。”
说着,李杰翻开那份股权转让协议。
“这个我可以带走吧?”
“可以的。”
老张连忙道。
“保密就好。”
“好,这份合同我带回去慢慢看,再跟家人商量一下。”
“OK。”
今天谈成签一份合同,已经是大圆满了。
即便后面那份合同没能签成,那也没多大关系,来日方长嘛,像这种重量级的人物、合同,三顾茅庐都正常。
接着,李杰就在这家茶室跟老段、老张签下了新合同。
签好合同,老张又掏出一张专辑。
《第二届海螺LEE COOPER纪念专辑》。
“利军,这是大马滚石那边举办的活动,里面有一个叫梁晶如的学生声线很出色。”
“你回头有空听一听,如果有灵感的话,可以提携一下新人。”
“好,我回头拿去听听。”
李杰把专辑放到合同上面,话说,梁晶如这么早就跟滚石接触了?
这件事,他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
他的词曲库里有不少适合梁晶如的歌,既有她自己的,也有别人的,就是不知道现在的梁晶如能不能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