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文化!姚珮芳!出来帮帮忙嘿!你们家的信又爆仓了!”
老孔带着黑豹乐队以及跑小腿等一干后勤人员,跑安徽的一个厂子去了。公司里只剩下姚珮芳和两个行政小姑娘守着摊子。
姚珮芳叹了口气,认命地站起身走出去。只见邮递员扶着自行车,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麻袋。
“这回咋这么多?”姚珮芳有些吃惊。
“这还多?自从你们公司那杨玉莹上了春晚,这信就没断过!今天这还算少的呢!”
邮递员抹了把汗,“赶紧的,搭把手,我这车都快撑不住了。”
姚珮芳没再说什么,弯下腰,一手抓住一个麻袋的袋口,腰腹发力,竟直接将一个麻袋甩上了肩膀,然后面不改色地用另一只手提起了另一个麻袋,对邮递员点了点头:“谢了师傅,辛苦。”
邮递员看着这个长相秀气、力气却不小的姑娘,咂咂嘴,骑上车走了。
姚珮芳扛着提着两个麻袋,脚步沉稳地走回办公室,把袋子“咚”、“咚”两声扔在角落空地上。
她拍了拍手上的灰,神情有些复杂地看着这两座信山。
从春晚播出那天起,这种场面就成了常态。最初是几捆,后来是半麻袋,现在直接升级成了双麻袋。全是写给杨玉莹的。
全国各地的信,雪片似的飞来。有表达爱慕的,有单纯鼓励的,有分享心事的,甚至还有附上照片和地址,希望能交个朋友的……
麻袋封口处,直接滑落了几十封信,一封信封口没有粘紧,里面掉出一张彩色照片。
是一个穿着工装的年轻小伙子,站在一台机床前,照片背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杨玉莹同志,你的歌给了我很大鼓舞!希望你能来我们厂演出!”
.....
她认命地拿起裁纸刀,开始熟练地拆信、分类。
有用的商业邀约单独放一边,纯粹的粉丝来信,她找了个纸箱,一封封整理好。等方远他们回来,这些信总是要交给杨玉莹本人的。
那是属于她的荣光。
这丫头对自己挺客气,姐长姐短的叫着,偶尔还带点小零食、水果跟她分享,去外地演出回来也会带点纪念品给她.....
但是,总是对她有点若有若无的抵触。
唉!
小姑娘摸了摸自己的脸,要说外貌嘛,她自信不比她杨玉莹差。
就是她的那股软绵绵的感觉,是她怎么样都模仿不来的。
男人都喜欢这款吧?
杨玉莹要干什么,还没说话呢,马上就有人凑过去帮忙。
自己呢?
她揉了揉自己刚刚抗麻袋有点酸疼的肩膀。
姚珮芳撇撇嘴,把那张照片随手塞回信封里,和那几十封散落的信一起,胡乱扫进专门装粉丝信的纸箱。
咦?这是?
姚珮芳有点意外,除了写给杨玉莹的,怎么还有一封.....
李春波来的信?
李春波是谁来着?名字好熟。
哦对对对。
他啊。
姚珮芳撕开信,里面没啥内容,只有几张报纸。
《羊城晚报》?
姚珮芳有点好奇,拿起报纸一看。
一篇题为《“甜歌”风靡背后的审美疲劳与艺术缺失》的评论文章,被用红笔醒目地圈了出来。
“……近来,一股以极致甜腻、柔媚为特色的演唱风格,借助电视媒体之东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其演唱者多以娇嗲声线、甜美外形取胜,代表作如《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等,旋律简单上口,歌词直白浅显,短期内确能捕获大量普通听众……”
“……然细究之下,此类作品往往缺乏真正的艺术深度与情感厚度,过于追求感官刺激与即时满足,如同精神世界的‘糖精’,甜则甜矣,却无营养,久食必生腻烦……
然而,剥开其甜美的外包装,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作品在思想内涵上存在值得警惕的空洞化、庸俗化倾向。它们刻意回避现实生活,沉溺于个人情感的小天地,渲染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矫揉造作的“小布尔乔亚”情调。
更有甚者,其演唱者舞台形象娇嗲,这究竟是艺术的创新,还是某种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相迎合?
这种导向,对于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广大青少年,将产生怎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投身四化建设,还是沉溺于虚幻的情感幻想,消磨革命意志?
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我们不禁要问,推出此类作品的某些文化公司,其立意究竟是为了繁荣文艺,还是仅仅着眼于市场利润,乃至传播一些不健康的情趣?这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姚珮芳越来越气,她虽然不懂那么多高深的乐理,但文章里那种夹枪带棒的讽刺,甚至还有直接给星火扣上帽子的行为,其心可诛!
这哪里是讨论音乐?这分明就是指着鼻子骂杨玉莹没内涵、俗气,骂星火文化唯利是图、带坏风气!
“这……他们怎么能这么写?!”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这是要从根本上动摇星火文化的口碑和根基!
姚珮芳猛地站起身,脸色凝重。
“赶紧把这些报纸收好。立刻给远哥他们发电报……不,想办法打个长途电话到成都,把这事告诉他!要快!”
她心里怦怦直跳。方远他们还在外地巡演,要是看到这些报道,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状态。
尤其是杨玉莹,那姑娘心思细,要是看到这些刻薄的评价,得多难受?
姚珮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
她快步走出办公室,对正在外间整理文件的一个打小杂吩咐道:“我出去一趟,给方老板打个长途。你看好家,任何人来找,就说负责人不在,留下口信就行。”
“哎,好的姚姐!”
姚珮芳揣上那份要命的《羊城晚报》,锁好抽屉,骑上她那辆二八大杠就直奔区里的邮电局。
真不方便!打长途公司的电话还不行!
邮电局里人不少,打长途电话要排队填单子。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姚珮芳感觉自己心急如焚。
终于到了,她赶紧拨通了辗转打听来的西安那边演出驻地招待所的电话。听筒里传来漫长的“嘟——嘟——”声。
“喂,哪位?”
“同志您好,我找上海星火文化的方远方老板,有急事!”
“星火文化?哦,演出的那个团体啊!他们今天上午就走了啊,现在应该在火车上,听说是要去成都表演。”
姚珮芳脑门开始出汗:“好的,麻烦您了,他有说大概什么时候到成都吗?”
“至少要十八个小时呢。”
真是要命!
老孔带着黑豹乐队以及跑小腿等一干后勤人员,跑安徽的一个厂子去了。公司里只剩下姚珮芳和两个行政小姑娘守着摊子。
姚珮芳叹了口气,认命地站起身走出去。只见邮递员扶着自行车,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麻袋。
“这回咋这么多?”姚珮芳有些吃惊。
“这还多?自从你们公司那杨玉莹上了春晚,这信就没断过!今天这还算少的呢!”
邮递员抹了把汗,“赶紧的,搭把手,我这车都快撑不住了。”
姚珮芳没再说什么,弯下腰,一手抓住一个麻袋的袋口,腰腹发力,竟直接将一个麻袋甩上了肩膀,然后面不改色地用另一只手提起了另一个麻袋,对邮递员点了点头:“谢了师傅,辛苦。”
邮递员看着这个长相秀气、力气却不小的姑娘,咂咂嘴,骑上车走了。
姚珮芳扛着提着两个麻袋,脚步沉稳地走回办公室,把袋子“咚”、“咚”两声扔在角落空地上。
她拍了拍手上的灰,神情有些复杂地看着这两座信山。
从春晚播出那天起,这种场面就成了常态。最初是几捆,后来是半麻袋,现在直接升级成了双麻袋。全是写给杨玉莹的。
全国各地的信,雪片似的飞来。有表达爱慕的,有单纯鼓励的,有分享心事的,甚至还有附上照片和地址,希望能交个朋友的……
麻袋封口处,直接滑落了几十封信,一封信封口没有粘紧,里面掉出一张彩色照片。
是一个穿着工装的年轻小伙子,站在一台机床前,照片背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杨玉莹同志,你的歌给了我很大鼓舞!希望你能来我们厂演出!”
.....
她认命地拿起裁纸刀,开始熟练地拆信、分类。
有用的商业邀约单独放一边,纯粹的粉丝来信,她找了个纸箱,一封封整理好。等方远他们回来,这些信总是要交给杨玉莹本人的。
那是属于她的荣光。
这丫头对自己挺客气,姐长姐短的叫着,偶尔还带点小零食、水果跟她分享,去外地演出回来也会带点纪念品给她.....
但是,总是对她有点若有若无的抵触。
唉!
小姑娘摸了摸自己的脸,要说外貌嘛,她自信不比她杨玉莹差。
就是她的那股软绵绵的感觉,是她怎么样都模仿不来的。
男人都喜欢这款吧?
杨玉莹要干什么,还没说话呢,马上就有人凑过去帮忙。
自己呢?
她揉了揉自己刚刚抗麻袋有点酸疼的肩膀。
姚珮芳撇撇嘴,把那张照片随手塞回信封里,和那几十封散落的信一起,胡乱扫进专门装粉丝信的纸箱。
咦?这是?
姚珮芳有点意外,除了写给杨玉莹的,怎么还有一封.....
李春波来的信?
李春波是谁来着?名字好熟。
哦对对对。
他啊。
姚珮芳撕开信,里面没啥内容,只有几张报纸。
《羊城晚报》?
姚珮芳有点好奇,拿起报纸一看。
一篇题为《“甜歌”风靡背后的审美疲劳与艺术缺失》的评论文章,被用红笔醒目地圈了出来。
“……近来,一股以极致甜腻、柔媚为特色的演唱风格,借助电视媒体之东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其演唱者多以娇嗲声线、甜美外形取胜,代表作如《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等,旋律简单上口,歌词直白浅显,短期内确能捕获大量普通听众……”
“……然细究之下,此类作品往往缺乏真正的艺术深度与情感厚度,过于追求感官刺激与即时满足,如同精神世界的‘糖精’,甜则甜矣,却无营养,久食必生腻烦……
然而,剥开其甜美的外包装,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作品在思想内涵上存在值得警惕的空洞化、庸俗化倾向。它们刻意回避现实生活,沉溺于个人情感的小天地,渲染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矫揉造作的“小布尔乔亚”情调。
更有甚者,其演唱者舞台形象娇嗲,这究竟是艺术的创新,还是某种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相迎合?
这种导向,对于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广大青少年,将产生怎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投身四化建设,还是沉溺于虚幻的情感幻想,消磨革命意志?
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我们不禁要问,推出此类作品的某些文化公司,其立意究竟是为了繁荣文艺,还是仅仅着眼于市场利润,乃至传播一些不健康的情趣?这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姚珮芳越来越气,她虽然不懂那么多高深的乐理,但文章里那种夹枪带棒的讽刺,甚至还有直接给星火扣上帽子的行为,其心可诛!
这哪里是讨论音乐?这分明就是指着鼻子骂杨玉莹没内涵、俗气,骂星火文化唯利是图、带坏风气!
“这……他们怎么能这么写?!”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这是要从根本上动摇星火文化的口碑和根基!
姚珮芳猛地站起身,脸色凝重。
“赶紧把这些报纸收好。立刻给远哥他们发电报……不,想办法打个长途电话到成都,把这事告诉他!要快!”
她心里怦怦直跳。方远他们还在外地巡演,要是看到这些报道,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状态。
尤其是杨玉莹,那姑娘心思细,要是看到这些刻薄的评价,得多难受?
姚珮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
她快步走出办公室,对正在外间整理文件的一个打小杂吩咐道:“我出去一趟,给方老板打个长途。你看好家,任何人来找,就说负责人不在,留下口信就行。”
“哎,好的姚姐!”
姚珮芳揣上那份要命的《羊城晚报》,锁好抽屉,骑上她那辆二八大杠就直奔区里的邮电局。
真不方便!打长途公司的电话还不行!
邮电局里人不少,打长途电话要排队填单子。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姚珮芳感觉自己心急如焚。
终于到了,她赶紧拨通了辗转打听来的西安那边演出驻地招待所的电话。听筒里传来漫长的“嘟——嘟——”声。
“喂,哪位?”
“同志您好,我找上海星火文化的方远方老板,有急事!”
“星火文化?哦,演出的那个团体啊!他们今天上午就走了啊,现在应该在火车上,听说是要去成都表演。”
姚珮芳脑门开始出汗:“好的,麻烦您了,他有说大概什么时候到成都吗?”
“至少要十八个小时呢。”
真是要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