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第147章 电影

小说: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作者:沙盘球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一幕

  时间:1987年初春

  地点:偏僻的山村公路上,一辆中巴车里

  人物:老赵、刘全有车上乘客等一干人

  (刘全有戴着墨镜,坐在车上座位里,头朝着窗外,似在闭目养神。售票员高喊:“谁要屙尿,快点下车解决一下哈!”)

  老赵心不在焉,他一路上没吃什么,腹内空空,自然不需要上厕所,他焦虑极了,似乎车辆停下的这十几分钟就会耽误他的行程。

  ......”

  方远放下笔,又犹豫了一下,抄这部电影,合适吗?

  按理来说,商业上最好的电影永远都是喜剧片。但是目前喜剧片你能拍得过陈佩斯去?

  后世很多经典的喜剧片,想来想去来这个时代会水土不服,过几年《大话西游》都会扑街呢!

  想来想去,符合现在这个时代背景的喜剧片,就《举起手来》,但问题是这种涉及抗日背景的,战争戏投资大不说,审核上也相对麻烦一点。

  而且,这部是群像戏,自己手头上只有一个赵本山能用,上哪找郭达,潘子啊?

  这部《落叶归根》,时代上特别贴近,反而后世上映时候因为不符合二十一世纪的背景,有点反向水土不服。

  方远思考了一会:正因为市场充斥着单一类型的影片,一部气质独特、刻画真实小人物的优质剧情片,反而可能成为一股清流。

  有一点很重要,现在的电影赚钱模式不是票房分成模式,而是电影制作方拍好电影以后,像各地发行公司出售拷贝,出售以后,该地票房是亏是赚就与制片方无关了。

  而且,这类关注现实、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正是国内金鸡奖、百花奖,乃至国际电影节所青睐的。

  一旦获奖,带来的不仅是奖金,更是巨大的品牌声望和官方认可,这能为星火镀上一层艺术金字招牌,到时候,拷贝卖的更顺畅。

  而且,便宜。

  演员赵本山自然不用说,剩下的就找群演都行了,我都能上!

  对了,我这还有个专业演员迟智强呢。

  方远不再犹豫,继续动笔。

  花了一个礼拜时间,方远反复斟酌,最终才定稿,这才将《落叶归根》的剧本初稿仔细誊写清楚,装订好。

  写好剧本,第一个还是得找方青松。

  方青松对儿子写剧本的速度有点意外,转念一想,哦,搞不好儿子已经酝酿好几年了。这才戴上老花镜,花了一整个下午仔细读完了剧本。

  他一辈子没拍过戏,也没导过戏,但是阅片量全中国国比他还丰富的人怕是不多,被那么多优秀的国内外电影熏下来,他自然有自己的审美。

  当他摘下眼镜时,眼眶有些发红,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长出一口气,重重拍了拍方远的肩膀:“小远,这本子真的很不错!

  “人情冷暖,世道艰难,可心里头那点善和义,都写出来了。就冲这个本子,爸这张老脸,豁出去也得帮你争一争!”

  有了方青松的全力支持,事情很快就有了眉目。

  几天后,方青松带着方远和那份剧本,拜访了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宋。

  老宋对方青松很客气,寒暄过后,方远将剧本双手递上。

  老宋接过,并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开口道:“我跟你父亲在一块也几十年了,我托一声大,小远啊,剧本我们先不说。拍电影是烧钱的行当,资金这一块,你怎么落实?”

  方远早有准备:“宋伯伯,资金您放心。星火文化刚在香港完成一场商业演出,自有资金充足。前期拍摄预算,我们可以全额保障,绝不会给厂里添负担。”

  老宋微微点了点头:“第二个问题,主创团队,尤其是导演和主演,你有什么想法?”

  “导演我们希望和有过合作经验的导演继续共事,主演方面,这个本子就是照着我们公司的合作演员赵本山同志写的。”

  导演不有现成的吗?冯晓刚啊!他有自己的审美和调度能力,而且现在没啥名气,好管。

  大导演堕落的开始,就是觉得自己牛逼了,插手一切事务了。

  前世做过制片的方远可太有经验了,哪怕是短剧也这样。

  老宋见方远不是暴发户脑子一热就过来拍电影,这才拿起剧本,快速地翻阅着重点部分,目光在几处关键情节和对白上停留许久。

  茶室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方远和父亲的心都悬着。

  终于,老宋放下剧本,看向方青松,语气缓和了许多:“青松啊,你这个儿子,是块干事情的料。本子……有点意思。”

  “不过,挂靠不是小事,厂里要担责任。管理费、制片管理、最终审查这些,都得按规矩来,一点不能马虎。”

  方青松连忙接话:“那是自然,规矩我们都懂,一切按厂里的章程办!”

  “成。”老宋终于松了口,“剧本留下,我让艺委会抓紧时间论证。只要艺委会通过了,厂里原则上可以支持你们这个项目,具体细节,到时候再谈。”

  从会议室出来,寒风一吹,方青松才发觉自己手心全是汗。方远倒是神色轻松了不少。

  方青松长舒一口气:“老宋能说‘有点意思’,这可不简单,他眼光可挑的很呢。后面的事情,等着吧,你爸我也去帮你活动活动。”

  接下来的几天,方青松则真的豁出了老脸,提着几瓶好酒,拜访了几位艺委会里有分量的老友。

  一星期后,老宋又把方青松父子叫到了厂里。

  “老方,艺委会意见统一了。本子基础很好,有生活、有深度,原则上通过了。但是……”

  方青松的心提了起来。

  “有几个细节建议修改,主要是结尾部分,希望基调再明亮一些,强调社会温暖。修改意见我让秘书整理好给你。”

  方远苦笑,不是说八十年代开放吗?

  “没问题!我们一定认真修改!”方青松和儿子对了下眼神,见儿子点头连忙答应。

  “嗯。另外,厂里开会讨论了,支持可以,但章程不能乱。管理费按行业惯例,拷贝净收益的百分之八。厂里要派制片主任和财务跟进。具体的合同,我们年后来谈吧。”

  回到公司,方远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把修改意见仔细看了一遍,核心果然是“光明结尾”。

  他想了想,提笔在剧本最后加了一场戏:老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处正在兴建的开发区找到了刘全离散的家人——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迎来了新的生活。

  嗯,有那个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