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莹最近很烦恼。
自从香港红磡演唱会结束后,一个名叫罗兆辉的香港富豪,就对她是殷勤备至。
她配备了公司给的大哥大,这个号码不知怎的就被他拿到了,从此嘘寒问暖的电话就没断过。
从香港回来不久,这人竟两次专程飞内地来找她,第二次,她实在推脱不过,勉强答应一起吃了个晚饭。
地点定在了新开不久的华亭宾馆,这是家由外资管理的酒店,在当时上海是算是很上档次的。
说起来,杨玉莹自己也是个懂得享受的。她早已从王阿婆那逼仄的亭子间搬了出来,在公司附近租下了一套宽敞明亮、带抽水马桶和浴缸的公寓。
虽然依旧节俭,却也会每月花些钱,请闲不住的王阿婆定期来家里打扫卫生,做顿家常便饭,既全了念想,也维持着自己舒适的小日子。
她穿了件米白色高领毛衣,配了条简单的珍珠项链,脸上只化了淡妆,但清丽脱俗的气质依旧让她在走进大堂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罗兆辉订了个僻静的小包厢。穿着旗袍的服务员进来布菜时,一眼认出了杨玉莹,手上动作微微一顿,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讶和好奇,随即又赶紧低下头,但那份打量还是让杨玉莹如坐针毡。感觉自己在待价而沽一样。
罗兆辉热情地招呼杨玉莹入座,桌上已经摆满了精致的菜肴。
“杨小姐,来来来,不要客气!这次我没让酒店里的厨师做饭,厨师是我从香港请来的,味道很正宗的!”他一边用带着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着,一边熟练地用公筷给杨玉莹夹菜。
“杨小姐,不瞒你说,”几杯酒下肚,罗兆辉的话更密了,身体也不自觉越来越靠近她。
“我在香港,别的不敢说,钞票还是有一些的。你跟我在香港发展,我保证你住半山别墅,出门有司机,比在内地舒服多了!拍电影,出唱片,小意思啦!何必在这里辛苦?”
他的眼神热切而直接,在杨玉莹脸上、身上毫不避讳地打转。
杨玉莹心里腻烦透了,但脸上依旧挂着甜美的笑容:“罗先生太客气了。我觉得在上海就很好,公司对我也很照顾。观众喜欢才最重要,其他的,我倒没想那么多。”
“哎呀,观众喜欢也要有人捧嘛!”罗兆辉不以为然地摆手,“内地市场有限的!你这样的靓女,应该有更好的前途……”
他说着,又要给杨玉莹倒酒。杨玉莹轻轻用手盖住杯口,笑容不变:“罗先生,我真的不会喝酒,一喝就过敏。而且明天还要回去练歌,不敢耽误的。”
好在罗兆辉此时大小也是个上流阶层的人,对杨玉莹的戒备丝毫不介怀。
笑话,哪怕是港姐,开始时候也三贞九烈的,到最后还是不是...嗯?
北姑嘛,胆子小点,太正常了,没事,反正我有的就是时间。
罗兆辉继续侃侃而谈自己在香港的产业如何庞大,人脉如何通天,话里话外都暗示着,只要杨玉莹点头,他能给她的,远不止是星火文化能提供的那点唱片分成和演出费。
他甚至承诺,可以动用手头所有资源,将她捧成整个东南亚最红的明星。
杨玉莹今年才十八岁,在媒体和歌迷面前,她总一副不谙世事、甜美懵懂的样子。
但这不代表她真的什么都不懂。说实在的,她比绝大部分同龄人清楚得多。
所以,她面前的其实就两个选择。
答应,还是拒绝?
这两个选项其实在左右摇摆,天平摇摇晃晃。
去香港!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这个年代去香港的内地女星也不是绝无仅有,所以罗兆辉的提议真心戳中了杨玉莹。
说起来,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时候,一个香港人能大言不惭的说“内地的市场太小。”,试图用空头支票就想拐走内地最红的歌星。
说起来,也有例子:《红楼梦》的尤三姐,才17岁,就被一个香港过气老年男明星忽悠的找不到北,放弃了在国内大好事业,跟着去了香港做上不了台面的小三,几年后香消玉殒。
那可是公认在美女如云的《红楼梦》剧组里的第一美女!
杨璐,拍过一代人回忆的《甘十九妹》,如日中天的情况下,也跑去香港,在香港低成本电影里卖弄风骚,演不入流的角色。甚至在电影里直接和男演员调侃消费自己演出的《甘十九妹》。
恐怕,几十年后的年轻人无法理解这一代人的悲观情绪吧。
杨玉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不能免俗,说实话,香港之行让她确实有点纯纯移动,但是...
她不喜欢这个人。
罗兆辉身上那种商人的精明和占有欲,让她本能地感到不适。
而且,她心里……似乎一直有个模糊的影子,那个影子沉稳、踏实,带着她一步步从江西走到广州,又走到上海,走到香港红磡。
回到自己的租房,杨玉莹叹了口气,这种纠结,她无人可说。
父母远在江西,而且眼界有限,除了担心就是唠叨。恩师陈晓奇?她几乎能想象到陈老师会如何大惊小怪,然后搬出香港富豪玩弄女明星的一大堆案例,苦口婆心地劝她“洁身自好”。
笑话,这些她能不知道吗?
她就是太知道了,才更加彷徨。
这个年代的文艺圈里,流传着太多这样的故事。
哪个唱民歌的师姐嫁给了港商,从此锦衣玉食;哪个电影厂的台柱子被南洋富商追求,很快就能出国深造。
诱惑是实实在在的,榜样也似乎就在眼前。
罗兆辉描绘的那条路,就像一条铺着红毯的捷径,金光闪闪,仿佛一步就能跨过许多人需要奋斗十年才能抵达的终点。星火公司很好,方老板待她不薄,可说到底,公司还在创业阶段,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谁又能打包票呢?
如果,能走真能成功的话,十九岁的杨玉莹好像没有那么排斥走捷径。
她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
想来想去,唯一能商量、或许有办法解决这个麻烦的,只有一个人。
心里有了决断,杨玉莹走到路口,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星火文化。”
自从香港红磡演唱会结束后,一个名叫罗兆辉的香港富豪,就对她是殷勤备至。
她配备了公司给的大哥大,这个号码不知怎的就被他拿到了,从此嘘寒问暖的电话就没断过。
从香港回来不久,这人竟两次专程飞内地来找她,第二次,她实在推脱不过,勉强答应一起吃了个晚饭。
地点定在了新开不久的华亭宾馆,这是家由外资管理的酒店,在当时上海是算是很上档次的。
说起来,杨玉莹自己也是个懂得享受的。她早已从王阿婆那逼仄的亭子间搬了出来,在公司附近租下了一套宽敞明亮、带抽水马桶和浴缸的公寓。
虽然依旧节俭,却也会每月花些钱,请闲不住的王阿婆定期来家里打扫卫生,做顿家常便饭,既全了念想,也维持着自己舒适的小日子。
她穿了件米白色高领毛衣,配了条简单的珍珠项链,脸上只化了淡妆,但清丽脱俗的气质依旧让她在走进大堂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罗兆辉订了个僻静的小包厢。穿着旗袍的服务员进来布菜时,一眼认出了杨玉莹,手上动作微微一顿,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讶和好奇,随即又赶紧低下头,但那份打量还是让杨玉莹如坐针毡。感觉自己在待价而沽一样。
罗兆辉热情地招呼杨玉莹入座,桌上已经摆满了精致的菜肴。
“杨小姐,来来来,不要客气!这次我没让酒店里的厨师做饭,厨师是我从香港请来的,味道很正宗的!”他一边用带着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着,一边熟练地用公筷给杨玉莹夹菜。
“杨小姐,不瞒你说,”几杯酒下肚,罗兆辉的话更密了,身体也不自觉越来越靠近她。
“我在香港,别的不敢说,钞票还是有一些的。你跟我在香港发展,我保证你住半山别墅,出门有司机,比在内地舒服多了!拍电影,出唱片,小意思啦!何必在这里辛苦?”
他的眼神热切而直接,在杨玉莹脸上、身上毫不避讳地打转。
杨玉莹心里腻烦透了,但脸上依旧挂着甜美的笑容:“罗先生太客气了。我觉得在上海就很好,公司对我也很照顾。观众喜欢才最重要,其他的,我倒没想那么多。”
“哎呀,观众喜欢也要有人捧嘛!”罗兆辉不以为然地摆手,“内地市场有限的!你这样的靓女,应该有更好的前途……”
他说着,又要给杨玉莹倒酒。杨玉莹轻轻用手盖住杯口,笑容不变:“罗先生,我真的不会喝酒,一喝就过敏。而且明天还要回去练歌,不敢耽误的。”
好在罗兆辉此时大小也是个上流阶层的人,对杨玉莹的戒备丝毫不介怀。
笑话,哪怕是港姐,开始时候也三贞九烈的,到最后还是不是...嗯?
北姑嘛,胆子小点,太正常了,没事,反正我有的就是时间。
罗兆辉继续侃侃而谈自己在香港的产业如何庞大,人脉如何通天,话里话外都暗示着,只要杨玉莹点头,他能给她的,远不止是星火文化能提供的那点唱片分成和演出费。
他甚至承诺,可以动用手头所有资源,将她捧成整个东南亚最红的明星。
杨玉莹今年才十八岁,在媒体和歌迷面前,她总一副不谙世事、甜美懵懂的样子。
但这不代表她真的什么都不懂。说实在的,她比绝大部分同龄人清楚得多。
所以,她面前的其实就两个选择。
答应,还是拒绝?
这两个选项其实在左右摇摆,天平摇摇晃晃。
去香港!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这个年代去香港的内地女星也不是绝无仅有,所以罗兆辉的提议真心戳中了杨玉莹。
说起来,现在的人很难理解那时候,一个香港人能大言不惭的说“内地的市场太小。”,试图用空头支票就想拐走内地最红的歌星。
说起来,也有例子:《红楼梦》的尤三姐,才17岁,就被一个香港过气老年男明星忽悠的找不到北,放弃了在国内大好事业,跟着去了香港做上不了台面的小三,几年后香消玉殒。
那可是公认在美女如云的《红楼梦》剧组里的第一美女!
杨璐,拍过一代人回忆的《甘十九妹》,如日中天的情况下,也跑去香港,在香港低成本电影里卖弄风骚,演不入流的角色。甚至在电影里直接和男演员调侃消费自己演出的《甘十九妹》。
恐怕,几十年后的年轻人无法理解这一代人的悲观情绪吧。
杨玉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不能免俗,说实话,香港之行让她确实有点纯纯移动,但是...
她不喜欢这个人。
罗兆辉身上那种商人的精明和占有欲,让她本能地感到不适。
而且,她心里……似乎一直有个模糊的影子,那个影子沉稳、踏实,带着她一步步从江西走到广州,又走到上海,走到香港红磡。
回到自己的租房,杨玉莹叹了口气,这种纠结,她无人可说。
父母远在江西,而且眼界有限,除了担心就是唠叨。恩师陈晓奇?她几乎能想象到陈老师会如何大惊小怪,然后搬出香港富豪玩弄女明星的一大堆案例,苦口婆心地劝她“洁身自好”。
笑话,这些她能不知道吗?
她就是太知道了,才更加彷徨。
这个年代的文艺圈里,流传着太多这样的故事。
哪个唱民歌的师姐嫁给了港商,从此锦衣玉食;哪个电影厂的台柱子被南洋富商追求,很快就能出国深造。
诱惑是实实在在的,榜样也似乎就在眼前。
罗兆辉描绘的那条路,就像一条铺着红毯的捷径,金光闪闪,仿佛一步就能跨过许多人需要奋斗十年才能抵达的终点。星火公司很好,方老板待她不薄,可说到底,公司还在创业阶段,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谁又能打包票呢?
如果,能走真能成功的话,十九岁的杨玉莹好像没有那么排斥走捷径。
她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
想来想去,唯一能商量、或许有办法解决这个麻烦的,只有一个人。
心里有了决断,杨玉莹走到路口,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星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