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第168章 电影节

小说: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作者:沙盘球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中影公司内部审片的小型放映厅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银幕上正播放着《落叶归根》的最后一个画面,解晓东的歌声正在响起。

  灯光重新亮起,胡健坐在正中的沙发上,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叠放在微隆的腹部。

  作为执掌全国电影进出口生杀大权的中影公司一把手,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在这间屋子里,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便能决定一部电影的命运,是石沉大海,还是直上青云。

  电影结束后,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先拿起桌上的紫砂杯,吹了吹气,呷了一口已经温吞的浓茶,这才站起身问道。

  “都看完了。说说吧,什么感觉?都别拘着,实话实说。”

  短暂的静默后,分管收购的副经理感慨道:“胡总,这片子……有点出乎意料啊。本以为就是个冯晓刚鼓捣的闹剧,没想到,内核这么沉。赵本山这回真是脱胎换骨了,你看他最后那个眼神,啥都没说,又啥都说了。”

  另有一人说道:“剧本确实扎实,不是那种胡编乱造的。情感是真挚,尤其是那种苦中作乐的劲儿,拿捏得恰到好处,不过火,不煽情,高级!这种片子,老百姓爱看,是有道理的。”

  “嗯,导演手法也挺见功力。冯晓刚第一次独立掌镜,能控制到这个火候,叙事节奏稳得住,镜头语言也不花哨,难得。看来他背后有高人指点啊,那个星火的方远,不简单。”

  听着众人一边倒的赞誉,胡健微微颔首。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沉思一会,然后突然起身,站起来环视众人。

  “既然都觉得好,那……我们考虑一下,选送到国外的电影节去,怎么样?比如,柏林,或者威尼斯。”

  众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负责国际事务、对各大电影节规则了如指掌的处长率先开口。

  “胡总,这……想法是好的,但是不是再斟酌一下?我们今年的重点推送项目,是张易谋同志的《菊豆》。

  那片子的影像风格、题材深度,更对戛纳那些国际电影节的口味,成功的把握更大。

  而且,易谋还有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已经成片了,虽然还没公映,但势头非常猛,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文化符号性,都更适合威尼斯啊。

  咱们的资源……尤其是送选竞赛单元的名额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集中力量推一部,成功率是不是更高些?”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顾虑。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灭战,这是多年的工作思路。

  胡健听完,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又靠回沙发背,反问道:“谁规定的,我们一次只能选送一部片子去冲奖了?好东西,不怕多。百花齐放才是春嘛。”

  他想了下,又补充道:“总不能让外人觉得,我们中国电影,除了老谋子那种浓墨重彩的,就拿不出别样的好东西了吧?”

  “可是胡总,《落叶归根》已经在国内大范围公映了,老外那些电影节,都要求是全球首映,才可以入选竞赛主单元。”

  胡建点点头:“这个确实有点麻烦。”

  他沉思一会,开口道:“戛纳和威尼斯,规矩是死的,但事在人为。不过,我们或许有更稳妥的突破口。老刘,柏林电影节的情况,你熟。

  你忘了?咱们的《红高粱》,前年在送去柏林之前,二月份不也在国内上映了吗?结果怎么样?还不是拿了金熊!这说明什么?说明柏林电影节更看重影片本身的质量和力量,只要片子足够硬,规则是可以打破的!”

  老刘愣了一下,点头道:“胡总您这么一说,还真是!柏林那边,确实相对更灵活一些。”

  “还有威尼斯,我们也不要自己先把自己吓住。去年,台湾侯孝贤的那部《悲情城市》,不也是在他们他们省内先上映了,最后照样拿了金狮奖吗?事在人为!关键还是看我们怎么去沟通,怎么去推介!”

  众人纷纷点头。

  “我们不能因为怕困难,就把真正的好东西藏在家里。这部电影,我们一定要送出去,最好要拿个奖。

  因为它不仅老百姓喜欢,而且上面的领导看了,也给予了肯定。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能代表当下中国电影多样性和水准、能打动人的好作品,推介到世界舞台上去!”

  他再度站起身,也没再召开艺委会开会,直接做出了最终决定:“这样,老刘,你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

  柏林那边,作为我们重点攻关的方向,有《红高粱》的成功在先,他们有一定的接受度,把我们的理由和影片的优势充分准备好。

  威尼斯那边,也同步去联系、去争取,不要怕碰钉子,把《悲情城市》的例子摆出来,说明情况。

  《落叶归根》,必须走出去!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散会!”

  冯晓刚自然还不知道这件事,他现在还推着自行车守在电影院门口呢。

  他的腿上,脖子上已经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汗流浃背,但是他毫不在乎。最近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电影结束以后,观察出来的人流量和偷听观众的窃窃私语。

  “这电影真不错啊!”

  “是的!赵本山演的又让人笑又让人哭。”

  “是啊,不过杨玉莹在哪呢?不是说她也演吗?”

  “你没注意啊?就是那个护士。”

  “哦哦哦,想起来了。”

  冯晓刚等了接近两个小时,就为了这一刻,一瞬间爽的从脚底到天灵盖。跟一口气灌了一瓶冰啤酒一样。

  “这个导演有点水平啊,剪辑、调度、分镜头、镜头语言都是有想法的,完全看不出来是新人作品。”

  嗯?这是?

  又一个声音飘到了冯晓刚的耳朵,冯晓刚爽得都哆嗦了,赶快寻找这个懂行的观众。

  可惜,这个观众很快就走出人流,上了一辆小汽车。

  冯晓刚叹了一口气。

  这个观众上车以后,靠在椅背上沉思。

  脸颊瘦削,没有一点点肉,四方四正的脸型,五官刀削一般横平竖直,如同刚刚出土的兵马俑。

  “易谋,就这电影要跟你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一起去竞选呢。”

  “人家拍的确实好,就《菊豆》的艺术水平,还真不一定比的过他。”张易谋思索一会,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