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莹正式开启了她的全国巡回宣传之旅。
不过,去之前,方远把杨玉莹的姐姐杨晨丽叫到了办公室。
嗯,因为叫杨玉莹有点怕,最近她老撩他。杨晨丽是半个月前从老家来的上海,现在充当她的经纪人。
“方老板,您找我什么事?”杨晨丽问道。
“最近估计会有大批量的信件过来,你准备一下。岗岗马上要成立一个全国歌迷会。”
“全国歌迷会?那是什么?”
方远从桌上拿出一盒刚开封的《一夜长大》,从里面抽出一张精致的小卡片,递给了杨晨丽。
杨晨丽一看,卡片上不仅印有杨玉莹最新的艺术照和感谢语,更重要的是,上面有一个编号,以及星火文化的专用信箱地址。
卡片背面还印着一行字:“凭此卡片编号,亲笔写信至上述地址,即可免费申请成为‘杨玉莹官方歌迷会’创始会员,获赠专属会员卡及首期会刊!”
杨晨丽之前没跟方远接触过,但是此刻还是被老板的骚操作弄的眼花缭乱,思维有点跟不上。
方远见杨晨丽还有点懵,于是解释道:“这个会刊,就像是我们和歌迷之间的桥梁。以后定期寄送,里面可以有岗岗最近的工作动态、生活随笔。分享点心情、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了什么有趣的风景。
还可以开设栏目,刊登歌迷的来信和投稿,让歌迷觉得他们是被重视的,是岗岗和公司的一份子。”
这在几十年后,就相当于明星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粉丝社群的结合体。
他要在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的今天,就建立起一道坚固的粉丝护城河。让杨玉莹能稳固自己的基本盘,有自己发声的渠道。
总不能总是有小报不是?
李默结束军训,拖着酸软的身体回到宿舍,还没来得及把磨破底的解放鞋换下,就被宿舍管理员在楼下喊住。
“104,李默!有你的挂号信!盖个章!”
李默愣了一下,谁会给他寄挂号信?
接过那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拿过来一看,落款是“上海邮政07-018信箱杨玉莹歌迷会”。
他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冲回宿舍,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裁开信封,生怕弄坏一点。
里面滑出了一张**的、带有凹凸印花的“会员证”,上面有他的姓名、编号“GG-000734”,以及杨玉莹一张小小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不像是艺术照,反而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生活照,没有那么的惊艳,却无比亲切。
方远:哼,傻了吧?就这个所谓“生活照”,都是精挑细选的。
接着,是一本比作业本稍小、用订书钉装订的册子,封面上印着:《岗岗歌迷会会刊·创刊号》。下面有一行小字:“送给所有关心岗岗的朋友”。
李默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是杨玉莹的亲笔信:
“亲爱的‘岗岗歌迷会’所有的朋友们:
大家好啊!我是岗岗!
谢谢你们写信来,谢谢你们喜欢《一夜长大》。
看到那么多陌生的地址和名字,我心里又激动又有点慌,像突然多了好多没见过面、却可以说说心里话的朋友。
你们肯定都听过新专辑了吧?最喜欢哪一首呢?
是像夏天凉风一样的《宁夏》,还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唱出口的歌?或者……是觉得《越长大越孤单》有点太伤感了?没关系,都可以写信告诉我哦!我等着看!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呢。窗外是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麦田,看着心里就很开阔。
助理姐姐给我泡了杯茶,我偷偷加了两颗冰糖,嘘——你们可别大声声张,她肯定要说我,说甜腻的东西对嗓子不好。
这第一本会刊,是我和公司争取来的,免费送给大家!
抠门老板一开始可不乐意了,说印刷、邮寄都是钱。但我还是想坚持办下去,哪怕以后印得薄一点,也要和大家保持联系。
嗯,抠老板不愿意,那我就自费!所以,以后肯定不是每个月都有,不然我的钱包就要掏空啦!你们太热情了!这次吹完牛,说自费以后,看到那么多朋友要寄过来,心在滴血啊!
嗯,我以后会尽量写得短一点,让信封轻一点,但是,又好想和你们多说说话,真纠结!
不行,不能再写了,再写一张邮票不够了,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更多我的生活小故事!
祝你们天天开心!
岗岗于北上列车窗边”
和李默同时收到信的,还有许多杨玉莹的歌迷,
所有人都反复把这短短几百字看了三遍,且都保持同一个表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们仿佛能看到杨玉莹在火车上偷加冰糖时俏皮的样子,这种毫无距离感的分享,比任何杂志上的官方访谈都要真实、可爱。
可不能让岗岗亏钱呢!嗯,下次我回封信,附带上邮票!
会刊后面几页,选登了几封歌迷来信。
都是表达如何喜欢杨玉莹的,而杨玉莹会在后面加上一句两句的回复。
李默小心翼翼地把会员证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里,把薄薄的会刊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方老板,”杨晨丽拿着刚统计好的本月歌迷会支出单,语气带着点犹豫,“这个月光是印会刊、会员证,还有寄挂号信的钱,就花了……”
她报了个数字,然后小心地看着方远的脸色。
“这还只是刚开始,以后人越来越多……这……这纯往里搭钱啊,能行吗?”
方远头也没抬:“晨丽,你算过一盒磁带我们能赚多少吗?”
杨晨丽摇摇头,她刚接触这些,对具体的利润并不清楚。
“这么告诉你,你那边这点邮票钱、印刷费,跟磁带利润比,连个零头都不算”
杨晨丽愣住了,她确实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而且,”方远继续道,“跟邮局我们已经谈好了,这个07-018信箱是批量业务,邮寄费用有优惠,比你想象的要便宜。关键是,我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买的不是纸和邮票,买的是人心。”
“人心?”
“你想想,现在喜欢岗岗的人是多,可热度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他们能买磁带,明天可能就去喜欢别人了。
但什么样的人不会走?就是这些愿意花时间写信、巴巴地等着我们会刊、把会员证当宝贝藏起来的这些人!他们是岗岗的基本盘!”
杨晨丽若有所思。
“只要把这批核心死死抓在手里,让他们觉得岗岗不只是个唱歌的,是他们的朋友。我告诉你,就算十年、二十年后,岗岗不像现在这么红了,光是靠着这些人,开个巡回演唱会、去乘风破浪一下,都足够她过得比绝大多数人滋润。这叫细水长流,这叫三十年的饭碗!”
杨晨丽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我明白了,方老板!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夜晚,杨玉莹的小屋内。
“等等等等!你说慢一点,我没听明白。”杨玉莹穿着小吊带,盘腿坐在床上,急切问道。
杨晨丽口才不是那么的好,她虽然说明白了老板的意思,但是让她转述出来有点困难。
何况还有那么多专业术语,什么“核心”、“基本盘”、“乘风破浪”.....
嗯?乘风破浪是什么意思,其他词都能勉强字面上理解。
“老板说,我们有专业邮箱,没那么贵.....”
“谁要听那个了啊!反正不是我掏钱,是公司掏钱!你是说,老板说要养我三十年?”杨玉莹急了,但是声音还是糯糯的。
“什么呀!老板说这些基本盘能让你一直有饭吃。”杨晨丽没法理解妹妹的脑回路。
“嘿嘿,姐,你回去吧,我休息了!”杨玉莹往床上一趟,小吊带没那么贴身,春光乍泄。
杨晨丽被妹妹没头没脑地赶出房间,莫名其妙带上门走了。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窗外远处传来的、属于大上海的隐约车流声。
杨玉莹并没有像她说的那样立刻休息,她依然保持着盘腿坐在床上的姿势,吊带的一边细滑带子不知何时滑落到了胳膊上,露出小半个圆润的肩头和精致的锁骨,她也浑然不觉。
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姐姐转述的那些话,尤其是最后那句:
“老板说,只要把这批核心死死抓在手里……就算十年、二十年后,岗岗不像现在这么红了……都足够她过得比绝大多数人滋润……这叫三十年的饭碗!”
“三十年的饭碗……”杨玉莹喃喃自语,心脏不受控制地咚咚狂跳起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安全感,混合着难以言喻的悸动,像潮水般涌遍全身。
她可不是普通的二十岁左右的小女生,成名后,到处演出,走南闯北,见过的所谓“成功人士”太多了。
有挥金如土、承诺给她买房买车的南方富商,眼神里的贪婪和占有欲几乎不加掩饰;
有手握实权、暗示能给她更多演出机会的各级领导,姿态高高在上;
还有那些自诩风雅的文艺才子,围着她转,说尽了甜言蜜语……
这些人,或许能给她一时的风光和物质,但她心里清楚,那都是镜花水月。一旦自己容颜老去,或者有更年轻漂亮的出现,他们立刻就会转身离去。
只有方远不同。他年轻,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和远见。
他从不轻易许诺,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带她上春晚,给她写金曲,为她拍电影级别的MV......
现在,更是为她谋划好了未来三十年的路!
这种被珍视、被长远规划的感觉,比任何昂贵的礼物、任何动听的情话,都更让她心动。
“我能遇到更好的男人吗?”
答案几乎是瞬间浮现的:不可能了。
一直以来,她对方远的感觉很复杂。有对老板和伯乐的感激与钦佩,有对优秀同龄异性的天然好感。
之前那些半真半假的撩拨和撒娇,带着少女的顽皮和试探,也藏着一点“万一呢”的小小期待。
但现在,那点小小的期待,像被浇了油的星火,轰地一下燃成了熊熊烈火。
她不再只是“有点喜欢”或者“开开玩笑”。一种无比强烈的念头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这个男人,我一定要得到!无论如何!
不是作为员工对老板的依赖,而是作为一个女人,想要彻底拥有这个男人的那种决心。
她低头,看着自己年轻饱满、曲线玲珑的身体,又抬头望向梳妆镜里那张被无数人赞誉的甜美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混合着自信与势在必得的光芒。
富商们的钱?厂长们的权?才子们的才?
方远都有!
她有她的武器——正值巅峰的青春美貌,无人能及的知名度,还有……一颗现在变得无比坚定和炽热的心。
“哼,方老板……你等着瞧。”
杨玉莹轻轻拉上滑落的吊带,嘴角勾起一抹与以往甜美截然不同的、带着一丝妩媚的笑意。
她慢慢躺下,关掉床头灯,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开始认真地、细致地规划起她的大计。
这一次,她是认真的。
“姚珮芳……”
她喃喃道出个名字。
她是方老板的正牌对象。
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和好胜心,浮上心头。
但很快,这丝情绪就被更强烈的自信压了下去。
“那又怎么样?”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还没结婚呢,就算结婚了……”
她没继续想下去。
她不信方远真是块捂不热的石头。
“老板下个月要去首都……
“说是要去谈什么电影去海外参展的事,还要见几个重要的人……”
下个月,最好是中下旬,我就说我想开拓一下北方的市场!问问孔经理有没有首都的演出机会,反正就算没有,我主动过去,那就肯定有!
“孤男寡女,异地他乡……”
离开了上海熟悉的环境,没有那么多公司员工的眼睛,也没有姚珮芳时时在身边……
机会自然就多了。她可以借口讨论工作,晚上去他房间找他;可以约他一起吃首都的特色小吃,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甚至可以……
“哼,方老板,你就算真是个唐僧,我也得让你破回戒!
“我的铁饭碗,是你!”
不过,去之前,方远把杨玉莹的姐姐杨晨丽叫到了办公室。
嗯,因为叫杨玉莹有点怕,最近她老撩他。杨晨丽是半个月前从老家来的上海,现在充当她的经纪人。
“方老板,您找我什么事?”杨晨丽问道。
“最近估计会有大批量的信件过来,你准备一下。岗岗马上要成立一个全国歌迷会。”
“全国歌迷会?那是什么?”
方远从桌上拿出一盒刚开封的《一夜长大》,从里面抽出一张精致的小卡片,递给了杨晨丽。
杨晨丽一看,卡片上不仅印有杨玉莹最新的艺术照和感谢语,更重要的是,上面有一个编号,以及星火文化的专用信箱地址。
卡片背面还印着一行字:“凭此卡片编号,亲笔写信至上述地址,即可免费申请成为‘杨玉莹官方歌迷会’创始会员,获赠专属会员卡及首期会刊!”
杨晨丽之前没跟方远接触过,但是此刻还是被老板的骚操作弄的眼花缭乱,思维有点跟不上。
方远见杨晨丽还有点懵,于是解释道:“这个会刊,就像是我们和歌迷之间的桥梁。以后定期寄送,里面可以有岗岗最近的工作动态、生活随笔。分享点心情、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了什么有趣的风景。
还可以开设栏目,刊登歌迷的来信和投稿,让歌迷觉得他们是被重视的,是岗岗和公司的一份子。”
这在几十年后,就相当于明星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粉丝社群的结合体。
他要在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的今天,就建立起一道坚固的粉丝护城河。让杨玉莹能稳固自己的基本盘,有自己发声的渠道。
总不能总是有小报不是?
李默结束军训,拖着酸软的身体回到宿舍,还没来得及把磨破底的解放鞋换下,就被宿舍管理员在楼下喊住。
“104,李默!有你的挂号信!盖个章!”
李默愣了一下,谁会给他寄挂号信?
接过那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拿过来一看,落款是“上海邮政07-018信箱杨玉莹歌迷会”。
他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冲回宿舍,小心翼翼地用剪刀裁开信封,生怕弄坏一点。
里面滑出了一张**的、带有凹凸印花的“会员证”,上面有他的姓名、编号“GG-000734”,以及杨玉莹一张小小的彩色照片。
照片上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不像是艺术照,反而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生活照,没有那么的惊艳,却无比亲切。
方远:哼,傻了吧?就这个所谓“生活照”,都是精挑细选的。
接着,是一本比作业本稍小、用订书钉装订的册子,封面上印着:《岗岗歌迷会会刊·创刊号》。下面有一行小字:“送给所有关心岗岗的朋友”。
李默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是杨玉莹的亲笔信:
“亲爱的‘岗岗歌迷会’所有的朋友们:
大家好啊!我是岗岗!
谢谢你们写信来,谢谢你们喜欢《一夜长大》。
看到那么多陌生的地址和名字,我心里又激动又有点慌,像突然多了好多没见过面、却可以说说心里话的朋友。
你们肯定都听过新专辑了吧?最喜欢哪一首呢?
是像夏天凉风一样的《宁夏》,还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唱出口的歌?或者……是觉得《越长大越孤单》有点太伤感了?没关系,都可以写信告诉我哦!我等着看!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呢。窗外是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色的麦田,看着心里就很开阔。
助理姐姐给我泡了杯茶,我偷偷加了两颗冰糖,嘘——你们可别大声声张,她肯定要说我,说甜腻的东西对嗓子不好。
这第一本会刊,是我和公司争取来的,免费送给大家!
抠门老板一开始可不乐意了,说印刷、邮寄都是钱。但我还是想坚持办下去,哪怕以后印得薄一点,也要和大家保持联系。
嗯,抠老板不愿意,那我就自费!所以,以后肯定不是每个月都有,不然我的钱包就要掏空啦!你们太热情了!这次吹完牛,说自费以后,看到那么多朋友要寄过来,心在滴血啊!
嗯,我以后会尽量写得短一点,让信封轻一点,但是,又好想和你们多说说话,真纠结!
不行,不能再写了,再写一张邮票不够了,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更多我的生活小故事!
祝你们天天开心!
岗岗于北上列车窗边”
和李默同时收到信的,还有许多杨玉莹的歌迷,
所有人都反复把这短短几百字看了三遍,且都保持同一个表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们仿佛能看到杨玉莹在火车上偷加冰糖时俏皮的样子,这种毫无距离感的分享,比任何杂志上的官方访谈都要真实、可爱。
可不能让岗岗亏钱呢!嗯,下次我回封信,附带上邮票!
会刊后面几页,选登了几封歌迷来信。
都是表达如何喜欢杨玉莹的,而杨玉莹会在后面加上一句两句的回复。
李默小心翼翼地把会员证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里,把薄薄的会刊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方老板,”杨晨丽拿着刚统计好的本月歌迷会支出单,语气带着点犹豫,“这个月光是印会刊、会员证,还有寄挂号信的钱,就花了……”
她报了个数字,然后小心地看着方远的脸色。
“这还只是刚开始,以后人越来越多……这……这纯往里搭钱啊,能行吗?”
方远头也没抬:“晨丽,你算过一盒磁带我们能赚多少吗?”
杨晨丽摇摇头,她刚接触这些,对具体的利润并不清楚。
“这么告诉你,你那边这点邮票钱、印刷费,跟磁带利润比,连个零头都不算”
杨晨丽愣住了,她确实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而且,”方远继续道,“跟邮局我们已经谈好了,这个07-018信箱是批量业务,邮寄费用有优惠,比你想象的要便宜。关键是,我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买的不是纸和邮票,买的是人心。”
“人心?”
“你想想,现在喜欢岗岗的人是多,可热度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他们能买磁带,明天可能就去喜欢别人了。
但什么样的人不会走?就是这些愿意花时间写信、巴巴地等着我们会刊、把会员证当宝贝藏起来的这些人!他们是岗岗的基本盘!”
杨晨丽若有所思。
“只要把这批核心死死抓在手里,让他们觉得岗岗不只是个唱歌的,是他们的朋友。我告诉你,就算十年、二十年后,岗岗不像现在这么红了,光是靠着这些人,开个巡回演唱会、去乘风破浪一下,都足够她过得比绝大多数人滋润。这叫细水长流,这叫三十年的饭碗!”
杨晨丽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我明白了,方老板!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夜晚,杨玉莹的小屋内。
“等等等等!你说慢一点,我没听明白。”杨玉莹穿着小吊带,盘腿坐在床上,急切问道。
杨晨丽口才不是那么的好,她虽然说明白了老板的意思,但是让她转述出来有点困难。
何况还有那么多专业术语,什么“核心”、“基本盘”、“乘风破浪”.....
嗯?乘风破浪是什么意思,其他词都能勉强字面上理解。
“老板说,我们有专业邮箱,没那么贵.....”
“谁要听那个了啊!反正不是我掏钱,是公司掏钱!你是说,老板说要养我三十年?”杨玉莹急了,但是声音还是糯糯的。
“什么呀!老板说这些基本盘能让你一直有饭吃。”杨晨丽没法理解妹妹的脑回路。
“嘿嘿,姐,你回去吧,我休息了!”杨玉莹往床上一趟,小吊带没那么贴身,春光乍泄。
杨晨丽被妹妹没头没脑地赶出房间,莫名其妙带上门走了。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窗外远处传来的、属于大上海的隐约车流声。
杨玉莹并没有像她说的那样立刻休息,她依然保持着盘腿坐在床上的姿势,吊带的一边细滑带子不知何时滑落到了胳膊上,露出小半个圆润的肩头和精致的锁骨,她也浑然不觉。
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姐姐转述的那些话,尤其是最后那句:
“老板说,只要把这批核心死死抓在手里……就算十年、二十年后,岗岗不像现在这么红了……都足够她过得比绝大多数人滋润……这叫三十年的饭碗!”
“三十年的饭碗……”杨玉莹喃喃自语,心脏不受控制地咚咚狂跳起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安全感,混合着难以言喻的悸动,像潮水般涌遍全身。
她可不是普通的二十岁左右的小女生,成名后,到处演出,走南闯北,见过的所谓“成功人士”太多了。
有挥金如土、承诺给她买房买车的南方富商,眼神里的贪婪和占有欲几乎不加掩饰;
有手握实权、暗示能给她更多演出机会的各级领导,姿态高高在上;
还有那些自诩风雅的文艺才子,围着她转,说尽了甜言蜜语……
这些人,或许能给她一时的风光和物质,但她心里清楚,那都是镜花水月。一旦自己容颜老去,或者有更年轻漂亮的出现,他们立刻就会转身离去。
只有方远不同。他年轻,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和远见。
他从不轻易许诺,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带她上春晚,给她写金曲,为她拍电影级别的MV......
现在,更是为她谋划好了未来三十年的路!
这种被珍视、被长远规划的感觉,比任何昂贵的礼物、任何动听的情话,都更让她心动。
“我能遇到更好的男人吗?”
答案几乎是瞬间浮现的:不可能了。
一直以来,她对方远的感觉很复杂。有对老板和伯乐的感激与钦佩,有对优秀同龄异性的天然好感。
之前那些半真半假的撩拨和撒娇,带着少女的顽皮和试探,也藏着一点“万一呢”的小小期待。
但现在,那点小小的期待,像被浇了油的星火,轰地一下燃成了熊熊烈火。
她不再只是“有点喜欢”或者“开开玩笑”。一种无比强烈的念头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这个男人,我一定要得到!无论如何!
不是作为员工对老板的依赖,而是作为一个女人,想要彻底拥有这个男人的那种决心。
她低头,看着自己年轻饱满、曲线玲珑的身体,又抬头望向梳妆镜里那张被无数人赞誉的甜美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混合着自信与势在必得的光芒。
富商们的钱?厂长们的权?才子们的才?
方远都有!
她有她的武器——正值巅峰的青春美貌,无人能及的知名度,还有……一颗现在变得无比坚定和炽热的心。
“哼,方老板……你等着瞧。”
杨玉莹轻轻拉上滑落的吊带,嘴角勾起一抹与以往甜美截然不同的、带着一丝妩媚的笑意。
她慢慢躺下,关掉床头灯,在黑暗中睁着眼睛,开始认真地、细致地规划起她的大计。
这一次,她是认真的。
“姚珮芳……”
她喃喃道出个名字。
她是方老板的正牌对象。
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和好胜心,浮上心头。
但很快,这丝情绪就被更强烈的自信压了下去。
“那又怎么样?”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还没结婚呢,就算结婚了……”
她没继续想下去。
她不信方远真是块捂不热的石头。
“老板下个月要去首都……
“说是要去谈什么电影去海外参展的事,还要见几个重要的人……”
下个月,最好是中下旬,我就说我想开拓一下北方的市场!问问孔经理有没有首都的演出机会,反正就算没有,我主动过去,那就肯定有!
“孤男寡女,异地他乡……”
离开了上海熟悉的环境,没有那么多公司员工的眼睛,也没有姚珮芳时时在身边……
机会自然就多了。她可以借口讨论工作,晚上去他房间找他;可以约他一起吃首都的特色小吃,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甚至可以……
“哼,方老板,你就算真是个唐僧,我也得让你破回戒!
“我的铁饭碗,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