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第167章 收获

小说: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作者:沙盘球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4:35 源网站:2k小说网
  冯晓刚最近春风得意。

  他之前在那个小圈子里,处境有些微妙。说他在王硕、马卫都、郑小龙面前卑躬屈膝谈不上,但确确实实是个捧哏的角色。

  核心人物王硕对他多少带着几分不屑,这点冯晓刚自己心里门儿清。但是能怎么办呢?

  他可太想进步了!

  所以,冯晓刚一直以来都捧着、顺着这几位爷。这天,他主动邀请哥几个去看他导演的新片。

  平时甭管大伙儿心里怎么看待冯晓刚,但人家鞍前马后巴结了这么久,这第一次当导演,第一次上院线,连王硕也不好意思直接驳了,一行人算是给了面子,一起进了电影院。

  来之前,王硕几人根本没兴趣打听电影具体讲什么,冯晓刚偶尔忍不住吹嘘两句剧本多牛,他们也兴趣寥寥。因此,他们对即将看到的剧情,真的一无所知。

  灯光暗下,电影开场。

  王硕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马卫都盘着核桃,郑小龙则是一副纯粹给面子、准备熬过这两小时的架势。

  片子开场,老赵在车站餐厅给“醉酒”的工友灌酒。王硕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没说话,但那股子不以为然的味道冯晓刚隔着座位都能闻到。马卫都倒是微微挑了挑眉,似乎被这个有点荒诞的开头勾起了一丝兴趣。

  但是随着剧情推进,这部由方远亲自把控剪辑、审美领先三十年的作品,逐渐显露出威力。

  它的节奏平缓却不拖沓,叙事井井有条,对人的情绪把控更是精妙:舒缓、紧张、放空、压抑、幽默、遗憾……各种情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王硕和马卫都看着银幕,脸上的轻慢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专注和惊讶。两人忍不住面面相觑,又从对方眼中确认了同样的震撼,最后一同看向郑小龙。

  郑小龙迎着他们的目光,缓缓点了点头,低声说:“是部好片子。”

  电影结束后,几个人出了电影院,王硕迫不及待地点了根香烟,拍了拍冯晓刚的肩膀说道:

  “艹,晓刚,可以啊!这电影有点意思,你丫牛逼啊!”

  “真让你丫弄出个响儿来了!这片子,牛!”马卫都也笑道。

  “确实没想到,晓刚,这回真是这个!”郑小龙竖了竖大拇指。

  冯晓刚心里百感交集,但是长久以来谦逊习惯了,又有点受宠若惊:“哥几个过奖了,主要是本子好,方老板的本子扎实!”

  “方老板?”王硕眉头一挑,“哪个方老板?这本子他弄的?”

  冯晓刚心里顿时有点不是滋味,他之前没少在王硕面前提方远和星火,合着这位爷压根没往心里去。

  但他面上还是恭敬回答:“哎,对,星火文化的方远,方老板。”

  “星火?”王硕愣了一下,似乎在记忆里搜索,

  “是杨玉莹的那个公司?”

  “对,就是那个星火。”冯晓刚确认道。

  王硕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有点意思……”

  他顿了顿,忽然问:“哎,晓刚,这方老板没挖你去他们公司?”

  “硕爷,聊过。星火刚起步,盘子还小。我琢磨着,先保持合作,他们以后有电影项目直接找我就行,这样也自由些。”

  王硕沉吟片刻,对冯晓刚说:“下次这方老板要是来首都,你想着引荐一下,认识认识。”

  “哎,好嘞!一定一定!”冯晓刚连忙应承下来。

  冯晓刚本来其实对这部电影没报太大的希望,但是随着方老板一套又一套的骚操作,他逐渐有了一点点小小的的期待。

  不过,哪怕他最乐观的想象,也不敢期待有现在如此火爆的程度。

  连续几晚上,哪怕王硕叫吃饭,他都不去了,天天骑着自行车,去几家电影院门口观察。居然每家电影院售票处那都排起了长龙。

  冯晓刚简直不敢相信,开始往更远的地方跑,根据他的观察,仅首都一地,《落叶归根》彻底火了。

  当然火了,方远的入账已经到手了。

  拷贝的钱总共入账494万!

  至于这部电影的成本?

  演员方面,赵本山最贵,最后给了个三万的友情价,小军是当之无愧的男二号,还受了那么大罪,直接给了3000。冯晓刚给了两万。

  哦,还有周杰,给了三百三十二块三毛六。

  哦对了,还有个比较贵的,霑叔说好免费客串,但是又是拍遗像,又是扮死人的,方远封了1000港币的红包。

  其他的什么黄晓娟、杨玉莹、解晓东,每个人给个几百块钱意思下了。

  方远自己就是编剧,省下了天价稿费。

  陈晓奇的配乐费加后期制作花了六千元,堪称物超所值。

  其他的就是上影的制片组了,包括制片主任、场记、剧务等核心班底,整个制片组的工资加起来不到两万元。

  要说跟上影混也不是完全没好吃,至少给人分红以后,有事他是真能顶上,像摄影与灯光,剧组租用最基础的摄影机和灯光设备,加上胶片(包括拍摄和后期拷贝)的消耗与冲洗费用,是大项支出,但人家也没狮子大开口,就收个成本费,约八万元

  还有的花费就是美术与置景,不过大部分场景利用实景,银河录像厅改造的发廊、粤省的村落祠堂,都只花了极少的场地费。

  美术组制作道具、置景的总花费控制在了三万元以内。

  演员服装多数自带或淘换旧衣,化妆也以朴实为主,这项开支仅三四千块钱。

  剧组从上海到粤省,还有周边省份取景的往返交通、几十号人期间的住宿和伙食,总共花费六万余元。

  哦,还有炒作费用,不过,杨玉莹出席电台,是所有电台求之不得的,一毛钱没花。

  小报炒作,嗯,靠着方远大规模投稿,最后净投入是-115.7元。

  是的,方远还赚着稿费了。

  直接赚回来一个孔凡伟,他的片酬就给抹掉了。

  所有项目林林总总加起来,硬是卡在了二十七万八千元这个数字上,堪称独立制片成本控制的典范。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总投入,不到三十万!

  净利润四百五十多万!

  暴利啊!

  资本家方远有点过意不去,大方的把五十多万零头拿出来,分给了所有参与人员。

  现在,电影再火爆,票房再高,已经跟方老板没关系了。

  方老板觉得有点可惜,这个观影人次和密度,搁到后世不说打败《战狼2》和《哪吒》,把《半江绿》和《减肥传奇》干下去,估计问题不是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