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食堂。
林远志和封总进来后,很快引起了其他医护人员的注意。
封总一表人才,很面生,又跟林远志在一起,大家自然很好奇他是什么人。
等两人拿餐选座坐下后,不少人假装从旁边路过,就为了看清楚封总胸牌上的字符。
“小封,你为什么学中医?”
林远志明明比人家还小一岁,却叫封总为“小封”,就仗着自己先来的优势。
“嗯,我小时候得了哮喘,好多年都治不好。”封总回忆道,“经常因为哮喘忽然发作,没法正常上课。十岁的时候,我舅舅说桂木省那边有个老中医治疗哮喘很厉害,然后暑假我家人就带着我去那边看了。
排队排了大半天,抓完药后在那边租旅馆住了半个月,让药店代煎中药。我喝了一个星期的中药,哮喘就减轻了,又喝了几天,竟然就完全好了。
后来我们买了礼物去感谢那个老中医。他在一个小村子里,自己家开的药铺,是那种民间中医。不过来看的人很多,外边的荒地上全都是汽车。
我亲身感受到中医的神奇,所以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以后也当一名中医,然后高考就报了中医专业,考上了三羊市中医药大学。
毕业前后,我在两家医院的中医科都呆过,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当跑腿的,一天下来又忙又累,但感觉没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所以你特意跑广南来了?”
“也不是说特意,我本来就是广南人,父母让我回来这边发展,所以我就在回来找工作了。还要完成半年实习期,满一年,我才能去考中医执业证啊。”
“广医中医科还有一个多月就废置了,不过,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相信你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林远志安慰道。
“那肯定的,我今天就学到了不少东西。”封总忽然压低声音,“林医生,现在中医科都是靠你看病啊……徐主任好像不怎么管事了?”
“他很快要退休了,所以把实践机会让给年轻人,我们应该感谢他。”林远志夹了块肉塞进嘴里,“对了,以后别叫我林医生。你就叫我林师兄吧。虽然你岁数比我大,但辈分上……”
“我懂,我懂!”封总点点头,“林师兄!我初来乍到,以后还请林师兄多多照顾!”
“看你表现了。”林远志咧嘴笑了。
这时,高羽彤和薛玉兰两人好像约好了一样,同时端着餐盘过来。
“我们可以坐吗?”薛玉兰问道。
“可以,坐吧。”林远志点头。
一下子变成了四人聚餐。
高羽彤问了一下自己大伯的情况,林远志说已经开了药,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之后,话题集中到了封总身上。
两个女生都很奇怪,为什么中医科这种时候会来新的实习医师。
“老实说,我就是冲着林——林师兄来的!”封总直言不讳。
这句话显然让两个女生产生了某种误解。
高羽彤说道:“封总,你好直接哦!”
薛玉兰说道:“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很普遍了吧。”
封总继续说道:“不要误会,我不是追星族。我只是看了很多有关林师兄的视频后,觉得很不可思议,想亲眼见识一下,刚好我又是中医专业的,有机会来应聘,所以我就来了。”
“你还说你不是追星族?”高羽彤面露鄙夷。
“这确实……也是一种追星行为。”薛玉兰肯定地说。
封总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道:“是吗?那就算我追星吧……”
-----------------
午饭后,林远志到住院部的大露台坐下来休息。
有员工休息室可以供医务人员午睡,但他并没有午睡的习惯。
这时,蒋沁芸忽然发来微信语音消息。
【志哥,我这个周日要来广南。】
【来看我?】
【哈哈,我为什么要来看你?】
【那你来见你爸爸?】
【不是。广南那边的分校区搞校庆活动,我受邀参加,所以会过来呆一天。】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那你告诉我,不就是希望我过去给你当观众吗?】
【哼,我又不缺观众。你要是想来,我就发邀请函给你。一张邀请函可以两个人进来。】
【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多拉一个人啊。】
【你一个人来也可以,就是你来了现场谁也不认识,不会很孤单吗?】
【你怎么知道我谁也不认识?啊,对了,颜仙仪会来参加活动吗?】
【你还记得颜学姐啊?】
【我老同学啊,怎么会不记得。】
【她……应该会吧,国乐系那边也有活动。我没法确定。你和她平时没联系的吗?你可以直接问她啊!】
【我就是和她没联系,所以才问你啊。】
【那你要我专门去帮你打听这个消息吗?】
【那倒不用,不用那么麻烦,我只是随口一问。】
话是这么说,但脑子里回想起颜仙仪那天在音乐厅,表演古筝演奏的画面和气氛,还是很想再看一回。
-----------------
下午两点二十六分。
林远志来到中医门诊,发现封总早就到了,正在里边看书。
“林师兄,你来了!”
林远志一边穿上白大褂,一边问道:“你这么努力,在看什么书?”
“《伤寒论注解》。”
“《伤寒论》全文能背下来吗?”
“没问题!”
“有点东西啊你。”
不久,徐荣过来上班。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后边还跟着两个人:一个中年妇女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徐主任,这是?”林远志问道。
“哦,是儿科那边介绍过来的病人,要求加号。”
徐荣脸色发白,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之后,徐荣操作电脑,完成加号程序,然后让小女孩先坐下来。
“呃……我还要去住院部那边查房,病人就交给你们了。我刚才问过了,病人的症状只是常见的咳嗽,你们应该没问题的。”
徐荣再一次使用遁法逃之夭夭。
封总明显看出了徐主任的异常,只是不方便开口问林远志。
林远志对此倒是习以为常,没有多说什么。
徐荣一走,他就坐上了皮椅,操作键鼠,调看电子病历。
“熊黛欣,八岁,咳嗽一周,儿科呼吸道感染常规十八项检测,全都为阴性。”
中年妇女说道:“这是今天早上才做的检查。欣欣一周前就出现咳嗽了,去儿童医院看了四天没好,又去人民医院中医科看了一次,也没好,今天我才带她来广医。也是什么都没查出来。那个庄医生推荐我来中医科看看,说可以加号不用排队,我就带欣欣过来了。”
林远志看向小女孩:“你叫欣欣对吧?”
熊黛欣“嗯”了一声。
她脸蛋微红,两眼温润似有泪光,坐在那里手脚乱动,脖子扭来扭去,一副坐立不安的神情。
“没听见她咳嗽啊。”林远志说道。
“她只有晚上才咳嗽,尤其是下半夜咳得不停,都没办法睡觉。我们当父母的也没法睡。”
“哦,夜咳。很常见。”
封总坐在旁边,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本子放在膝盖上,正在用笔飞速记录着什么。
“之前看过中医对吧?药单有拿过来吗?”
“有的。”
母亲从包包里取出一张处方签,然后走过去放到办公桌上。
林远志随手看了一眼,道:“嗯,桔梗、紫菀、前胡……都是一些下气止咳化痰的药,吃了效果怎么样?”
“好像晚上咳得更厉害了。”
“那就是药不对症。之前呼吸道感染常规检查也没出现问题,看来咳嗽的病灶不在肺部。”
“那不是肺部,是哪里有问题?”母亲露出了慌张的神色。
“现在还不清楚。欣欣,你过来给哥哥检查一下。”
母亲带着熊黛欣走过去,然后在林远志的指导下,完成了舌诊和脉诊。
“脉滑数有力,舌质绛红,这是实热证啊……”林远志忽然又问,“她手心摸起来很热,之前有发烧吗?”
“没发烧。”母亲回答。
“脚心热吗?”
“也热!”母亲点头。
“饮食和大小便怎么样?”
“呃,饮食的话,好像这两天胃口特别好,吃的东西比平时多。小便还算正常,大便……不知道这几天是不是晚上没睡好着凉了,拉肚子,一天拉三四次,有时候还说肚子疼。哎,真是的,这咳嗽都没看好,我还要带她去看肠胃科。”
“欣欣,《静夜思》你会背吗?背来听听。”
熊黛欣点点头,道:“我会!幼儿园学过了!床前明月光……”
母亲和封总都愣愣地看着林远志,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小朋友背书。
林远志点点头,道:“嗯,背的不错。你声音有点哑啊,是不是觉得口干口渴?”
熊黛欣抿了抿发干的嘴唇,回答:“嗯。”
林远志望向封总:“小封,你也去给病人脉诊和舌诊,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他早就想这样做了。
自己扮演主任的角色,然后让别人去诊断,自己再来判断是否正确。
“哦,好啊!”
封总像是等这个机会等很久了,立即起身过去,然后给小朋友看舌号脉。
“孩子咳的痰是什么颜色的?粘不粘?”封总问母亲。
“是白色的,有点粘。”
封总做出自己的诊断:“我觉得病因是肺热咳嗽,可以用清肺抑火丸治疗。”
林远志摇摇头,道:“小封,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异常。”
“啊,什么异常?”
“就是刚才,那位妈妈提到过,孩子这两天胃口忽然变得特别好,吃很多东西。”
“这算是异常吗?”
“当然,哪有人生病了还忽然胃口大开的,不是反过来才对嘛?胃口忽然变好,说明什么?”
封总想了想,道:“我知道了,是胃热!胃热则消谷善饥!”
“对,是胃热。而且从脉象、舌象、手足心热、脸颊潮红,都说明有明显内热。”
“那应该……用栀子金花丸,或者黄连上清丸?”
林远志不置可否,转向那母亲:“孩子在咳嗽的前几天,有没有正常大便?”
母亲努力回忆了一下,道:“好像没有,她平时都是两三天才大便一次的。”
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但听到这话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伸手在母亲胳膊上拧了一把。
母亲瞪了她一眼,让她不要闹。
“欣欣,你现在肚子疼吗?”林远志问道。
“有一点。”熊黛欣点头。
“可以用手去按摩肚子吗?”
熊黛欣连忙摇头:“不要,会痛!”
“好了,我已经知道是什么病因了。”
林远志在处方签上快速写下药方。
封总很好奇,跑到后边,越看表情越惊讶。
“可以了,拿着药方去医院对面的御信堂取药,只有两副药。一副药只煮一次,不要复煎。”
林远志撕下药方,手机拍照,然后交给家属。
“好的,谢谢你了,林医生!”
那母亲也没多问,拿到处方签后,就带着女儿出去了。
封总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显呆滞状。
林远志问道:“我刚才写的药方,你还记得吧?”
封总回过神来,一口气回答:“记、记得!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芒硝(后下)枳实厚朴各10克,加元参10麦冬10连翘6青果6甘草6。”
“你记忆力挺好的啊,一字不落。”
“不是,林师兄,人家咳嗽,你给人家开泻药?”
“我当然知道那是泻药。”
“为什么啊?我……我实在想不明白!”
“你知道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这个原则吗?”
“知道啊,《内经》上说的。”
“这个孩子是阳明腑实证,是大肠热内有燥屎引起的。大肠经和胃经同属于阳明经,大肠热胃也热,所以会出现消谷善饥,而大肠和肺五行都属金,互为表里,所以大肠热肺也热,肺热而咳,但病灶在大肠,不在肺。”
封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还有,为什么这个小孩会拉肚子,而且还腹痛拒按?说明内有燥屎。燥屎在肠道里并没有完全堵死,还有缝隙,所以粪水才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症状就叫——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啊,对!我都忘了这个!”
“我还加了很多润肠清热的其他药进去,就是连翘青果那些,加强药效,按理来说,一剂就会有效,两剂就会痊愈。”
封总浑身战栗,激动大叫:“哇靠!林师兄,你太强了!”
林远志听着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行了行了,你坐回去吧,我要叫下一个号了,你不要吓到病人。”
林远志和封总进来后,很快引起了其他医护人员的注意。
封总一表人才,很面生,又跟林远志在一起,大家自然很好奇他是什么人。
等两人拿餐选座坐下后,不少人假装从旁边路过,就为了看清楚封总胸牌上的字符。
“小封,你为什么学中医?”
林远志明明比人家还小一岁,却叫封总为“小封”,就仗着自己先来的优势。
“嗯,我小时候得了哮喘,好多年都治不好。”封总回忆道,“经常因为哮喘忽然发作,没法正常上课。十岁的时候,我舅舅说桂木省那边有个老中医治疗哮喘很厉害,然后暑假我家人就带着我去那边看了。
排队排了大半天,抓完药后在那边租旅馆住了半个月,让药店代煎中药。我喝了一个星期的中药,哮喘就减轻了,又喝了几天,竟然就完全好了。
后来我们买了礼物去感谢那个老中医。他在一个小村子里,自己家开的药铺,是那种民间中医。不过来看的人很多,外边的荒地上全都是汽车。
我亲身感受到中医的神奇,所以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以后也当一名中医,然后高考就报了中医专业,考上了三羊市中医药大学。
毕业前后,我在两家医院的中医科都呆过,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当跑腿的,一天下来又忙又累,但感觉没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
“所以你特意跑广南来了?”
“也不是说特意,我本来就是广南人,父母让我回来这边发展,所以我就在回来找工作了。还要完成半年实习期,满一年,我才能去考中医执业证啊。”
“广医中医科还有一个多月就废置了,不过,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相信你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林远志安慰道。
“那肯定的,我今天就学到了不少东西。”封总忽然压低声音,“林医生,现在中医科都是靠你看病啊……徐主任好像不怎么管事了?”
“他很快要退休了,所以把实践机会让给年轻人,我们应该感谢他。”林远志夹了块肉塞进嘴里,“对了,以后别叫我林医生。你就叫我林师兄吧。虽然你岁数比我大,但辈分上……”
“我懂,我懂!”封总点点头,“林师兄!我初来乍到,以后还请林师兄多多照顾!”
“看你表现了。”林远志咧嘴笑了。
这时,高羽彤和薛玉兰两人好像约好了一样,同时端着餐盘过来。
“我们可以坐吗?”薛玉兰问道。
“可以,坐吧。”林远志点头。
一下子变成了四人聚餐。
高羽彤问了一下自己大伯的情况,林远志说已经开了药,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之后,话题集中到了封总身上。
两个女生都很奇怪,为什么中医科这种时候会来新的实习医师。
“老实说,我就是冲着林——林师兄来的!”封总直言不讳。
这句话显然让两个女生产生了某种误解。
高羽彤说道:“封总,你好直接哦!”
薛玉兰说道:“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很普遍了吧。”
封总继续说道:“不要误会,我不是追星族。我只是看了很多有关林师兄的视频后,觉得很不可思议,想亲眼见识一下,刚好我又是中医专业的,有机会来应聘,所以我就来了。”
“你还说你不是追星族?”高羽彤面露鄙夷。
“这确实……也是一种追星行为。”薛玉兰肯定地说。
封总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道:“是吗?那就算我追星吧……”
-----------------
午饭后,林远志到住院部的大露台坐下来休息。
有员工休息室可以供医务人员午睡,但他并没有午睡的习惯。
这时,蒋沁芸忽然发来微信语音消息。
【志哥,我这个周日要来广南。】
【来看我?】
【哈哈,我为什么要来看你?】
【那你来见你爸爸?】
【不是。广南那边的分校区搞校庆活动,我受邀参加,所以会过来呆一天。】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那你告诉我,不就是希望我过去给你当观众吗?】
【哼,我又不缺观众。你要是想来,我就发邀请函给你。一张邀请函可以两个人进来。】
【我也不知道到哪里多拉一个人啊。】
【你一个人来也可以,就是你来了现场谁也不认识,不会很孤单吗?】
【你怎么知道我谁也不认识?啊,对了,颜仙仪会来参加活动吗?】
【你还记得颜学姐啊?】
【我老同学啊,怎么会不记得。】
【她……应该会吧,国乐系那边也有活动。我没法确定。你和她平时没联系的吗?你可以直接问她啊!】
【我就是和她没联系,所以才问你啊。】
【那你要我专门去帮你打听这个消息吗?】
【那倒不用,不用那么麻烦,我只是随口一问。】
话是这么说,但脑子里回想起颜仙仪那天在音乐厅,表演古筝演奏的画面和气氛,还是很想再看一回。
-----------------
下午两点二十六分。
林远志来到中医门诊,发现封总早就到了,正在里边看书。
“林师兄,你来了!”
林远志一边穿上白大褂,一边问道:“你这么努力,在看什么书?”
“《伤寒论注解》。”
“《伤寒论》全文能背下来吗?”
“没问题!”
“有点东西啊你。”
不久,徐荣过来上班。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后边还跟着两个人:一个中年妇女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徐主任,这是?”林远志问道。
“哦,是儿科那边介绍过来的病人,要求加号。”
徐荣脸色发白,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之后,徐荣操作电脑,完成加号程序,然后让小女孩先坐下来。
“呃……我还要去住院部那边查房,病人就交给你们了。我刚才问过了,病人的症状只是常见的咳嗽,你们应该没问题的。”
徐荣再一次使用遁法逃之夭夭。
封总明显看出了徐主任的异常,只是不方便开口问林远志。
林远志对此倒是习以为常,没有多说什么。
徐荣一走,他就坐上了皮椅,操作键鼠,调看电子病历。
“熊黛欣,八岁,咳嗽一周,儿科呼吸道感染常规十八项检测,全都为阴性。”
中年妇女说道:“这是今天早上才做的检查。欣欣一周前就出现咳嗽了,去儿童医院看了四天没好,又去人民医院中医科看了一次,也没好,今天我才带她来广医。也是什么都没查出来。那个庄医生推荐我来中医科看看,说可以加号不用排队,我就带欣欣过来了。”
林远志看向小女孩:“你叫欣欣对吧?”
熊黛欣“嗯”了一声。
她脸蛋微红,两眼温润似有泪光,坐在那里手脚乱动,脖子扭来扭去,一副坐立不安的神情。
“没听见她咳嗽啊。”林远志说道。
“她只有晚上才咳嗽,尤其是下半夜咳得不停,都没办法睡觉。我们当父母的也没法睡。”
“哦,夜咳。很常见。”
封总坐在旁边,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本子放在膝盖上,正在用笔飞速记录着什么。
“之前看过中医对吧?药单有拿过来吗?”
“有的。”
母亲从包包里取出一张处方签,然后走过去放到办公桌上。
林远志随手看了一眼,道:“嗯,桔梗、紫菀、前胡……都是一些下气止咳化痰的药,吃了效果怎么样?”
“好像晚上咳得更厉害了。”
“那就是药不对症。之前呼吸道感染常规检查也没出现问题,看来咳嗽的病灶不在肺部。”
“那不是肺部,是哪里有问题?”母亲露出了慌张的神色。
“现在还不清楚。欣欣,你过来给哥哥检查一下。”
母亲带着熊黛欣走过去,然后在林远志的指导下,完成了舌诊和脉诊。
“脉滑数有力,舌质绛红,这是实热证啊……”林远志忽然又问,“她手心摸起来很热,之前有发烧吗?”
“没发烧。”母亲回答。
“脚心热吗?”
“也热!”母亲点头。
“饮食和大小便怎么样?”
“呃,饮食的话,好像这两天胃口特别好,吃的东西比平时多。小便还算正常,大便……不知道这几天是不是晚上没睡好着凉了,拉肚子,一天拉三四次,有时候还说肚子疼。哎,真是的,这咳嗽都没看好,我还要带她去看肠胃科。”
“欣欣,《静夜思》你会背吗?背来听听。”
熊黛欣点点头,道:“我会!幼儿园学过了!床前明月光……”
母亲和封总都愣愣地看着林远志,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小朋友背书。
林远志点点头,道:“嗯,背的不错。你声音有点哑啊,是不是觉得口干口渴?”
熊黛欣抿了抿发干的嘴唇,回答:“嗯。”
林远志望向封总:“小封,你也去给病人脉诊和舌诊,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他早就想这样做了。
自己扮演主任的角色,然后让别人去诊断,自己再来判断是否正确。
“哦,好啊!”
封总像是等这个机会等很久了,立即起身过去,然后给小朋友看舌号脉。
“孩子咳的痰是什么颜色的?粘不粘?”封总问母亲。
“是白色的,有点粘。”
封总做出自己的诊断:“我觉得病因是肺热咳嗽,可以用清肺抑火丸治疗。”
林远志摇摇头,道:“小封,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异常。”
“啊,什么异常?”
“就是刚才,那位妈妈提到过,孩子这两天胃口忽然变得特别好,吃很多东西。”
“这算是异常吗?”
“当然,哪有人生病了还忽然胃口大开的,不是反过来才对嘛?胃口忽然变好,说明什么?”
封总想了想,道:“我知道了,是胃热!胃热则消谷善饥!”
“对,是胃热。而且从脉象、舌象、手足心热、脸颊潮红,都说明有明显内热。”
“那应该……用栀子金花丸,或者黄连上清丸?”
林远志不置可否,转向那母亲:“孩子在咳嗽的前几天,有没有正常大便?”
母亲努力回忆了一下,道:“好像没有,她平时都是两三天才大便一次的。”
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但听到这话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伸手在母亲胳膊上拧了一把。
母亲瞪了她一眼,让她不要闹。
“欣欣,你现在肚子疼吗?”林远志问道。
“有一点。”熊黛欣点头。
“可以用手去按摩肚子吗?”
熊黛欣连忙摇头:“不要,会痛!”
“好了,我已经知道是什么病因了。”
林远志在处方签上快速写下药方。
封总很好奇,跑到后边,越看表情越惊讶。
“可以了,拿着药方去医院对面的御信堂取药,只有两副药。一副药只煮一次,不要复煎。”
林远志撕下药方,手机拍照,然后交给家属。
“好的,谢谢你了,林医生!”
那母亲也没多问,拿到处方签后,就带着女儿出去了。
封总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显呆滞状。
林远志问道:“我刚才写的药方,你还记得吧?”
封总回过神来,一口气回答:“记、记得!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芒硝(后下)枳实厚朴各10克,加元参10麦冬10连翘6青果6甘草6。”
“你记忆力挺好的啊,一字不落。”
“不是,林师兄,人家咳嗽,你给人家开泻药?”
“我当然知道那是泻药。”
“为什么啊?我……我实在想不明白!”
“你知道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这个原则吗?”
“知道啊,《内经》上说的。”
“这个孩子是阳明腑实证,是大肠热内有燥屎引起的。大肠经和胃经同属于阳明经,大肠热胃也热,所以会出现消谷善饥,而大肠和肺五行都属金,互为表里,所以大肠热肺也热,肺热而咳,但病灶在大肠,不在肺。”
封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还有,为什么这个小孩会拉肚子,而且还腹痛拒按?说明内有燥屎。燥屎在肠道里并没有完全堵死,还有缝隙,所以粪水才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症状就叫——热结旁流。”
“热结旁流,啊,对!我都忘了这个!”
“我还加了很多润肠清热的其他药进去,就是连翘青果那些,加强药效,按理来说,一剂就会有效,两剂就会痊愈。”
封总浑身战栗,激动大叫:“哇靠!林师兄,你太强了!”
林远志听着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行了行了,你坐回去吧,我要叫下一个号了,你不要吓到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