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号看完,徐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小林,小封,咱们一起去吃个饭吧?这么久了,咱们科室还没搞过聚餐。”徐荣忽然提议,“今天都最后一天了,就聚餐一次吧。”
“徐主任,你请客?”林远志问道。
“当然,难道我会让你们请啊?”徐荣笑呵呵地说,“出门之前,自己的东西一定要都带上,不要漏了。”
林远志在诊室里转了一圈,没找到什么遗漏的东西。
看着那张破旧的木椅子,他蓦然目光一定,道:“主任,这椅子我可以拿走吗?”
“你要这椅子干什么?”
“留个纪念吧。”
“要留纪念的话,把诊室的牌子摘下来不是更好嘛?这椅子这么大,怎么好拿?”
“不,我感觉这个椅子更有纪念意义,我看着这椅子,现在还能回想起好些病人坐在上边的画面。”
“行,你要拿走就拿走吧。诊室牌子留给我。”
封总问道:“那我拿什么?”
“你想拿什么拿什么!”徐荣说道,“没关系。”
封总扫视诊室,找不到什么有纪念价值的东西。
“哎,师兄,徐主任,我们拍张合影吧!我觉得这个更有纪念价值!我们三个还从没拍过合影呢!”
徐荣愣了一下,点点头,道:“啊,对!合影!也该拍张合影留念!”
林远志说道:“那我出去叫个护士进来,帮我们拍。就在诊室内拍吧。”
他朝门口走去,忽然有人推门进来,是个白大褂。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医生,头发花白,胸牌上显示:罗志勇·脑外科副主任医师。
林远志虽然来医院两个多月了,但是还从来见过这号人。
完全没印象。
徐荣叫道:“罗主任,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我这边啊?”
罗志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道:“我来看病的,不好意思,刚才走不开,等你们下班才过来。”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他的上眼睑微微红肿。
“你这是……麦粒肿?”徐荣一眼就看出来了。
罗志勇点点头,说道:“是啊。年轻的时候得过两次麦粒肿,后来几十年都没得过,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染上了。”
徐荣说道:“你这还是刚刚开始啊,还没化脓,怎么,很难受啊?”
“是啊,感觉压迫着眼睛,很不舒服,而且还不时不时流眼泪和分泌物。现在只是有点红肿,过几天就只怕会肿得更大。”
“没去眼科看过?”
“去了,也涂过眼药膏了。按照眼科朱医生的说法,至少要一周才能完全康复。”
徐荣不禁一笑,道:“然后你想更快康复,所以就想到来我这里了?”
“对。”
“那你先坐下再说吧。”徐荣指着木椅子,“还好你来得快,不然这张椅子就要搬走了。我们科室的小林医生说想拿回去留个纪念。”
罗志勇看着林远志,笑起来:“第一次听说要拿椅子回去留作纪念的,真有想法啊!”
他走过去坐到木椅子上。
伴随着轻微的摇晃,椅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哎呦,这椅子用多少年了?都快散架了。有点危险啊,怎么不早点换了?”
徐荣回答:“这把椅子算是结实的了,用了五六年没换过。”
“哦,那都不知道坐过多少人了,最少都有上万人了吧。”
“别担心,至少现在还坏不了。来,罗主任,我来给你检查一下。”
“好好。”
徐荣亲自上前,掀开罗志勇的上眼睑。林远志和封总两人凑过来看。
林远志提前从抽屉里拿来了小型手电筒,开灯照看。
“上眼睑内部充血,结膜也有部分充血,不过不算很严重。”徐荣说道。
“对于一般人来说,确实没什么,这谁没得过麦粒肿啊。可是徐主任你知道,我天天呆在手术室,脑外科的手术危险系数特别高,容不得半点失误。
你看,我现在得了麦粒肿,眼睛干涩痒胀,而且还会越来越重,影响视力,也会分散注意力,对我做手术有很大影响。
下周有几台重要手术,我不能用这样的状态上手术台,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我也不能容许自己因为这个小毛病而出现失误。防患于未然嘛。”
徐荣点头,笑道:“罗主任,我明白了,你这样的态度是对的。金院长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开会表扬你,让大家以你为榜样。”
罗志勇没有在意徐荣的调侃,有点急切地问:“徐主任,你就说怎么治吧,我愿意全面配合。”
“不急不急。小林,你来看看吧,这最后一个病号,就交给你了。”
“最后一个病号?”罗志勇反应过来,“我也算吗?”
“虽然罗主任您没挂号,但您坐在这张椅子上,就是我们诊室的病人。”林远志理所当然地说。
之后,林远志跟罗主任号脉看舌。
“罗主任,您这几天体力、饮食和二便怎么样?”
“都算正常,和平时没什么不同。我得了麦粒肿,还和饮食二便有关系?”
“不是说有直接关系,只是判断一下是实证还是虚症。如果是实证,一般就没有太大变化,或者出现明显热象,如果是虚症,就会出现纳呆便溏,虚弱无力的状态。”
“就一个麦粒肿,不至于出现全身状态。我身体好着呢。”罗志勇拍了拍胸脯,“每次休假,我都去爬山。我体力不比你们年轻人差,你们要是跟我一去,还不一定能跟上我。
哎,当外科医生最痛苦的不是有做不完的手术,而是休假的时候都不敢去外地。医务科有时候会打电话过来,让我赶回去开手术。这叫什么休假嘛!”
徐荣打断道:“对了,罗主任,你现在还骑机车到处去吗?还是已经换汽车了?”
“我平时还是都骑机车,习惯了。汽车都是我老婆开。”
听到罗主任这么说,林远志还真有点意外。
因为罗主任看起来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镜,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没想到会选机车当座驾。
他忽然想起在地下停车场经常看到一部黑色的重型机车,当时还挺好奇,这部车是谁的。
“罗主任,难道停车场那部黑色,带两个旅行箱的机车,就是你的?”林远志忍不住问道。
“对,就是我的,很好看吧,我买的可是限量版,国内才几十部。我这辈子也没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机车,买一辆好机车周游世界是我年轻时的梦想。”
罗志勇点头,忽地脸色一变。
“哎,我怎么说到梦想了?咱们这都说到哪里去了?我是来看病的,不是来闲谈的啊!”
林远志一本正经地说:“罗主任,您脉数有力,舌体发红,舌苔黄腻,是普通的风热而已。中医眼科认为,上眼睑属胃,下眼睑属脾,所以,罗主任您上眼睑红肿,只是胃经有风热,属于实证。疏散风热并清热既可。”
“哈哈……”罗志勇笑起来,“说真的,我早料到来你们中医科,基本是什么都听不懂的。不过,我不在乎那么多,我也不跟你们探讨,只要尽快把我这眼睛治好就行。”
林远志看了徐荣一眼,道:“金银花、栀子各10,荆芥、薄荷各10,木通5,十剂。每天三剂!”
徐荣快速写下处方单,道:“清热、凉散、利尿……这个方子虽然没什么名字,但也算是考虑周全了。”
罗志勇问道:“利尿?我小便没什么问题啊,为什么会给我开利尿的药?”
封总说道:“我也正想问为什么要用到木通。”
林远志解释:“因为治疗风热,必须要给热一个出路,用利尿的木通可以让热从尿排出。除了利尿外,金银花、薄荷、荆芥都有发散作用,也可以让热随汗出。这也是为什么治疗热证眼病,经常用到发散和利尿的中药。另外,除了服药外,罗主任,我来给你使用刺血治疗吧,效果会更快一点。”
“刺血?刺哪里?”
“耳尖穴。”林远志指了指耳朵上边,“耳尖穴刺血,对于头面部各种火证热证都有治疗效果。”
“行,现在来!我都火大半辈子了,还没体验过针灸呢,也该来体验一把了。”
林远志掏出随身携带的针灸盒,找出三棱针,使用酒精消毒,然后竖着折叠罗志勇的耳朵,让耳朵上边出现一个尖角,对着尖角刺下去,挤出几滴血来。
封总递过来棉签,把血给擦掉。
徐荣说道:“小林,你这一套针药结合治疗麦粒肿的方法,倒是很值得提倡。”
说罢,他起身走过来,把处方签交给罗志勇。
“罗主任,药店在对面巷子里,最好让人代煎,其中几味药要后下的,你要是掌握不好时间,就没疗效了。”
“哈哈,这讲究真多啊!行,我让人代煎。对于中药我是外行,还是让专业做专业事吧。”罗志勇起身,笑吟吟说道:“谢谢了!真不好意思,耽误你们下班了!我要马上去抓药了。再见!”
“哎,罗主任,等等。”徐荣叫道。
“怎么?还有事?”
“没事,只是想让你帮我们拍张合影!算是留个纪念。”
“哦,纪念啊,可以啊。”
接着,徐荣把自己手机递给了罗志勇。
“小林,小封,你们都过来!“””
林远志和封总两人各站在徐荣两侧,罗志勇给他们拍了好几张合影。
“好啦,徐主任,手机还你。”
归还手机后,罗志勇快步离开。
封总问道:“师兄,你那个药方是临时想到的吗?”
“之前在书上看到的。虽然只有简单的五味药,但是我觉得理法很全面,跟《眼科奇书》里的治病思路差不多,而且都是常用药,所以就记下了。”
“那耳尖刺血呢?”
“耳尖刺血,这是常用疗法,什么痤疮、面瘫、喉痛,发烧、各种上热症状,都有效果的。”
这时,徐荣推开门,回头道:“罗主任就是最后一个病号了,不会再有人来了。咱们去吃饭吧!走啦!”
“小林,小封,咱们一起去吃个饭吧?这么久了,咱们科室还没搞过聚餐。”徐荣忽然提议,“今天都最后一天了,就聚餐一次吧。”
“徐主任,你请客?”林远志问道。
“当然,难道我会让你们请啊?”徐荣笑呵呵地说,“出门之前,自己的东西一定要都带上,不要漏了。”
林远志在诊室里转了一圈,没找到什么遗漏的东西。
看着那张破旧的木椅子,他蓦然目光一定,道:“主任,这椅子我可以拿走吗?”
“你要这椅子干什么?”
“留个纪念吧。”
“要留纪念的话,把诊室的牌子摘下来不是更好嘛?这椅子这么大,怎么好拿?”
“不,我感觉这个椅子更有纪念意义,我看着这椅子,现在还能回想起好些病人坐在上边的画面。”
“行,你要拿走就拿走吧。诊室牌子留给我。”
封总问道:“那我拿什么?”
“你想拿什么拿什么!”徐荣说道,“没关系。”
封总扫视诊室,找不到什么有纪念价值的东西。
“哎,师兄,徐主任,我们拍张合影吧!我觉得这个更有纪念价值!我们三个还从没拍过合影呢!”
徐荣愣了一下,点点头,道:“啊,对!合影!也该拍张合影留念!”
林远志说道:“那我出去叫个护士进来,帮我们拍。就在诊室内拍吧。”
他朝门口走去,忽然有人推门进来,是个白大褂。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医生,头发花白,胸牌上显示:罗志勇·脑外科副主任医师。
林远志虽然来医院两个多月了,但是还从来见过这号人。
完全没印象。
徐荣叫道:“罗主任,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我这边啊?”
罗志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道:“我来看病的,不好意思,刚才走不开,等你们下班才过来。”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他的上眼睑微微红肿。
“你这是……麦粒肿?”徐荣一眼就看出来了。
罗志勇点点头,说道:“是啊。年轻的时候得过两次麦粒肿,后来几十年都没得过,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染上了。”
徐荣说道:“你这还是刚刚开始啊,还没化脓,怎么,很难受啊?”
“是啊,感觉压迫着眼睛,很不舒服,而且还不时不时流眼泪和分泌物。现在只是有点红肿,过几天就只怕会肿得更大。”
“没去眼科看过?”
“去了,也涂过眼药膏了。按照眼科朱医生的说法,至少要一周才能完全康复。”
徐荣不禁一笑,道:“然后你想更快康复,所以就想到来我这里了?”
“对。”
“那你先坐下再说吧。”徐荣指着木椅子,“还好你来得快,不然这张椅子就要搬走了。我们科室的小林医生说想拿回去留个纪念。”
罗志勇看着林远志,笑起来:“第一次听说要拿椅子回去留作纪念的,真有想法啊!”
他走过去坐到木椅子上。
伴随着轻微的摇晃,椅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哎呦,这椅子用多少年了?都快散架了。有点危险啊,怎么不早点换了?”
徐荣回答:“这把椅子算是结实的了,用了五六年没换过。”
“哦,那都不知道坐过多少人了,最少都有上万人了吧。”
“别担心,至少现在还坏不了。来,罗主任,我来给你检查一下。”
“好好。”
徐荣亲自上前,掀开罗志勇的上眼睑。林远志和封总两人凑过来看。
林远志提前从抽屉里拿来了小型手电筒,开灯照看。
“上眼睑内部充血,结膜也有部分充血,不过不算很严重。”徐荣说道。
“对于一般人来说,确实没什么,这谁没得过麦粒肿啊。可是徐主任你知道,我天天呆在手术室,脑外科的手术危险系数特别高,容不得半点失误。
你看,我现在得了麦粒肿,眼睛干涩痒胀,而且还会越来越重,影响视力,也会分散注意力,对我做手术有很大影响。
下周有几台重要手术,我不能用这样的状态上手术台,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我也不能容许自己因为这个小毛病而出现失误。防患于未然嘛。”
徐荣点头,笑道:“罗主任,我明白了,你这样的态度是对的。金院长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开会表扬你,让大家以你为榜样。”
罗志勇没有在意徐荣的调侃,有点急切地问:“徐主任,你就说怎么治吧,我愿意全面配合。”
“不急不急。小林,你来看看吧,这最后一个病号,就交给你了。”
“最后一个病号?”罗志勇反应过来,“我也算吗?”
“虽然罗主任您没挂号,但您坐在这张椅子上,就是我们诊室的病人。”林远志理所当然地说。
之后,林远志跟罗主任号脉看舌。
“罗主任,您这几天体力、饮食和二便怎么样?”
“都算正常,和平时没什么不同。我得了麦粒肿,还和饮食二便有关系?”
“不是说有直接关系,只是判断一下是实证还是虚症。如果是实证,一般就没有太大变化,或者出现明显热象,如果是虚症,就会出现纳呆便溏,虚弱无力的状态。”
“就一个麦粒肿,不至于出现全身状态。我身体好着呢。”罗志勇拍了拍胸脯,“每次休假,我都去爬山。我体力不比你们年轻人差,你们要是跟我一去,还不一定能跟上我。
哎,当外科医生最痛苦的不是有做不完的手术,而是休假的时候都不敢去外地。医务科有时候会打电话过来,让我赶回去开手术。这叫什么休假嘛!”
徐荣打断道:“对了,罗主任,你现在还骑机车到处去吗?还是已经换汽车了?”
“我平时还是都骑机车,习惯了。汽车都是我老婆开。”
听到罗主任这么说,林远志还真有点意外。
因为罗主任看起来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镜,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没想到会选机车当座驾。
他忽然想起在地下停车场经常看到一部黑色的重型机车,当时还挺好奇,这部车是谁的。
“罗主任,难道停车场那部黑色,带两个旅行箱的机车,就是你的?”林远志忍不住问道。
“对,就是我的,很好看吧,我买的可是限量版,国内才几十部。我这辈子也没什么其他爱好,就喜欢机车,买一辆好机车周游世界是我年轻时的梦想。”
罗志勇点头,忽地脸色一变。
“哎,我怎么说到梦想了?咱们这都说到哪里去了?我是来看病的,不是来闲谈的啊!”
林远志一本正经地说:“罗主任,您脉数有力,舌体发红,舌苔黄腻,是普通的风热而已。中医眼科认为,上眼睑属胃,下眼睑属脾,所以,罗主任您上眼睑红肿,只是胃经有风热,属于实证。疏散风热并清热既可。”
“哈哈……”罗志勇笑起来,“说真的,我早料到来你们中医科,基本是什么都听不懂的。不过,我不在乎那么多,我也不跟你们探讨,只要尽快把我这眼睛治好就行。”
林远志看了徐荣一眼,道:“金银花、栀子各10,荆芥、薄荷各10,木通5,十剂。每天三剂!”
徐荣快速写下处方单,道:“清热、凉散、利尿……这个方子虽然没什么名字,但也算是考虑周全了。”
罗志勇问道:“利尿?我小便没什么问题啊,为什么会给我开利尿的药?”
封总说道:“我也正想问为什么要用到木通。”
林远志解释:“因为治疗风热,必须要给热一个出路,用利尿的木通可以让热从尿排出。除了利尿外,金银花、薄荷、荆芥都有发散作用,也可以让热随汗出。这也是为什么治疗热证眼病,经常用到发散和利尿的中药。另外,除了服药外,罗主任,我来给你使用刺血治疗吧,效果会更快一点。”
“刺血?刺哪里?”
“耳尖穴。”林远志指了指耳朵上边,“耳尖穴刺血,对于头面部各种火证热证都有治疗效果。”
“行,现在来!我都火大半辈子了,还没体验过针灸呢,也该来体验一把了。”
林远志掏出随身携带的针灸盒,找出三棱针,使用酒精消毒,然后竖着折叠罗志勇的耳朵,让耳朵上边出现一个尖角,对着尖角刺下去,挤出几滴血来。
封总递过来棉签,把血给擦掉。
徐荣说道:“小林,你这一套针药结合治疗麦粒肿的方法,倒是很值得提倡。”
说罢,他起身走过来,把处方签交给罗志勇。
“罗主任,药店在对面巷子里,最好让人代煎,其中几味药要后下的,你要是掌握不好时间,就没疗效了。”
“哈哈,这讲究真多啊!行,我让人代煎。对于中药我是外行,还是让专业做专业事吧。”罗志勇起身,笑吟吟说道:“谢谢了!真不好意思,耽误你们下班了!我要马上去抓药了。再见!”
“哎,罗主任,等等。”徐荣叫道。
“怎么?还有事?”
“没事,只是想让你帮我们拍张合影!算是留个纪念。”
“哦,纪念啊,可以啊。”
接着,徐荣把自己手机递给了罗志勇。
“小林,小封,你们都过来!“””
林远志和封总两人各站在徐荣两侧,罗志勇给他们拍了好几张合影。
“好啦,徐主任,手机还你。”
归还手机后,罗志勇快步离开。
封总问道:“师兄,你那个药方是临时想到的吗?”
“之前在书上看到的。虽然只有简单的五味药,但是我觉得理法很全面,跟《眼科奇书》里的治病思路差不多,而且都是常用药,所以就记下了。”
“那耳尖刺血呢?”
“耳尖刺血,这是常用疗法,什么痤疮、面瘫、喉痛,发烧、各种上热症状,都有效果的。”
这时,徐荣推开门,回头道:“罗主任就是最后一个病号了,不会再有人来了。咱们去吃饭吧!走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