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拍摄的最后一天,阳光明媚。
车队没有驶向任何医疗机构或风景名胜,而是开进了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有些年头的居民小区。
停在一栋单元楼下时,众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
“徐导,何导,”林远志忍不住问两个导演,“咱们今天这是…探访民间高手?还是哪位隐世的老中医住这儿?”
导演何必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复杂:“今天不看医生,只看一位‘病人’。现在还不能透露。”
陆丰羽表示:“昨天看的病人还不够多啊,一口气看了……十、十二个!”
姜三才挑眉:“说明这个今天病人和昨天那十几个都不一样,肯定的。”
郗南星问道:“是那种出不了门的病吗?就是没法到现场,所以只能登门拜访。”
萧子络咧嘴:“不用猜了,马上就能看到了。”
带着满腹疑问,大家跟着何必上了楼。
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面带愁容的年轻女子。屋内陈设简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和难以言喻的沉闷气息。
“你们来了?请进吧。”
何必介绍,这位女子叫胡静,是这家住户的女儿。
众人跟着胡静进入卧室。
不大的空间一下子挤满了人。
一位五十多岁、面色蜡黄、双眼无神的大妈半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薄被。
一位护工正在旁边帮她按摩几乎没什么肌肉线条的小腿。大妈看起来极其虚弱,连抬手都显得费力。
“妈,节目组的人来了。”开门的女子轻声说,她是胡女士的女儿。
胡女士眼神动了动,没什么力气回应。
胡女士的女儿转向节目组众人,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哽咽:“各位老师,你们看看吧。这就是我妈…几年前,她身体是有些小毛病,更年期嘛,失眠、潮热、腰酸背痛,但绝对能走能跳,能买菜做饭,就是信了那些主播的鬼话,开始疯狂买各种保健品。”
她指着床头柜和墙角堆着的几个大纸箱,里面塞满了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瓶瓶罐盒,中文、英文、日文标签都有:
“什么美国的深海鱼油、日本的高浓度纳豆激酶、澳洲的羊胎素,最多的还是各种听起来特别‘补’的中药保健品!野山参浓缩片、鹿茸血胶囊、阿胶口服液、顶级鱼胶粉、鹿胎膏……说是能延年益寿,永葆青春,防治百病!她把自己的退休金、我爸留下的那点积蓄,全砸进去了。”
她越说越激动,眼泪掉了下来:
“结果呢?越吃身体越差!从手脚没力气,到走不动路,再到现在几乎瘫在床上!去医院查,医生说是严重肝功能损伤、药物性肾炎、严重营养不良!
可她就跟魔怔了一样,到现在还坚信是吃这些‘补品’的排毒反应!还偷偷让我给她买!说只要坚持吃,一定能脱胎换骨。
我跟她说这些都是骗人的,她还不信!说日本产的、台湾产的、香港产的肯定比大陆的好。
好什么啊!都是骗钱的!不仅没用,还害人!中药是不是就这么骗人的?!”
她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积压已久的委屈和愤怒彻底爆发。
卧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胡女士女儿低低的啜泣声。看着床上虚弱不堪、眼神偏执的胡女士,和那堆积如山的“补品”,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异常沉重。
导演何必叹了口气,示意摄像机给那些保健品一个特写,然后转向众人,特别是林远志和立川百惠:
“各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后一站的目的。想请大家谈谈,对目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中药保健品,你们怎么看?胡女士的遭遇,是个例吗?”
姜三才首先摇头,痛心疾首:“哎!胡闹!真是胡闹!人参鹿茸那是药啊!能当饭吃吗?这跟拿老山参炖鸡能是一回事吗?这纯粹是让钱烧糊涂了,让那些卖药的给忽悠瘸了!”
范游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从药理学和循证医学角度,绝大多数保健品宣称的功效都缺乏 rigorous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尤其是这种成分复杂、剂量不明的混合制剂,长期大量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副作用风险极高。胡女士的情况是典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和营养失衡。监管缺失和虚假宣传是主要问题。保健品泛滥,不仅是国内,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保健品跟国内的不太一样。”
安彩妍对着镜头,语气也难得的严肃:“家人们!血淋淋的教训啊!直播间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看好自己的钱包和身体啊!别信那些吹上天的保健品!有病找医生,没病多运动均衡饮食!这些玩意儿,真能要命!”
这时,林远志开口了,他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直率:“胡大姐,你说‘中药是不是就这么骗人的’,这句话,我不完全同意。伤害你母亲的,不是‘中药’,而是‘滥用保健品’和‘虚假宣传’。”
他走到那堆保健品前,随手拿起几盒:
“在真正的中医理论里,从来没有提倡过健康人长期服用药物来‘保健’或‘进补’。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和‘以平为期’。
人参、鹿茸、阿胶这些都是药,是药就有偏性,就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它们是用来纠正人体偏颇的,绝对不能当饭吃。
像你母亲这样,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己当成‘药罐子’,大量叠加服用各种温燥滋腻的补药,后果就是壅补碍胃,助火耗阴——补药堆积堵塞了脾胃,非但吸收不了,反而阻碍了正常运化功能;尤其是鹿茸人参之类温燥的药性不断助长内火,消耗人体本就不足的阴液。
最终导致脾胃彻底瘫痪,运化无能,吸收障碍,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虚性亢奋,甚至肝肾中毒。这不是进补,这是服毒。”
立川百惠也点头补充,语气温和但观点犀利:“远志说得非常对。在日本,汉方药也有严格区分:医疗用汉方制剂和一般用汉方制剂。即便是非处方汉方药,也绝不会宣传‘包治百病’。
中医历来强调的是‘食补’而非‘药补’。日常饮食的均衡调理远胜于胡乱吃药。市场上很多所谓的‘中药保健品’,其实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花钱买健康’的心理而创造出来的商品,它们往往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值得高度怀疑。”
林远志总结道:“所以,答案很简单:任何中药,如果不经过医生辨证,长期当保健品吃,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胡女士的遭遇,绝非个例。”
胡女士的女儿听着,用力点头,眼泪流得更凶:“你们说的太对了,可她就是不听啊!”
导演何必看向林远志和立川百惠:“那么,以二位看,胡女士现在这个情况,从中医学角度,还有没有办法挽回?或者说,该如何调理?”
两人走上前,仔细查看了胡女士的舌象(舌红少津,苔黄燥)、脉象(细数无力),并询问了护工一些细节(口干喜冷饮但饮不多,烦躁,大便干结难下,小便短黄)。
片刻后,林远志开口道:“胡女士现在的情况是典型的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由于长期滥用温补滋腻之品,导致内热炽盛,灼伤津液,同时脾胃之气被彻底壅滞,运化功能濒临崩溃。所以她会感到虚弱无力(虚),但同时又有内热烦躁、口干便秘等一派热象(实)。当务之急,不是继续‘补’,而是先‘清’和‘通’!”
立川百惠接道:“是的。必须先清泻内热,通导积滞,恢复脾胃的升降之机。可以考虑先用调胃承气汤之类的方剂加减,微和胃气,清泻肠腑郁热,使邪有出路。待内热渐清,大便通畅,食欲稍复后,再考虑用极其轻灵清补的方药,如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渗湿和胃,缓缓恢复其运化吸收功能。整个过程绝对不能再服用任何滋补油腻的食品或保健品,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米粥、烂面条为主。”
他们为胡女士的女儿写下了详细的调理思路和注意事项。
胡女士的女儿紧紧攥着纸条,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连声道谢。
离开胡女士家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
那堆成小山的保健品和胡女士虚弱的身影,给大家上了生动而残酷的一课。
下午,节目组将众人带到了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包厢,进行了最后的单人采访,分享了这十二天来的感悟。
晚上,散伙饭在一家餐厅进行。
气氛有些伤感,大家互相交换着**。
萧子络有些闷闷不乐,她对林远志说:“林医生,我的鼻炎是好多了,但还没全好,节目结束了,我怎么办啊?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林远志笑了笑:“没关系,治疗本来就需要过程。立川女士在魔都诊所上班,她对过敏性疾病很有研究,你可以去找她复诊,继续调理。我会把你的情况和之前的方药思路跟她详细交接的。”
萧子络这才放心地点点头。
饭后,大家互相道别。
餐厅包厢里,菜肴上齐,酒杯斟满。
短暂的沉默后,何必率先举杯站了起来,语气感慨:“各位老师,连续几天的录制辛苦大家了!这趟旅程,对我们节目组,对我个人,都是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临别之际,除了感谢,我更想听听各位老师,经过这一系列的经历,对中医,对身边的伙伴,最想说的是什么?请畅所欲言!”
姜三才第一个端着酒杯站起来,声音洪亮:“我先来!我这把老骨头,算是开了大眼界!小林和立川女士让我看到,中医的天地宽着呢!至于在座其他人,都很有意思,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合作!干杯!”
“谢谢姜老师!”大家笑着举杯呼应。
范游推了推眼镜,也站了起来:“我必须承认,这几天,极大地修正了我之前的许多偏见。中医,或许无法用我熟悉的‘科学语言’完全解释,但其背后的逻辑严谨性和实践价值,我无法再忽视。”
安彩妍立刻跳了起来,举着手机(依然直播):“该我了该我了!我嘛,从一开始就是中医铁粉!中医!哈哈! seriously(说真的),我觉得这节目百分百爆火!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医的魅力!爱你们所有人!直播间家人们,礼物刷起来,为我们所有人干杯!”
陆丰羽挠挠头站起来:“我嘴笨,不太会说。我就觉得,中医很实在,能解决问题。以后来川北市,记得找我,我带你们吃喝玩乐,干杯!”
郗南星站起来:“对我来说,这次经历像一场奇妙的修行。我不仅调理了身体,更深深感受到了中医文化中那种‘以人为本’的温暖和智慧。”
萧子络也轻声补充:“嗯,我也是。谢谢两位医生治好了我的鼻炎,更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让我觉得…没那么孤单了。中医很神奇,你们大家也都很好。”
立川百惠微笑着起身,用她优雅的中文说道:“这次旅程,让我看到了中医在中国最真实的生态——有困境,有坚守,有误解,更有无限的生机和可能性。林医生展现了年轻一代中医的卓越潜质,诸位的热情与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交流。谢谢大家!”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远志。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同伴:
“谢谢各位朋友这十二天的陪伴。对于中医,”他顿了顿,“经过这一切,我更加坚信,中医是一门活的、深邃的医学。”
节目组给林远志买了当晚回广南市的机票。
他婉拒了工作人员送机的好意,独自打车前往机场。
坐在候机厅,看着窗外起落的飞机,林远志回顾这段日子经历——从校园封控,复习应付考试,到别墅的同居,再到顺和堂、中医村、银月谷、罕见病和疑病症,直到最后这“补药之殇”。
每一段经历都在加深他对中医的理解,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它的光芒与困境。
登机后,他找到自己的靠窗座位,放好行李,刚坐下系好安全带,准备闭目养神。
“嘿!巧了不是!林大神!缘分啊!”
一个熟悉又充满活力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林远志惊讶地转头,只见安彩妍正笑嘻嘻地站在过道,指着她手里的登机牌和他旁边的空位:“看!老天爷都安排好了!让咱俩坐一起!终点站,还得是我陪你啊!”
林远志看着她灿烂的笑容和永远不知疲倦的直播手机,愣了一下,随即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无奈地摇摇头:“安大小姐,你这‘偶遇’的剧本,是不是跟何导提前商量好的?”
安彩妍一**坐下,系好安全带。
“嘘,商业机密!替你的粉丝采访一下你,这趟旅程,你的最终感想是啥?未来有啥打算?”
“我的粉丝?”
“对啊,在我直播间里有一些人也是你的粉丝哦!”
飞机引擎开始轰鸣,缓缓滑向跑道。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如同繁星落地。
林远志看着窗外,又看了看安彩妍递过来的镜头,目光沉静而坚定,微微一笑:
“感想很多。但最大的确定是。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用真正的中医方式。”
飞机加速,抬头,冲入了繁星满天的夜空。
车队没有驶向任何医疗机构或风景名胜,而是开进了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有些年头的居民小区。
停在一栋单元楼下时,众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
“徐导,何导,”林远志忍不住问两个导演,“咱们今天这是…探访民间高手?还是哪位隐世的老中医住这儿?”
导演何必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复杂:“今天不看医生,只看一位‘病人’。现在还不能透露。”
陆丰羽表示:“昨天看的病人还不够多啊,一口气看了……十、十二个!”
姜三才挑眉:“说明这个今天病人和昨天那十几个都不一样,肯定的。”
郗南星问道:“是那种出不了门的病吗?就是没法到现场,所以只能登门拜访。”
萧子络咧嘴:“不用猜了,马上就能看到了。”
带着满腹疑问,大家跟着何必上了楼。
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面带愁容的年轻女子。屋内陈设简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和难以言喻的沉闷气息。
“你们来了?请进吧。”
何必介绍,这位女子叫胡静,是这家住户的女儿。
众人跟着胡静进入卧室。
不大的空间一下子挤满了人。
一位五十多岁、面色蜡黄、双眼无神的大妈半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薄被。
一位护工正在旁边帮她按摩几乎没什么肌肉线条的小腿。大妈看起来极其虚弱,连抬手都显得费力。
“妈,节目组的人来了。”开门的女子轻声说,她是胡女士的女儿。
胡女士眼神动了动,没什么力气回应。
胡女士的女儿转向节目组众人,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哽咽:“各位老师,你们看看吧。这就是我妈…几年前,她身体是有些小毛病,更年期嘛,失眠、潮热、腰酸背痛,但绝对能走能跳,能买菜做饭,就是信了那些主播的鬼话,开始疯狂买各种保健品。”
她指着床头柜和墙角堆着的几个大纸箱,里面塞满了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瓶瓶罐盒,中文、英文、日文标签都有:
“什么美国的深海鱼油、日本的高浓度纳豆激酶、澳洲的羊胎素,最多的还是各种听起来特别‘补’的中药保健品!野山参浓缩片、鹿茸血胶囊、阿胶口服液、顶级鱼胶粉、鹿胎膏……说是能延年益寿,永葆青春,防治百病!她把自己的退休金、我爸留下的那点积蓄,全砸进去了。”
她越说越激动,眼泪掉了下来:
“结果呢?越吃身体越差!从手脚没力气,到走不动路,再到现在几乎瘫在床上!去医院查,医生说是严重肝功能损伤、药物性肾炎、严重营养不良!
可她就跟魔怔了一样,到现在还坚信是吃这些‘补品’的排毒反应!还偷偷让我给她买!说只要坚持吃,一定能脱胎换骨。
我跟她说这些都是骗人的,她还不信!说日本产的、台湾产的、香港产的肯定比大陆的好。
好什么啊!都是骗钱的!不仅没用,还害人!中药是不是就这么骗人的?!”
她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积压已久的委屈和愤怒彻底爆发。
卧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胡女士女儿低低的啜泣声。看着床上虚弱不堪、眼神偏执的胡女士,和那堆积如山的“补品”,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异常沉重。
导演何必叹了口气,示意摄像机给那些保健品一个特写,然后转向众人,特别是林远志和立川百惠:
“各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后一站的目的。想请大家谈谈,对目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中药保健品,你们怎么看?胡女士的遭遇,是个例吗?”
姜三才首先摇头,痛心疾首:“哎!胡闹!真是胡闹!人参鹿茸那是药啊!能当饭吃吗?这跟拿老山参炖鸡能是一回事吗?这纯粹是让钱烧糊涂了,让那些卖药的给忽悠瘸了!”
范游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从药理学和循证医学角度,绝大多数保健品宣称的功效都缺乏 rigorous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尤其是这种成分复杂、剂量不明的混合制剂,长期大量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副作用风险极高。胡女士的情况是典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和营养失衡。监管缺失和虚假宣传是主要问题。保健品泛滥,不仅是国内,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保健品跟国内的不太一样。”
安彩妍对着镜头,语气也难得的严肃:“家人们!血淋淋的教训啊!直播间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看好自己的钱包和身体啊!别信那些吹上天的保健品!有病找医生,没病多运动均衡饮食!这些玩意儿,真能要命!”
这时,林远志开口了,他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直率:“胡大姐,你说‘中药是不是就这么骗人的’,这句话,我不完全同意。伤害你母亲的,不是‘中药’,而是‘滥用保健品’和‘虚假宣传’。”
他走到那堆保健品前,随手拿起几盒:
“在真正的中医理论里,从来没有提倡过健康人长期服用药物来‘保健’或‘进补’。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和‘以平为期’。
人参、鹿茸、阿胶这些都是药,是药就有偏性,就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它们是用来纠正人体偏颇的,绝对不能当饭吃。
像你母亲这样,不分青红皂白,把自己当成‘药罐子’,大量叠加服用各种温燥滋腻的补药,后果就是壅补碍胃,助火耗阴——补药堆积堵塞了脾胃,非但吸收不了,反而阻碍了正常运化功能;尤其是鹿茸人参之类温燥的药性不断助长内火,消耗人体本就不足的阴液。
最终导致脾胃彻底瘫痪,运化无能,吸收障碍,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虚性亢奋,甚至肝肾中毒。这不是进补,这是服毒。”
立川百惠也点头补充,语气温和但观点犀利:“远志说得非常对。在日本,汉方药也有严格区分:医疗用汉方制剂和一般用汉方制剂。即便是非处方汉方药,也绝不会宣传‘包治百病’。
中医历来强调的是‘食补’而非‘药补’。日常饮食的均衡调理远胜于胡乱吃药。市场上很多所谓的‘中药保健品’,其实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花钱买健康’的心理而创造出来的商品,它们往往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值得高度怀疑。”
林远志总结道:“所以,答案很简单:任何中药,如果不经过医生辨证,长期当保健品吃,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胡女士的遭遇,绝非个例。”
胡女士的女儿听着,用力点头,眼泪流得更凶:“你们说的太对了,可她就是不听啊!”
导演何必看向林远志和立川百惠:“那么,以二位看,胡女士现在这个情况,从中医学角度,还有没有办法挽回?或者说,该如何调理?”
两人走上前,仔细查看了胡女士的舌象(舌红少津,苔黄燥)、脉象(细数无力),并询问了护工一些细节(口干喜冷饮但饮不多,烦躁,大便干结难下,小便短黄)。
片刻后,林远志开口道:“胡女士现在的情况是典型的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由于长期滥用温补滋腻之品,导致内热炽盛,灼伤津液,同时脾胃之气被彻底壅滞,运化功能濒临崩溃。所以她会感到虚弱无力(虚),但同时又有内热烦躁、口干便秘等一派热象(实)。当务之急,不是继续‘补’,而是先‘清’和‘通’!”
立川百惠接道:“是的。必须先清泻内热,通导积滞,恢复脾胃的升降之机。可以考虑先用调胃承气汤之类的方剂加减,微和胃气,清泻肠腑郁热,使邪有出路。待内热渐清,大便通畅,食欲稍复后,再考虑用极其轻灵清补的方药,如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渗湿和胃,缓缓恢复其运化吸收功能。整个过程绝对不能再服用任何滋补油腻的食品或保健品,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米粥、烂面条为主。”
他们为胡女士的女儿写下了详细的调理思路和注意事项。
胡女士的女儿紧紧攥着纸条,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连声道谢。
离开胡女士家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
那堆成小山的保健品和胡女士虚弱的身影,给大家上了生动而残酷的一课。
下午,节目组将众人带到了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包厢,进行了最后的单人采访,分享了这十二天来的感悟。
晚上,散伙饭在一家餐厅进行。
气氛有些伤感,大家互相交换着**。
萧子络有些闷闷不乐,她对林远志说:“林医生,我的鼻炎是好多了,但还没全好,节目结束了,我怎么办啊?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林远志笑了笑:“没关系,治疗本来就需要过程。立川女士在魔都诊所上班,她对过敏性疾病很有研究,你可以去找她复诊,继续调理。我会把你的情况和之前的方药思路跟她详细交接的。”
萧子络这才放心地点点头。
饭后,大家互相道别。
餐厅包厢里,菜肴上齐,酒杯斟满。
短暂的沉默后,何必率先举杯站了起来,语气感慨:“各位老师,连续几天的录制辛苦大家了!这趟旅程,对我们节目组,对我个人,都是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临别之际,除了感谢,我更想听听各位老师,经过这一系列的经历,对中医,对身边的伙伴,最想说的是什么?请畅所欲言!”
姜三才第一个端着酒杯站起来,声音洪亮:“我先来!我这把老骨头,算是开了大眼界!小林和立川女士让我看到,中医的天地宽着呢!至于在座其他人,都很有意思,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合作!干杯!”
“谢谢姜老师!”大家笑着举杯呼应。
范游推了推眼镜,也站了起来:“我必须承认,这几天,极大地修正了我之前的许多偏见。中医,或许无法用我熟悉的‘科学语言’完全解释,但其背后的逻辑严谨性和实践价值,我无法再忽视。”
安彩妍立刻跳了起来,举着手机(依然直播):“该我了该我了!我嘛,从一开始就是中医铁粉!中医!哈哈! seriously(说真的),我觉得这节目百分百爆火!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医的魅力!爱你们所有人!直播间家人们,礼物刷起来,为我们所有人干杯!”
陆丰羽挠挠头站起来:“我嘴笨,不太会说。我就觉得,中医很实在,能解决问题。以后来川北市,记得找我,我带你们吃喝玩乐,干杯!”
郗南星站起来:“对我来说,这次经历像一场奇妙的修行。我不仅调理了身体,更深深感受到了中医文化中那种‘以人为本’的温暖和智慧。”
萧子络也轻声补充:“嗯,我也是。谢谢两位医生治好了我的鼻炎,更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让我觉得…没那么孤单了。中医很神奇,你们大家也都很好。”
立川百惠微笑着起身,用她优雅的中文说道:“这次旅程,让我看到了中医在中国最真实的生态——有困境,有坚守,有误解,更有无限的生机和可能性。林医生展现了年轻一代中医的卓越潜质,诸位的热情与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交流。谢谢大家!”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远志。
林远志深吸一口气,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同伴:
“谢谢各位朋友这十二天的陪伴。对于中医,”他顿了顿,“经过这一切,我更加坚信,中医是一门活的、深邃的医学。”
节目组给林远志买了当晚回广南市的机票。
他婉拒了工作人员送机的好意,独自打车前往机场。
坐在候机厅,看着窗外起落的飞机,林远志回顾这段日子经历——从校园封控,复习应付考试,到别墅的同居,再到顺和堂、中医村、银月谷、罕见病和疑病症,直到最后这“补药之殇”。
每一段经历都在加深他对中医的理解,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它的光芒与困境。
登机后,他找到自己的靠窗座位,放好行李,刚坐下系好安全带,准备闭目养神。
“嘿!巧了不是!林大神!缘分啊!”
一个熟悉又充满活力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林远志惊讶地转头,只见安彩妍正笑嘻嘻地站在过道,指着她手里的登机牌和他旁边的空位:“看!老天爷都安排好了!让咱俩坐一起!终点站,还得是我陪你啊!”
林远志看着她灿烂的笑容和永远不知疲倦的直播手机,愣了一下,随即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无奈地摇摇头:“安大小姐,你这‘偶遇’的剧本,是不是跟何导提前商量好的?”
安彩妍一**坐下,系好安全带。
“嘘,商业机密!替你的粉丝采访一下你,这趟旅程,你的最终感想是啥?未来有啥打算?”
“我的粉丝?”
“对啊,在我直播间里有一些人也是你的粉丝哦!”
飞机引擎开始轰鸣,缓缓滑向跑道。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如同繁星落地。
林远志看着窗外,又看了看安彩妍递过来的镜头,目光沉静而坚定,微微一笑:
“感想很多。但最大的确定是。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用真正的中医方式。”
飞机加速,抬头,冲入了繁星满天的夜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