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342章 求你帮帮我!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两天后的清晨,林远志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准时来到了市人民广场的志愿者集合点。

  广场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使命感的气氛。

  他**了简单的登记手续,领取了统一的志愿者标识,便跟随大部队登上了前往灾区的大巴车。

  车厢内很安静,大多数人都在闭目养神,或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脸上带着凝重。

  林远志的心情也有些沉重,他不知道前方具体是怎样的景象,只希望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许能派上用场。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车缓缓停下。

  透过车窗,林远志看到了令人揪心的景象——道路前方是一片浑浊的黄褐色积水,深不见底,车辆已经无法继续前行。

  这里是被洪水严重波及的江洪县。县城部分低洼地带仍被积水浸泡,街道上满是淤泥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潮湿霉变混合的气味。

  救援车辆、冲锋舟来回穿梭,穿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和救援人员忙碌不停。

  “各位志愿者请注意!江洪县临时救助点到了!请带好个人物品,有序下车,听从现场指挥分配任务!”带队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道。

  林远志跟随众人下车,被眼前的忙乱景象所震撼。

  他很快被分配到物资搬运组,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冒着细雨和泥泞,将一箱箱矿泉水、方便面、帐篷、药品从卡车上卸下,运送到临时搭建的物资堆放点。

  正当他埋头扛着一箱药品时,一位手臂戴着“救灾指挥”红袖章、神色疲惫的中年男子看着手机上的记录,然后找过来。

  “哎,你叫林远志是吧?”指挥员叫住他,指着手机上的人员登记表,“中医急救、针灸……你是学医的?”

  林远志停下脚步,擦了擦汗:“是,我有省内中医执业资格。”

  “哎呀!你怎么在这儿搬东西!”指挥员一拍大腿,又急又喜,“真是的!现在医疗站那边都快忙疯了!缺的就是医生!快别搬了!跟我来!”

  指挥员二话不说,拉着林远志就上了一辆正准备前往县体育馆临时医疗站的皮卡车。

  “县医院被淹了一层,好多设备瘫痪了,人手根本不够!现在轻伤员、慢性病、还有泡水后感冒发烧、皮肤感染的群众,全都集中在体育馆临时医疗点!就十几个医生护士,根本顾不过来!你赶紧去支援!”

  指挥员快速解释道。

  车子很快开到县体育馆。

  这里原本是市民健身的地方,如今却被临时改造成了巨大的救助中心。

  馆内人头攒动,空气中混杂着消毒水、汗味和病痛带来的压抑气息。

  几百名受灾群众或坐或躺,等待救治,呻吟声、咳嗽声、孩子的哭闹声不绝于耳。

  寥寥十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和少量志愿者穿梭其间,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焦虑。

  林远志找到临时医疗点的主管——一位姓刘的县医院副院长。刘院长眼下乌青,声音沙哑,正对着对讲机焦急地协调药品。

  林远志递上自己的资格认证材料。

  刘院长快速扫了一眼,疲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林远志?省内民间中医(专长)资格认证?这么年轻就拿到了?少见啊!”

  他顿了顿,摇摇头,“不过,小伙子,你这中医在这儿可能派不上大用场。我们这里主要是应急处理,清创缝合,抗感染,补水输液。中药根本没有储备,针灸也没条件。这样吧,你先去帮张医生他们打下手,抬抬病人,分发一下药品,做点力所能及的吧!”

  刘院长说完,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指挥中。

  林远志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开口。他默默领了口罩和白大褂,融入忙碌的人群。

  接下来的时间,他就像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帮忙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搬运医疗物资、给医生递送器械、安抚哭闹的孩子……

  他看到很多病人出现了发热、呕吐、腹泻、痢疾、结膜充血等症状,显然是洪灾后常见的消化道和接触性传染病开始冒头。

  医疗资源捉襟见肘,只能优先处理危重病人,很多轻症患者只能简单给药后等待,缺乏有效的隔离措施,疫情大规模爆发的风险显而易见。

  这时,他注意到角落地铺上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脸色苍白,嘴唇干裂,腹痛难忍,一个小时内已经去了好几次厕所。

  她的母亲急得直掉眼泪。

  一位医生来看过,开了药,挂了点滴,但效果似乎不明显,女孩依旧痛苦地蜷缩着。

  “没有好转吗?”林远志上前问道。

  母亲摇摇头:“没有,都三天了,还是这样。小琪拉的便便有红色白色的,好像粘痰一样的东西,医生说是痢疾。因为没法化验,所以也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痢疾,只能是抗菌治疗。才几天就瘦得不**形了。”

  “这么严重不打算去医院?”

  “去什么医院?我之前问过了,外地的医院不接收我们这些灾区的病人,说是怕引发传染。”

  “嗯……让我来看看。”

  “这位医生,你是?”

  “我是个中医。”

  “中医?”母亲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那你来给小琪看看吧。小琪,不要害怕,不是打针,这位医生只是给你检查一下。”

  小琪默默点头。

  林远志弯腰,仔细查看了女孩的舌苔(腻)、摸了摸脉象(滑数),又询问了症状。

  他判断这是典型的湿热痢,属于中医“痢疾”范畴,湿热之邪蕴结肠道,导致气机阻滞,传导失常。

  他抬头对女孩母亲说:“大姐,孩子这是湿热引起的痢疾。光用消炎,可能效果慢些。让我试试针灸吧,能更快帮她缓解腹痛、止住腹泻。”

  女孩母亲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又看看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坚定的年轻医生,犹豫了一下,最终像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般点了点头:“好!医生,求你救救我女儿!”

  林远志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针灸包。

  小琪看见了,吓得脸色发白。

  林远志安慰道:“是很细的针,不会很痛的。”

  母亲紧紧抓住女儿的手,也说:“不痛的,闭上眼睛不看。”

  林远志查了一下湿热型痢疾的针灸选穴。

  一般选取了天枢(大肠募穴,调理肠腑)、上巨虚(大肠下合穴,通调腑气)、合谷(手阳明原穴,清热止痛)作为主穴、配合阴陵泉(健脾利湿)进行针刺。

  可是……对于一个从来没体验过针灸的小孩来说,这一次扎的针未免太多了。

  何况,林远志的针法也不过是入门水平,还达不到入针完全不痛的程度。

  看到“内关穴治痢疾”特效,林远志最终决定只扎内关穴。

  这样,只扎两针就可以了。

  针刺几分钟后,女孩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腹痛明显减轻,原本频繁的便意也得到了缓解。

  女孩母亲惊喜交加,连声道谢。

  不过,她并没有以为痢疾就这样被治好了。

  都知道针灸在止痛方面有特效,所以她只是认为针灸减轻了女儿的腹痛。

  这一幕被周围不少同样受腹泻痢疾困扰的病人看在眼里。

  他们原本对针灸将信将疑,但看到小女孩迅速好转,纷纷主动开口:

  “医生!也给我扎几针吧!我拉肚子两天了,吃药打针也不管用!”

  “我这肚子也疼得厉害!医生帮帮忙给我治一下!”

  “还有我!发烧还拉!”

  林远志没有推辞。他仔细为每一位求助者辨证后,给予针灸治疗。

  多数患者的腹痛、里急后重感很快得到缓解。

  消息很快传开,来找“那个会扎针的年轻医生”的人越来越多。林远志带来的少量一次性毫针很快用完。

  他立刻找到一位男性志愿者,急切地询问:“请问县里哪里有卖针灸针的?”

  幸运的是,志愿者告诉他,县城有一家老字号中药房还没被淹,应该会有货。

  林远志立刻托志愿者帮忙,想办法去买针。加了对方微信,到时候把钱款转给他。

  几小时后,志愿者满头大汗地扛回来一个大纸箱——里面是整整一百盒一次性无菌毫针。

  “针来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

  林远志立刻再次投入治疗,体育馆一角几乎成了他的临时针灸诊疗区。

  这时,一位前来报道灾情的女记者注意到了这奇特的一幕——一位年轻医生在用传统针灸为大量腹泻患者治疗,且效果显著。他好奇地拍摄下来,并对林远志和几位患者进行了简短采访。

  “你好,我是省电视台的记者唐翠蓉,能不能耽误你一点时间,采访一下?”

  林远志刚好在换手套,点头回答:“可以,不过就两分钟。”

  “这么称呼您?”

  “我姓林。”

  “林医生,听说您是用针灸治疗洪灾后的腹泻痢疾?效果怎么样?是根据什么原理治病的?”唐翠蓉将小型麦克风递过去。

  “中医认为这类病多属湿热为患。针灸可以快速疏通经络气血,清利湿热,调和肠胃,止痢止痛,对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有很好效果。”

  “可以根治吗?还是暂时止痛?”

  “坚持治疗的话,应该可以根治。”

  “请问您是哪家医院派来的?”

  “我是……我不是医院派来的。”

  “那你是?”

  “我是个中医。”

  “中医?你这么年轻,怎么会是中医呢?”

  “为什么不能?”

  “不好意思,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只是从来没见过你这么年轻的中医。还是学生嘛?”

  “已经毕业了,也有行医执照。”

  “那还真是少见啊。”

  “时间到了,我要过去跟病人治疗了。”

  唐翠蓉于是去采访那些被针灸治疗过的病人。

  被采访的患者也纷纷激动地说:“太管用了,扎完肚子就不那么疼了!比吃药快!”

  “过去有接受过针灸治疗吗?”

  “没有,这是第一次。反正什么都要试一试嘛。”

  ……

  唐翠蓉后来又去追踪采访林远志,突然觉得林远志有些眼熟,仔细一看,惊讶道:“你……是不是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那个中医实习生?林远志!对吧?”

  林远志愣了一下,点点头。

  唐翠蓉更兴奋了,这无疑是报道的好角度。

  而周围的群众听说眼前这位医术高超的年轻医生竟然还是个“名人”,更是信任有加,纷纷拿出手机搜索。

  临时医疗点的主管刘院长也注意到了这边的“盛况”。

  他快步走过来,观察了一会儿,脸上露出欣慰和惭愧交织的复杂表情。

  他用力拍了拍林远志的肩膀:“小林啊,你这个针灸可以啊……我刚才就注意你了。想等等看效果怎么样。没想到病人都挺满意的。不管怎么说,都大大缓解了我们这里的医疗压力。”

  他当场决定:“这样!我把体育馆东南角那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划分出来,作为临时中医诊疗区,由你主要负责!需要什么物资、人手,尽管提,我一定全力支持!”

  林远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巨大的干劲:“谢谢你,刘院长,我一定尽力!”

  很快,一块简单的“中医针灸诊疗区”的牌子挂了起来。

  林远志在三位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始更有条理地接诊、辨证、施针。

  就在林远志刚为一位腹痛不止的老大爷施针完毕,一个带着几分迟疑和不确定的女声在他身后响起:

  “你是林远志吗?”

  林远志闻声转过身,只见一位穿着简单T恤牛仔裤、头发随意扎起、脸上带着焦急和疲惫神色的年轻女子正看着他。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和一丝难以置信。

  林远志愣了一下,仔细打量对方。

  女子的眉眼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但他一时想不起名字。“我是林远志。你是?”

  “我果然没认错人!”女子眼睛猛地一亮,疲惫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的笑容,语气也激动起来,“林远志!是我啊!廖紫荆!小学五年级坐你后桌的那个,老是用笔戳你,还记得吗?”

  “廖紫荆?”林远志的记忆瞬间被唤醒,眼前女子的面容与童年那个活泼好动、甚至有点泼辣的女孩重叠起来,“是你啊!天哪!你怎么会在这里?”

  廖紫荆语速很快,带着急切:我家就在江洪县城!我这两年在羊城做生意,看到老家发大水的新闻,就赶紧回来了!我妈就一个人在家。”

  她脸上的惊喜很快又被焦虑取代,她一把抓住林远志的胳膊,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远志!我刚才听人说这边有个特别厉害的年轻中医在用针灸救人!过来一看,没想到是你!太好了!”

  “求你帮帮我!我妈她发烧呕吐两天了,体温一直降不下来,还老是说头痛、浑身酸痛,我感觉不像普通感冒。

  整个人都没精神,蔫蔫的!我想带她去医院住院,可那几个医院都人满为患,外地医院又不接收,预约排队都不知道排到什么时候!

  我都快急疯了!你能不能抽空去看看我妈?就在那边,求你了!”她的声音带着哽咽,眼里满是恳求。

  林远志看着老同学焦急无助的样子,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头:“你别急!我现在跟你过去看看。”

  两人来到另外一个区域,林远志看到一位六十岁上下的阿姨虚弱地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额头敷着湿毛巾,床边放着水盆和毛巾,显然刚呕吐过。

  “妈!妈!我把我同学带来了,让他给您看看!”廖紫荆快步走到床边,轻声呼唤。

  林远志上前,温和地说:“阿姨您好,我是紫荆的同学,我来给您看看。”

  他仔细询问了症状(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呕吐、脘腹胀闷)、查看了舌苔(苔白腻有水光)、搭了脉(脉浮紧而数)。

  片刻后,他心中已有判断:“阿姨,您这不是普通感冒。这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就是受了寒,又赶上洪水过后环境潮湿,湿邪困在了脾胃,导致气机不畅,所以会发烧头痛,又吐又胀。”

  他取出针灸包:“我先给您扎几针,缓解一下呕吐和头痛,把郁住的气机理顺。”

  他在阿姨的合谷(手阳明原穴,清热解表,镇静止痛)、内关(手厥阴络穴,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中脘(胃募穴,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足三里(足阳明合穴,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等穴位上行针。

  行针约十分钟后,阿姨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呼吸也平稳了许多。“好像没那么想吐了,头也没那么疼了。”

  廖紫荆惊喜地看着母亲的变化,激动得眼圈又红了。

  起针后,林远志说道:“让阿姨好好休息,多喝温水,饮食一定要清淡。明天这个时候我再来复诊扎一次针,应该就没大事了。”

  廖紫荆看着母亲服药后安然睡去,体温似乎也有所下降,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她送林远志到门口,声音充满了感激:“远志,真的太谢谢你了!今天要不是遇到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林远志笑了笑:“都是老同学,你就别客气了。你照顾好阿姨,我明天再过来。那边还有病人在等,我得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