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在轨道上平稳疾驰,车厢内广播急促的寻医呼救声余音未落。
仅仅两分钟后,文静如便从12号车厢匆匆返回,她的呼吸略显急促,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获取的信息:
“林医生,情况弄清楚了!是一个大约一岁的女童,在她妈妈怀里哭得撕心裂肺,声音都哑了,小脸憋得通红,两只小腿蜷缩着,绷得紧紧的,看起来很痛苦。她妈妈急得直掉眼泪,问她怎么回事,她也说不清楚,只说孩子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这样了,以前从没这样过。”
她顿了顿,补充道:“现场有一位自称是盛天医院心脏外科的刘医生也在帮忙查看,但他好像也没什么头绪,显得很着急,建议下一站送医。”
周围的乘客听到文静如的描述,也纷纷低声议论,面露担忧:
“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哭成这样,可别是肠套叠或者什么急腹症啊!”
“医生都没办法?那肯定很严重!”
“高铁上缺医少药的,这可怎么办啊!”
林远志听完,神色沉静地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站起身:“我过去看看。”
文静如一边快步跟上,一边忍不住低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担忧:“林医生,这是儿科急症啊,您有把握吗?您的治疗方向并不是儿科……”
林远志步履未停,目光直视前方,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谁说我没学过儿科?《中医儿科学》是必修课,《幼科发挥》、《小儿药证直诀》这些经典都是要精读的。儿科古称‘哑科’,辨证更难,更考较医者功夫。”
两人很快穿过车厢,来到了12号车厢。
刚一进入,女童沙哑而痛苦的哭嚎声便扑面而来,揪人心肺。
只见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满脸泪痕,手足无措地抱着一个约一岁女童,孩子在她怀里剧烈地挣扎哭闹,双腿果然如文静如所说,痉挛性地向腹部蜷缩。
两名乘务员在一旁焦急却无能为力,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文雅的瘦高男子正蹲在面前,眉头紧锁,额角渗汗,试图检查却又无从下手。
一位眼尖的年轻乘务员看到林远志过来,仿佛看到了救星,脱口而出:“哎呀!您是那个‘网红神医’林远志医生吧?太好了!您快给看看吧!”
林远志微微摆手:“我只是个医生。先看看孩子。”
他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痛苦的女童身上,周围的人群下意识地为他让开了一条通道。
那医生闻声抬起头,看到林远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站起身,语速很快地介绍情况,带着职业性的严谨和焦虑:“林医生你好!我是盛天医院心脏外科的刘永华。孩子突发性哭闹、双腿屈曲、抗拒按压腹部,我初步怀疑是‘小儿急性肠痉挛’或者更严重的急腹症,疼痛剧烈。车上缺乏检查和药物,情况紧急,我的建议是立刻联系前方车站,准备急救车,下一站紧急送医!”
周围乘客听到“急腹症”、“紧急送医”这些词,气氛更加紧张了。
林远志没有立刻回应刘医生的建议,他先是温和地对孩子母亲说:“大姐,别急,让我看看。”
他靠近女童,并没有急于触碰她的腹部,而是仔细观察她的哭态和细节:哭声虽响却沙哑,眼角干涩,并无泪水流出;再看她蜷缩的双腿和痛苦的表情。
他伸出食指,用指腹轻轻擦拭孩子食指桡侧的脉络(小儿指纹诊法),发现指纹颜色呈淡红之色,并未显现出青紫或深滞之象。
接着,他才非常轻柔地触按了孩子的小腹,孩子哭闹加剧,抗拒明显。
做完这些,林远志才抬起头,对刘永华医生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刘医生,您的判断方向是对的。我也认为急性肠痉挛的可能性最大。”
旁边有乘客听到这里,忍不住低声嘀咕:“嗨,说了半天,还不是同意人家的看法?还以为有什么高见呢…”
“就是,心脏外科医生都看出来了。”
些许失望和质疑的气氛悄然弥漫。
但林远志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愣住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清亮,继续说道:“在中医古籍里,这种病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盘肠气痛’,也叫‘盘肠似内钓’。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里明确记载:‘盘肠气痛干啼。额上有汗。是小肠为冷气所搏也。金铃子散主之。’”
他指着孩子解释道:“大家看,孩子哭得如此厉害,却没有眼泪,这与古籍记载的‘干啼’高度吻合。她双腿蜷缩,并非腿本身抽筋,而是腹部剧烈绞痛导致的保护性姿势。这通常是腹部受寒,寒主收引,导致小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这番引经据典、细致入微的分析,瞬间镇住了全场。
那些原本嘀咕的乘客闭上了嘴,惊讶地看着他。刘永华医生也推了推眼镜,眼中充满了惊异和思索。
文静如眼中充满了叹服,忍不住问:“林医生,这么冷门古老的病名和记载,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林远志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针灸盒,一边淡然回答:“病名特殊,症候典型,见过一次,自然印象深刻。。”
刘永华医生看着林远志拿出针灸盒,皱眉问道:“金铃子散?听这名字就不是常见药,你车上不可能有吧?没有药,怎么治疗?还是得尽快送医院解痉止痛啊!”
林远志从针灸盒的夹层里取出几片独立包装的微型艾灸贴,说道:“我没有金铃子散。但我有这个。《幼科发挥》里说‘宜金铃子散主之’,是取其行气止痛之效。但究其病机,是‘小肠为冷气所搏’,核心是‘寒凝气滞’。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艾灸温通之力最强,最能散寒止痛,直达病所,正好对症!”
“艾灸?”刘永华和周围的人都愣住了。
在飞驰的高铁上,用古老的艾灸来治疗幼儿急腹症?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对,艾灸。”林远志语气肯定,“需要找个相对避风、暖和点的地方。乘务员同志,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是否可以临时借用一下?那里相对独立,且有排风。”
乘务员立刻点头:“可以可以!我带您过去!”
在乘务员和几位热心乘客的协助下,母亲抱着孩子,林远志、文静如和刘永华医生一起移步到了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
林远志让母亲坐在折叠椅上,掀开孩子的上衣,露出肚脐周围和小腹。
他取出三片微型艾灸贴,却发现自己没有打火机(高铁禁带)。
“需要火源。”林远志说。
乘务员立刻反应过来:“我们有电子点烟器!是提供的!”
很快,一个列车员取来了电子点烟器。
林远志熟练地用点烟器依次点燃艾灸贴上的艾绒柱,待其冒出徐徐艾烟、散发出浓郁的艾草香气和温热感后,迅速将其分别贴在小女孩的神阙穴(肚脐)、关元穴、中脘穴上。
艾热透过皮肤,开始向体内渗透。
接着,他让文静如和一位乘务员帮忙,用一条干净的毛毯轻轻盖在孩子的腹部以上,防止空调冷风直接吹到正在艾灸的穴位,母亲则小心地用膝盖撑起毛毯一角,形成一个温暖的局部空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吸烟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那三处微微冒着细烟、散发着药香的艾灸贴,以及孩子母亲紧张无比的脸。
刘永华医生紧盯着孩子的反应,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好奇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窗外景色飞速倒退,车内时间却仿佛凝固。
大约过了五分钟,奇迹发生了!
孩子那撕心裂肺的、沙哑的哭闹声,逐渐减弱了,变成了断断续续的、委屈的抽噎。
又过了一会儿,抽噎声也停止了,小家伙开始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最后甚至把手指塞进嘴里,津津有味地**起来。
她那原本紧绷蜷缩的双腿,也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
“好了,好了!律律不哭了!律律好了!”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瞬间喜极而泣,激动得语无伦次,紧紧抱住孩子,不停地对林远志鞠躬,“谢谢!谢谢您林医生!太感谢您了!”
这一幕,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低声的惊叹和由衷的掌声。”
刘永华医生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推了推滑落的眼镜,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艾灸,只不过是物理温热刺激,竟然能如此快速缓解平滑肌痉挛?这不符合……”
林远志见状,示意文静如将已经燃烧殆尽的艾灸贴取下妥善处理。他对母亲温和地叮嘱道:“孩子刚缓解,腹部还需保暖,避免再受凉。回家后喝点温水,饮食清淡。如果再有不适,及时去医院检查。”
母亲非要留下**,说以后一定要去广南登门拜谢。
文静如礼貌地递上了一张林医馆的名片。
林远志点点头,便准备和文静如返回座位。
刘永华医生却猛地回过神来,急忙追上两步,语气变得异常谦逊和恳切:“林医生!请留步!冒昧请教,这到底是什么原理?艾灸的温热,是如何如此快速地起到解痉止痛效果的?这太不可思议了!”
林远志停下脚步,看着这位一脸求知若渴的心脏外科专家,沉吟了一下,坦诚地说道:
“刘医生,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西医不同。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寒邪得温则散,气机得温则通’。艾灸的纯阳温热之力,穿透皮肤,直达深部寒凝痉挛之处,寒散则气通,气通则痛止。至于这背后的现代生理学、药理学机制,涉及能量代谢、神经调节、局部微循环改善等多方面,复杂而精妙,并非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如果您对此真有兴趣,或许可以从此开始,了解一些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外治法。”
刘永华怔在原地,反复咀嚼着“寒得温则散,气得温则通”这八个字,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回到座位后,两名乘务长特意送来饮料和点心,代表列车组表示衷心感谢,并再三提出可以为他申报“见义勇为”奖励或宣传事迹。
林远志均婉言谢绝:“只是尽医生本分,遇到了,帮一把,应该的。不必宣传。”
态度一如既往地低调淡然。
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文静如忍不住小声说:“林医生,这事多么好的宣传素材啊,您也太低调了。”
林远志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淡淡一笑:“习惯就好。”
回到林医馆已是下午四点半。
诊室里还有不少预约好的病人在等候。林远志立刻投入工作,看诊、辨证、处方…一直忙碌到晚上七点多,才送走最后一位病人。
晚餐时,萧宣关切地问起羊城会议的见闻。
林远志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会议规模和讨论议题,对于高铁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急救事件,他却只字未提。
文静如见他不提,也只好保持沉默。
然而,在这个信息时代,想要完全低调并非易事。当晚,一段经过马赛克处理、但依稀能辨认出林远志侧影和那独特针灸盒的“高铁艾灸救童”视频,就开始在本地网络社群和短视频平台上流传开来。
发布者的配文充满了惊叹和猜测:“高铁上惊现神医!用几片艾灸贴,几分钟搞定哭闹不止的幼儿急症!听说好像是最近很火的广南那位林医生?求证实!”
视频迅速引发热议,评论区炸开了锅:
“卧槽!我还以为是谣言!这么神?!”
“虽然打了码,但那针灸盒肯定是林医生的!”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急救啊!谁说中医只能治慢病?”
“不懂就问:艾灸不是保健用的吗?还能这么用?求科普!”
“炒作吧?肯定是托儿!艾灸能立刻止住肠痉挛?不符合科学!”
“@盛天医院刘医生视频里那个西医好像说是肠痉挛?求专业人士解读!”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下次孩子肚子痛我也试试!”
“楼上别乱试!辨证不对会出事!还得是林医生这种高手才行!”
仅仅两分钟后,文静如便从12号车厢匆匆返回,她的呼吸略显急促,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获取的信息:
“林医生,情况弄清楚了!是一个大约一岁的女童,在她妈妈怀里哭得撕心裂肺,声音都哑了,小脸憋得通红,两只小腿蜷缩着,绷得紧紧的,看起来很痛苦。她妈妈急得直掉眼泪,问她怎么回事,她也说不清楚,只说孩子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这样了,以前从没这样过。”
她顿了顿,补充道:“现场有一位自称是盛天医院心脏外科的刘医生也在帮忙查看,但他好像也没什么头绪,显得很着急,建议下一站送医。”
周围的乘客听到文静如的描述,也纷纷低声议论,面露担忧:
“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哭成这样,可别是肠套叠或者什么急腹症啊!”
“医生都没办法?那肯定很严重!”
“高铁上缺医少药的,这可怎么办啊!”
林远志听完,神色沉静地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站起身:“我过去看看。”
文静如一边快步跟上,一边忍不住低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担忧:“林医生,这是儿科急症啊,您有把握吗?您的治疗方向并不是儿科……”
林远志步履未停,目光直视前方,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谁说我没学过儿科?《中医儿科学》是必修课,《幼科发挥》、《小儿药证直诀》这些经典都是要精读的。儿科古称‘哑科’,辨证更难,更考较医者功夫。”
两人很快穿过车厢,来到了12号车厢。
刚一进入,女童沙哑而痛苦的哭嚎声便扑面而来,揪人心肺。
只见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满脸泪痕,手足无措地抱着一个约一岁女童,孩子在她怀里剧烈地挣扎哭闹,双腿果然如文静如所说,痉挛性地向腹部蜷缩。
两名乘务员在一旁焦急却无能为力,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文雅的瘦高男子正蹲在面前,眉头紧锁,额角渗汗,试图检查却又无从下手。
一位眼尖的年轻乘务员看到林远志过来,仿佛看到了救星,脱口而出:“哎呀!您是那个‘网红神医’林远志医生吧?太好了!您快给看看吧!”
林远志微微摆手:“我只是个医生。先看看孩子。”
他的目光瞬间聚焦在痛苦的女童身上,周围的人群下意识地为他让开了一条通道。
那医生闻声抬起头,看到林远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站起身,语速很快地介绍情况,带着职业性的严谨和焦虑:“林医生你好!我是盛天医院心脏外科的刘永华。孩子突发性哭闹、双腿屈曲、抗拒按压腹部,我初步怀疑是‘小儿急性肠痉挛’或者更严重的急腹症,疼痛剧烈。车上缺乏检查和药物,情况紧急,我的建议是立刻联系前方车站,准备急救车,下一站紧急送医!”
周围乘客听到“急腹症”、“紧急送医”这些词,气氛更加紧张了。
林远志没有立刻回应刘医生的建议,他先是温和地对孩子母亲说:“大姐,别急,让我看看。”
他靠近女童,并没有急于触碰她的腹部,而是仔细观察她的哭态和细节:哭声虽响却沙哑,眼角干涩,并无泪水流出;再看她蜷缩的双腿和痛苦的表情。
他伸出食指,用指腹轻轻擦拭孩子食指桡侧的脉络(小儿指纹诊法),发现指纹颜色呈淡红之色,并未显现出青紫或深滞之象。
接着,他才非常轻柔地触按了孩子的小腹,孩子哭闹加剧,抗拒明显。
做完这些,林远志才抬起头,对刘永华医生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刘医生,您的判断方向是对的。我也认为急性肠痉挛的可能性最大。”
旁边有乘客听到这里,忍不住低声嘀咕:“嗨,说了半天,还不是同意人家的看法?还以为有什么高见呢…”
“就是,心脏外科医生都看出来了。”
些许失望和质疑的气氛悄然弥漫。
但林远志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愣住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清亮,继续说道:“在中医古籍里,这种病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盘肠气痛’,也叫‘盘肠似内钓’。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里明确记载:‘盘肠气痛干啼。额上有汗。是小肠为冷气所搏也。金铃子散主之。’”
他指着孩子解释道:“大家看,孩子哭得如此厉害,却没有眼泪,这与古籍记载的‘干啼’高度吻合。她双腿蜷缩,并非腿本身抽筋,而是腹部剧烈绞痛导致的保护性姿势。这通常是腹部受寒,寒主收引,导致小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这番引经据典、细致入微的分析,瞬间镇住了全场。
那些原本嘀咕的乘客闭上了嘴,惊讶地看着他。刘永华医生也推了推眼镜,眼中充满了惊异和思索。
文静如眼中充满了叹服,忍不住问:“林医生,这么冷门古老的病名和记载,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林远志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针灸盒,一边淡然回答:“病名特殊,症候典型,见过一次,自然印象深刻。。”
刘永华医生看着林远志拿出针灸盒,皱眉问道:“金铃子散?听这名字就不是常见药,你车上不可能有吧?没有药,怎么治疗?还是得尽快送医院解痉止痛啊!”
林远志从针灸盒的夹层里取出几片独立包装的微型艾灸贴,说道:“我没有金铃子散。但我有这个。《幼科发挥》里说‘宜金铃子散主之’,是取其行气止痛之效。但究其病机,是‘小肠为冷气所搏’,核心是‘寒凝气滞’。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艾灸温通之力最强,最能散寒止痛,直达病所,正好对症!”
“艾灸?”刘永华和周围的人都愣住了。
在飞驰的高铁上,用古老的艾灸来治疗幼儿急腹症?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对,艾灸。”林远志语气肯定,“需要找个相对避风、暖和点的地方。乘务员同志,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是否可以临时借用一下?那里相对独立,且有排风。”
乘务员立刻点头:“可以可以!我带您过去!”
在乘务员和几位热心乘客的协助下,母亲抱着孩子,林远志、文静如和刘永华医生一起移步到了车厢连接处的吸烟区。
林远志让母亲坐在折叠椅上,掀开孩子的上衣,露出肚脐周围和小腹。
他取出三片微型艾灸贴,却发现自己没有打火机(高铁禁带)。
“需要火源。”林远志说。
乘务员立刻反应过来:“我们有电子点烟器!是提供的!”
很快,一个列车员取来了电子点烟器。
林远志熟练地用点烟器依次点燃艾灸贴上的艾绒柱,待其冒出徐徐艾烟、散发出浓郁的艾草香气和温热感后,迅速将其分别贴在小女孩的神阙穴(肚脐)、关元穴、中脘穴上。
艾热透过皮肤,开始向体内渗透。
接着,他让文静如和一位乘务员帮忙,用一条干净的毛毯轻轻盖在孩子的腹部以上,防止空调冷风直接吹到正在艾灸的穴位,母亲则小心地用膝盖撑起毛毯一角,形成一个温暖的局部空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吸烟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那三处微微冒着细烟、散发着药香的艾灸贴,以及孩子母亲紧张无比的脸。
刘永华医生紧盯着孩子的反应,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好奇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窗外景色飞速倒退,车内时间却仿佛凝固。
大约过了五分钟,奇迹发生了!
孩子那撕心裂肺的、沙哑的哭闹声,逐渐减弱了,变成了断断续续的、委屈的抽噎。
又过了一会儿,抽噎声也停止了,小家伙开始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最后甚至把手指塞进嘴里,津津有味地**起来。
她那原本紧绷蜷缩的双腿,也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
“好了,好了!律律不哭了!律律好了!”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瞬间喜极而泣,激动得语无伦次,紧紧抱住孩子,不停地对林远志鞠躬,“谢谢!谢谢您林医生!太感谢您了!”
这一幕,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低声的惊叹和由衷的掌声。”
刘永华医生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推了推滑落的眼镜,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艾灸,只不过是物理温热刺激,竟然能如此快速缓解平滑肌痉挛?这不符合……”
林远志见状,示意文静如将已经燃烧殆尽的艾灸贴取下妥善处理。他对母亲温和地叮嘱道:“孩子刚缓解,腹部还需保暖,避免再受凉。回家后喝点温水,饮食清淡。如果再有不适,及时去医院检查。”
母亲非要留下**,说以后一定要去广南登门拜谢。
文静如礼貌地递上了一张林医馆的名片。
林远志点点头,便准备和文静如返回座位。
刘永华医生却猛地回过神来,急忙追上两步,语气变得异常谦逊和恳切:“林医生!请留步!冒昧请教,这到底是什么原理?艾灸的温热,是如何如此快速地起到解痉止痛效果的?这太不可思议了!”
林远志停下脚步,看着这位一脸求知若渴的心脏外科专家,沉吟了一下,坦诚地说道:
“刘医生,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西医不同。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寒邪得温则散,气机得温则通’。艾灸的纯阳温热之力,穿透皮肤,直达深部寒凝痉挛之处,寒散则气通,气通则痛止。至于这背后的现代生理学、药理学机制,涉及能量代谢、神经调节、局部微循环改善等多方面,复杂而精妙,并非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如果您对此真有兴趣,或许可以从此开始,了解一些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外治法。”
刘永华怔在原地,反复咀嚼着“寒得温则散,气得温则通”这八个字,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回到座位后,两名乘务长特意送来饮料和点心,代表列车组表示衷心感谢,并再三提出可以为他申报“见义勇为”奖励或宣传事迹。
林远志均婉言谢绝:“只是尽医生本分,遇到了,帮一把,应该的。不必宣传。”
态度一如既往地低调淡然。
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文静如忍不住小声说:“林医生,这事多么好的宣传素材啊,您也太低调了。”
林远志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淡淡一笑:“习惯就好。”
回到林医馆已是下午四点半。
诊室里还有不少预约好的病人在等候。林远志立刻投入工作,看诊、辨证、处方…一直忙碌到晚上七点多,才送走最后一位病人。
晚餐时,萧宣关切地问起羊城会议的见闻。
林远志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会议规模和讨论议题,对于高铁上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急救事件,他却只字未提。
文静如见他不提,也只好保持沉默。
然而,在这个信息时代,想要完全低调并非易事。当晚,一段经过马赛克处理、但依稀能辨认出林远志侧影和那独特针灸盒的“高铁艾灸救童”视频,就开始在本地网络社群和短视频平台上流传开来。
发布者的配文充满了惊叹和猜测:“高铁上惊现神医!用几片艾灸贴,几分钟搞定哭闹不止的幼儿急症!听说好像是最近很火的广南那位林医生?求证实!”
视频迅速引发热议,评论区炸开了锅:
“卧槽!我还以为是谣言!这么神?!”
“虽然打了码,但那针灸盒肯定是林医生的!”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急救啊!谁说中医只能治慢病?”
“不懂就问:艾灸不是保健用的吗?还能这么用?求科普!”
“炒作吧?肯定是托儿!艾灸能立刻止住肠痉挛?不符合科学!”
“@盛天医院刘医生视频里那个西医好像说是肠痉挛?求专业人士解读!”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下次孩子肚子痛我也试试!”
“楼上别乱试!辨证不对会出事!还得是林医生这种高手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