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林医馆在晨光中准时开门,迎接新一周的患者。

  候诊区很快坐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些许焦灼的气氛。

  林远志在诊室内专注地为病人辨证施治,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无异。

  约莫十点左右,正在协助林远志整理病历的文静如,手机屏幕忽然连续亮起,收到了几条消息。

  她拿起手机查看,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快步走到面向街道的诊室窗边,轻轻推开一道缝隙,向下望去。

  只看了一眼,她的眉头便紧紧蹙起,表情变得复杂而凝重。

  恰好诊室内的病人取完药方离开,文静如没有立刻按下叫号器,而是转身对正准备叫下一位病人的林远志说道:“林医生,您过来看一下。”

  林远志从病历上抬起头,有些疑惑:“看什么?”

  “您过来看看就知道了。”文静如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指了指窗外。

  林远志放下笔,起身走到窗边。

  只见医馆大门外的空地上,不知何时已经围拢了一大圈看热闹的路人。

  人群中央,是格外显眼的三个人:一对看起来约莫五十岁上下、衣着朴素甚至有些凌乱的中年夫妻,以及一个坐在轮椅上、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按着小腹、表情极其痛苦的年轻小伙子。

  那对中年夫妻,竟然是直接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的。

  男人低着头,双手紧握,指节发白;女人则不停地向着医馆方向作揖,脸上满是泪痕和哀求,嘴唇哆嗦着在说着什么。

  萧宣正站在他们面前,弯着腰,神情严肃而又带着无奈,显然是在努力劝解他们先站起来。

  “这……”林远志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宣姐有跟你说是什么情况吗?”

  文静如压低声音,语速很快:“还能是什么情况,就是那对父母带着儿子来看病,说是急症,危重。但前台严格按照规定,告知他们今天的号早已约满,无法加号。他们苦苦哀求不成,最后就……就这样直接跪下了!宣姐在外面已经劝了快十分钟了,怎么说都不肯起来,说不见到林医生您,他们就不起来!”

  林远志看着楼下那对父母卑微而绝望的姿态,以及轮椅上青年痛苦蜷缩的身影,沉默了几秒,说道:

  “这样影响很不好。不知情的人路过,搞不好会以为是我们医馆把人治坏了,家属来闹事讨说法。”

  文静如连连点头,忧心忡忡:“对啊!我刚才刷了下手机,已经有人拍视频发到网上了!虽然给咱们医馆门牌打了马赛克,但本地人谁认不出来?评论区说什么的都有,有同情家属的,但更多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甚至有人直接造谣说我们出了医疗事故,用巨额封口费摆平家属失败,人家才来跪地申冤的……再这样下去,对我们医馆的声誉绝对是重大打击!”

  林远志闻言,不再犹豫,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萧宣的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背景音还能听到那位母亲隐隐的哭泣声。林远志直接说道:“宣姐,情况我看到了。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影响太坏。破例一次,给他们加个号,带上来吧。”

  然而,萧宣的声音却异常冷静和坚决,透过话筒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管理者口吻:

  “远志,不行。这个例不能开。今天你为他们破例,明天就会有更多挂不上号的人有样学样,都来跪、来闹!到时候我们医馆还怎么正常运营?规矩一旦被打破,再立就难了。我们必须坚持原则。”

  林远志愣了一下,他理解萧宣的顾虑,但看着楼下那一家三口的惨状,医者的本能让他无法硬起心肠。

  他沉吟片刻,换了个方案:“那这样,你告诉他们,让他们中午十二点下班后,从后门进来,在院子里等我。我利用午休时间,私下给他们看看。这不计入医馆正式的诊疗系统,算是我个人提供的额外帮助。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急难,也不破坏医馆的挂号规矩。你看行不行?”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是在权衡。

  过了一会儿,萧宣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缓和了一些:“……这个办法可行。我跟他们说。”接着,听到萧宣蹲下身,对那对跪着的父母低声说了几句。

  只见那对夫妻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瞬间绽放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感激,男人连连磕头,女人更是激动得又要哭出来,被萧宣扶住。

  他们终于肯站起身,因为跪得太久,腿脚都有些麻木踉跄,然后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千恩万谢地跟着萧宣指的方向,朝着医馆后巷绕去。

  围观的人群见主角散去,也议论着渐渐散开。

  文静如松了口气,但很快又拿起手机,眉头皱得更紧了。

  果然,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多个角度的“家属跪求林医馆”短视频,配文一个比一个惊悚离谱:

  “惊!网红医馆疑现重大医疗事故,家属长跪门口讨说法!”

  “独家爆料:中药吃坏人!年轻小伙坐轮椅,父母跪地求主持公道!”

  “深扒某医馆:光鲜背后的医疗纠纷,天价封口费也难平家属怒火!”

  ……

  尽管视频都模糊处理了医馆标识,但本地网友一眼就能认出地点,各种猜测、嘲讽、甚至恶意的攻击已经开始发酵。

  文静如咬着嘴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暂时不把这些糟心的消息告诉林远志。

  上午还有不少病人,不能影响林医生的诊疗状态。

  直到中午十二点,送走最后一位预约病人,文静如才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语气尽量平静地向林远志汇报了网上舆情的发展。

  林远志听完,脸上并没有什么波澜,只是淡淡地说:“树大招风,难免的。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不必为这些谣言耗费心神。”

  这时,萧宣的电话打了过来:“远志,那一家三口现在就在后院亭子里等着了。”

  “好,我马上下来。”林远志挂断电话,带着文静如下楼前往后院。

  医馆的后院小巧而清幽,假山盆景,绿意盎然。此时,亭子里的气氛却与这份宁静格格不入。

  那对中年夫妻局促不安地站着,轮椅上叫小赵的年轻人依旧痛苦地闭着眼,低声呻吟着,双手死死按着小腹。

  看到林远志走来,那对夫妻立刻迎上前,未语泪先流。

  女人声音哽咽着抢先开口:“林医生!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要给您和医馆添麻烦,我们也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才用了这种丢人的法子……”

  她说着又要跪下,被林远志和萧宣连忙扶住。

  男人也红着眼圈,声音沙哑地补充:“林医生,我们知道医馆规矩严,号难挂。我们试了网上抢号,根本抢不到……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啊!孩子他……他等不起啊!”

  这个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汉子,此刻声音里充满了无助和哀求。

  “别着急,慢慢说,孩子具体是什么情况?”林远志示意他们坐下,目光转向轮椅上的青年。

  赵母用袖子擦了把眼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叙述清晰起来:

  “林医生,这是我儿子小赵,今年刚满二十。他……他身体一向挺好的,从小就爱运动,十几岁就开始健身,练得结结实实的。可就在两周前,他突然就说小肚子胀得厉害,疼得受不了,我们赶紧送他到市人民医院。一检查,说是膀胱里长了结石,还有膀胱炎。”

  她顿了顿,脸上浮现出恐惧的神情:“当时就住院了,用了消炎药,打了利尿针。可谁知道,住了三天,情况不但没好转,反而……反而一滴尿都解不出来了!小肚子胀得像鼓一样,孩子疼得满床打滚!医生用了最强的利尿剂也没用,最后没办法,只好插了导尿管。头两天,倒是导出了一些尿,还有些细沙子一样的结石碎屑,我们当时还松了口气,以为快好了……”

  她的声音再次带上了哭腔:“可谁能想到,到了第三天,导尿管也排不出尿了!又是一滴都没有!就这样,整整又憋了五天!医生护士想尽了办法,各种检查都做了,就是找不到尿路堵塞的地方,可尿就是出不来!膀胱被撑得快要爆了,孩子天天疼得哭。医生说,再这样下去,膀胱真的会破裂,会引起感染中毒,有生命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做膀胱造瘘手术,在肚子上打个洞,把尿直接引出来……”

  赵母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绝望。

  “医生说了,那个瘘口一辈子都长不拢了,才二十岁的孩子啊,就要一辈子在身上挂个尿袋子生活?他以后还怎么找工作?怎么谈恋爱?怎么过日子?我儿子一听就崩溃了,死活不同意手术!他说……他说要是那样活着,还不如直接死了干净!”

  赵父在一旁紧紧握着儿子的手,虎目含泪,身体因为压抑情绪而微微颤抖。

  “我们不死心啊!”赵母继续哭诉,“我们托人找关系,网上问诊,联系了BJ、上海好几家大医院的泌尿科专家,可……可人家看了检查报告,都说情况危急,除了造瘘,没有别的办法,让我们尽快手术保命……我们……我们真的是被逼到绝路上了!

  后来,是隔壁病房的一个病友家属,偷偷跟我们说,网红林神医治好了好多怪病重症,让我们来碰碰运气……可您的号……我们挂不上啊!我们真的是……真的是没办法了才……”她再也说不下去,捂着脸低声啜泣起来。

  林远志静静地听完这番血泪交织的叙述,神色凝重。

  他走到小赵身边,温和地说:“小赵,让我看看。”

  他仔细为小赵诊脉,脉象硬而长,缺乏柔和之象;观其舌,舌质偏红,苔色白而略显厚腻。

  腹部触诊,小腹绷紧急满,叩诊呈浊音。

  “尿闭不通,中医称之为‘癃闭’或‘关格’,病因复杂,确实不好治。”

  林远志直起身,对满怀期望看着他的赵父赵母说道。

  “从脉象舌象和症状来看,这属于实证,是膀胱部位瘀热互结,气化功能严重失常导致的。”

  他话锋一转,问道:“不过,你儿子在得这个病之前,有没有其他什么老毛病?”

  赵母愣了一下,随即恍然,连忙回答:“有有有!林医生您真神了!我儿子从十五岁开始,就得了慢性支气管炎,断断续续一直没好利索,平时包里都带着药,天气一变或者累了就容易咳嗽。就是因为这个病,他才拼命锻炼身体,想着增强抵抗力能把病根除了……”

  林远志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了然的神色,解释道:“这就对了。一个身体底子不错的年轻人,突然患上如此严重的尿闭,必然有其内在的诱因。

  根据我们中医的理论,‘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肾为水之下源’,主水液代谢;而肾与膀胱相表里。简单来说,肺、肾、膀胱这三者,在水液代谢上是紧密相连的一条通路。”

  他用了更形象的比喻:“你儿子长达数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病),就像上游的水源(肺)长期被瘀热阻塞,无法正常向下游(肾和膀胱)输送和调节水液。

  时间久了,下游的肾和膀胱功能也会受损,水道不通,湿热蕴结,最终就像河道彻底淤塞一样,导致结石出现,最后尿液点滴不出。

  所以,这个病的根源,看似在膀胱,实则与肺、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是肺热蕴结、肾气亏虚、膀胱湿热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本虚标实的复杂状态。”

  这番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赵父赵母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医理,但大致听懂了儿子的病并非孤立突发,而是有迹可循的复杂问题,心中反而燃起了更大的期望。

  “林医生,既然你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您有办法治吗?”赵母颤抖着声音,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林远志没有立刻打包票,而是谨慎地说:“根据我刚才的诊断,理论上是有治疗思路的。我可以试试看。不过,治疗需要密切观察,而且服药后可能会有一些反应。如果你们同意,可以让孩子暂时在我们医馆后院的客房里住下,方便随时调整用药和观察情况。当然,这需要我们医馆破例,也需要你们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

  “同意!我们同意!谢谢林医生!谢谢您给我们机会!”赵父赵母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连连答应,激动得又要落泪。对于濒临绝望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林远志转身对萧宣说:“宣姐,安排一间后院客房吧。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萧宣看着这对可怜的父母和痛苦不堪的年轻人,于心不忍,点了点头,但还是低声对林远志提醒道:“远志,按规矩,我们医馆的执业范围可不包括收治需要‘住院’观察的病人。这次是破例,下不为例。而且,风险你要心里有数。”

  林远志平静地回答:“我明白。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一家不像会无理取闹的人。救命要紧。”

  很快,小赵被安置在后院一间清净的客房里。林远志用手机快速敲定了一个药方,发给了文静如。

  药方如下:茯苓、白术、滑石、猪苓、泽泻、肉桂、阿胶、黄柏、知母、浮萍、桑白皮、紫菀、细辛。

  文静如收到药方,仔细看了一遍,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问道:“林医生,这个方子……我隐约看出了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的底子,但去了桂枝,加了滑石、黄柏、知母、肉桂、阿胶,还有浮萍、桑白皮、紫菀、细辛这些宣肺的药。加减的思路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林远志赞许地点点头,解释道:“你看得很准,主框架确实是五苓散化裁而来,取其利水渗湿、化气行水之功。但原方中的桂枝偏于温通,患者舌红有热象,兼有湿热,故去之,改用滑石增强清热利尿通淋之效。加黄柏、知母(取意滋肾丸),是为了清下焦膀胱的湿热。加少量肉桂,取其引火归元、温补肾阳以助气化之力,因肾阳气化无力亦是癃闭关键。

  加阿胶,是防止诸利尿、辛散之药耗伤阴血。至于浮萍、桑白皮、紫菀,是为了宣通肺气,属于‘提壶揭盖’法,你应该学过吧?壶盖紧闭则壶嘴不出水,宣畅肺气则下焦水道自通。

  而细辛,辛温走窜,不仅能通利上窍(鼻喉),亦能通利下窍,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清热、补肾化气、利尿通淋之功。”

  文静如听得连连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尤其是这‘提壶揭盖’的思路,真是太形象了!我马上去药房让药师抓药煎药!”

  药很快煎好,文静如亲自送去客房,叮嘱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萧宣看着文静如离开,再次走到林远志身边,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远志,你现在名气越来越大,以后像今天这样,各种疑难杂症的病人,可能会越来越多地找上门来。你……真的不会有压力吗?”

  林远志望向后院客房的方向:“尽力。有把握的,自当竭力相助;没把握的,也绝不逞强,会明确告知,建议他们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我问心无愧,哪里有压力?”

  萧宣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心中的担忧稍稍放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倒是洒脱。我现在可是跟你绑在一条船上了,你稳得住,我就放心。”

  林远志转头看她,嘴角微扬:“肚子饿了,先去吃饭吧。”

  两人来到二楼食堂,封总和宋金喜显然也听说了上午的风波,立刻围了过来询问情况。

  林远志将小赵的病情和自己的辨证用药思路简单说了一遍。

  封总摸着下巴,感慨道:“尿闭这病,临床上常见,但病因千差万别,虚实寒热错杂,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这小伙子才二十岁,只是比我们小两岁,他不肯接受造瘘,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宋金喜也点头表示赞同,她更关注用药的细节:“师兄,我有个疑问。既然用了‘提壶揭盖’法,为何选用辛凉的浮萍来宣肺,而不用力道更强的麻黄呢?”

  林远志解答道:“患者舌质偏红,提示有内热。麻黄辛温发散之力虽强,但性偏温燥,用于此证,恐有助热伤阴之弊。浮萍辛凉,质轻上浮,善开毛窍、宣肺气,且能利水;还有桑白皮甘寒,既能泻肺平喘,又能利水消肿。两药相合,清宣肺热、通调水道,无温燥助热之嫌。”

  封总也提出疑问:“那为何用肉桂而不用附子来温肾阳呢?附子回阳救逆之力不是更强吗?”

  林远志继续解释:“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回阳救逆固然力强,但此证关键在于膀胱局部气化不利,并非全身阳气衰微。肉桂辛甘大热,作用较为缓和,且其性‘下行’,更能温煦下焦肾阳,助膀胱气化,所谓‘引火归元’,其力专于下,更为对症。附子则如烈火燎原,恐伤阴液,反而不好。”

  听完林远志条分缕析的解释,封总和宋金喜都露出佩服的神情。

  宋金喜叹道:“用药如用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远志你考虑得太周全了。”

  封总也说:“希望那个病人能尽快好转。不然,拖久了,膀胱功能真受损,最后还是逃不掉造瘘的命运。”

  文静如却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林医生的判断!一定能药到病除!”

  萧宣也笑着附和:“没错,远志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

  下午林远志继续接诊其他病人,但心中也挂念着后院的小赵。

  到了傍晚六点,下班时间一到,他便立刻前往后院客房探望。

  轻轻推**门,只见小赵依旧躺在床上,脸色似乎比上午更红了一些,眉头紧锁,双手仍按着小腹。

  赵父赵母守在床边,眼神里充满了焦灼和期待。

  “林医生,您来了。”赵母连忙起身,声音带着疲惫和紧张,“药已经服了两次了,可是……可是孩子说肚子好像更胀了,还是没动静……”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显然一下午的等待让她备受煎熬。

  就在这时,床上的小赵忽然发出一声压抑的呻吟,身体开始不安地扭动起来,双腿不自觉地蜷缩。

  “妈……来了……来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怪的、混合着痛苦和急切的感觉。

  赵父赵母脸色瞬间煞白,以为病情加重,吓得立刻扑到床边:“儿子!儿子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下一秒,一股明显的湿意迅速在小赵的裤子上蔓延开来,紧接着,一股强烈的尿骚味在房间里弥漫开。

  小赵的身体猛地放松下来,长长地、舒坦地呼出了一口气,紧闭的双眼也睁开了,虽然带着羞赧,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赵母先是愣住,随即反应过来,难以置信地伸手摸了摸儿子湿透的裤子和床单,紧接着,巨大的喜悦瞬间冲垮了她紧绷的神经,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次是喜极而泣:

  “尿出来了!尿出来了!老天爷!我儿子尿出来了!”

  赵父也红了眼眶,紧紧握住儿子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地点头。

  林远志看到这一幕,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温声道:“尿出来就好,膀胱的压力解除了,危险就过去了。这是好现象。等下再服一次药巩固一下,观察一夜,如果明天排尿顺畅,就可以考虑带药回家调理了。”

  “谢谢!谢谢林医生!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赵母语无伦次地道谢,激动得又要下跪,被林远志拦住。赵父也连声说:“床单被褥我们来洗!我们来收拾赔偿,绝不给医馆添麻烦!”

  这边的动静惊动了医馆里的其他人。

  萧宣、文静如、封总、宋金喜以及几位还没下班的工作人员都闻声赶来,挤在门口关切地张望。

  当得知小赵成功自主排尿后,大家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纷纷松了口气。

  封总更是高兴地一拍林远志的肩膀,声音洪亮:“师兄!还是你厉害啊!这么棘手的毛病,几副药就见效了!”

  宋金喜也带头鼓起掌来,脸上洋溢着钦佩和喜悦。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林远志却在这时忽然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指着床上因为被这么多人围观自己尿裤子而羞得恨不得钻进地缝的小赵,语气带着一丝调侃说道:

  “喂,你们这一大帮人,围观一个年轻人尿裤子的现场,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吗?还不快散了,让人家清净一下,收拾收拾。”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顿时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堂的大笑。

  大家一边笑着,一边识趣地退出了房间。

  文静如悄悄用手机记录下了小赵父母喜极而泣、以及林远志调侃众人的温馨场景。

  当晚。

  文静如精心剪辑的短视频《真相:跪求背后的医者仁心与中医奇效——记林医馆紧急救治尿闭青年》在视频平台发布。

  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激起千层浪。

  评论区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

  【支持赞叹派】

  “泪目了!这才是真正的神医!医者仁心!!”(点赞 )

  “看哭了!父母那绝望的跪拜和最后喜极而泣的拥抱,太真实了!林医生功德无量!”(点赞 9810)

  “黑子们出来走两步?!谁说中医不能治急症?谁说林医生是炒作的神医人设?脸疼不疼?!”(点赞 8552)

  “‘提壶揭盖’理论太形象了!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老祖宗的东西不服不行!”(点赞 7206)

  “关键时刻,是现代医学建议造瘘保命,是中医给了小伙子一个能有尊严活下去的机会!高下立判!”(点赞 6608)

  “林医生不仅医术高超,人品更是没得说!太暖了!”(点赞 5860)

  “已预约!虽然排到三个月后了,但为了这医术,我可以等!”(点赞 4549)

  【理性探讨派】

  “作为一个西医学生,我必须承认这个案例很震撼。但需要更严谨的证据,比如治疗前后的膀胱B超对比、尿常规化验单等。

  单靠一个视频,无法排除自愈或心理暗示的可能。”

  回复uuuu:“支持理性讨论!但当时情况危急,哪来得及做那么多检查?救人要紧啊!”

  回复 ppp:“同意,医学需要严谨,但也需要承认个体差异和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从中医理论解释是通顺的。肺主通调水道,长期肺热蕴结导致水道不利,最终在膀胱爆发。林医生的辨证非常经典,体现了高超的水平。”

  (回复nnnn:“专业!终于看到懂行的分析了!”)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的确非常棘手。西医在找不到明确梗阻点的情况下,造瘘是标准且安全的保命方案。林医生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不能因此全盘否定现代医学的应急处理。两者应互补,而非对立。”(点赞 3150)

  “视频里林医生提到‘没把握的绝不逞强’,这点非常重要。这说明他是有底线和敬畏心的医生,不是神棍。这种态度值得尊敬。”(点赞 2805)

  【质疑挑刺派】

  “呵呵,剧本痕迹明显。父母演技封神,小伙子尿裤子的时机也太巧了吧?刚好在镜头前?刚好在林远志问话的一瞬间,这尿是不是加了柠檬黄的道具水?”

  (回复 aaa:“心里有多阴暗看什么都脏!你家人病危时你还有心思演戏?”

  回复xxxx:“无法证伪,但也无法证实,保持怀疑是消费者的权利。”)

  “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格里巴利综合征那个女的也是,说不定就是自愈期碰上了!尿闭也有可能是痉挛暂时缓解,或者导尿管其实已经通了,只是巧合!把巧合当医术,可笑!”

  (回复 kkkk:“按你这说法,所有治好的病都是自愈咯?那你生病别去医院了,在家等自愈呗!”)

  “为什么不敢放出完整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为什么只给看剪辑过的视频?真那么有效,为什么不大规模临床验证?说到底还是经不起科学检验!”

  (回复ttt:“人家是医馆救人,不是科研所搞课题!你要论文自己去申请课题研究啊!”)

  【玩梗围观派)

  “重点:所以最后床单是谁洗的?(狗头)”

  (回复 cccc:“哈哈哈哈夺笋啊!肯定是父母洗的,毕竟‘绝不给医馆添麻烦’!”)

  “林医生:我只是个普通医生。网友:不,你是我的神!”(点赞 5202)

  “新的热梗诞生了:‘你尽管跪,治不好算我输!’——林远志”(点赞 4850)

  “我宣布,林医生就是现实版的‘神医’!专治疑难杂症!”(点赞 3922)

  【中立好奇派】

  “虽然看不懂,但大受震撼。中医这么厉害的吗?想带我妈去看看哮喘的老毛病。”

  “这个‘提壶揭盖’理论感觉好有意思,有没有懂的科普一下?还有什么病可以用这个方法?”

  “林医馆在哪里?挂号真的那么难吗?有黄牛号吗?(真诚发问)”

  “所以最后这个病人完全康复了吗?慢性支气管炎也一起治好了吗?求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