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102章 大乌头煎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19:55 源网站:2k小说网
  《金匮要略》: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张仲景把这种症状称之为“寒疝”,病因是里寒太盛。

  小雄现在的症状。

  腹痛……对应。

  恶寒……对应。

  脉紧……对应。

  绕脐痛……对应。

  白汗(冷汗)出……对应。

  手足厥冷……对应。

  不欲食……对应。

  因此,碰到这种典型的寒疝病人,开大乌头煎汤就对了。

  但是,这个药方却不能随便开。

  “你们在这里等等,我去找徐主任,和他讨论一下。我很快回来。”林远志说道。

  家属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眼神,仿佛在说:“又要讨论,之前讨论了那么多次,也不见讨论出什么结果”。

  林志远推开休息室的门时,徐荣正站在窗边看风景,一副怡然自得的表情。

  “徐主任,那个小孩得的是寒疝,舌脉症相符,只有绕脐痛,身体其他地方不疼……是大乌头煎证。”

  “寒疝啊……这个大人有时候也会得的。”

  “您看,这药方要怎么开?直接开大乌头煎行不行?”

  “你乌头准备开多少克?”

  “制草乌10克,现在的乌头都制过,效力不强。”

  “那不行。42年的《药典》规定,乌头一次最多只能用5克,十岁以下的小孩只能用一半,就是2.5克。不能超过规定的用量。”

  “10克已经算少了,如果只用2.5克,那煮了根本没什么用啊。2.5克有拇指指甲盖大吗?”

  “这不是多少克的问题!我不建议用大乌头煎。乌头这玩意儿毒性太强,都好多年没听说有人敢用了。我坐诊几十年,从来没用过。”

  “可是,张仲景就是这么用的。明明附子的毒性比乌头低,可是他却用乌头治寒疝,不用附子。这肯定有他的道理。”

  “那都是老黄历了,我们不能拘泥于古人的想法。乌头一旦用了,病人有什么不良反应,人家告上法庭,咱们可都吃不了兜着走。你知道的,我再过不到两月就退休了……”

  “古人?张仲景可是医圣啊!他难道不知道乌头毒性强?显然是知道的,所以才把乌头和蜂蜜一起煎,蜂蜜可以去掉乌头的毒性。而且他还叮嘱,这个药方,强壮的人只能喝三分之一,体弱的人的只能喝四分之一,要是病没好,第二天才能再喝。一天不能喝两次。讲这么详细看,就是为了防止病人一次喝多了会有不良反应。”

  “不行,谁也不敢保证病人喝了会怎么样,就算是2.5克都有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换其他药方代替。用附子理中丸,效果差不多的。”

  “如果附子理中丸有效,张仲景也不会用大乌头煎啊!”

  林远志和徐荣的看法出现了严重分歧。

  然而,处方权在徐荣手里,如果他死活不答应,那林远志开了药方也没用。

  乌头和附子,其实是妈妈和儿子的关系。

  它们都是同一种植物“乌头”土下的根。

  乌头是主根,而附子是从乌头两边长出来的侧根,所以叫“附”子。乌头颜色偏黑,形状像是乌鸦头,所以被称之为“乌头”。

  乌头和附子的主要药用成分是一样的,区别只不过是乌头的毒性更强。

  现在的中医连附子都不敢随便开,更不要说乌头了。

  既然徐荣几十年都没开过乌头这味药,那继续跟他争论也毫无意义,终究改变不了他的看法。

  “徐主任,您看这样好不好,他们没挂号,那我推荐他去对面的御信堂,让老杨中医给他们看行不行?“

  徐荣摇摇头:“去了也是白去。老杨那人我了解,他也不会给小孩子开大乌头煎的。开中医门诊的更怕出事。”

  “那这个病人怎么办?开附子理中汤?”

  “只能这样了。原本他们没挂号,我们可以不看的,可是你刚才都给人家检查了,总不能连药都不开就让人家走,要是他们不高兴当场闹起来,咱们广医中医科又要上热搜了。”

  “好,徐主任,您跟我过去一趟吧。”

  之后,徐荣跟着林远志回到诊室。

  徐荣装模作样地对患儿检查一番,然后说道:“嗯,小林啊,你的诊断结果是对的,这就是寒疝。”

  “什么叫寒疝?没听说过这种病名啊!”

  除了中年妇女,其他两个男性家属都凑上来。

  林远志解释道:“这是我们的中医的症名,病人原本脾胃虚寒,然后被寒邪入侵,才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手脚发冷。小雄在腹痛发作之前,是不是本来就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型?”

  “对!”中年妇女抢着说道,“他从小胃口就不好,稍微吃多一点就说肚子难受,大便也是稀烂的,吃了很多益生菌和健胃健脾的保健品,都没什么效果。”

  林远志说道:“寒疝的话,我们中医是可以治的。可以用附子理中丸先试试效果,如果吃药后有效果,你们再回来复诊。”

  徐荣也说:“没错,刚才我都跟林医生讨论过了,这个药方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这时,徐荣坐回桌子后边,快速写下药方,签名,然后撕下来一张处方签。

  中年男子拿过处方签一看,问道:“怎么上边没价格?这个药会不会……很贵?”

  老头似乎对中药有所了解,说道:“哎呀,你们不懂,一般中药都不会很贵的,不会动不动就好几千。检查费才贵呢。”

  “不贵的,大概五十元一盒,可以吃好几天了。”徐荣回答。

  “五十元,好几天?”

  那对中年夫妻都懵了。

  “当然,附子理中丸,不同药厂价格不一样,也有贵一点的——到时候你们可以自己选。对了,我们医院的药房没中药,请到对面的御信堂中医门诊取药。”

  “好的,谢谢医生!”老头说道。

  徐荣又说:“记得要补号啊,我给你们加号了!”

  “没问题。”老头拿出手机,“我现在就补!”

  终于把那一家人给请出去了。

  林远志问道:“徐主任,那小孩要是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却无法根治,要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接着吃啊,吃到好为止。他们要是嫌效果慢,自然会去别的医院看。那是病人家属的选择,咱们没必要去考虑。”

  林远志对此不敢苟同,虽然附子理中丸也有温阳散寒的效果,可终究药力不及大乌头煎,否则张仲景为什么要另外立大乌头煎这个药方来治寒疝呢?

  这就好比,一扇弹簧门,必须用一千焦耳的力量才能完全推到卡住不回弹的位置,你每次只施加300焦耳的力量,能推开一道缝,一松手它又会弹回来。

  那你推一万次,也没法开门啊!